离退休生活2011年第5期(总第80期)

发布人:陈维亚发稿时间:2011-11-29浏览次数:2666

表彰先进唱响红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校退休教职工党总支于6月16日下午在延安路校区三教二(四)楼报告厅隆重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表彰暨歌咏大会。校党委书记朱绍中、副校长兼退管会主任宋立群、退管会第一副主任朱天申以及党办、组织部、宣传部、离退休党总支、退管办负责同志参加了大会,450余位退休党员与会。大会由退休党总支副书记杨其荣主持。大会在雄壮的国歌齐唱中开始。

退休党总支书记曹春城首先发言,她说,在即将迎来党的九十大寿的时候,总支决定开展评选表彰党员活动。数月来,经过各支部的充分酝酿,共推选出27位同志作为表彰候选人。经总支讨论认为朱辉等27位同志符合评选条件,决定给予表彰。总支认为,这次表彰的27位同志仅仅是我们750多位党员中的一小部分,他们的事迹也仅是许许多多故事中的一个片断,但都有各自的特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而在座的老同志们多年来也都作出了许多成绩,我们将陆续在各项活动中,在校报和离退休生活上给予宣传介绍,这次我们力求推出更多的新人。同时本学期我们有33位退休老党员接受了管理学院100多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采访,退管会将33份采访稿编辑出版了《离退休生活》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刊。她宣读了退休教职工党总支关于对朱辉等27位同志给予表彰的决定,他们是朱辉、于正书、王传铭、梁瑾、戴顺甫、蒋民乐、张国娟、潘恩惠、钱辉、陆纯芳、汤毓骏、俞保安、黄秀宝、潘寿民、高鑫源、刘占一、金淑女、郑宗琪、席筠卿、陈吉祥、王中立、薛忠良、许鹤群、张金泉、苏慧娥、陈稀、邵晖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27位受表彰同志顺次登台,朱绍中、宋立群、朱天申分别给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并集体合影留念。

表彰党员代表于正书的发言说出了每一位退休党员的心声:我们人虽退休,思想不能退步,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力争为党的事业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朱绍中书记在表彰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校党委向大家表示崇高敬意和节日问候。他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90年。这90年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我们党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90年。

朱书记指出,退休党员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为学校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了中坚和骨干作用。各位老同志虽然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却仍然心系党的教育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继续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作贡献,这种崇高品德和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和感动,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近期,为了纪念建党90周年,退休教职工党总支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共同发起了青年大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采访“我们身边的老党员”活动。组织了管理学院100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采访我校33位退休老党员,编辑了《离退休生活》专刊。老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对党的忠诚热爱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大学生。这项活动传承弘扬了党的精神,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渠道。希望退休党总支能够继续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配合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为推进学校育人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他说:今年是东华建校6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学校将继续坚持办学特色,着力建设一流学科,大力培育一流师资队伍,请退休党员们也能够多多建言献策。

学校历届班子都非常尊重和爱护退休党员同志,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扬这个好传统,做到政治上尊重老同志,思想上关心老同志,生活上照顾老同志。

最后,朱书记祝老同志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工作快乐!

表彰会结束后,由退休党总支二位支部书记张凤琴、顾云祖主持红歌会。来自19个党支部近300位党员围绕“歌唱共产党、走进新时代”主题,精神焕发、声情并茂演唱了十多首经典红色歌曲,获得了与会党员们的阵阵掌声。其中年龄最大的党员为87岁,有的还柱着拐杖上台,令大家感动不已。

大会最后在朱天申指挥全场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嘹亮歌声中圆满结束。

(退休教职工党总支)

“‘善’的事业,要用真心、真情去推动”

 ——东华大学2011年退管工作研讨会举行

5272011年校退管工作研讨会举行,近70名来自各学院、部处从事退管工作的人员代表及相关负责人济济一堂,共话退管工作。我校副校长、退管会主任宋立群出席并

讲话,退管会第一副主任朱天申主持会议。

宋立群副校长在讲话中代表学校感谢大家对退管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他指出,目前学校正在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试点工作,而退管工作的二级管理多年来已形成了较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他强调,“退管工作是‘善’的事业,要用真心、用真情去做”,这当中,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结合学校的主题工作推进,更需要各个学院、部处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确保“组织保障、任务落实,点面结合、节点突出”,并希望继续探索有个性的活动,彰显特色,让全校的老同志真正实现六个“老有”。

会上,退管办主任宋敏从“退休总支、退教协、老年大学、退管办”等方面进行了工作回顾和近期工作计划介绍。退教协副理事长张道生介绍了“老教授咨询组”的成立背景和发展状况。退休教工总支书记曹春城对近期学校“送清凉”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交流环节中,联合党总支书记姚黎华、后勤集团副总经理沈建平、外语学院副院长何国平、机械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革、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沙国华等介绍了各自退管工作的特色。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交流发言让大家受益匪浅:有的学院领导对退管工作高度重视;有的部门立足“认识、感情、措施”三到位开展工作;有的学院在密切融洽老中青教师关系方面做法用心;有的学院在学习和弘扬老同志精神方面理念独特,有的学院在诚邀老同志关心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工作细致……很多理念和做法值得借鉴。退休教授袁琴华表示,作为退休教师的一员,她能深切感受到各级组织、在职同志对老同志的关心,老同志们也很关心学校发展,希望能“老有所为”,继续为学校贡献力量。

长期以来,我校退管工作以“作贡献、促共享、送温暖”为宗旨,在全力做好为老服务工作的同时,还注重弘扬老同志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老同志从多方面关心、支持学校发展,多途径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等工作。 (转载自东华新闻网)

 

 

 

我校隆重举行“红色旗帜东华风采”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总结表彰大会

630下午,“红色旗帜•东华风采”我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总结表彰大会在松江校区锦绣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在一曲雄壮的《保卫黄河》中拉开了的序幕。首先大家一起观看了“追寻足迹”我校党建工作回顾短片。校党委副书记王以刚宣布了我校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名单及我校党建研究课题获奖名单。校党政领导分别为获奖者颁奖。三名获奖代表先后发言。朱绍中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最后,由退管会霜叶红合唱团老同志们带来了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熟悉而难忘的旋律中大会圆满结束。退休教职工党总支第十七党支部也在会上被评为2011年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顾莉琴、俞保安、潘寿民被评为2011年校优秀党员;曹春城被评为2011年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节选自东华新闻网)

“身边的感动”

——我校关工委老教师亮相上海市教育系统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主题活动

“教育是爱的事业,我们愿用爱心让这份事业薪火相传”,“我今年已经76岁了,只要身体允许,我愿意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干一辈子”……6月27日,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举行的上海市教育系统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主题活动中,来自我校“关工委”梁方义、苏慧娥、潘寿民、许鹤群、迟雪琳、俞保安、章谭莉、朱辉等8位老教师代表用感人的事迹、真诚的话语,深情并茂地抒发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爱,赢得了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此次活动汇集了来自上海高教与普教教育战线各层面的9组优秀人物代表,我校关工委老教师是其中唯一的关工委群体代表。上海教育电视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录制,腾讯微博进行了直播。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主办,我校宣传部联合党校等策划承办。来自上海各大中小学的观众纷纷表示主题活动的人物典型、事迹感人、演绎生动,接受了一次先进党性和高尚师德的洗礼。 (转载自东华新闻网)

缅怀党的90华诞

九十年前南湖船上,诞生了伟大共产党,革命圣火就此点燃,真理号角即刻吹响。

经几番浪急夹云涌,历几度血雨与腥风,燎原星火映红大地,红缨大刀奋起三湘;

万里长征气贯寰宇,百战斗智威慑豪强;八年抗战勇赴困难,浴血捐躯消灭豺狼;

逐鹿中原三战奏凯,解放中国人心所向;三座大山灰飞烟灭,古老神州沐浴曙光。

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繁荣共创中华辉煌。人民信赖党的英明,党凝聚了人民力量。

人民全心拥护着党,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人民全意热爱着党,党的威望远播四方。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端正民族复兴航向。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架设强国兴邦桥梁。

毛泽东思想航道上,邓小平理论旗帜下,开创前所未有伟业,谱写承先启后乐章。

百年世博创造奇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小船已换成了巨舰,再不惧怕惊涛骇浪。

坚持党是领导核心,中国傲立世界东方。 (退休教职工第12党支部蔡炳华)

高举火红的党旗朗诵诗

九十年前的盛夏,在上海兴业路一座石库门里,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

相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筹划着中国革命的宏图。

1921年7月1日,这是一个神圣的日子。从此,铁锤镰刀铸进了中国历史!

中国无产阶级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劳苦大众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

这一页历史,是黑夜中划破苍穹的曙光,照亮了黑暗的岁月;

这一页历史,火红的党旗开始迎风飘扬,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上。

我们不会忘记,秋收暴动的长缨,八一起义的枪声,井冈山头的号角,

长征路上的足迹,八年抗战的烽火,解放中华大地的激战……,

是党领导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

我们不会忘记,中国革命的航程上,遭受过无数的挫折。

1935年1月,毛泽东同志掌握了革命航程正确方向,从此中国革命胜利连着胜利!

二十八个春秋,我们党力挽狂澜,绕过激流险滩,赢来峰回路转!

1949年10月1日,共和国的雄姿终于屹立东方!

从此,我们祖国不再四分五裂,从此,我们民族不再任人掳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声音响彻大江南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声音传遍五洲四海!

我们不会忘记,年轻的共和国,在风云翻滚中历尽沧桑,又一个二十八载!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宣布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此吹遍神州大地。总设计师描绘共和国春天的蓝图,

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披荆斩棘,不断演绎出春天的故事。

三十三个春秋,共和国日新月异,有目共睹:

国民经济奇迹般增长,超过德国,再超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人无不赞叹:东方巨龙正在崛起!

让我们,看那林立城市的高楼、看那年年丰收的乡村、看那传遍神州的奥运圣火、

看那翱翔宇宙的神六、看那难忘的上海世博、看那领先世界奔驰的高铁……。

我们深深懂得:是党的旗帜指引,我们才战胜风浪,驶过漩涡;

是党的旗帜指引,我们才走进满园春色,丽日蓝天。

我们不能忘记,美好今天来之不易。我们要高举火红的党旗,坚定内心炽热的信念,

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加速建设美好和谐的今天。

在党的旗帜下,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在党的旗帜下,我们再铸辉煌,永不停歇!

我们跟党走!我们永远跟党走!

(退休教职工第13党支部熊兰英)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读党史有感

艰苦卓绝三十年,碧血沙场青春献。万千志士同奋斗,喜看中华换人间。

曲折前进三十年,辛勤探索敢为先。自力更生图强国,卫星火箭齐上天。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瞩目史无前。神州复兴民生乐,小康社会喜和谐。

(退休教职工第12党支部怀国桢)

诗四首

古风春 孵

前四句是我一九五零年写的一首《人畜合居》,后面是根据现在对农村新貌的所见所闻续写的,合起来就是一首古风,献给党的九十华诞。

一室三分鼎,猪牛人合居。抗洪曾借宿,难忘老农吁!

风云一甲子,老农今何如?未期翁后人,也喜楼房居。

上下十几间,平方三百余。日照通风足,冬暖夏凉舒。

应是花果香,掩荫环绿株。上网连四海,出行通国衢。

猪今何处在?宝坻院北隅,常存十数头,沼气厩肥淤。

牛今何处住?牛宫不复需,青睐拖拉机,耕田带运输。

人勤地不懒,况叨德政扶。钱袋纷纷鼓,吾即盖吾庐。

广厦连连突兀起,诗瓮宏愿正春孵!

七绝除 弊

避暑办公需抑否?迎回送往必耶非?新班上任亲民重,除弊兴利众口碑。

七绝读《外企主动申请建党支部》

攻坚自爱攻坚手,经纬还求经纬俦。洋老板茅庐竞顾,先锋号瀚海同舟。

七绝“做中国人真幸福”

九天八夜,祖国母亲从动乱的利比亚火速撤出三万多名儿女,转危为安,人民感激,举世称颂。化用义山《夜雨寄北》成诗一首。

君问归期即有期,机车船共赴秋池。“权情利”诺无空话,国富邦强福至时。

[注]:“权情利”指“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离休干部胡息)

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

——记服装学院08级党支部与离休老干部座谈会

 

6月13日上午,服装学院08级党支部的新党员和积极分子由肖祥老师带领,来到老干部活动中心与离休老干部、老党员进行“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主题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有离休总支副书记董平峰、原纺织学院博导周启澄教授、离休一支部书记刘征、离休二支部书记汪绍兰、老干部杨洪珍、胡息、老干部办公室主任刘汉林、副主任黄玉中。老干部代表周启澄、汪绍兰、刘征、杨洪珍同志为同学们讲述了他们当年的入党动机和参加革命的历程,08级党支部的新党员陆新骊和积极分子尹芊月代表同学们进行了发言。座谈会由肖祥老师主持。

参加座谈会的老干部都是在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党员,他们亲眼目睹过、亲身经历过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民众的迫害,他们抱着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参加中国共产党,即便有牺牲的危险,也坚定地跟着党走。当老干部说到万名青年从地下党英勇就义地(现为革命烈士陵园)走出,坚定表示要“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时,同学们被老一代革命者的英雄气概深深震撼了。老干部也向同学们提出了希望,要有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要有理想信仰,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此次座谈会,同学们有很多收获:老干部们在战乱不断、充满剥削压迫的旧中国,依然“功课要学好,运动也要参加”,我们现在身处这么好的时代,拥有着各种资源,更要认真学习,为祖国作贡献。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人民着想,从老干部那里,我们更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虽然我们不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知识和能力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着党走,这不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的实践。 (老干部办公室)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局级退休干部座谈会

5月17日上午,我校局级退休干部党支部的老同志在老干部活动室,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校老领导有沈焕明、丁证青、邵世煌、朱介民、梁方义、孟广甫、姜怀、孙俊康、陈瑞琪、朱天申、王耀权,老同志们回顾了党的建党历程和个人受党教育培养成长过程,大家畅所欲言,深深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个人今天美好的生活。

老领导沈焕明老师以自己入党六十周年的亲身经历从四个方面谈了感想:

一、为什么要入党?沈老师谈了自己从一个普通学生,通过学习革命理论,广泛阅读进步书籍,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蒙教育,不断加强了对党的认识,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从而确立了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决心,1951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听从党的召唤,做一个革命的螺丝钉。沈老师说自己从毕业留校参与建校开始,听从组织安排多次进行工作调动,在校办、纺化系、武汉纺院等多个岗位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服从党的需要,并全力做好工作。

三、爱岗敬业,全身心地做好各项工作。沈老师谈了走上校领导岗位后一些工作实例,如筹建化纤工厂、生产涤纶纤维、筹建碳纤维生产、何家角征地扩展建设等,自己全身心投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做好了对学校发展有利的事。

四、离岗不离党,继续发挥党员的作用。沈老师谈到自己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在老年大学工作了五年,当时条件相当困难,使老年大学逐步发展;参加社区工作,如房顶要平改坡,做了10场报告等,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信任。沈老师最后强调说,自己不管是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始终对党忠诚,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而自豪。

老领导丁证青老师从对历史的对比谈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强大的中国。丁老师说:解放前,国民党腐败无能,人民生活极其困难,没有保障,根本就没有人身自由,亲眼看到针织厂下班时,厂门口要对工人进行搜身。只有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把一个旧中国建设成为今天的现代化的新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在不断克服困难和挫折中前进。特别要让年轻人了解历史,要想想今天美好生活是如何来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新中国。要让年轻人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珍惜今天的生活,把老同志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老领导朱介民老师从三个没有想到的变化谈了个人对党的感受:第一、没有想到自己个人的发展变化如此大。自己从一个青年报考华纺成为新社会的一名大学生成长到现在,变化太大了(包括所有人),这都是党培养的结果,我们只有感恩来报答党,党叫干啥就干啥,没有党就不可能有个人今天的发展。第二、没有想到国家的变化这么大。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城市建设、高速公路明显改善,轨道交通和高铁发展迅速。这些变化,靠得就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三、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显著。从一个任人宰割的旧中国成为在联合国有较大发言权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展示了一个大国的形象。所有这些变化,归纳一句: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取得。

局级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梁方义老师最后总结说: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座谈会,就是要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永远跟党走,共同为党的事业承担责任。梁老师还介绍了学校关工委的工作,他说:现在各个学院都在相继成立关工委分委,聘请老同志担任学院党建指导员,帮助学院党总支培养学生骨干,开展党建工作,为国家培养好接班人。希望老同志们发挥作用,离岗不离党,把好经验和好方法传承下去。

座谈会气氛热烈,发言踊跃。通过座谈会,大家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加深了离岗后继续为党作贡献的热情。离休党总支书记刘汉林、副书记黄玉中也出席了座谈会。

(老干部办公室)

手捧《离休证》表表我的心

我面前放着由国务院制发的《老干部离休荣誉证》,上端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里页还有上海市人民政府老干部离休荣誉证的硬印专用章。我领到这份红彤彤的《离休证》,已有二十五年了,今年是我党建党90周年,看到它真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记得当我办理离休手续时,组织上就发给我这份荣誉证。同样因为年龄关系而离开岗位的一批人中,只有少数人拿到《离休证》,我感到十分光荣。想想自己在党的领导下,工作才35年,因为年龄关系,按政策规定要离岗,没有了再能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平台。但党组织还十分关心,并对我过去工作加以肯定,发给我《离休证》,我感到十分自豪。

有了《离休证》,享受到离休干部的种种待遇——工资改革、养老金政策、医疗照顾、住房补贴、交通免费、旅游、文化展览等方面离休优先,深感党的恩情比天高。

回忆党的历史,从1921年建党开始,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时,出席的代表仅有13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而今到了2011年,全国共产党员共有8000多万名。党的队伍壮大发展恰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在长达110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经历了由衰弱开始走向复兴的历史。1921年开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在这三十年间,有多少革命者、有多少共产党员在战场上、刑庭上、公开或秘密的战线上,勇敢战斗甚至牺牲生命,洒尽了最后一滴血。有的死在战场上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有的被敌人杀害连尸骨都没有找到;有的为革命需要打入敌人阵营隐姓埋名到死也没有正名,被“冤”至“遗臭万年”。最近看到党史资料,贺龙元帅参加革命遭到反动派迫害,在他的近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2050人。夏明翰烈士在被杀害前写的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他所讲的后来人中就有他兄弟姐妹6人。想起先辈烈士们抛头颅、洒鲜血,换来了今天和平幸福生活,我捧着红色离休证,就是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我是幸存者,享受着胜利果实,心底里感到十分不安和愧疚。

想起我的入党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想起我从入党第一天起,就决心要终身解决好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经过党的教育,我懂得了思想入党,就是要终身牢固树立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革命的理想、信念是真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党章的总纲中明确阐明“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身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如何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出力呢?我年龄大了点,有愧于“坐享其成”,但不甘于“坐以待毙”,于是在“关心下一代”的平台上尽力做点为青少年思想教育服务的事。我帮好青年不断树立理想,为身处困境的苦青年送去温暖,为生活贫寒的少年助学济贫,为失足青少年指引方向。凭我现在的健康状况及家庭条件,我还可以再干十余年。

捧着这红彤彤的“荣誉证”,怀着对社会的责任心,实现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意愿,以实际行动纪念中国共产党90周年生日。

(离休干部汪绍兰)

共产党哺育我成长

——三上大学,见证三种社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党教育了我,使我由无知的青少年成长为共产党员。在纪念“七一”的日子里,回顾我的青年时代,感慨万千。

由于家贫和日本侵华战争,我断断续续上了三次大学:第一次1941秋至1942年夏,在沦陷区包围中的“孤岛”上海;第二次1947秋至1950年夏,还在上海;第三次1955秋至1959年夏去了莫斯科。

初上大学,见证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内忧外患,爱国无门

我1923年出生于宁波。12岁考初中时,还穿着今天只能在舞台上看到的长袍。我进入了宁波私立效实中学,学费很贵。靠自己的勤奋,连续获得全额免费,才念完了高中。1941年春天,我正进入高中毕业班,日本侵略军攻占了我的家乡。为了避免当亡国奴的痛苦,我和三位同学一起,托单帮商人(往返于宁波和上海之间贩运商品的个体户)带路,乘坐木帆船渡海到舟山定海,换乘小轮船来到上海租界,投靠在银行工作的表哥,并在效实中学上海分校补课到毕业。那时上海租界分别由美、英、法国管辖,所以,租界在日本占领区包围中形成“孤岛”,但相对太平。

中学毕业后,我报考也在上海租界内的国立交通大学土木系,一年级上课地点在上海鲁班路(当时叫吕班路)法国人办的震旦大学(今交通大学医学院)。这是出于免学费和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的考虑。我那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科技书。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上海租界,英、美、法国侨民成了日本的“敌侨”。交大改称私立南洋大学,我又念了一学期。不久,上海交大被汪伪政府接收,称为“国立上海交通大学”。那时,有的老师对我们说:“这不过是改变政治色彩,学习方面什么都不会改变。希望留下来继续学习。”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愿留下。许多有钱的同学,有的到内地上别的大学,有的去了重庆九龙坡交大。我没有钱,只好硬着头皮返回宁波,为了糊口在小学和中学当教员。在日本人的统治下,我在语文课里,把上海《文汇报》上讽刺当时社会的小品当教材;把从短波无线电听到的内地招考飞行员和招收知识青年参加用美国武器装备起来的“青年军”等消息,告诉学生。我以为这样做就是“曲线救国”。当时在我的心目中,“蒋委员长”是领导抗日的伟大领袖。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我十分高兴,以为这下可好了。可是高兴不了多久,国民党接收大员发布命令,凡日伪时期在中小学教书的人,都被叫做“伪教员”,一律要经过审查,才能继续任教。我对“国民政府”开始发生怀疑。不久,国民党当局为了打内战,要“抽壮丁”,即征兵去当“炮灰”。18至25岁的教师要应征,但在校大学生可以“免役”不征。我为了“逃避兵役”,就动起了复学的念头。

1946年“圣诞之夜”,一位北大女学生在天安门广场被美国大兵强奸了,全国大学生纷纷示威、游行、抗议。不久,上海又发生美国公司的大卡车压死交大学生的事件,全上海学生也奋起抗议。同时,“反迫害、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不断爆发。1947年5月20日,上海大批学生为了反对国民党当局打内战,要去南京中央政府请愿。上海当局下令火车停开,交大同学强行上了火车,并且在火车司机被反动当局撤走的情况下,由同学自己发动机车,载着满车的学生,向南京方向开去。尽管后来因为反动派把嘉定站铁轨拆掉,才没有去成。但我从这件事看到,交大同学所学的技术是过硬的。以上事例,引发了我重返交大的强烈意向。

再上大学,见证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

——由旁观到参与争创新民主主义

那时我父亲在上海轮船公司工作,家庭经济改善。我向上海交大请求复学,由于停学太久,学校要求我重新参加入学考试。1947年8月,我在7000名考生中,以第二名被录取。我这次报的是新组建的纺织工程系,因为当时由接收的大量日资纺织企业组建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待遇很好。经教务长审核一年级的成绩单,批准我插入二年级。

进校后我发现,校风大大变了。过去冷冷清清、死啃书本的人见不到了,到处洋溢着蓬勃的青春朝气。除了教学仍保持高水平、严要求外,学生的课余活动十分活跃。学生社团林立,而且进步组织居绝对优势。通过课余读书(由学生自己捐书成立马列主义图书室)、参加文艺活动(进步歌曲大家唱、跳民族舞)、参加为同学和附近工厂工人服务(例如参加为附近小工厂工人开办的免费文化夜校教学)、参加与校内反动派“职业学生”(反动当局派遣的不念书,住在学生宿舍,专门监视进步同学的青年特务)的斗争和各项学生运动,我感觉到,自己的立场在变。

当时我发现有一批同学,特别热心帮助别人,工作特别认真细致。他们用钢板、铁笔刻写的油印文件,一律规整的仿宋体,十分清晰,真像印版一样。他们对时事,都有深刻的了解,提出看法都使我佩服……解放以后,地下党员名单一公布,我发现,原来这些同学都在名单中。

那时校内没有校办的食堂,却有3家个人主办的“伙食团”,互相竞争,由同学自己自由选择。我吃遍3家之后,发现其中有一家服务特别好,价格公道,晚间还供应廉价的“阳春面”作为“夜宵”。解放后了解到,主持这个伙食团的,正是地下党员。

1949年1月,上海所有进步学生组织联合组成秘密的“上海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解放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我由进步社团转成了联合会的一员。2月,学校放寒假,我在国棉一厂实习。一天晚上,一个同学找我出去,谈起:国民党败局已定,上海当局为苟延残喘,正加剧镇压进步力量。中共组织为了保护青年干部,让已经暴露的学生党员撤退到苏北解放区去。但上海地下党的工作必须继续下去。问我有什么想法……这样,我就成了一名地下“候补”党员,即现在所称的预备党员。此后,我积极投入护校和准备“应变”,即迎接解放的活动中去。

4月26日凌晨,1000多名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军警,以装甲车为先导,冲入交大,分头包围各个学生宿舍,由“职业学生”带领,拿着“黑名单”挨个儿抓人。但名单里的人都不在,他们就随便抓了20多位同学,回去交账。天明后,贴出市政府布告:交大被勒令解散。同学们只好自找门路。

5月25日解放军开始从西南角进入上海市区,交大同学纷纷返校。28日,上海解放了。可是交大有2位同学,中共地下党员穆汉祥和新青联会员、学生会主席史霄雯没有返校。几天后,在宋公园(今闸北公园)发现了他们两位的尸体,与几十位遇难者在一起。后来烈士的骨灰,被埋葬在交大徐家汇校区中心广场的一侧,并立碑纪念。

解放使上海市民十分高兴,“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歌声和秧歌、腰鼓到处可见、可闻。劳动人民翻身了,社会面貌的最突出变化是人们的衣着变了。在进城的大批革命干部的影响下,男人的长袍、女人的旗袍大大减少,代替的是男女不分的中山装或列宁装。过去“先生”、“太太”等的称呼,一下子都被“同志”所取代。工人成了最崇高的职业,“师傅”成了最尊敬的称呼。

共产党的领导还教育基层党员,认真贯彻党的政策。例如:1949年8月交大学生会改选时,中共上海市委要求交大地下党组织(那时,交大地下党还没有公开,党员绝大多数是学生)必须保证中共党员当选人数不超过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一,非中共人员当选必须占三分之二以上。当时,如果凭个人威信,党员候选人有可能百分之百当选。但领导教育学生党员:党的领导是依靠提出正确的、为广大同学所赞同的主张,而不是靠垄断权力。工作是要带动广大同学一起干的。这是中共组织教育学生党员,切实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1950年6月,大学毕业,我不需要自己找工作,而是由学校派往青岛纺织局属下的棉纺厂工作。一年半后,奉调到北京纺织工业部,担任曾经是交大纺织系主任的陈维稷副部长的秘书。

三上大学,领略苏联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小康阶段

1954年夏,纺织工业部领导指派我报考留苏研究生,并且要求修习毛纺。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学了8个月俄语后,1955年9月去到莫斯科纺织学院。研究生每人每月由学校发给助学金700卢布(本科生500卢布),按法定汇率折合人民币350元,为我当时月工资的5倍。我们都省着用,尽量节约。

当时苏联社会给我们第一个印象是,生活水平比我国高得多。大学学生宿舍里毛毯、床单、被单、台布、床头柜布、枕头套等都是学校提供的。除毛毯外,都是每星期免费换洗。学生宿舍十分整齐清洁,特别是女同学房间,桌子、茶几上铺了洁白的方巾,上面放着插了鲜花的花瓶和瓷器、或绒毛制成的小动物等小摆设;床上笔挺的毛毯四周用雪白的床单包覆起来,叠得方方正正;枕头套了雪白的枕套,蓬松挺拔地像一块碑一般竖立在毛毯上,真像是美术馆里的艺术展台!

但是,也存在不少我们看不惯的现象:如马路上常常见到“醉鬼”横卧路边;

初到莫斯科时,我俄语还不会开口,请老同学陪同当翻译,见了导师。由于导师问的许多毛纺机器,我都没有学过,导师说,要订五年的修习计划。此后,我每周7天,每天14小时以上,加紧学习,渐渐赶了上去。特别是在北京俄专,预习了唯物辩证法,在苏联,又学了马列主义哲学课,在论文写作、处理科研问题,都比同届别国同学容易入门。我在交大,受的是英美式的教育。到了苏联,就用心去了解苏联学者怎样治学。当时莫斯科纺织学院学生多,教室少。学校采取分两批上课:一批上午8时到下午2时,另一批下午2时到晚8时。连续6小时上课,有的同学仅在课间买2个包子充饥。晚上8时至11时还有夜大学学生来上课。所以,教室利用率极高。

在苏联期间,经历了不少重大事件:苏共20次代表大会、匈牙利政治动乱和苏军进驻、十月革命40周年、毛泽东访苏等等。特别是,1957年11月17日星期天,我和50多位莫斯科纺织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一早就抢占了主席台前第三排正中位置,一直等到晚上,听取了毛主席“希望寄托在你们青年人身上”的讲话。此后,我总是用这些话勉励自己。在我当了教师以后,多次向年轻学生讲述聆听这次讲话的体会。

1959年初,我通过努力,终于找到了毛纺技术中3个创新点,导师同意答辩。5月初,几十位教授在答辩会上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建议授予我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西方的“哲学博士”(Ph.D)。几天后,我再一次去莫斯科的红场,再一次瞻仰列宁、斯大林的遗体。看到斯大林面容比照片苍老得多,他为社会主义事业,耗尽了心血。

5月9日,我乘莫斯科——北京火车返回首都,被分配到上海华纺工作,直到1994年底离休。青年时期经历了三种社会,使我的人生观发生根本的变化:从一个书呆子变成旧社会的叛逆者和新社会的建设者,今天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离休干部周启澄)

我与党同龄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这整整一百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空前的翻天覆地的伟大年代,也将是我们子孙后代会永远铭记的年代。从一个贫穷落后,受到列强残暴掠夺和欺侮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经过无数烈土的奋斗和牺牲,经过全体中华民族的艰辛努力,转弱为强,崛起于东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绩辉煌,世界瞩目。这是党领导之下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人间奇迹,值得自豪。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软弱腐朽、丧权辱国的满清皇朝,彻底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帝王封建统治,这在中国历史上应该大书特书。但窃国巨盗袁世凯妄图恢复帝制,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允签不平等条约,当然遭到全国声讨,终告失败。袁死后又有张勋捧出了溥仪妄图复辟,同样也遭失败。不过接下来却是军阀混战,使中国人民陷入颠沛苦难、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救中国,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终于在上海诞生了。通过不断探索总结,指明了正确的革命道路。面对腐朽的反动统治,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浴血奋斗,给人民带来了无限希望和最后胜利。凑巧我也是在1921年6月中旬诞生在中国上海这块土地上,与7月1日相差不多天数。能与中国共产党同龄,深感万分荣幸,亲身经历了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年代。不过当初呱呱堕地,然后呀呀学语,当然什么都不懂。到了七岁上学,开始认字,还记得学校里悬挂着孙中山的纪念遗像。遗像上联是“革命尚未成功”,下联是“同志仍须努力”。横幅是“天下为公”。学校里唱的歌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回忆起来,印象深刻。后来国共合作,北伐告捷,铲除军阀确是做到了,至于“打倒列强”则是一句空话。而日本帝国主义却变本加厉,明目张胆,入侵东北,扶植伪满政权。蒋氏政府不思抗日,反而积极反共,把大好河山,拱手让与日寇。当时学校里唱的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义勇军进行曲),以及“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毕业歌)。热血青年的雄心大志,豪言壮语就是要下定决心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当然真正担负起国家兴亡的是中国共产党。可是自己当初根本不懂得革命真理,幼稚地认为要抗御外侮,富国强兵,根本上还应是发展工业,提倡科技,空怀着读书救国,工业救国、科技救国的幻梦。

1936年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和解,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共同抗日。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日本强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夺我江山,占我领土,中华民族痛遭无法形容的苦难,日寇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到1945年日本最后投降,八年抗战终告结束,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

1946年秋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在全国举行公费出国留学考试,我报了名,年终发榜,考取了留英纺织专业名额。1947年远渡重洋,赴英求学,1949年夏获硕士学位。而当时国内:蒋政权重又走上积极反共道路,发动内战,使全国人民又重新跌入苦难深渊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战争,捷报频传,把蒋政权打垮和赶走,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我虽是国民党政府公费出国留学,但实际上这都是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我必须回来报效祖国,不想贪图安逸、留英不归,更决不跟随国民党政府溜到台湾去,而决心要回到生我育我的祖国大陆,投入到胜利后的祖国复兴和建设事业中去。通过在英地下工作者的联系,坐船到香港,再由香港地下工作者告知天津市人民政府,然后从香港坐船于1949年九月中旬到达天津,由天津市政府接待,然后送往北京,参加了10月1日天安门的开国大典。恭听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心情无比振奋和激动,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50年回上海从事纺织机械设计制造和纺织厂建厂工作,1952年调华纺任教,一直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直到退休。多年来,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埋头苦干,进行了全方位高速度的建设,成绩斐然。可是对进一步的经济发展,还缺乏具体经验。在周围反动势力包围下,也不得不求援于旧苏联。而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有时又操之过急,盲目冒进,走了不少弯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开了历史的大倒车,丧失了很多大好时机。就这样折磨了许多年后,文化大革命结束,邓小平同志复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搞经济建设,发展是硬道理;同时明确了目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向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军。在此坚定目标指引下,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辉煌成果。城乡旧貌换新颜,全国一片欣欣向荣。当然,我们也必须充分注意出现的种种严重问题,例如贪污腐化、官商勾结、唯利是图、物价猛涨、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对这些危险的不稳定因素,必须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轻心。这些都是我们在经济飞速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顽症,深信在党坚强领导下,一定会千方百计战胜和克服,前途充满光明和希望,今后我们的日子肯定会好上加好。值此纪念党的九十周年大庆之际,祝中国共产党永远光辉灿烂,让我们子孙万代永远幸福快乐!

(原机械学院陈人哲)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在举国普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对党龄6年、从教60年的我,虽已83岁,仍应“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做好终身的职责——关心下一代工作。为了党的事业必须培育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我们老教师、党员更应积极地引导党的接班人全心全意地肩负起时代任。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列宁如是说,我们应该“了解历史”、“熟悉历史”、而“敬畏历史”。党的90年过程是曲折辉煌的90年,大体上可分为1921~1949年——“革命阶段”,1949~1978年——探索社会主义和国民建设的“探索阶段”和1978年~至今——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阶段”。在重温党史的三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应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身边工作做起做好。

我是历史的见证人,同时历史也教育了我,培育了我。我的人生准则就是“做人讲道德,做事讲道理。”

在我60年的教师生涯中曾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考验,其中1958年“错划”和“文革”中“假案”的磨难,长达21年之久。在我身处逆境中,党组织教育我要面对现实,经得起考验。正因“身正不怕影子歪”,我相信组织,相信群众,坚定信念,接受考验过我的学者生涯,由此激励自己,发展自己,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精神面貌,为我后半世的人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记得阿尔巴尼亚留学生参与的针织专业联欢会上,党组织破例让我出台表演,以男中音独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克拉玛依之歌”、“含苞欲放的花儿”、(阿尔巴尼亚民歌)、和“鸽子”等五首歌,在掌声中我仿佛又回到了人民队伍中来了。

使我难忘的“文革”中,工宣队党员刘海云师傅,坚持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排除种种干扰,勇于给我“解放”,不留尾巴,让我回到人民教师队伍中。我由衷地感激,至今每年送上贺年片并汇报我的动态她为我入党而高兴。

到退休时经组织推荐,我被聘任校关工委讲师团成员和教学巡视员,业余时还著书写作,能继续奉献给下一代这是我一生中最欣慰的追求。到我耄耋之年,喜逢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党组织和同志们还推荐我列入退休党总支表彰名单中,肯定了我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的力量。

现在我从教学巡视员队伍中退了下来,我还要静下心来,伏案写作,以履行1951年进华纺任教时,在校门口仰望“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题词所许下的心愿。

(原服装学院王传铭

居委会主任的甘苦

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成员应当具有一定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服务管理能力;应当具有较高的志愿者精神,热爱社区工作、热心为居民服务;应当有精力、有时间、有经验从事居委会日常工作,利用社区的资源和力量去解决社区的矛盾。

2009年5月在社区居委会直选中,我有幸高票当选打浦街道南塘居委会主任(曾任前一届南塘居委会委员)。任职二年来,我身体力行,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并将人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和他们所遇到的一些烦难事,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并协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

例如,斜土路723弄的居民反映,该弄机动车乱停车现象严重,不仅影响居民的出行,更重要的是救护车、消防车无法通行,同时也反映个别保安时有脱岗,有些保安对车辆管理不力。居委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到该弄有三个出口,但只有二个出口安装了铁门,其中一扇还是坏的,这无疑增加了保安对车辆管理及安保工作的难度。居委会及时将上述情况反映给街道城管科和相关的物业公司,并会同他们一起先后修复了那扇坏了的铁门,增设了一扇新的铁门,并加强该弄的保安人员的职责培训,加大巡岗力度,根本上改善了该弄的治安状况,也改变了乱停车的现象。

再如,老工房的水箱问题是比较头痛的,就斜土路723弄、丽园路1016弄、1032弄的五楼、六楼经常断水,给居民带来生活上的烦恼,居委会多次与物业公司协调,最终物业公司修缮了水泵,改进了水箱,根本上解决了断水的问题,得到居民的好评。

在人民调解工作方面,居委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有调解邻里之间的矛盾、也有调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其中经常遇到的是楼上漏水、楼下渗(滴)水的问题,在调解这类矛盾时,我居委会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即在漏水事件的发生初始,居委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尽快通知楼上居民,同时通知物业公司来现场检查漏水原因,提出修缮方案,尽快修复。最大程度降低楼下居民的受损情况,使楼下居民的心情平静下来,以避免矛盾升级,然后居委会对双方进行调解,尽量使双方满意。在调解搭建违章建筑这类邻里纠纷时,难度最大。如南塘浜路93弄11号103室和203室二户居民,就一楼天井搭建违章建筑的矛盾由来已久,结怨颇深,曾经去“新老娘舅”柏万青处调解过,未果。当203居民准备走司法途径解决的时候,居委会采用背靠背方式先做各方的说服工作,消除双方对立情绪,尽量拉近双方的需求,达到一定火候时,在居委会主持的协调会上,街道司法科的同志、户籍民警及物业公司有关人员参加,最终双方互相理解,达成谅解,互让一步,得以圆满的解决。

老工房社区的环境卫生工作同样有一定的难度,时不时会冒出一些问题,例如南塘浜路93弄有二户居民在庭园中养鸡,周围邻居怨声载道,居委会多次上门劝说,收效甚微,他们称城市能养猫养狗,为何不能养鸡?针对此说法,居委会向他们宣传城市不能饲养家禽的政策,并指出可能会发生禽流感的严重后果,最终这二户居民将鸡宰杀了。

也是93弄的13号、14号有二户业主,将住房分别出租给二户回收废品的外地来沪人员,搞得周围环境脏臭不堪,尤其酷暑期间,蚊蝇满天飞,老鼠成患,周围居民叫苦连天,忿忿不满。居委会及时与该二租赁户联系,要求他们做好自身的环境卫生工作——灭蚊、灭蝇、灭鼠,同时也与二户业主联系,请他们务必在租赁合同到期后别再续约,二户业主将心比心,理解邻居的心情,同意不再续约,还邻居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

居委会的工作中也会有突发事件,居委会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2011年2月6日(初四)的深夜,南塘浜路93弄11号楼,因邻近“大同花园”四期中的一户业主燃放爆竹,引起大火,当晚我正好值班,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配合消防队员边救火、边救人,警署民警、街道负责人一起积极组织全楼42户居民,及时撤离火场,安排他们到社区活动室及13号一楼居民家中休息压惊,并将被烟呛着、又受到惊吓的年愈八旬的二位老人送往医院救治。由于灭火和撤离及时,这次火灾并无人员伤亡,此乃大幸,只有三户烧毁较为严重。对于不能入住家中的居民,街道、居委会安排住进宾馆。此后,居委会配合政府、街道做了大量的善后工作,安抚受灾群众,并组织社区献爱心活动,小区居民纷纷捐款,辖区内的卢湾区房产交易中心的职工们也慷慨解囊,把温暖送到受灾居民家中,并尽量使他们获得比较满意的补偿。

在这些家长里短的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居委会工作社会性特别强,凡是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工作,居委会就有义务、有责任去做;居委会工作也具有多元性,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管理对象是全覆盖的;居委会工作又具双向性,既要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递、引导和宣传到人民群众中去,又要把老百姓的疾苦、意见、建议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当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居委会要当好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及时发现矛盾并第一时间作出积极反应,要充分调动化解矛盾的有利因素,从而使矛盾迎刃而解。居委会也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中起作用,因为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尤其是在2010年,确保“平安”世博的六个月中,居委会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近二年的居委会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做社区工作的人必须具备热心、爱心、诚心和公心。就我自己而言,在工作中如果有100%的能力去完成的话,绝不以99%的能力去做。因此,迄今为止,尽管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林林种种、不胜枚举,但无一没有解决的,为此,深得群众的好评。我崇尚的是“认真”二字而己,在余下一年的任期中,我要再接再厉,力争群众工作更上一层楼。 (原长宁路校区周允明)


我是一名党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也是我参加党组织三十五周年,我接受了党组织多年的培养教育和关心。如今退休了,退居社会里弄,但不能忘记我仍是一名共产党员。

退休以后,我被邻居推选为居民小组长,现在也称楼组长。我楼组共十八家人家,其中有三户独居老人,我特别关心她们,每走过她们的家门口,我都要有意识地朝窗口里望望,看看有否动静,打打招呼,嘘寒问暖。把自家的电话也抄给她们,关照她们有事找我。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虽然她们的子女在上海,但万一有急事,还是邻居赶得及时。久而久之,她们也把我当自己人,有心里话肯对我讲。独居的黄阿婆经常对我讲:“看到你张老师我总归很开心,因为你总是对我们笑眯眯,问长问短,很关心的。有些人嫌我们是老年人,没有搭头的,缠不清,见了面不是板了面孔,就是视而不见,我想想气来,老了不值钱了。”我劝她:“老年人是个宝,活到老不容易的,开开心心每一天。见了人,我对你笑笑,自己心里开心,人家也开心。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何必为人家生气?人家不理你,我多理理你。”阿婆笑了。是的,见人一般我总跟人打招呼,包括扫弄堂的小刘、收废品的小孙,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我楼组有两户人家养狗。有天我外出去买菜,刚出楼组大门,其中一家特地紧追我,说:“我反映一个情况,二楼走道上有狗撒的尿,连撒两天了,不是我家狗撒的。”我笑笑。我想她对我反映情况,无非是想证明她没有责任,但我没有看到到底是哪条狗撒的尿,我不能听一面之词就批评另一家。于是我买菜回家后,放下菜篮子,就拿起扫把,拎了一桶水,从我家六楼拎到二楼。地上确有一滩尿迹。天气热,是有一股骚味。我用水冲,用扫把扫,顺便把二楼的走道都清扫了一下。狗的主人回家,看到我在走道清扫狗尿,两家养狗户都很尴尬。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用实际行动维护楼组整洁。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最近社区在宣传有关经适房的政策。为了让党的阳光照到每家每户,虹桥社区特地印制了一份宣传资料,详细介绍了有关经济适用房的政策,由楼组长分发,并要求每家签收。我楼组有一对小青年,上海人,蜗居在一室户。他们是否符合经适房条件?虽然其他家庭都已收到资料并在签收表上签字,我想不能漏掉这一户。于是特地等到双休日,几次敲门家中无人……我等到星期一晚上八点半又去敲门,总算家中有人了。通过铁门对讲机,我说我是楼组长,来送资料。对方问是什么资料,我说是经济适用房的资料。对方讲我们不要,我说你能否开一下门。对方口气不耐烦了:“我们不要可以吗?!”我满腔热情碰了一鼻子灰,心里感到委屈。我只能在签收表的这一家栏目注上:不要资料。

做了好事,大多数还是能被人理解的。去年暑期,我利用自己数学特长,把放假在家的社区中小学生组织起来,义务为大家办数学兴趣班,每周一次,一共五次。通过讲解趣味数学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把此事写成稿件,被刊登在《离退休生活》的“老有所为”栏目内。意想不到的是,居委很重视此事,将此事上报街道。2010年年终虹桥街道评我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得到大会表扬,还上主席台领取了荣誉证书。

世博会期间,我当了世博平安志愿者,负责楼顶水箱的安全,每天注意楼顶,有不明身份的人爬上楼顶,我就上前盘问详细。184天,天天做记录,保证居民吃水的安全。居委也知道我的辛苦,世博会结束,发给我一张世博安全志愿者的证书和海宝纪念章。

张阿婆搬来我楼组时间不长,看到我经常关心她,就说:“我们楼组长真好!”我说:“我不当楼组长,也会关心你的。”她问:“你是共产党员吧?!”我点点头。是的,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 (原退管会张秀凤)

我的人生感悟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生日。中国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推翻了旧中国,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治国比开国更艰难,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经历着波动和挫折。党领导我们总结治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将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至今30余年,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伟绩。当今,党领导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为建设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为了完成我党上述宏伟目标,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要更加注重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修养,维护好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是一名党员,已近耄耋之年,愿给后辈留一些这方面的人生感悟,供参考与指正。

做人:懂礼貌、爱劳动、守纪律。这三点相辅相成,其中以守纪律最重要。一般,一个严格遵守纪律的人,往往能够礼仪待人,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守纪律要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好性格带来好命运。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人违法乱纪,轻则家庭失和,自毁前程;重则家破人亡,甚至祸国殃民,这样的事例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立业:勤学、实干、创新,功到自然成;天时、地利、人和,日久众人认。前半句是立业的必要条件,后半句是充分条件。当今社会滋长着浮躁气氛,急功近利,导致人们心态不稳,调研不够,盲目决策,使失误的概率大为增加,良好的愿望走向反面。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要为社会所认可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须“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人和,一个人每日每时可为;地利,要积极创造条件去争取;天时,由不得自己而带有一点运气,只要不骄不馁耐心等待,机会总会降临时刻准备着的人们。

婚姻:男女婚配,取长补短,换位思考,重塑自我;勤俭持家,理财增值,和谐环境,百年好合。成年男女步入婚姻殿堂,各自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实现婚约誓言。双方“重塑自我”很重要,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遇到矛盾,要换位思考,放一着,退一步,由时间来检验。

兴家:观念兴家,学习兴家,管理兴家。在东华校园内有一条标语: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这12个字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和新面貌,近几年来,东华大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成绩。这个经验值得每个家庭学习与借鉴。以当今最时尚的理财为例,理财包含开源节流,勤俭持家是基础,适度参于投资以抵抗通货膨胀,提前作好育儿和养老的规划。理财要勤于学习,学习投资基础知识,时刻关心国内外政治、经济,这样才能减少失误的概率。理财要善于管理,随机应变,灵活投资并控制仓位,这样就可进退自如,在市场波动和挫折中修炼投资心态,享受理财过程中带来的乐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恩爱,敬老爱幼,家和万事兴。随着人们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每个家庭由小康逐步奔向富裕,我们党要建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道还会是遥远的将来吗!

(退休教职工第1党支部华大年)

学习身边的人和事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年,也是我校建校六十周年,真是三喜临门。3月11日下午党支部安排了一次围绕如何进行纪念建党九十周年活动的组织生活,同志们以认真的态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感慨万千,有的说要把自己在党的教育下成长之路,感恩党的教育,回忆成文;有的建言,用放歌红歌来进一步激发革命热情;不少同志通过发现、发扬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找准自己学习的坐标,保持党员先进性。

讨论中同志们讲,潘恩惠同志在为老年人服务工作中,认真、热心、有爱心,深受老同志们欢迎,一致推荐上报为退休党总支表彰的人选。值得大家学习的党员还有不少,黄子强、周春麟两位老同志,克服了年龄大、身体差、视力弱的困难,坚持学习党史、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了解国内外形势,学习中积极发言,敢讲真话,并经常撰写文章投稿,具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孙明钰同志关心支部工作,助人为乐,组织生活时为大家打水泡茶,帮助收党费等,主动为同志们服务。去年世博会期间,志愿参加了社区人口普查工作,工作遇到很多困难,她克服了上有老母亲住院,下有小外甥要接送幼儿园等个人困难,不厌其烦,坚持耐心、热心地一次次上门走访。周承元同志年龄较大,家中还有病人,但他积极提议唱红歌,还主动承担起帮助支部选歌、练唱等组织工作。黄作繁、张秀凤同志心态乐观,积极参加老年大学各种课程学习和活动,助人为乐,并经常投稿“离退休生活”刊物,交流人生感悟。张秀凤同志在任社区楼组长工作中,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行动,深受居民好评。

在同志们踊跃发言气氛中,时间很快到了中午十一点三刻,组织生活只能暂告结束。

(退休教职工第5党支部项荷芬)

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

今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在50年前的今天,面对鲜红的党旗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一员。从那时起直接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参加党的活动,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积极工作。

回忆对党的认识还得从童年说起。那时我刚满13岁。1949年的春天,在城市四周,连续数日都是炮声、枪声,夜里更是火光冲天,杀声四起,气氛十分紧张。有一天激烈的枪炮声停了下来,街道上出现了游行队伍,敲锣打鼓,扭着秧歌,欢迎解放军进城。他们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的歌曲。真是新奇极了,我心里在想:解放区一定很好!我唱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带上了红领巾,以后又加入了共青团。1961年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宣誓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唱响祖国大地。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中朝人民奋起抵抗。我的父亲——一个共产党员,当时在野战军第23军山炮部队任职,这是我军的重武器部队,为了打击侵略者,于1952年赴朝投入战斗,不幸于1953年停战前壮烈牺牲。为了祖国的解放,无数先烈贡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了捍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也有无数的共产党员献出身躯。我是后来人,要高举他们的旗帜奋勇向前!

入党以后在组织的关怀下,先后学习了毛泽东著作“矛盾论”、“实践论”等,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较系统地了解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坚信我们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

我现在已是个老人,但仍不能忘记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学习时事政治,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退休教职工第11党支部季仲元)

共产党人坚守一辈子的信念

——学习杨善州事迹有感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学习。中组部做出决定,追授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细细拜阅、学习杨老的光辉事迹,引起了我内心的震撼。

杨善洲这一辈子都在干一件事:造福百姓。前半辈子他在位谋其政,脚踏实地,利只为老百姓所谋。他生前说过:“这里山是荒着的,地是闲着的,人的肚子是饿着的,袋子里是空着的!我没尽到责任……我们要去帮助父老兄妹铲除贫穷的根子……”。他被百姓亲热称为“草帽书记”,他常常顶个草帽,穿双草鞋,随身带着锄头、镰刀等各种农具,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哪块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两把。在他的带领下,贫穷落后面貌改变,百姓生活日见殷实,深山大沟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后半辈子他退休,身有余热,情独牵大亮山绿化。面对大亮山的荒凉,他坚信只有栽树扶贫,不然永远也富不起来。面对“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他坚信整个大亮山都会披上绿装。他白手起家,捡果核做树种,摔成骨折也要拄着拐棍进山。22载过去,5.6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杂木林、700多亩茶叶、50亩坚果、100亩山核桃,奠定让百姓致富之源。在生命走向终点的前一年,他自感真的老了,把价值数亿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他说:“这笔财富从一开始就是国家和群众的,我只是代表他们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我只能物归原主。”

83年的生命历程见证:杨善洲一辈子真情为民的公仆情怀,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展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的崇高的事业“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前半辈子,杨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几十年里,杨善洲不知帮多少百姓解过忧困,自己一家却始终过着清苦的生活。妻儿户口留在农村,二三十年无力盖起一栋新房。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因为“他当官是为国家当,又不是为我们家当”。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杨善洲没有为自己攒“资源”、留“退路”,退休后他把全部积蓄投入到林场建设,在临终前把价值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交给国家,自己分文不取,体现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境界。

总书记批示学习杨善洲是关系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学习杨善洲,不仅是尊重了民意,不仅是由于杨老公仆的事迹感人,还在于这样的人与事,在党员干领导部中更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如果只想升官发财,那就是与党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就会走向人民的反面,最终会接受人民的审判。我们共产党人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果我们党的干部都学杨善洲,就会视人民与党的事业为泰山,视名利金钱如粪土,就不会有亿元、千万元巨贪,就不会出现“花那么多的钱公款吃喝、用那么多的公车和人均占那么多的办公面积”的现象,清廉勤政之风会遍吹中华大地。今年是建党90周年,总书记批示学习杨善洲,是在全体共产党人中提出了新的希望与要求。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要想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想在中国坚持党的执政地位,要想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牢固树立党的威望,就得有千千万万如杨善洲一样,真正实践党的理想、宗旨、信念的人,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杨善洲清贫一辈子,奋斗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实践了他“共产党员身份永不退休”的价值追求,他为我们这些退休的党员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无论是党的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群众,都要用一生的努力去回答一个问题:“入党为了什么?”。作为一个退休的教师党员,无论现在是生活在社区,还是工作在新的岗位上,我们要像杨善洲那样,始终不渝地忠诚于党的事业,极尽所能,发挥余热,始终坚守高尚的理想信念。

学习杨善洲,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践党的宗旨,党的生命力必定更加旺盛。

学习杨善洲,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我们将在信念的坚守中收获更灿烂的明天。

退休教职工第15党支部 张永平)

永恒的信念

已是半夜更深,但我还是头靠床沿毫无睡意,再过些日子就是建党90周年,不由我思绪联翩,感慨万千。

我是“文革”中,1967年11月2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当兵入伍的第二年。如今虽已退休,但回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毕竟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党和毛泽东思想培育我成长起来的。在那英雄辈出的年代,我在哈航校学飞行期间,积极上进,靠拢组织,以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为榜样。后来经组织考察,入党了。记得支部大会通过的当晚,我激动的一夜没睡好。不过那时还很单纯,把入党仅仅看成是一种追求和光荣。

1971年因身体原因,我复员回沪,分配进了一家工矿企业。不久因年轻、政治条件好,被选派参与机电一局“斗批改”。工作结束后,我回到单位担任了团支书和人保工作。以后又在“老中青”三结合体制下,调到郊区一家机械厂担任党支部副书记。那年月,当领导干部真可谓“干部干部,首先要干”、“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经常下车间劳动、做些职工思想工作。那时候当书记或厂长,口袋无钱,手中无权,凡是重大事情都要经“职代会”通过。所以说,当年做领导干部一般不会犯有贪污腐败错误,往往因以身作则差或做“老好人”被降职或调动。不过在那年代里,白天工作,晚上开会,过激的各种政治运动,往往阻碍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也损耗了同志之间的人际关系。但不可否定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和劳动模范,而我在那几年工作中也得到了锻炼,政治思想上逐步走向了成熟。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党的路线方针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前提下,对领导干部的考察、培养、使用,以注重大专或本科高学历人才为主。于是在1990年支部换届改选时,我因学历不够退出领导班子,担任了厂办公室主任。不过随着市场经济、人才开放交流中,1991年初,我调入了玻璃搪瓷研究所,聘任为人保干部,工作了好几年。随后于2000年初,我们所经市科委审批,归并为东华大学编制,成立有机非金属材料研究学院。而我也被安排在“产业集团”科技园工作,直至2009年9月办理退休。

诚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的工作经历平平常常,无所作为,但毕竟认真做事,坦荡做人。虽有时回想起过去当领导处处要以身作则,而面对眼下有些领导“要钱有钱,要权有权”所作所为,看不惯、不顺眼、有怨气。但想想自己是入党多年的老同志,“风物长宜放眼量”,应对一切事物淡然处之。宁静以致远,淡泊而明志,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开这些琐事。记得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由此,我坚信,过不了10年,我们的党,必将在党员干部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上大有改观。这是因为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一个能领导拥有13多亿人口逐步走向国强民富的执政党;也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都不可藐视而替代的。

(退休教职工第16党支部史克勤)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读后感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编的党史(二卷)问世了。这是经过众多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党史研究工作者,历经十六年认真、慎重地反复审读、修改才完成的,旨在还历史一个真面目。这是我党的一件大事,必将对今后我党的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1949年建国初期,我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到1978年,我已经是个到了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了。由此可以说,我是这段历史全过程的经历者、体验者和见证人。

重温这段历史,回顾自己的一生,读史的心情是:倍感亲切,愈觉深沉。深深地感到党的发展历史和个人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党的事业欣欣向荣,自己就奋发有为,进步较快;党的事业失误受挫,自己就徘徊彷徨,步履艰难。

“以史为鉴”,用党史这面镜子照照自己,看一下自己哪些问题想对了、做对了;哪些问题想错了,做错了,从中找出经验、教训,肃清“左”倾错误、个人崇拜以及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带来的流毒、影响。这是由于我和党内、外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不少同志往往既是“左倾”错误的受害者,又是执行者,扮演着悲剧中的角色,很有必要清理一下自己的思想,自觉地以“史为今用”的态度去学习党史(二卷)。

“温故而知新”,通过建国前、后三十年的对比,深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之不易,意义重大。在“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引下,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将通过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而影响世界。

任何个人、任何政党都会犯错误的,问题在于能否正视错误、纠正错误、找出犯错误的根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利今后的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是信息社会,信息瞬息万变,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的。像毛泽东同志这样大智、大勇的伟人,都会因为对形势判断失误而导致决策出错,让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领导体制、机制的改革问题,以确保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大事不出或少出偏差,以及在出了偏差后能及时修改、纠正。作为一个主要领导人,不仅要听身边人的意见,还要广泛、深入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不同、反对的意见和来自基层的意见;要注意防止两面派,通过迎合你错误的决策,扩大错误到难以收拾的地步,然后再乱中夺权,取而代之。

“科学发展”是针对“左”倾冒进而言的,告诫我们,不要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好大喜功搞冒进,而不顾民生;在生产力还不高的现阶段,所有制问题上搞“一大二公”,肯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和谐社会”是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而言的,告诫我们不要再犯肃反、反右扩大化以及“文革”动乱那样的错误,对党内外的政治思想状况要作出全面、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当然,对于那些党内外的腐败分子;国内外企图颠覆社会主义的阴谋分子;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和秩序的违法乱纪分子;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分子;……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依法予以惩治,绝不能任其滋长、蔓延,以确保和谐社会的实现。

初读党史(二卷)后,感慨万千。认真学习这部党史,固然对我们这些经历者十分重要;对于没有经历过这段岁月的青年同志和朋友们来说,进一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好今后的路,也是非常必要的。我想用两句话作为结束语,来概括我的读后感,与大家共勉:不以个人利害得失评天下;只从国家安危祸福论英雄。

(退休教职工第14党支部吴世生)

我为党旗添光彩

——读《记我们身边的老党员》专刊有感

一个党员一面旗,晶莹剔透张正义。当年誓言犹在耳,奋斗终身志不移。

在位履职始有日,忘我奉献终无期,为霞未晚霜叶红,党旗有我倍添旎。

(原图书馆鉴明)

革命战争年代回忆

 


感谢党的培育之恩

我1939年入伍,1944年入党。入伍时,因年幼,家被日军烧毁,父母双亡。我成了孤儿。身处绝境,无处立身,是新四军十六旅收留了我,使我走上了革命道路。我经常在想,如果不是新四军收留,我的命运会是怎样。我可能早死在那饥寒交迫的恶劣环境之中。我的父母就是逃亡在夏庄,被恶劣的生活环境折磨,客死在夏庄一个祠堂内。我的哥哥也是如此,死后用一张席子裹着丢在城东外的一个乱坟坑里。入伍不久,我被送入旅教导大队青年队学习,接受党对青年的革命教育,开始了我的成长之路。

一、在旅卫生队学习

1942年秋,我又进入旅卫生队学习,业务课学习药物学、解剖学、生理卫生和战时急救。政治课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还有大众哲学常识,都是初级的。但对我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学习时间六个月,学员一部分来自部队的青年医务工作者,但大部分来自上海、南京的青年学生。

卫生队的学习是在苏南地区极为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的。1941~1942年,是苏南地区敌后抗战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在1941年11月28日塘马反扫荡战役中,因敌众我寡,使十六旅遭受重大损失,罗旅长、廖政委也壮烈牺牲。我主力不得不撤离塘马地区,分别深入敌后。46团去了溧水白马桥地区,47团去了丹阳金武和江宁地区,以便粉碎敌人对我游击区的“清乡”、“扫荡”。而旅卫生部率卫生队离开了队伍的掩护单独在溧阳竹箦桥地区隐蔽活动。这里群众条件好,又是丘陵地带,但是离敌伪据点都很近,近的几里,远的也只有十余里,时刻都有遭敌人奔袭的危险。1941-1942年,我后方医院多次遭敌袭击。最有效的防御方法就是夜晚行动,根据敌情变化,转移我们的宿营地,不让敌人发现而遭突袭的危险。

晴天夜行军还好,秋时蓝色的天空,月明星稀,清风徐徐,虫声唧唧,水声潺潺,夜色很美,可惜不能用歌声、笑声表达。但在雨天,夜里行军十分艰苦。天上下着雨,地上道路泥泞,天又黑,伸手不见五指,一不小心就会跌入水田里,弄得浑身泥浆,全身上下被雨水淋得像只落汤鸡。到达宿营地已是黑夜,为了使老百姓半夜不被敲门惊吓,只得露营在村前的打谷场上,待天明后进老百姓家里休息,用火把衣服烘干。

那时生活条件很差,标准很低,身上穿的农村土布,布鞋是老百姓慰劳时送的,行军穿的是自己用旧布条和麻绳打成的草鞋。粮食供给不足,经常用红薯、南瓜、玉米补给。农村的蔬菜很多,青菜、萝卜、蚕豆、黄豆等,营养丰富,但缺少油盐。集体生活,炊事员把饭做好,送到打谷场或在竹林里,大家席地而坐,5~6人一桌,同吃一锅饭,同食一盆菜,有点像野营生活。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傍晚行军之前,大家集中在打谷场上唱歌、做游戏。师生同乐,有时老百姓和小孩也来,军民同欢。

1942年虽然物资匮乏,对敌斗争又很艰苦,但大家都生活在革命的大家庭里,经受着革命传统和理论的熏陶,都很乐观,没有一个人离队而去。毕业之后,都走上前线,后来大部分同学都牺牲在战场上,幸存者不多。文革前,我有幸在上海遇到郑慈和唐光煊两位同学,他们已经是高干了。

1944年冬,周城战役之后,我被批准入党,这对我未来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在党校学习

1956年7月,我被选送到中央第三中级党校学习,学员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县处级干部。入学前作了一次口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试后,我被编入第三支部,并指定为支部委员。第三支部学员共60人,分6个小组。

学员都参加革命多年,又是县处级干部。有一定的革命经历和领导水平,但理论水平不高或者不很高,来党校学习是大家所期盼的,都有一种光荣感和使命感,学习都很认真,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互帮互学和交流沟通。

党史方面学习主要是学习党的理论和历史,因为学员以前都学过乔木同志写的“党史三十年”,所以学习起来比较熟悉。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着重学习党的理论和党的建设,着重提高学员的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

政治经济学方面:采用苏联列昂诺夫的版本,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部分。因为过去我们一直生活在农村,对资本主义缺乏感性认识,但关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论述对我们帮助却很大。

社会主义部分基本上是苏联模式。那时我们还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自己的经验,所以只能借鉴苏联的经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经济是一个禁区,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谁主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商品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直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提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论点,这时才思想大解放,后来这个论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哲学方面: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帮助最大,影响也最深。

纵观在党校的学习,李炳南、李佐长、周抗都是知名学者,又是党校的领导者。他们长期为培养党的干部呕心沥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的教导,一日为师,终生难忘,他们的学风和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至今难忘。

三、曲折

1957年反右斗争,我没有参加,因我在党校学习。之后20年的政治漩涡,我被卷了进去。在1959年冬,一次局党组扩大会议。在讨论彭德怀的一封信时,我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认为彭德怀的动机是好的,不料被列入与彭德怀一样的右倾错误。大会批、小会迫,然后历史审查革职下放,直到文革再起波澜,关了65天。后来我才知道,这次局党组扩大会议,就是旨在贯彻庐山会议反右倾精神,把反右倾斗争扩大到县处级党员干部和机关党员科以上干部,在他们中间寻找右倾分子,并开展批判斗争。开始我想不通,像我这样的人怎么一下子变成右倾反党分子呢,百思不解,但是这已成为无法挽回的现实,记录在案。我在党史中寻找答案,过去也发生过这样的状况,不仅在左倾时期发生过,即使在延安整风中也发生过,但后来都被纠正了,我把希望寄托于此。

这段历史已被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雨过天晴,近期出版的党史第二卷中,对这段历史又作详细的论述。说出了我多年想说而无处可说的情感和思索,读后感动不已。

现在我认识到党史是在曲折中发展壮大的,党员是如此、党也是如此。没有曲折,就不会发展,以及后来的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曲折也是一种精神财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过去三十余年,雨过天晴,阳光灿烂,党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取得了翻天覆地、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心中感到万分喜悦,感到它比什么都好,都重要。

如今我已退休多年,享受着党对离休干部的阳光政策,晚年十分幸福。回想我入伍至今已70余年,我从一个苦难少年,到一名革命战士,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离休干部,都是由于党的教育和培养的结果。

如今我已经84岁高龄,但我仍然坚守这样的心愿:继续发挥一个普通党员的作用,将有限的时间化为无悔的贡献。

(离休干部王明)

三上茅山

2001年4月10日到12日,我们长宁区18位离休干部赴南京和茅山参观旅游。这次我来茅山是第三次了,前两次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前后已经是59个年头。

茅山曾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于1938年夏秋,由陈毅、张鼎丞、粟裕将军率新四军一、二支队由皖南挺进江南敌后所创建的,并成为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依托,后来由此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一些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茅山四周。在纪念馆内,可以见到廖海涛政委为当年赤山战役写下的“赤山战役缴敌炮,赤山烽火震南京”的诗句。

我第一次来茅山是1941年6月,即黄金山战役之后,当时十六旅奉命重返茅山,恢复茅山在被日军扫荡之后遭到严重破坏的基地。此时的茅山已经是荒坡一片,山顶道院(九霄宫)成为一座空院,院内断壁残垣,长满荒草。比大茅峰毗邻的青龙山破坏的更为严重,乾元观被烧毁,当家道士惠心因支持我抗日而被杀。

乾元观本是苏南党政军的活动中心,党政军的一些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陈毅同志还经常在这里会见苏南民主绅士、学者名流,向他们宣传我军抗日主张,晓以大义。惠心道士协助陈毅同志做统战工作,成为陈毅同志的深交好友。因而乾元观有“苏南小延安”之称。而惠心也有“山中宰相”和“半个新四军”之称号,成为苏南爱国宗教人士的学习典范。可这次因时间不够而没去参观,据说当年的乾元观已重建一新。

现在,纪念馆内还可见到陈毅同志会见茅麓茶叶公司总经理企业家纪振纲先生的塑像,还有当地著名人士李学书、陈湘甫、陈练升、樊玉琳、朱春苑、钱震宇、诸葛慎等史料照片。其中陈练升、樊玉琳、钱震宇、诸葛慎等后来都成了共产党员,担任我民主政府的县长、专员、保安司令或抗日救国会会长,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这些文献史料中看到陈毅同志在贯彻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杰出贡献。

我第二次到茅山是1942年一、二月间,在塘马战役之后,当时我十六旅旅部,因在塘马战役中受到重大损失,罗、廖两位首长同时壮烈牺牲。47团一部和溧阳警卫连,奉命接谭震林师长来苏南传达军部重建十六旅部的命令,命令由谭师长兼十六旅旅长,钟国楚同志任政委。谭师长来时,化妆成为商人,对外叫谭老板,未带任何武器,只带随身警卫员二人。到达茅山之后,谭师长住在半山腰一个叫做茅家棚的院里,我们警卫连住在山脚下一个村庄,担任谭师长的警卫任务。此时的茅山除了一片竹林比较茂盛外,仍然是一座荒山,但地方政权已经恢复。

这次是三上茅山,相隔59个年头。斗转星移,当年的茅山,已今非昔比,美丽无比:荒坡上已经是林木葱葱,茶树飘香,一片江南景色。大茅峰上,九霄宫内变得金碧辉煌,游人如织,香火缭绕,亭台楼阁,整修一新,一派气象万千之感。站在茅峰最高处向北眺望岗峦起伏,秀峰相连,大茅峰相连的二、三峰,依次逶迤北去,犹如巨龙。我们乘车到二峰广场上,这里建有高33米重达百余吨的道祖老子铜像,其右手执扇,左手操髯,仙风道骨,盘膝而坐。老同志们为敬慕这位道者,特在半山腰下车摄影留念。

然后,到茅山脚下,瞻仰了苏南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并参观了纪念馆。纪念馆内的文献史料,再现了新四军东进后的战斗史和成长史。1938年夏秋,陈毅、张鼎丞、粟裕率领第一、二支队东进时只有二、四、六三个团,也就是王必成的二团,陶勇的四团,叶飞的六团,共约三千余人。经过南征北战,到1948年,已发展成为第三野战军的20、23、24军三个主力军。兵愈打愈多,仗愈打愈大,从抗日游击战到解放战争的大兵团运动战。新四军能够取得如此不断的胜利,是由于我军依靠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三大法宝。

在纪念馆的一侧,还瞻仰了王必成、江渭清、吴仲超、段焕竞四位将军的陵墓。四位将军身居高位,不在八宝山安息,而选择在平凡的茅山,显示了四位将军对这片土地、人民和烈士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他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斗争最艰苦,这片土地更是他们亲自开辟的,表明他们的心永远和这片土地的人民和烈士们在一起。

经过三天的参观,所见所闻实现了我重上茅山的愿望。我们这辈老者,由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生活在祖国昌盛的最好年代是很幸运的。“江山多娇,夕阳也俏”,今后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限的余年,能继续发挥一个普通党员的作用。大事做不了,做些平凡的小事,只要是有益于人民的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

(离休干部王明)

五十年的追寻

——怀念上海战役英勇牺牲的李克华教导员

“李克华”三个字,在我脑海里萦回牵绕整整思念了50个年头。李克华同志是33军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牺牲在月浦前线的99师296团二营教导员。我认识李克华同志是淮海战役结束后,部队驻防在安徽灵璧地区休整,那时我所在的部队则由渤海纵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兵团33军,我时任33军《进军报》报道员。因我到部队不久,在报社老同志的带领下,到99师采访报道,深入296团二营,初次认识了教导员李克华同志。他给我的印象是豪爽热情,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对敌人恨,对部下爱;瘦高的身材,有一只眼失明。部队在灵璧地区一面休整学习,一面评功总结,我们还参加了296团在露天召开的庆功表彰大会。

部队经过巢湖练兵、渡江、广德战役,于1949年5月13日进驻嘉定。上海战役于5月12日开始,我们33军是5月16日接防月浦、杨行一线阵地。我随军政治部工作队于5月16日夜到达99师前线指挥部,我被分派到296团卫生队,协助卫生队登记处理从前线运下来的伤员和牺牲的战士。在卫生队期间,我又见到李克华教导员,他仍是那样乐观开朗,表现出求战灭敌的强烈愿望和决心,哪知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敌人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李克华的头部,李克华同志壮烈牺牲。我为他做完登记手续后,由担架运往后方。据说当时还筹集到一口棺材,将李克华同志入土安葬。

上海解放后,33军奉命担任上海的警备任务,部队一直留驻在上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特别是每年5月上海战役和上海解放纪念日,李克华同志的名字和他的音容笑貌,总是在我脑海里时隐时现。我曾到宝山烈士陵园逐个查找每位烈士的牌位和墓地,也曾询问过看守陵园的老战士,也不断向老同志老战友询问打听,就是得不到李克华教导员的半点信息。难道说一位为党为民英勇牺牲的营教导员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被后人被历史忘记吗?我寻找了50年,哀思了50年。就在上海解放50周年的1999年5月27日,我阅读《文汇报》由党彦文撰写的“十六个日日夜夜—解放上海之战的历史”一文,突然眼前一亮,李克华三个字跃入眼底。文称“第33军是二阶段调来攻打杨行吴淞的,在战斗中连以上干部牺牲23人,其中有99师296团二营教导员李克华……”原来李克华同志是我们33军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2009年上海解放60周年之际,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军史》第371页革命烈士名录中也记载着李克华的名字“李克华,山东淄博人,26岁,党员,1940年入伍,1949年5月上海战役牺牲”。

一位年仅26岁的年轻指导员,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从渤海之滨奋战到江南的大上海,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为了上海人民的解放,为了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每想起在上海解放前线炮火连天的十数个日日夜夜,以及壮烈牺牲的同志们,就心潮澎湃,思绪难平。

李克华同志,你瞑目安息吧,历史不会忘记你,后人将永远怀念你,你的未竟事业,自有后来人承担完成。我们的党,国家,正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向前发展,你为她而献身的上海,在党中央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已经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离休干部田允华)

共产党来晴了天

——少年时代记忆

纪念我们党成立90周年日子里,激起我对少年时代的点滴记忆

一、黑暗。 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原大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河南四荒,水、旱、蝗、汤。河南的水灾、旱灾、蝗虫接踵而至,再加上国民党郑州绥靖区司令汤恩伯对河南人民的祸害,老百姓过的是暗无天日、逃荒要饭的日子。

一条陇海铁路成了河南人逃荒的生命线,爬上西行货车的车顶,日晒雨淋十天、二十天,就可以到陕西、甘肃各地。我家也不例外,曾祖父母带领四房儿子儿媳也走上了西行逃荒之路,我父亲因为是长子长孙,受命留下看家。

说是看家,其实不敢回家,因为国民党的保、甲长可不管你家大部分人都逃荒去了,看到你家有人,照样派粮派款,交不上就抓人。所以,父亲只能是白天和我母亲一起躲在城里外祖母家,利用晚上回家看看。反动派见抓不到人,就拆我家的房子。原来两进院子,被拆只剩下两座草屋,院子里长满了半人高的蒿草,一片颓垣断壁。

不光是苛捐杂税,还要抓壮丁。有一次探听到我父亲夜里在家,几个保丁砸开院门闯进来,父亲被狗叫声惊醒,跳出后窗就钻进了高粱地,侥幸脱险。说来也巧,我外婆家也被一个“中央军”的炮团团长霸占着,这个炮团养了很多马,外公就找到马夫头,请了一桌酒,给父亲补了个马夫的名额,他们可以吃一个空饷,我父亲得了一套军装。父亲穿了这套军装,大摇大摆地回到村里,又到保长那里报了部队的番号,这才没有被抓了壮丁。

二、解放。“解放”这个词,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具体、鲜活的感受的。作为一个年仅八岁的少年,我却是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至今记忆犹新。

1948年的秋天,父亲带了我在离村3里多路的西岗下收山芋,乡亲们也都在田里抢收庄稼。那几天风声很紧,听人说,八路要过黄河打郑州了。那天午后,突然枪声大作,一发发炮弹也在不远处爆炸,大家一下子慌了神,丢下农活往家跑。父亲开始拉着我,后来是背着我,跑到村口对我说:“快回家找爷爷奶奶”,然后他就不见了踪影,躲壮丁去了。

我回到家不久,就听到外面人喊马嘶,乱作一团,原来是国民党的败兵进了村。爷爷奶奶带了我们藏进二座房子之间的“夹道”内,没想到还是被一个国民党兵发现了。他拨开堆在夹道口的柴草闯了进来,用枪对准爷爷,下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快把衣裳、鞋子脱下来!”爷爷在他的枪口下,只得把外衣裤、鞋子一件件脱了下来。只见这个匪兵,三下五除二地扒下了自己的军装,检起我爷爷的衣裳套在自己身上,换了鞋,背起枪就跑,临出夹道口,又把缀有青天白日帽徽的军帽摔到地上。

闹腾了半个小时,村子又恢复了平静,村民们从藏身的地方走出来一看,只见村口的打谷场上,到处都是国民党败兵丢下的辎重,有棉被、军毯、行军锅、胶鞋等,一片狼藉。胆大的村民开始往家里拖东西,然后是全村人跟进。我记得祖父母也拖回家几条棉被、毛毯,我则只对搪瓷碗和杯子有兴趣。后来,听说这股国民党败兵向东南方逃了不足十里,在一个叫做关虎屯的地方,就被早已等在那里的解放军截住,全部当了俘虏。我们那里就被解放了。

三、天晴。郑州解放不久,各村很快了工作队,帮助贫苦农民成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建立了人民政权。这些事对农民来说可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它意味着世世代代受压迫受欺凌的贫苦农民开始自己当家作主了。小孩子们也没有闲着,打腰鼓、扭秧歌、学唱歌。东方红是学唱的第一首歌,我的记忆中还有:天上三光日月星,地上五谷万物生,来了咱们的毛主席,毛主席是咱大救星,大救星。抒情歌曲也都是陕北民歌,如: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着好光景。有朝一日翻了身,我和我的干妹子结呀个婚,我和我的干妹子结呀个婚。每次唱到这首歌,几个男孩子便会互相打闹,追问:干妹子是谁?

我们学的这些腰鼓、秧歌和歌曲,很快就派上了用场。因为没过多久,就来了南下大军。1948年秋、冬,我们村好像是个兵站,几乎家家都驻有解放军,打腰鼓、扭秧歌成了欢迎南下大军的传统节目。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几个男孩子,每人头戴一顶纸糊的高帽子,脸上还用墨汁画上胡子之类的脸谱,背上别了一张纸条,上面分别写上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等。我因为生得瘦小,老是扮个陈立夫跟在后面,为此,我还老大不高兴了好一阵子。不过,我当时已经读了小学二年级,在一群小孩子中间也算一个小知识分子了,记忆力也特强,村上就把为大军说快板书的任务交给了我。当时的场景是,解放军在打谷场上围成一个大圆圈坐着,我手拿一把像济公用的破芭蕉扇上场,先装模作样地打两个喷嚏,而后念一段道白如下:啊嚏,啊嚏,两筒淡黄鼻涕,惊动了南京的皇帝,要招我去做女婿。下面马上会爆发一片笑声,等笑声一停,我就开始说起快板,经常演的段子是:正月有个正月正,中华民国不时兴。南京打倒蒋介石,北京扶保毛泽东。解放大军真英勇,过了黄河又南征。东边打下开封府,西边攻占洛阳城,郑州北郊打一仗,老鸭陈寨里寨外死的都是中央兵……(老鸭陈是我们村北十里路的一个大寨子,有一个师的国民党军曾在那里据守,打了一天一夜,终被全歼)。当然,还有一些从唱本上或民间小调中改编的段子,我也不知道大军是否都喜欢听,但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为我编词的这些叔叔大爷们,都是些没有读过书的文盲。

后面的故事就是剿匪反霸、土地改革了,我也得以继续读书……。正是:

人生经历如云烟,难忘六十三年前。中原大地多苦难,共产党来晴了天。

(退管会张道生)

我的大哥

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90年大庆。回忆起党的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无不欢欣鼓舞!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解放后,又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使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崭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今天,在我们载歌载舞欢庆党的生日的日子里,我们也更加缅怀革命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要更加珍惜和铭记党恩。

因此,我也想起来了我的大哥熊国健。大哥比我大十几岁,听大人们说,他个子很高,挺拔、英俊,人很正直,又听说他的工作可监听到一些电话。一天,当他听到国民党特务们正在集合队伍,去捉拿一个地下党员时,大哥很着急,因为这个同志也是他的一个好同事。如果跑出去通知已经来不及了,这时大哥毅然决然给这位同志打了电话,让他赶快走!结果特务们扑了个空。气急败坏的特务们接下来就追查是谁走漏了消息,很快查到是大哥打的电话,这样大哥就被当作地下党员给抓了起来。经过严刑拷打、逼供、烙铁烙等等,大哥始终没有承认,因为大哥本来就不是共产党员。过了几年后,大哥就被流放到了新疆。新疆解放后,大哥参加新疆建设兵团,并担任了一名干部。可是文革来后,大哥又被“四人帮”当作国民党特务抓了起来,进行隔离审查……。幸好“四人帮”被粉碎后,党中央立即给兵团领导来电,点名马上解放熊国健,并召开庆功宴!这件事对大哥的震动很大,没想到惊动了党中央!因此,在庆功宴上,大哥端起了酒杯,但由于太激动了,竟倒在了庆功宴上……。大哥走了,我为大哥的去世感到惋惜和难过,更为大哥的正直、果断感到自豪!

(原长宁路校区熊兰英)

红歌嘹亮


让歌声唱遍校园

——记东华大学退休教职工党总支举行红歌会

在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6月16日东华大学退休教职工党总支隆重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表彰暨歌咏大会,以退休党支部为单位大唱红歌,表演形式以合唱为主,也有独唱、朗诵、评弹、黄梅戏等。台风朴素,演唱感人。

在红歌会上,第3、6、8党支部分别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歌,世世代代永不落。共产党勤劳为人民,一心救中国;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山号角到长征壮歌;从坚持抗战八年,实现民主好处多,到建国大业;从改革开放到实现小康蓝图。这支歌,唱出亿万人民的心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第19党支部合唱《十送红军》,送军送到大路上,红军恩情永不忘;紧紧握着红军手,咱们何日再相会。第5党支部合唱《我的中国心》,显示出强烈爱国热情,祖国啊,我们永远热爱您。第4党支部合唱《共产党人好比种子》,无数事实证明:“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共产党人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第17党支部合唱《歌唱祖国》,这支歌以进行曲速度,壮阔有力地演唱: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里的人们爱和平,爱祖国,我们要永远歌唱您——祖国。第14党支部合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唱共产党,歌唱美好的家园,借着歌声来抒发心中久久不息的炽热情感和对新生活的畅想。第9党支部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把党比母亲,革命时代当尖兵,建设时期为人民,高举旗帜向前进,忠实地记录历史,年轻人代代成长。第10、18党支部合唱《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创未来。第12党支部合唱《永远跟党走》,我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奔小康。第2党支部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向着太阳,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今天,我们欢歌笑语,愿祖国永远美好。

第1党支部姜月玲的《望星空》、第4党支部王昆华的《映山红》、第15党支部严隽永的《多情的土地》的独唱,很受欢迎,特别是第16党支部倪璇瑛唱的《一切献给党》,无论是音色还是气质,令人刮目相看。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第13党支部熊兰英朗诵《永远跟党走》、第11党支部祝关荣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第7党支部史荣生演唱《七律 长征》、《蝶恋花》,均获得好评。

最后,由原校退管会第一副主任朱天申指挥全场约300多名退休教职工党员再次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使歌会又一次推向高潮。这次歌会使与会者“党在我心中”的观念又有了深化,既受教育,又幸福开心。

(退休教职工第4党支部马全贵)

合唱团放歌庆党建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校退管会霜叶红合唱团今年二季度排练和演出任务非常繁重。在团长沈仪贤老师的热情带领下,在资深歌剧艺术家聂鸿翔老师的精妙指导指挥下,在优秀钢琴伴奏邬潇懿老师的倾心配合下,在退管会和合唱团全体团员的全力配合下,霜叶红合唱团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常回家看看》、《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在灿烂阳光下》、《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解放区的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近10首红歌参加有关系统组织的庆祝活动,各项演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并分别荣获上海市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在我心中”红歌比赛三等奖、上海市教卫系统离退休干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歌咏大会优秀演出奖、东华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庆祝建校60周年“唱红色经典,抒东华豪情”教工合唱比赛活动特别奖。合唱团还特别受到邀请,赴浦东源深体育馆参加了上海市老干部“红歌颂党恩”歌咏大会的演出。

(退管会姚蓝)

红歌唱彻主旋律

“妈妈教我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歌世世代代永不落”,优美动听的旋律唱出了百姓的心声。风风雨雨九十春秋,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带领中国各族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的核心力量,翻天覆地彻底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的旧面貌,一个胸怀宽广,充满自信,充满活力,面向世界,兼收并蓄的新中国正屹立在世界东方,赢得世人的瞩目和尊重。回首峥嵘岁月,从切身的经历中体会到党的伟大,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英姿焕发的青年,多少俊男倩女引吭高歌,由衷地从心中唱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赞歌。一时间红歌如潮,街头巷里,教室操场,公园草坪,歌坛K吧,此起彼伏到处都有主旋律抑扬激荡。人们真情投入,不计名次先后高下,不管演唱条件优劣,只要有群众热情参与,他们就开怀高歌。歌声中寄托着对战友的怀念,对往日的追思,对伟人的崇敬,对胜利的自豪。红歌是战旗上跳动的音符,红歌是战胜黑暗慰藉精神的灵魂。

正是一群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独立寒秋,上下求索,学习马列,武装工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望志举旗,南湖荡舟,13个布尔什维克硬是在血雨腥风中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薪火相传,中国有了希望,人民有了主心骨。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雄关漫道真如铁,镰刀斧头耀光辉。井冈竹翠,瑞金都红,朱德的扁担,毛委员的井,饮水思源,鱼水不离。共产党人好比种子,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史翻开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度赤水,反围剿,翻雪山,过草地,官兵一致,同甘共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歌乐山下,渣滓洞中,手绣红旗心向党,红梅报春向阳开。烈士们为之奋斗终生的新中国即将诞生,虽然生死难卜,她们笑对未来,向新中国献上了最珍贵的见面礼。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潸然泪下,倍觉今日来之不易。

共产党人不但能够破坏一个旧世界,还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新世界。你看,江南丰收有稻米,江北满仓是小麦,高粱红啊棉花白,密麻麻牛羊盖地天山外,井架林立,石油成河。银龙飞挚向昆仑,神舟绕天冲九霄。我们豪迈走向新时代,继续唱着春天的歌,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再一个九十年。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亿万群众的同舟共济,我们一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原图书馆陈建民)

我们是土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我们霜叶红合唱团半年来在聂鸿翔老师逐字、逐句、逐音的认真教唱下,学唱了多首红歌。当从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之歌唱到人民好比土地时,我对李瑶君老师说,我们就是土地,她说是的,土地有一大片。

我们生在解放前,长在红旗下,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了我们的土地。一路走来,历尽磨炼,经历了风风雨雨,由小苗而茁壮成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春风吹遍了大地,香港、澳门的回归,港澳台侨胞们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尊重、关心和爱护。看着飞速发展的中国,高楼林立,高架如彩虹,地铁、隧道如蛟龙,真是日新月异地在变化着。我们真心感谢我们伟大的党,以热情的歌声歌唱伟大的共产党,倾诉我们的心声,向党的90岁生日献礼,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霜叶红合唱队黄永秋)

康复俱乐部红歌会有感

5月28日我们康复俱乐部在退管会活动中心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红歌会,与会者一直处在热烈兴奋之中,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梁兴中老师演唱了歌曲《母亲》——“……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他用催人泪下动人的歌声唱出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我们的四人小组唱,由杨鹏昆老师领着王中立老师、黄作繁老师与我,一起演唱了《南泥湾》等歌曲,我们用歌声一起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同时也真切体会到了祖国面貌在改革开放后的巨变,大家还表演了沪剧清唱等许多节目。我们不仅用歌声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而且也在用心声感谢校退管会领导和许多同志对我们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怀和帮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今后美好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最后祝好人一生平安!

(康复俱乐部罗玉珍)

老有所乐


期盼已久的聚会

因块组长本人身体原因需要卧床休三个月,所以将迎新聚会推迟举行。我经常和辛友义老师商量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办好这次聚会。5月19日我们宝山块组在东华食府三楼(金香厅)举行聚会活动。

那天,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我们块组里的教授、老师和师傅们全不顾自己的年岁已高,家又住得离学校较远,有的要换乘两辆公交车,有的还要换乘地铁,不辞辛劳,都想早早的来到学校参加聚会。他们的心情和我一样既高兴又激动早就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和大家相聚共同叙旧抒怀。离约定的时还不到,我们的老同志们都纷纷到了,房中充满了欢乐愉快的笑声,大家相互问候、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保养身体的经验……都想把自己的快乐与大家分享。

退管会三位领导也来到我们之中,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曹春城书记代表退管会讲话,她亲切地说:“你们大家身体健康,平安顺利,我们就放心了!”并向我们全体人员表示祝贺!

随后,聚餐中,大家边吃边聊,举杯感谢杨其荣副书记为我们定的菜肴。餐后,大家还依依不舍,又邀请了80岁高龄的张建华教授为我们传达了学校关于10月28日召开60周年校庆大会的信息,并讲述了许多校友为学校60周年校庆捐款的动人情景,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参加60周年校庆活动。另外,退休教师杨玉英已75岁高龄,而且有些感冒,仍然坚持高歌一首为大家助兴;刚退休的顾元明老师为我们表演时装模特走秀,尽管没华丽的服饰和灯光、舞美、音乐,但他简单的走秀动作也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肖政老师和我们女同胞坐在一起,谈得也很投机,而我们女同胞人人都精神饱满,衣着时尚靓丽,其中万培芳、俞伟珍二位老师还主动担任联络小组组长为大家服务,给我们的聚会增添了温暖。

(宝山块组石树凤)

艰难的《东南亚》之旅

12月1日,我们步行曼谷市唐人街,游览苏塔寺、秋千架、金佛寺。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金佛像,用纯金铸成。重5.5吨、高3米,在十三世纪铸成,是典型素可泰时期风格的作品。它的美丽、庄严的姿态,无与伦比,是稀世珍宝,值得一看。

12月2日晚上8时,我们乘火车到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号称北方的玫瑰。我们下午游览清迈老城区景点:查狄朗寺、帕辛寺。清迈寺(建于1296年,有2500年历史),这里有一尊无比珍贵的水晶坐佛,曾经引起泰国和老挝之间发生反复争斗。

12月5日凌晨,乘包车前往素帖山观日出,由于天气很好,一轮红日破雾而出,壮观的日出景色,令人激动万分。随后游览素帖寺、蒲平宫等。晚上参加“帝王餐”,尝试清迈最地道的一种晚餐,据说原来是王室的用餐法,边吃边欣赏泰国民族歌舞。

12月6日上午在清迈自由活动,下午乘火车,7日上午抵达曼谷,住宾馆休息一天。8日凌晨乘包车去曼谷素拉旺普机场,乘飞机于上午8:30到达缅甸仰光机场。入住梅高美大酒店。下午去仰光——市名意义:敌人已被消灭干净。我们在市中心游览苏雷塔后返回宾馆。

缅甸有330多座佛塔,在全国五千多万人口中,有85%信仰佛教。国家规定,男人一生必须出家一次,一般都在9-12岁第一次穿上袈裟,而尼姑比起和尚还要遵守八项另加的戒规。男人出家可以还俗,女人一旦出家,终生不能还俗,尼姑规定都要穿粉红色袈裟。据说,缅甸把人民分成五等:(一)政府官员(二)和尚(三)男人(四)女人(五)尼姑和人妖是五等(下等公民)。

12月9日,游览著名景点大金塔,又称瑞光塔。它是缅甸国家的象征。塔高112米,塔顶镶有七千多颗翡翠宝石,其中有一颗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非常珍贵。此塔在建造时耗用70吨黄金,呈钟形,顶部为金伞。大金塔周围有64座小塔和4座中塔。塔的周围悬挂1065个金铃,420个银铃。塔的周长433米,至今已有2千多年历史。整座建筑在夕阳照跃下,十分壮观,辉煌耀眼,令人赞叹!

12月10日下午,我们乘包车离开仰光赴缅甸中部著名景区——蒲甘。它是亚洲三大佛教遗迹之一。始建于公元849年,曾拥有4千多座佛塔和寺庙,素有“万塔之城”的美称。在这里你会毫不怀疑蒲甘拥有世界上令人心动的最美的日出和夕阳地方。蒲甘位于缅甸中部,曾经是古代第一个封建王朝的首都。在蒲甘25平方公里的古城,仍有佛塔2千多座。这里的人们享受宁静和悠闲的生活,马可波罗在700年前形容这里是全世界最精致的景点。我们清晨出发,全天游览主要佛塔遗迹:罗边难陀塔、敏迦拉宝塔、瑞西光塔等,其中以瑞西光塔最为宏伟壮观。

12月11日早晨乘车去达宾钮塔山观日出,在这里我们有幸再一次欣赏到红日东升的壮观景色。在一轮红日照跃下,晨雾之中,隐现着无数的佛塔,其景色不仅美妙,而且充满着神秘感,令人久久不愿离去!随后,我们继续乘车去曼德勒。由于半路上汽车发生故障,路况又差,深夜才到县城,找到一家价钱贵、设施差的旅馆住下。第二天早上5:30乘车到马哈尼佛塔、阿瓦古城游览2个多小时,晚上入住伊江源宾馆休息。

12月13日游览曼德勒山、皇宫,因都陶佛塔。下午3时半到珠宝市场购物,这里的翡翠、宝石很多。

14日清晨乘车去因莱湖,又称亚洲东方威尼斯。位于掸邦首府东枝市30公里,海拔878米的高原湖,为缅甸第二大湖,长224公里,宽10.2公里,深2~5米。住在这里的居民有几十万,自称“湖之子”,祖先流放到此,属于掸族支系。这里将男人称为“因达”、女人称为“因杜”。我们在下午3时半到达良鸟镇,入住一家吊脚楼式的旅馆。下面是湖,室内布置整齐、清洁,环境清静,空气特别新鲜,比起平地上宾馆,另有风趣。

15日早晨出发乘船游览著名景区——因莱湖,欣赏湖面独特而美丽的风光。并先后参观帕瑞佛塔、伊瓦市场、丝织品衣坊等,特别是我们亲眼见到巴洞族长颈女人,真令人惊奇,大家纷纷与她们合影留念。下午3时开车经过东枝市参观一座佛塔之后,汽车往西行驶,夜间闯过数小时弯曲高低不平的山路,途径格劳达西和内比都,到达目的地仰光,已是16日上午8:30。一路艰辛奔波,使人深感疲劳。入住宾馆休息一天。

12月17日凌晨,我们乘车赴仰光机场。8:30乘飞机又去泰国。由于飞机晚点,中午11:30达到曼谷机场,在办理第二次入境签证时,我们受到泰国海关人员的刁难,强迫我们要向他支付每人100元泰铢的小费,令人气愤!晚上7:45我们乘卧铺大巴去泰国边境——廊开,早晨6点到达。随即办理去老挝出入境手续,直到上午9时半乘上大巴,于中午12时到达老挝首都——万象。

老挝于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宣布独立,1975年建立民主共和国。由于山地交通不便,长期与外界隔绝,1986年才向世界开放。全国有寺庙2千多座,大多集中在万象和浪勃拉邦。建筑带有缅甸、泰国和柬埔寨风格,充满宗教色彩。会晒是中老边界。下午我们游览万象市内的主要景点:塔銮寺(大佛塔)、凯旋门、西萨格寺等。

12月19日上午乘大巴前往万象以北300公里的著名的旅游胜地浪勃拉邦市,1995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晚上6点多才到达目的地。第二天主要游览:皇宫、华通寺(有400多年历史,有精美雕塑、壁画)、普西山(在山顶上观赏周围山川美丽动人的景色)、湄公河(发源于中国西藏)。

12月21日早晨,我们乘坐开往中国昆明的豪华旅游大巴,于下午3时半到达老挝边境——磨丁。办理了离境手续之后,于下午5时到达中国边境磨憨口岸,办理入境手续,当我们看到中国边防战士,心中特别开心,他们热心地接待我们从国外回来的亲人。

下午5:30,大巴开往中国勐腊。12月22日,我们开始游览云南西双版纳,元阳梯田等景点共四天,于12月27日乘飞机由昆明飞往上海。

这次赴东南亚五国长达二个月之久的旅游,使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连载完)

(原长宁路校区池震平)

遂昌纪游

2011年5月与教学巡视组诸同仁游浙江遂昌。景色迷人,南尖、神龙二处尤令人倾心。

南尖岩即景

观景亭外冰晶台,冲出峭壁悬中天。俯看梯田蜿蜒绿,遥望群山白云间。

天柱突兀拨地起,双峰对峙留一线。九级瀑,落九天,瑶池如镜景如仙。

一轮夕阳红胜火,晚霞生处冒炊烟。

南尖岩之晨

更漏未尽天微明,南尖曙色胜仙境。云断峰峦意绵绵,雾笼峡谷汽蒸蒸。

半轮红日方吐光,一片彩霭已抹成。瞬息万变收眼底,满目画图看不尽。

神龙谷

飞练当空舞,溪水潺缓流。浅潭映倒景,青苔生古树。

轻蔓云舒卷,滞重雾沉浮。何人慕仙隐,此地自可留。

(原理学院怀国桢)

游“仙境画卷”遂昌金矿

我们一行22人于5月9日~11日参加大通旅行社特色农家乐——遂昌金矿三日游。

9日晨离开上海驱车的6小时,经过沪杭高速,杭州环城高速,龙丽温高速到达遂昌县,午餐后去南尖岩景区,上山必须乘景区游览专车盘山而上,约一小时到达海拔千米的景区,极目远眺,天高云淡,群山蜿蜒,一片翠绿。高山梯田、云海、竹海、天柱峰、三峰插云、九级瀑布等美景尽收眼底。由于山区是一个天然氧吧,大家边走边深呼吸,心情愉悦,路途的疲劳一扫而空。

晚上住农家乐,房间均为双人标房,设备尚可,比较干净。

10日上午去“仙境画卷”神龙谷景区,它是浙西南旅游的一颗明珠。盘山公路比南尖岩山路更曲折,据说弯道有260之多,平生第一次这样盘旋,不禁有点头晕目眩。景区入口在海拔1080米,其间层峦叠翠、壁陡岩奇。落差300米的三级神龙飞瀑更是蔚为壮观,江南第一长瀑果然名不虚传,真是美不胜收。景区还融合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粟裕将军曾在遂昌山林间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以七战七捷威震浙西南,正如景区内的对联写着“新四军兵临京沪杭、粟司令威震敌伪顽。” 神龙飞瀑中间一段80米的瀑布取名为将军瀑,以此纪念粟裕将军。

据历史记载,“牡丹亭”作者、戏剧家汤显祖曾任遂昌知府,“牡丹亭”在此而作,并为当地的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口碑甚好。景区内有汤公的塑像,真是“美景遂昌隐秘浙西南,汤公粟裕遗爱留遂昌。”

午餐后可以自费去汤沐园温泉泡温泉浴。

11日上午去遂昌金矿。金矿对我们充满着神秘和诱惑。我们乘矿区小火车驶入明代金窟,沿坑道边走过看,明代采金矿的场景,如烧爆坑、矿难场景等一一展现眼前。还参观了黄金博物馆,其间可以化上10元钱,抱一下价值350万元25kg的金砖照个相,以此做一个黄金美梦。在竹炭博物馆,大家对当地土特产又看又买。

午餐后驱车返上海,途中还在屠旬菊海品茶休息,然后于傍晚平安到达上海。

(原长宁路校区赵关康)

《旅游物理提要》歌(第二回)

(物质运动参考系) (天台铜壶黄龙寺)

物质运动本一体,格物致知穷其理。何谓运动绝对性,运动就是物本体。

物质存在即运动,绝对不动无此例。何谓运动相对性,动静要用参考系。

物质从来不孤立,相对运动存其间。动快动慢或不动,都靠环境细相辨。

用环境作参考系,能定空间与时间。量度时间用钟表,钟表就是参考系。

能够重复的现象,都可用来测时间。浙江天台多奇观,赤城栖霞六洞天。

国清寺创天台宗,华顶归云杜鹃妍。铜壶滴漏石梁瀑,更是精华世少见。

石梁瀑雄珠帘秀,铜壶计时巧无比。巨壶横溪身披绿,水从顶注腹中沸。

盘旋翻滚出壶嘴,短瀑定时喷入溪。景区驻足情侣岩,男女亲密世所稀。

天台桃源刘阮洞,古来传说今发现。空间定位计数值,参考系成坐标系。

四川阿坝黄龙沟,黄龙真人隐居地。曾助大禹治洪水,仙迹古洞堪流连。

十里金沙铺画廊,三千彩池叠桥梯。雪山流下高寒水,钙华岩雕十五里。

若以黄龙为参考,走马寻花看不厌。古寺匾额随光变,投视方位有关系。

彩池落花常旋转,只因水底藏泉眼。雪山脚下探喊瀑,声压强使瀑涌泉。

登高不忘沟中望,银鳞金甲龙身现。仙境时闻霓裳曲,高山流水冠大千。

(原理学院汤毓骏)

山阴兰亭秀东华霜叶红

斜阳夕照,红霞满天,人间最美夕阳红。退休之后的东华大学教职工生活多姿多彩,唱歌跳舞,画画写字,颐养天年。霜叶书画社十几年来在老社长陈斅老师的带领下,社友们传承书艺,潜修心绪,书艺有了长足的进步,配合学校各项重大活动,以书画为载体,有形有色弘扬正气,宣传主旋律,办得红红火火。吸收一批又一批的书画爱好者入社,也有了眼界向外学习的愿望。5月30日,经过王文銮老师积极联系,来自浦东、宝山、虹口等地的书法老师周培正、叶征燕、叶云宝、宋仁芳、张国成、刘金生等先生十数人齐聚东华,以书会友,相交甚欢。有的带了十数米长的泥金小楷长卷,有的现场抓起四管毛笔,横写一个直挂的虎字,真是虎啸生风,令人叫绝。有的写大幅斗方,有的写扇面,……场面好不热闹。虽然时近晌午,数次喊停,大家依然兴致浓浓,见到杭州购买的佳笔,更是雅兴勃勃,一试为快,纷纷留下墨宝给笔会添彩。

新近入会的鉴明先生,参加了笔会活动。第二天一大早就写好了芒夏笔会记,不足三百字,记录全过程。文白相间,骈偶相谐,文采涓涓,情意浓浓,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有兴趣的同道不妨一读。如登山阴,好景暇接。如莅现场,情景交融。

鉴明美文如下:

时维辛卯,节临芒种。霜叶书画社笔会雅集,高朋满座,八方来贺。耄耋老人前社长陈斅老亲莅迓迎,以书会友,以茶相敬。艺海泛舟,同切共磋;笔歌墨舞,酣畅淋漓。各位师长,当场挥毫,满纸生烟。尽显历练酷暑寒冬之童子功。令诸社友大开眼界,众口一词,齐声称奇。真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吹尽黄沙始到金。蓬荜生辉,烁烁纤毫毕现纸端;翰墨聚珍,殷殷浓情直抒胸臆。长卷数米,齐聚泥金蝇头小楷千言;四管并驾,直笔横驱虎啸生风雄文。力透纸背,龙虎竞雄;扇面拂香,梅兰同芳。观海听涛,涛声不绝于耳;人书俱老,老当益壮出众。如此良辰,济济一堂聚英才,璨璨郁郁追晋风。岂能无文乎?谨以百言叙一时之盛。是为芒夏笔会记。

(霜叶书画社)

各族人民是一家(歌词)


(一)

小河旁,青山下,

两个姑娘在一搭。

维族姑娘加米拉,

汉族姑娘李秀花。

加米拉种甜瓜,

李秀花种棉花。

摘甜瓜呀采棉花,

采棉花呀摘甜瓜。

她们互教互学齐努力,

边疆盛开姐妹花。

(二)

边疆盛开姐妹花,

两个姑娘把话拉。

我的家在石河子,

汉族连长是我爸。

我家住在吐鲁番,

依仙古丽是我妈。

加米拉呀李秀花,

李秀花呀加米拉。

二人同唱一支歌,

各族人民是一家。

(原纺织学院张运良)


苏 区 布 币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肇家浜,自襄阳南路至陕西南路一段是钱币和邮票交易唱主角的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交易者不少,形成一定气候,人气渐旺,自然带来不少稀有珍品。不用你去边远农村串门走户,自会有人收集流入市场,价格会略高些,但并不离谱。在这里我曾觅到一些苏区票证,今天已成为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在瑞金诞生,各地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由徐向前等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建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川陕省地方工农民主政府。为巩固革命政权,发展苏区经济,保证红军军需供给,建立了工农银行发行货币,币种有通常的银、铜、纸币外,还发行一种布币,很别致。

我有幸藏有三枚布币分别为:壹串、贰串、叁串,每串为铜钱壹千文。此布币长:14厘米,宽7.7厘米(不计空白边沿)。细纱百布,黑色油墨,石版印刷。正面由上而下、自右至左为三行楷体:“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中间为交叉的镰刀和锤子图案,上叠印大五角星,正中画一显示力量的拳头;下面印中文数字币值;底部印有发行日期“一九三三年”,并盖有篆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财税委员会印”椭圆红印章一枚(均可见图所指)。背面为十二个阳文印记美术字,有上而下,自右至左两行为:“增加工农生产”、“发展社会经济”;中间为大齿轮,显示运转经济活力;上叠印阿拉伯空心数字,以表示币值;并盖有篆体“川陕省工农银行印”的红色印文,充分体现出工农货币的所有特征。

此币记载了当年中国革命历程,为中国革命货币史留下光辉一页。在极艰苦的环境下,经济封锁,四面受敌,为生存发展,提出增加工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通过发行货币,巩固政权,保证供给,推进革命进程。

又经过近八十年的历史沧桑,几经颠簸曲折,达到今日之成功,我国形成一套完整的金融体系,来之不易,理当珍惜。今年是党的九十华诞,又将迎来共和国的六十二周年,仅以此文缅怀先辈,不要忘记过去,更要着眼未来,发展经济、强国富民。

(附叁串布币正面图。)

(原理学院张仁才)

参观上海纺织博物馆有感

记得1951年我初中毕业报考中专校时,我报考了上海同济高工,也录取了,后来东北工业部到南京、上海等地招收中专生,且全部公费,专业有建筑、冶金、化工、机电、纺织等,当时我想报考建筑或化工,但家人告诉我:土建整天和钢筋水泥打交道;化工有污染;人生开门七件事,衣是第一位的……女孩子还是学纺织好,纺织是我国的摇钱树,铁饭碗,更有前途。于是我就报考了沈阳高等纺校,后来又保送进华纺,毕业后留校当老师。

最近一个偶然机会,我参观了上海纺织博物馆,我为之一震,看到上海纺织工业的辉煌的历程、光荣的历史、美好的展示,令人怀念、思恋、感慨!作为一个曾在纺织教育岗位上奋战了一辈子的纺织人,我为之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上海纺织博物馆,位于苏州河南岸,澳门路北侧,昌化路东面,长寿路桥西北翼原上海申新纺织第九厂旧地。展馆占地6800平方米,户外展示面积1500平方米,室内展示面积4480平方米,通过实物、资料、场景、图文、模型、多媒体等,展示上海地区纺织业发展历史文脉。其气势恢弘的序厅,底蕴厚实的历程馆,时空连贯的撷英馆,互动叠现的科普馆,赏心悦目的京昆戏服馆,演绎了上海纺织六千多年的产业历史和文化。

历程馆:以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史实,演绛上海纺织的发展历史,彰显纺织对于形成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展望“科技与时尚”科技梦想,编织多彩、时尚生活的产业发展前景。

撷英馆:撷取了上海各个时代的纺织先贤、劳模、纺织实业家、专家等纺织精英;展示了顾正红等纺织英烈为建立新中国期间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回眸了上海地区难忘的纺织老字号和历史遗存。

科普馆:通过诠释“神奇的纤维足迹、缤纷的面料世界、完整的工艺链条、广泛的应用空间”等纺织知识,充分展示了纺织是生活的纽带,展出的翟志刚穿过的宇航服、由芳砜纶制造的能耐250度的防化服、碳纤维的冲锋舟、医用的心脏手术的支架、动脉血管等各种神奇纤维在现代航天航空、医疗卫生、汽车制造、节能环保、新兴建材、防化服装的应用,更彰显出纺织行业绝不是“夕阳产业”,它在不断创新,重铸辉煌!

专题馆: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布展手法,首度展示“海派”京昆戏服,有梅兰芳,周信芳,俞振飞穿过的戏服等价值连城的梨园奇葩。

上海纺织博物馆,展品内容丰富,不仅给人以历史的传承,而且还有现代知识的传授;讲解员讲解生动,中心突出,音调甜美,亲和力强,我认为作为东华大学的师生包括退休教职工应该去看看,热爱纺织,献身纺织,共同努力为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奋进添砖加瓦!

可乘地铁三号线,到中潭路下,换76或105路二站路即可.

(原环境学院吴植华)

修身养生

 

我校老干部举行祝寿活动

——庆贺于振文、都烈信、杨善、吴永宽九十华诞

6月2日上午,我校老干部办公室和离休党总支在东华食府举行祝寿活动,庆贺于振文、都烈信、杨善、吴永宽四位同志九十华诞。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以刚出席致词,并向四位老寿星赠送了生日贺礼,组织部部长刘淑慧也参加了祝寿活动。

于振文同志1944年6月参加革命,1943年10月入党,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安徽省肖铜县斜西区乡长、支部书记等职,1952年调来我校,离休前任我校总务处副处长。都烈信同志1944年10月参加革命,1944年2月入党,都烈信同志从1941年起就在山东沂水、太宁、莱芜等地区参与建立地方政权和武装斗争,曾任区农会会长和书记等职,和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离休前都烈信同志任我校生产处副处长。杨善同志1945年3月入党,上海解放前,曾在浦东、华生、第一印染厂(原为日本内外棉第二加工场)当工人,日本投降前后,在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吴永宽同志1949年6月参加革命,1988年7月入党,原为我校长宁校区总务处干部。

(老干部办公室田允华)

家和万事兴

我退休已有二十年了,退休后当了十年块组长,由于老伴的支持和校退管会的关心帮助下,我很高兴地去完成块组长的任务,助人为乐,关心老同志是我最愿意做的一件事,自己也感到乐在其中。我有三子二女,均已成家立业,一年相聚二、三次,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不幸的是我老伴在2009年底得了肺炎,住院一个半月,回家后脑萎缩、易健忘,不久出现了唠唠叨叨,往事一点不忘,眼前事前讲后忘,而且脾气急躁,常常把钱东藏西塞,钥匙也不归放原处,经常讲东西少了,造成两人经常争吵,我的脾气也开始变坏了,造成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我想我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整天不得安宁,子女个个也烦心,他们责怪我对母亲不耐心,我受了冤气,更多地向她发泄不满,结果一家人开始有些不和。后来经过同事关心和医生的劝导,老年人发生这种情况不奇怪,再也不能让她受到刺激,否则易变老年痴呆,我想如果真变成老年痴呆,那我也没有好日子过,于是首先把她当作病人,自己用心理辅导,好言相劝,多加关心,处处承让,让她感到温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她的脾气慢慢好转,再也不吵不闹了,我也不随便外出,需要外出,必须向她讲明,留下纸条准时回家。她的情绪逐渐好转,我也安心下来,还经常带她外出散步,参加一些短途旅游。有一次带她同去浙江安吉旅游三天,回来她十分舒心。有时晚上睡觉不好,这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我去医院咨询医生,服药助睡,情况有所好转,对我的细心照料,她有时深情地讲:你待我好,我是知道的。去年的世博会,我陪她去参观,那令人震撼的高科技和人文文化的情景,还看到了雄伟的跨江大桥和观光隧道,她很高兴,子女们知道了我们的情况,均十分高兴,有的子女说:只要老人身体健康、和睦相处,既是小辈的幸福,也是家庭的幸福,俗语“家和万事兴”这句话一点也不错。

(原长宁路校区陈吉祥)

听健康讲座有感

5月19日上午退管会会议室,济济一堂。老同志们听取上海瑞金分院的血管内科杨顺秋教授主讲《谈谈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防治》。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健康讲座。

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饮食结构有所改变。由于过多地摄取脂肪、蛋白质等,使一部分人成为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胆固醇的“三高”人群。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三高”的结果可能导致冠心病。

医师用图像、表格等把冠心病的形成深入浅出地作了介绍,使大家了解到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血管内壁形成的粥样沉积物,阻碍了血液的正常流通。严重的可能引发中风、心梗等致命疾病。心血管病的预防是一个大问题,老同志除了自己控制饮食外,还要关心第二代、第三代,大家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医师指出,得了“三高症”也不怕,对症下药是治疗的手段。高血压患者用药有一个与医生磨合的过程。不要盲目听信别人意见,频繁换药。控制血脂的他汀类药片及阿司匹林都是有效药。服药要根据医嘱持之以恒,并要定期检查肝功能等以防止副作用。

最后,杨医师逐一解答了与会者的提问。大家感到十分满意。这是我校退管会关心老同志身体健康做的一件实事。听了讲座真是获益匪浅,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到退管会来拷贝杨顺秋教授的讲稿全文。

(原环境学院朱彬华)

谁说返老不还童

——乒乓谣

不论寒暑夏与冬,乒乓台前显身影。人生七十仍挥板,身体精神倍(儿)年轻。

不计名次重锻炼,快乐健身为初衷。坚持数年结硕果,步履轻盈立如松。

 

不论三九夏伏中,四季锤炼基本功。扣拉搓削推挡发,直打横削显神通。

步伐站立重移动,长短直斜幻化中。旋转抢攻含睿智,翁妪好胜似黄忠。

 

不论职务与职称,姓加“老师”为尊称。新老球友和谐好,彼此关心感情重。

心情愉快笑声倾,望活“百岁”也能行。只求乒乓伴余生,谁说返老不还童。

(老年乒乓球队李锦发刘长林)

脚腿有劲,才能寿命长
如果把身体比做一台机器,"腿" 就是提供动力的马达。马达不灵了,机器便会老化、运转不良。人老后,不怕头发变白、皮肤松弛,怕的就是腿脚不灵便。只有双腿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腿部肌肉强劲的人,必然有一颗强有力的心脏。老人每次走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快,走得越轻松,那么他的寿命就越长。
报警信号:腿脚没有原先灵便了;做点事就腰酸腿疼;走路变慢,偶尔走快点,会觉得腿脚不听使唤;双腿一侧发凉;不是在运动后或因为受凉的抽筋次数增多;足跟疼痛;腿胀;静脉曲张;髋、膝关节疼痛等。
人到中年后,腿会慢慢衰老,但养腿是一辈子的事。首先,注意保暖,穿宽松的裤子,促进血液循环。千万别让腿部受凉,平时常用热水泡泡脚,使气血能顺利到达人的上身,维持机体平衡。同时,老年人要穿宽松的裤子和鞋,鞋跟 2~3公分比较合适。此外,临睡前拿个小垫垫腿,也能促进血液畅通。其次,多晒太阳。不仅有利于保暖,还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形成,避免双腿钙流失,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最后,就是要多运动,可选择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最好每天能坚持健走45分钟。
(原外语学院秦世福推荐)

养生恪守“九不过”

1.衣不过暖。穿衣戴帽不要过于暖和,过暖容易感冒。

2.食不过饱。吃饭不要过饱,粗细粮都要吃。

3.住不过奢。要随遇而安,居室富丽堂皇易夺人心志。

4.行不过逸。尽量以步代车,如出门必乘车,日久腿脚易失去灵便。

5.劳不过累。劳动的强度是有限的,超过负荷容易造成身体的伤害。

6.人不过闲。终日无所事事,会丧失对生活的情趣。即使退休在家,也应勤于动脑动手,经常散步活动。

7.喜不过头。人逢喜事精神爽,但过喜则易伤心。

8.心不过虑。不生气,不恼怒,有涵养,要乐观。

9.利不过求。酒色财气都不取,风花雪月不沾边,无欲长乐长寿长安。

(本刊编辑室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