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生活2012年第3期(总第84期)

发布人:陈维亚发稿时间:2012-10-08浏览次数:1038

 

东华大学2012年关心下一代工作暨表彰大会举行

5102012年关心下一代工作暨表彰大会在我校延安路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朱绍中,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执行主任俞恭庆,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以刚,党委副书记浦解明等出席会议,党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刘淑慧主持会议。市教卫党委老干部处副处长、教育系统关工委副秘书长李坚真,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梁方义,退管会第一副主任朱天申等同在主席台就坐。

朱绍中代表学校党政感谢为关心下一代工作辛勤付出的老同志,他说,我校关工委依托讲师团、特邀党建组织员、老教授咨询组、教学巡视组和校院二级关工委组织工作体系,配合主渠道,在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做出大量工作,为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他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做好我校关工委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他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二级关工委建设,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实到基层。在工作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青年学生的多元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引导青年珍惜宝贵学习机会,把自身成才融入到服务国家发展中去,尤其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历史,提高知党、信党、爱党的自觉性,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朱绍中要求,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总支要要进一步围绕中心,把好工作切入点,为关工委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促进关工委切实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形势,更好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以教育人、以德导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中做好配合补充工作。朱绍中要求,在工作中要注重深入调研,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同时,还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结合,既努力打造工作品牌,还要不断搭建新平台、着眼培育新项目。朱绍中还要求各级关工委组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在引导老同志保持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做到配合适时、活动适量、参与适度、方式适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常做常新,努力把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俞恭庆充分肯定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他说,东华大学关工委在创建关心下一代工作及发动老同志、老党员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银发”讲师团、教学督导组、老教授咨询组等一批品牌项目,为上海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了示范效应,他希望我校能够通过表彰先进、学习先进,推进上海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进展。

王以刚在会上宣读了表彰名单。朱绍中、俞恭庆、王以刚、浦解明、李坚真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获得大会表彰的有: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被评为2011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管理学院关工委分会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五好关工委组织’”、 关工委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示范特色项目”,迟雪琳、许鹤群2位同志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纺织学院关工委分会、材料学院关工委分会、管理学院关工委分会被评为“东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汪绍兰等26位同志被评为“东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另外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课题研究评审结果,我校管理学院关工委分会撰写的课题论文《用创新、发展的理念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体系》获一等奖,校关工委办公室、计算机学院关工委分会、材料学院关工委分会等单位撰写的多篇课题论文分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会上,我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梁方义对我校关工委过去一年工作作总结发言,纺织学院党总支书记、关工委分会主任崔运花,特邀党建组织员潘寿民,关工委材料学院分会常务副主任顾莉琴等作交流发言。

(转载自东华新闻网)

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

——校党委为入党50年、6070周年的离退休老同志举行庆祝活动

517上午,校党委为入党506070周年老同志举行庆祝活动,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以刚、党委副书记浦解明出席会议,并与入党506070年老同志合影留念。(合影照片上从第一排到第三排由左到右依次为:阮章德、徐世良、戈千、殷毅、董思浩、周金虎、徐爱珍、翁梅芳/刘雪琴、裴琴轩、张雪学、柏文林、杨纪松、忻孝华、刘占一、袁琴华、吴美芬/辛友义、黄玉中、刘汉林、王以刚、浦解明、岑洁、陈雪虹、曹春城、杨其荣

庆祝活动由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雪虹主持,党办主任岑洁、离休教工党总支书记刘汉林、副书记黄玉中、退休教工党总支书记曹春城、副书记杨其荣、总支委员辛友义参加了庆祝活动。17位老同志神采飞扬、满面笑容前来参加活动,另有5位因各种原因未能出席。

本次有2位是入党70周年,14位是入党60周年。

党委副书记王以刚首先代表学校党委和党委书记朱绍中向入党50年、60年和70年的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朱书记因正好参加市第十次党代会预备会,不能来出席庆祝活动。他宣读了朱书记事先准备的书面发言稿,朱书记的书面发言中说,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和“七一”党的生日来临的前夕,举行这样的庆祝活动很有意义。他充分肯定了老同志们作为学校的宝贵财富,为学校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离退休后仍很关心学校的发展,在关工委讲师团、教学巡视、咨询、督学、党建等工作中都发挥了出色作用。很多老同志都曾获得国家、市级和区县、街道的各类表彰。今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文件,继续坚持办学特色,着力建设一流的学科,大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弘扬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推进提升协同创新模式和机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抓住机遇,赢得更大更好的发展。也请老同志们能够多多建言献策。并表示将继续发扬政治上尊重老同志、思想上关心老同志、生活上照顾老同志的好传统,进一步发挥好老同志们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委副书记浦解明讲话中对老同志们离退休前后都为学校、社会做出卓越贡献表示敬佩。他说,自己作为在座老同志的一名学生,一定要以你们为榜样,学习你们身上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并要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老同志们尽心尽力为党的事业作贡献,入党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我们要在学生工作中把信念教育、理想教育放在首位,让他们接好接力棒。并祝老同志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曹春城书记会前一一介绍了每位老同志简况和出席会议的校领导、老干部办公室和退管会的人员,并表示:我们在岗在职的同志一定要发扬好老同志们的优良传统。吴美芬老师代表在座老同志作了参加庆祝活动的体会发言

随后,由离休教工党总支刘汉林和黄玉中、退休教工党总支曹春城、杨其荣、辛友义等陪同老同志们一起乘船游览了苏州河,欣赏了新苏州河两岸的美景,勾起了不少苏州河两岸纺织企业变迁的回忆。老同志们纷纷表示:余生之年要更坚定信念,多做奉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离休教工党总支、退休教工党总支)

老有所为

 

 


东华大学举行老教授咨询组第二次受聘仪式

424上午9时半,东华大学老教授咨询组第二次受聘仪式在延安路校区中心大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兼校关工委主任王以刚,党委副书记浦解明,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梁方义,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刘淑慧,学生处处长任晓杰,教务处副处长瞿斌,退管会、退教协与相关学院、部处负责人,以及老教授咨询组全体成员出席了受聘仪式。受聘仪式由退管会第一副主任、退教协理事长朱天申主持。

王以刚和浦解明副书记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王以刚对咨询组老同志们心系学生、退休不退岗表示崇高的敬意。他说,目前全国高校已处在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转折点,全社会空前关注高校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好学生。我们要加强自身学习,近期特别要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30条,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希望各部门千万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咨询组老同志也可适当分配力量,在各个方面有所重点突破。王书记同时叮咛老同志们要注意身体健康、身心愉快、工作适度,共同努力把校园氛围营造得更好,共同引导同学们奋发向上。

浦解明衷心感谢老教授咨询组7年来为学生付出的卓越贡献,老教授们对学生思想上引路、学业上导向、生活上关怀,特别是用浓缩和形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定会对学生成长起到潜移默化良好作用。他要求学生处和辅办更加尊重老同志、关心老同志、主动服务老同志,把学生中存在的需求多了解、早梳理,让老同志可早作准备,有的放矢,同时对老同志们发现的问题和对策若带有普遍性的,应加以分析研究提炼,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使我们的学生工作更上一个水平。

朱天申在仪式上简要回顾了老教授咨询组自201047首次聘任以来的工作情况,他说,两年来,咨询组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队伍不断壮大2006年大纺化分会三个学院(材料、化工、环境)成立老教授咨询组以来,2009年末,纺织、管理两个学院、2010年下半年机械、计算机学院和2011年末信息学院也参加到这个队伍中来,咨询组的老教授从20人扩大到59人,全校2/3的专业学院都成立了咨询组;方法和形式有了不少创新除了面对面个别对话外,还参加学生的主题班会、组织小型座谈会、大型讲座、学生家长交流、利用手机短消息和网上通信等;咨询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06年到09年的四年统计,三个学院388人次老教授参加咨询,接受咨询学生为1350人次。而在过去的两年内,有600多人次老教授参加咨询,接受咨询的有8000多人次。不仅有本科学生,而且有研究生;咨询内容和质量有了提高摸清一般咨询规律,对各年级学生不同的需求,如生活和学习问题、专业情况了解、考研和毕业就业的方向等,有准备地选派老教授参加咨询。并在咨询工作中,特别留心进行德育和人生观的教育,提出学知识、学能力、学做人的要求;领导的支持和鼓励老教授咨询工作开展顺利,与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为咨询组创造了各方面工作条件,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老教授咨询组被评为2011年上海市教卫党委“十大好人好事”之一,是对咨询组的老教授工作的最大肯定和鼓励。老教授咨询组成立至今已有七个年头了,已从帮助学生选课为主转到为学生解答学习、生活、工作、思想等各方面的需要的咨询。他最后强调,老教授咨询组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辅助力量,在工作中遵照“定位不越位,献策不决策,协办不包办,参与不干预”的原则,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材料学院章谭莉老师发言中说,多拿一次聘任书,身上就多了一份责任。为学校、学生服务真心感到高兴。自己年龄“高高在上”,但咨询时一定做到平等耐心,要有包容和理解,才能取得实效和受到学生欢迎。

管理学院张佩璟老师发言中说,管院咨询组成员共6名,要面对3千多名学生、11个专业,任务较重,我们按专业大块开展多种形式咨询,并由辅办事先提出每一次的主要咨询要求,化被动为主动,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随后,校领导们将聘书一一送到了8个学院老教授咨询组代表手中,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退管会)

我的感想和体会

2006年初,校退教协组织材料、化工和环境三个学院成立了我校第一个“老教校咨询组”,我参加这个组已有六年多了。20103月由教务处第一次颁发聘书,至今也有二年多了。今年4月是第二次的续聘,我很激动又高兴,又感到有一种责任。参加咨询工作,使我感到退休后生活的充实和提高。充实的是作为教师退休后还能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没有离开学校,在青年学生的教育培养方面作了一些微薄的补充工作;提高的是在“老有所为”中,自身也学到了很多,所以又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学校每年拥有大量的新生入学,经过四年或六年后,又有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这就是学校中心工作的规律,现在,学校的规模发展很快,在校学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6000人,本科生15000人,师生比由原来17到现在的120,学校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本科生一志愿率已达99.5%,就业率达到94%以上。通过这些变化,突显出学校在关心下一代,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材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老教授咨询组这支队伍由原先三个学院18位老教授组成,发展到目前八个学院50多位老教授组成,工作内容也逐步深化和发展。

在和学生的面对面接触中,我也逐渐感到现在青年的思想、心态、理想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我们有些看不惯,而现在看来这“代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社会前进的步伐是谁也阻挡不了的,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时代来临,不可能一个人孤立站在一个点上,“老”和“少”一代总有各种理念的冲撞和矛盾,我们要对他们的看法作相应地适应和调整,要有很大的包容性和理解,也要学习他们青春的活力和时尚的追求,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例如:社会上那么多的演唱会,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青年们追求、狂热和呼叫,而在我们看来,有什么好看的?现在看来,只要是健康的应该鼓励他们参与。我们在咨询中,发现不少进大学新生,他们刚从以家庭为主的高中,通过努力奋斗踏进了大学的校门后,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生活环境、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会有很多的困惑和烦恼。有的放任自流,迷失了方向,不好好学习;有的压力很重,总感到学习上跟不上,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高年级学生的咨询中有考研、出国、就业、创业,留上海还是去家乡发展等问题,又让他们增加了不少的思考和苦恼,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材需求竞争的必然。我们读书的时代是计划经济、服从分配;而现在就是要面对市场的需求,是要靠自己的实力去适应社会的需要,就有一种强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对学生要引导他们努力抓紧学好基础,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培养自主创新意识,我们的感情交流就会进一步地理解融洽,他们会感到老教授们的社会阅历和资历,对他们有一定帮助和启发,会“受益匪浅”,会对我们给予尊重和感谢。我们只要有那么一点点尽心尽力,取得一点点成效,就是我的最大快乐和欣慰。几年来看到青年学生有朝气有活力有进步,使我喜欢上这个咨询工作。

去年底,在是否参加第二届“老教授咨询员”授聘时,我犹豫了,我已经老了,有70多岁了,从60多岁做起,到现在也可退下来了,结果一看,其他二个学院有年龄比我还大的老教授们都报名了,激励了我不甘落后,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愿意继续参加工作,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                          (原材料学院  章潭莉)

我校隆重举行离休总支与学院总支、社区总支共建签约

——暨大学生思想教育实习基地揭牌仪式

417下午,我校在延安路校区三教四楼报告厅,隆重举行离休党总支与服装和管理学院党总支、纺大社区和联建新村党总支共建签约仪式暨服装和管理学院大学生思想教育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应邀出席仪式的嘉宾有:上海市教卫党委副巡视员兼老干部处陈其昌处长、长宁区委老干部局袁相贤副局长、天山街道党工委卢礼信书记等领导同志;出席仪式的学校领导是:校党委王以刚副书记、组织部刘淑慧部长、宣传部耿绍宁部长、发展联络处王俊民处长、学生处廖丽金副处长;出席仪式的还有离休党总支老同志代表、服装和管理学院领导和师生代表、纺大社区和联建新村党总支领导和干部代表。

首先进行的是共建签约仪式,由离休总支刘汉林书记和黄玉中副书记分别代表甲方,与乙方代表服装学院总支罗仪华书记和管理学院总支林文伟书记及纺大社区总支应平副书记和联建新村总支施红光书记在共建协议书上签字。

接着进行的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实习基地的揭牌仪式,根据离休总支与服装学院总支和管理学院总支共建协议,学院要组织学生到老干部活动室开展了解党的知识、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继承和发扬老同志的革命传统等思想教育活动,使东华大学老干部活动室成为服装和管理学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习基地。王以刚、陈其昌、袁相贤、卢礼信分别为服装和管理学院大学生思想教育实习基地进行揭牌。

第三项议程是《东华大学胡健助学金》的捐赠仪式,遵照东华大学享处级离休干部胡健同志的生前遗愿,逝世后将遗体捐赠给国家医学事业和将人民币六万一千三百九十元捐赠给服装和管理学院的困难大学生。由胡健同志的爱人、东华大学离休干部陈越潮老师向学生处廖丽金副处长捐赠了东华大学胡健助学金,校发展联络处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俊民老师向陈越潮老师颁发了《东华大学胡健助学金》的捐赠证书。

随后进行代表发言,由老同志代表汪绍兰老师、学院总支代表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于光老师、社区代表纺大居民区党总支应平副书记和学生代表服装学院工艺1002班张婧文同学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陈其昌处长代表市教卫党委老干部处作了讲话,他首先对我校的老干部工作给予了肯定,对我校离退休老同志长期以来在支持学校改革创新发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和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希望东华大学离休党总支通过共建结对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离退休干部在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传帮带作用和关心教育下一代中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配合社区做好协调居民关系、化解邻里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等方面工作,为教卫系统的老干部工作起一个带头作用,作一个好的榜样。

最后,校党委副书记王以刚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校的离退休老同志在岗时就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离退休后仍然关注学校的发展。多年来,离退休老同志离休不离岗,退休不褪色,以关工委、老教协、老科协等组织形式,在不同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在为学校改革发展方面,提供咨询、当好参谋;在专业教学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在学生党建方面,为大学生上党课,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党的知识、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等等,成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和推动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力量;老同志不仅在学校继续做贡献,同时也积极参与所在社区的工作,配合做好协调居民关系、化解邻里矛盾等,成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他就共建结对活动提了几点要求:一是希望老同志在共建结对活动中,既要继续发挥作用,又要兼顾好自己的身体。因为老同志普遍年高多病,要求老干部办公室负责合理安排。二是要求学院的学生既要学习老同志的献身革命的精神,继承和发扬老同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要关心老同志的身体健康,做好为老同志的服务工作。三是希望共建结对双方,加强沟通、密切合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使共建结对活动真正起到引领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和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作用。随后,王以刚代表学校党委,对多年来对我校老干部工作指导与帮助的上海市教卫党委老干部处和长宁区委老干部局表示了感谢,并感谢天山街道党工委、纺大居民区和联建新村党总支对我校老干部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以及对我校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与照顾。

共建签约仪式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老干部办公室)

周启澄应邀担任服装学院“易班”《老同志在线》专栏荣誉教授

201254上午,在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了“服装学院党总支与离休老干部共建聘任仪式暨周启澄老同志与学生互动交流会”活动。出席对象有离休老干部周启澄、离休党总支书记刘汉林、副书记黄玉中、服装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燕萍、1011级联合学生党支部书记严晨、学院党建工作负责人张芸、09级党支部书记许兆洁、08级党支部工作指导老师肖祥、1011级联合学生党支部党员代表、入党积极分子代表。

经过前期的准备,易班“老同志在线”栏目正式入驻“服装学院易班党建平台”。特邀请了离休老干部、中国纺织教育家、纺织科技史学家周启澄教授为广大学子在线探讨有关入党启蒙、人生规划、理想信念、伟大抱负、学业指导等问题。老师已近90高龄,仍然发挥余热,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服装学院党总支联合服装学院易班发展中心,希望通过聘任周启澄教授入驻易班,开辟“老同志在线”专栏,加强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成长成才的教育。

活动由严晨老师主持。严晨老师首先介绍了此次活动的背景及意义。今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今天(54)更是特别的一天,五四运动93周年纪念日,我们选择了今天这样一个特别神圣而又庄严的日子来举行此次“与离休老干部结对共建仪式”,非常有意义。

刘燕萍老师讲话中特别感谢德高望重的离休老干部周启澄同志能作为服院易班党建中心“老同志在线”专栏荣誉顾问,为党建工作增添了一股强劲的力量。老师对周启澄老师的生平事迹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并对这样一位90高龄的离任老干部如今还依然不忘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继续秉承着“离休不离岗,退休不褪色”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与感动。并承诺努力做好结对工作,使双方受益。

接着由刘汉林书记为周启澄同志颁发聘书。

接下来是“我与周爷爷面对面,谆谆教诲记心中”互动交流会。首先由新党员代表、“老同志在线”版主纺织品1001班王银同志代表支部的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向周爷爷问好,并对周爷爷加入易班党建中心平台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向周爷爷进行提问请教。

学生代表问到,在这个国家高度发展的时刻,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好带头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再就价值观而言,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老师答道,如何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归根究底就是我们的入党的动机,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每个人的入党动机都不一样,不一定每个人的入党动机都是正确的,但入党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需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变的,因此对入党动机以及共产党的认识应该先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进行根本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防止思想滑坡。实现共产主义仍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大学生党员应努力学习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小事做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国家更应该努力做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消灭三大差别,这样贪污腐败现象才会减少,社会才会更加安定。老师就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问题为大家列举了当代大学生因价值观发生歪曲而导致犯罪及在北京车展车模为一夜成名而不惜自毁形象,卖弄身姿博得身价的反面例子,这也警示大家,正确的价值观对我们的人生导航作用是非常大的。另外老师就他入党六十几年以来自己所坚持的“‘中’——中庸之道,‘和’——包容,和而不同”的两种价值观为大家展开讲述。通过周老师近四十分钟的疑难解答,让在座的同学都受益匪浅。

离休党总支书记刘汉林在讲话中说:老同志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他向同学们介绍了老师的几个特点: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阅历极深的老前辈,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实践过程中选择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的党。再者老师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爱岗敬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纺织专业对祖国的贡献颇大,获得多项奖项,影响深远。老师离休后仍教育带领博士生继续为祖国纺织事业做贡献,还参加了“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开展了各项精品课程,无偿奉献。刘书记也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期望,希望青年学生能继续发扬朝气蓬勃、刻苦学习、有干劲、有活力的精神。同时针对当代大学生经验比较少、阅历比较浅等方面的缺陷,鼓励大家多与老同志进行交流,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希望以后支部共建这个活动能办的更好,结出更灿烂的硕果。

虽然结对共建仪式结束了,但共建交流行动却会一直继续下去,也将脚踏实地,努力将此结对共建工作做的更好!

(老干部办公室)

 关工委

 

集中调研巡查与分点工作结合,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记校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

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能力,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高等学校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的意见》(教思政厅〔20102号)精神,在党委组织部、校关工委具体推动下,在各学院党总支的积极推荐下,201139,我校正式组建了一支由12位老同志组成的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他们中有的曾经担任过学院党总支书记,有的担任过学生辅导员或党支部书记,还有曾是党员处长或党员教授等,不同经历具有不同的工作优势,这支队伍成为我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一支新的重要补充力量。

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组建后,为了有效地发挥老同志在政治、经历方面的优势,更好地配合主渠道开展好学生党建工作,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我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实行“集中调研巡查与分点工作结合,以深入各学院分点工作为主”的工作模式。特邀党建组织员深入到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一线开展“传、帮、带”,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阅历和人格魅力,以丰富的党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协助总支开展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按照党员条件把好入口关。在深入分点工作同时,建立了特邀党建组织员定期学习、交流和集中调研巡查的工作制度,即每个月到一个学院调研巡查,在指导学院工作的同时,帮助特邀党建组织员全面了解、掌握情况,在深入基层工作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经验,有针对性地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集中调研巡查与分点工作结合,以深入各学院分点工作为主”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 深入各学院开展分点工作,鼓励根据不同工作基础和优势创造工作特色。我校12位特邀党建组织员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和特点,各学院基层党建工作也存在着基础不同的客观实际,我们鼓励各单位、各岗位结合自身实际和条件,因地制宜创特色,尽其所能发挥作用。

我校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成立以来,深入学院基层,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深入学院开展调研,了解学院党建工作现状,了解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学习、生活现状,为开展工作奠定基础。(2)、特邀党建组织员以亲身经历和感悟为素材,上好党课,帮助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3)、协助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如管理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通过上党课,协助院党总支加大了对大一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对大一新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对发展对象的培养考察。为加强入党动机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教育,纺织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和大三全年级党员一起开展关于“人与人生”问答表演和“感悟人生”讲座等主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化,有意义,有特色,容易接受,使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提高党员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协助审核大学生入党材料、包括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校学习心得体会等材料1000多份,并会同辅导员一起研究如何加强对“思想汇报”等入党材料的管理,使“思想汇报”变为活材料,动态地掌握被教育对象的思想,同时杜绝了抄材料现象。在特邀党建组织员的建议下,纺织学院党总支建立了“思想汇报”材料的跟踪记录制度。(5)、受组织委托,与申请入党学生在入党前谈话 ,并填写谈话内容。大家把谈话看作党组织交给自己的光荣而神圣的任务,事前精心准备。在谈话中特别关注申请人的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觉悟程度及本人的现实表现等。(6)、在调研基础上,协助学院开展大学生党建课题研究并已申报市教育关工委课题2项。

2、在党委组织部的统一组织下,每月赴一个学院开展集中调研巡查。为进一步探索、完善学生党建工作和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工作机制,搭建学院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帮助特邀党建组织员尽快全面了解、把握学生党建工作的相关情况,在党委组织部牵头下,特邀党建组织员组成调研组,每个月赴一个学院调研学生党建工作。调研的内容主要围绕学院在“履职尽责创先进 继往开来续新篇”主题活动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和创新案例、学生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等方面内容。同时,集中审阅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材料。调研后,特邀党建组织员们还认真交流、总结,形成书面调研反馈材料。目前,我们已完成对3个学院的调研巡查,在学习学院基层一些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也及时地予以指导,受到学院的欢迎。这种集中督导、巡查的方式有利于及时、全面地了解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畅通组织部与各学院总支间信息沟通的渠道,同时,对于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得到充分的研讨,有利于推动和改进工作。

3、积极创造工作和学习条件,帮助特邀党建组织员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刚成立,校党委组织部就邀请特邀党建组织员全程参与全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的学习,集中学习中央、教育部等有关党建工作文件精神,了解学校改革发展、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另外,组织特邀党建组织员听取专题报告,学校邀请有十七年学生党建工作经验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张觉先老师来校作专题报告, 介绍其自身如何做好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进一步拓宽了大家的工作思路和视野。同时,还定期组织特邀党建组织员开展学习交流。此外,组织部还积极为特邀党建组织员提供学习资料,为每人订一份解放日报,订购人手一套的《中共党史》(二卷)和有关学生党建工作书籍,为特邀党建组织员更加准确地把握工作方向,提高工作针对性、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我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半年多的工作探索和实践证明,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有力配合和补充。我校特邀党建组织员试行的“集中调研巡查与分点工作结合,以深入各学院分点工作为主”的工作模式,有利于充分地发挥特邀党建组织员的优势和作用。

一方面,当前辅导员队伍总体比较年轻,在学生党建工作经验方面还比较欠缺,需要富有党建工作经验的老同志的“传、帮、带”。特邀党建组织员作为一支不可替代的党建工作补充力量,他们的宝贵经验正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和财富,他们深入学院协助总支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后,大大加强了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整体力量。另一方面,全校12个学院,规模不一,基层党建工作各有特色,发展也不平衡。利用每个月的集中调研巡查机会,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每次调研巡查后,通过会议讨论或书面形式,请特邀党建组织员小组长汇总各组织员的巡查情况,上报校党委组织部,再由组织部反馈至相关学院。既有利于校党委组织部全面了解基层党建工作的进展,又有利于学院改进工作。

这种工作模式试行以来,我们发现,各学院总支对学生党建工作更加重视,工作也有了更大的起色,学生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尤其是学生党建工作材料的差错率也大大降低,这与特邀党建组织员的“传、帮、带”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的成立和“集中调研巡查与分点工作结合,以深入各学院分点工作为主”的工作模式对我校学生党建工作向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工委办公室)

围绕中心,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

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最基本、最根本的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构筑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协同推进。

纺织学院是我校1951年建校时即成立的主要院系之一,建院历史悠久,不仅有一大批在职的人才培养队伍,更有一大批已经离退休,但仍心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老教师,他们是全员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一直是学院总支十分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1.成立分会、明确定位,构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长效机制

纺织学院现有离退休老教师150余名,其中有一大批学术造诣高深、管理及其他各方面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老专家,他们尽管退休,但仍以不同方式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为了将老教师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并形成长效机制,20041026,在前期大量调研工作基础上,成立了学校第一个关工委分会。

分会成立后,根据老同志的特点,明确了关工委分会“在学校、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大局下,作为在职工作队伍的辅助、补充,拾漏补遗、锦上添花”的工作定位及关工委成员“作为大学生的朋友、忘年交”的自身角色定位。考虑到离退休老同志的特点,明确了“抓关键点、抓关键人,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多年来,分会不断创新推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学生及多方的好评。

2.围绕育人中心工作,不断拓展工作内容

分会成立以来,迄今为止已开展的工作内容有:

1)针对纺织学院大一新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为非第一志愿,学生对纺织专业不认同及缺乏对专业了解的实际情况,分会每年开展提高专业认识、加强专业思想的讲座与座谈交流。如周启澄及于修业老师“我国纺织工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讲座已成为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固定内容;

2)针对大一新生初进大学既兴奋向往又茫然不知怎样度过的实际,对新生进行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管理好大学时间,如何适应集体生活,如何跟同学相处,如何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等的专题指导;

3)针对大二、大三学生的如何结合自身特长进行专业及专业方向选择的指导;针对大四学生的如何复习考研、如何看待行业发展前景、如何选择职业、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何面对第一份工作的就业指导;

4)针对实行全学分制后,学生组织意识较弱等的特点,指导班、团、支部工作,加强组织意识、集体观念和凝聚力建设;

5)针对学生存在的学风建设中的问题,以“小尾巴”学生为切入点,加强学院学风建设;

6)参与学院党校及党章学习小组的工作,参与党校学员的分组讨论,以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为抓手,对学生进行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及积极争取入党的指导;

7)针对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如何指导研究生进行指导等等。

3.紧密结合学生特点,不断创新工作形式

分会成立以来,注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开展工作。迄今为止采取的主要工作方式有:

1)针对面上学生共性问题的报告、讲座;

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讨论;

3)与学生干部的结对,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4)与班、团组织结对,指导班团建设;

5)与低年级党章学习小组结对,开展有针对性的小组活动;

6)参与党校的学习讨论;

7)面向一、二年级全体学生的集体咨询及一对一的咨询等。

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关工委分会早于2006年就分别与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及辅导员办公室结对,共同配合开展相关工作。

4.运用载体,充分利用离退休老同志资源开展工作

关工委老同志尽管已经退休,但是在在职期间建立的与外界的联系还在。在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工作。

如由老同志牵头依托学院的全国优秀社团“纺织科技协会”率先成立了上海纺织工程学会学生工作组,在学生中发展会员,通过这一载体,关工委的老教授组织相关科研院所、企业一线的专家们为学生开展行业发展讲座、组织学生会员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相关国际会议和展览会、组织参加学会举办的竞赛活动、参观企业、与会员交流、做相关活动的志愿者等,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行业的发展,开阔了同学的视野,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再如,在2011年庆祝建校60周年活动中,老同志与总支一起,邀请了两批不同时期毕业且在不同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校友与在校学生互动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对社会、行业发展需求及大学生应培养的素质能力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5.加强队伍及制度建设,不断将工作向纵深推进

做好关工委分会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总支书记担任分会主任,由在职期间各方面都有经验的老同志及总支副书记担任副主任,精挑细选各方面素质高的离退休老同志作为成员,并且将相关专职辅导员作为分会的必然成员。分会成立以来,注意及时根据老同志的身体等各方面因素及时调整队伍,2009年,整合学院关工委分会及退教协分会,统一纳入到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总体领导中,使得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得以加强。

关工委分会也十分注重制度建设,现已形成了每学期初的工作计划研讨、学期末的工作总结、学期中的工作交流和研讨工作机制。每次大的活动或者阶段性活动后,总支都组织相关辅导员及时听取学生的反映和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关工委分会老同志。平时注意及时将上级的有关精神及学生情况向老同志沟通,使老同志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学院总体工作思路和学生实际,以开展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指导。

(纺织学院关工委分会)

我做“特邀党建组织员”的点滴体会

自从20113月被党委组织部聘为“特邀党建组织员”以来己有一年零两个月,回顾这一年多来,工作做得还不多,只能谈点体会。

我认为党中央关于在高校中加强党建工作的决策,非常及时。尤其是培养高学历的大学生党员,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青年,特别是优秀的有觉悟有知识的党员青年,就是我们党的未来,我们国家的未来,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我入党50年,还能赶上奉献余热,非常高兴,也感到责任重大。在各级党组织关心和支持下,我参加了四次党委组织部和学院党总支组织的支部书记党务工作培训、研讨会议,还多次参加各学院党建工作经验汇报交流会,让我们逐步进入角色。

我所在的纺织学院党总支,下属有34个党支部,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发展程序,并正在有序地运行着。我把重心放在联系本科生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上。我看到本科生党建工作大部分落在辅导员肩上,尤其是兼党支部书记的辅导员,他们面对五六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种繁琐的工作,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确实,我也心疼他们。我既不能直接加入或替代他们的某个运行环节,但又不能袖手旁观或指手划脚,只有选择其中一些薄弱环节,给予力所能及的一些帮助:如做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的审阅和点评,以及在党建工作中面对学生的谈心咨询和思想引导工作。

当今学生的学习活动分散,难以集中,甚至连正规支部大会都很难抽出更多时间展开充分讨论交流。又鉴于我参加的支部组织生活,还有研究生、本科生支部发展转正会议,我感到同学们发言中对于谈思想、讲党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尚需加强。为此,我也想再做些弥补,多与同学展开交流。于是我主动请缨,做了两次以“感悟人生”为题的专题讲座。第一次是面对09级同学,有六七十名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参加。第二次又应11级党支部要求,对一年级党章学习小组约170人再做一次讲座。我侧面了解他们的会后讨论记录,有的同学说:“听了教授的讲座‘感悟人生’。我感到这不仅仅是一次党课,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也有的同学批评说:“希望那个潘老师多举些当代的实例,不要梦游在建国初期。”不管表扬还是批评都是对我的鼓励。但不是每次与同学的交流都能得到鼓励,如有一次与09级刚被支部大会通过入党的9位同学座谈,是由于支部大会比较急促,而我主动提出再与这9位同学安排一次讨论,交流入党感受、对党的认识以及对当前社会热点的看法等等。会议结束时,一位同学说:“老师:我对党内腐败问题还没有完全想通”,我立即意识到我的工作也是有限的。我只好对他说:“党是不是腐败和党内有没有腐败,是两个不同命题,相信我们党是有自洁功能的!”其实,这个话题,我的心情也是沉重的。

一年多来,我的另一项工作是看同学们的思想汇报,大约有180余篇。我越看越了解他们,越看越发喜爱他们,越看越喜欢看。他们天真直率,语言流畅很富有哲理。大部分同学均能对照党章要求自己,真实反映自己的思想活动。当然,也有极少数同学偏离主题,例如,有的同学,把旅游日记来作为思想汇报,也有的只谈主题不谈自己,也有的拿网上的人和事作一番评论,似乎思想方法有失偏颇,等等。对此我都作了点评,适当给予引导。

我感到,思想汇报材料在党建工作运行过程中相当重要,如何挖掘这一资源,运用好,还有一定难度。思想汇报应该是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的“活思想”的体现,是培养、教育、考察中不可缺少的“活材料”,应该与培养、教育、组织谈话和填写考察评语结合起来,不能孤立地把它当“死材料”放在档案袋里,不予过问。为此,我提出了接收、审阅、使用思想汇报材料的建议,并立即得到学院党总支领导的支持,随即传达各支部,要求建立一套思想汇报材料跟踪制度,例如,第一个收到思想汇报的联系人,应立即填好跟踪单:写上何时何地收到何人的思想汇报材料,同时在第一时间,首先审阅思想汇报,并将审阅意见填在跟踪单上,还要签上审阅人的姓名和时间。从而,把思想汇报变为“活材料”。看来,这项工作还要有个过程,我也会继续努力,相信我们慢慢会形成一个好习惯。

通过工作,我认识到,党委组织部规定的党建工作中的规范流程,非常必要,流程不是形式,而是保证发展质量的必要前提,流程保驾质量,质量寓于流程。而重视思想汇报材料的规范管理和运用,是我们提升发展党员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也应该是质量规范流程中的一项实质性要素。

(特邀党建组织员  潘寿民)

乐意做一名关心下一代志愿者

200810月我从材料学院教学、科研岗位上退休,在办理退休手续时,我就在考虑如何安排我退休后的生活。四十年的工作经历,在不同岗位上踏实的工作,已养成我勤奋好学的习惯。退休之前,我曾担任材料学院党总支书记,所以,退管会领导要我继续做些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我欣然答应。我想,虽然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这样我又可以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多参加些集体活动,多做些公益事业,多干点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多关心点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我担任了校教学巡视员、校关工委讲师团成员、校关工委材料学院分会常务副主任、广东省科技特派员、09年又被选为退休党总支委员和第十八党支部书记。这些都是我把自己作为一个志愿者奉献其中、乐在其中的工作,发挥着一个退休教师党员应有的作用。

 

一、担任关工委工作,把爱心默默奉献给青年学生和教师。

关心下一代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积极参与校关工委工作,推动学院关工委分会的建立和运行,为青年学生的成长继续奉献拳拳爱心。

材料学院关工委分会自20081226正式成立以来,我担任了关工委分会的常务副主任,我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中央8号、16号文件精神,遵循“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和实现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科学发展。要使关工委这支队伍在思想上始终保持政治坚定、理想永存、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理论水平,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关工委。我经常主动与学院党总支联系,积极发挥材料学院老教授咨询组、教学巡视组和特邀党建组织员三支队伍的作用,立足基层,积极参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在校关工委的指导和学院党总支的支持下,我们分会全体老教师努力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得到学校和学院的好评,2011被评为上海市教委“五好关工委”组织。在这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抓好二级关工委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得以科学持续发展。

我作为校关工委讲师团成员,每学期为材料学院党校上党课,讲“学习新党章,端正入党动机”和“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去年结合建党90周年,我首先自己认真学习了“七一”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给学生上了“学习胡总书记建党90周年讲话,提高认识,坚定信念,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的党课。帮助青年大学生增强对共产党的信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2009年,严鑑华、梁方义等老师组成的课题组撰写的“不断创新关工委教育内容和方式、形成全方位关心下一代新格局的实践与研究” 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课题研究二等奖。2011撰写的“加强高校二级关工委建设,推动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科学发展”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课题研究三等奖。

二、担任校教学巡视员,研究并切实推动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退休即受聘为校教学巡视员,一直到现在。每周到松江校区听本科生的课,不定期向学院和学校沟通听课情况,给新引进教师试讲打分,每年抽检毕业论文和试卷,对专题教学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参与校内教学评估,为本科生评选科技创新项目等等。每次听课后我主动把听课中发现的问题与老师沟通,也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校和学院,对学院层面的教学安排和管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巡视的同时我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写了多篇文章和报告,有的发表在东华大学退管会等合编的《离退休生活》上,为提高课堂教学提供建议。

三、继续做好党务工作,发动老党员和老教授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2009年我被选为退休党总支委员和退休第十八党支部(材料学院退休党支部)书记,为了进一步做好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我与支委讨论建立了材料学院退休党员联系材料学院退休教工的网络,使退休教工的联系和关心工作做到信息及时、网络全覆盖;经常关心退休教工的身体和生活,抽出时间去慰问住院生病的党员和退休教工,有的家属生了重病,也一定去探望、安慰。组织退休党员过好组织生活,学习有关文件和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发挥余热,积极发动老党员和老教授们参与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为学校和学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经常向学院党总支汇报退休支部和关工委分会的工作,沟通退休老同志的情况,得到学院党总支和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今年开学初,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在百忙中抽时间和我一起到学院关工委分会每一位老同志家去慰问,大家都很感动。关工委的老教师从内心里真正感受到学院党政对关工委老同志的关心、爱护,从而受到鼓舞,激发了热情,工作劲头更大了,有力地推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科学发展。我被评为2011年校先进党员。

四、积极做好产学研合作,推动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为青年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产学研合作一直是我校材料学院的传统。我退休后继续承担了广东省科技特派员的重任,穿针引线,积极开拓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的合作,推动成立了“东华-美达研究开发中心”;与材料学院联合申报“国家锦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材料学院、化工生物学院和环境学院组织落实了五个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400多万;开设了第一期23人、第二期14人组成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班,积极帮助企业培养技术人才。今年又积极帮助学院落实与美达公司共同建立校企联盟的工程训练中心,并已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我还常常带领研究生去企业做课题,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科研能力。帮助落实学生到美达公司的教学实践环节和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朱小丹亲自给我颁奖。2011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有些熟悉我的人开玩笑地说:你退休以后反而更忙了,我笑笑回答:我是个“年轻”的退休党员,能做一点是一点。在工作的同时我也受到很大的教育,关工委工作不仅是“老有所为”,还是 “老有所学”,更是“老有所乐”。我一直喜欢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现在还是希望能尽一位老教师应尽的职责,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义务,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永葆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材料学院关工委分会常务副主任  顾莉琴)

老党员的心声

 

 

赤心显忠诚

我是1940712由教师张泉涌(地下党员)介绍参加新四军的。19421月在部队入党,今年整整70周年了。校党委517给学校离退休的廿余位老同志开庆祝会。领导讲话,拍照留念,还去苏州河景点游览,关怀我们年迈古稀的老同志,大家都非常感动,很受鼓舞,赋拙劣诗感之。

峥嵘岁月赤心诚,七十余年跟党走。

两袖清风勤奋干,满头银发显忠诚。

离休干部  殷毅)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入党60周年有感  

记得8岁那年,日本侵华攻陷上海,国民党军队溃败;接着日本飞机二次轰炸苏州,苏州市民纷纷逃至乡下避难,我也随家人一起逃到了苏州东山。在东山,我亲眼目睹被日本飞机炸死的七个血肉模糊的百姓,惨不忍睹。苏州沦陷,日军进入苏州城时,见人就杀,还冲进居民家中,强奸妇女,抢劫财物,无恶不作,真是可恶至极。

待时局平静了些,我们举家回苏州。城门口,有日军把守,百姓进出城门必须向日军鞠躬行礼,一不到位,就会被日本兵用枪托殴打,还要被罚跪在城门口示众。这种凌辱中国人的行为,在我幼小的心里埋下了对日本鬼子仇恨的种子。

1945年,日本投降,举国欢庆,大家都以为今后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了。那年我16岁,自认为振兴中国,必须从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开始,于是我毅然放弃在钱庄练习生的工作,考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后又考入江苏省苏州高级工业学校电机科学习。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却把精力财力放在打内战上,企图消灭共产党;那时各地贪官污吏层出不穷,特务流氓横行,搜刮民脂民膏,搞得市场萧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老百姓怨声载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眼看国家日益衰败,我们不少同学都忧心忡忡,使我逐步看清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本质,对它完全失望。这时,我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反腐败、办夜校等各种进步活动;我和同学中的地下党一起,经常深夜收听新华社的广播,了解共产党的一些主张及前线的真实战况,提高了革命的觉悟,对共产党有了好印象。中共太湖地下党方面的同班同学吴祖德还秘密给我看了《共产党宣言》、《大众哲学》、《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以及《新民主主义论》等书籍;还秘密教我唱《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山那边是好地方》等革命歌曲,使我深刻体会到:共产党是代表人民意愿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在吴祖德同学的介绍下,我秘密加入了地下团组织,在他的带领下,我和另外二名进步同学在小树林中庄严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服从共产党的领导,保守秘密,不怕牺牲”等誓言。解放前夕,为迎接解放军渡江,解放江南,地下党组建了护校队,我任副大队长。我们带领护校队,进行站岗巡逻放哨,严防国民党及三青团分子的破坏。我们还秘密书写革命标语,迎接解放。

苏州解放当天,我们就上街张贴革命标语和漫画,大声宣传党的政策,欢迎解放军入城。数日后,我就拿着地下党开的介绍信到市委军管会报到,参与苏州各校复课﹑工厂复工﹑设立工人夜校及开设图书馆等工作,还筹备成立了苏州市总工会,时任职教科副科长。后根据党的指示,经组织推荐我到“苏南干部进入高等学校补习班”学习,并光荣地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2年,我被派往华东纺织工学院机械系机械专科班学习,后服从党的需要,留校工作。在校工作期间,我服从党的安排,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给我的任务,努力工作,直至1990年光荣离休。

回顾过去,我尝到过当亡国奴的痛苦,见到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感受到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幸福。特别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蒸蒸日上,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政府处理各种危机及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正处在一个独立自主、国强民富、民族振兴的伟大时代。我深切体会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一定会始终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离休干部  戈千)

牢记党员的职责

正值我党的十八大召开和建党91年到来前夕,我迎来了自己入党50周年的纪念日。

1949年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劳动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不再受欺凌,生活虽清苦但活得有意义。我亲眼所见、亲身体会到共产党及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一心向往加入共产党。党组织给我们上党课,讲解党的性质任务与宗旨,使我明白为什么要入党。老一辈党员给我们讲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给我们讲如何战斗在敌人心脏里与反动派斗智斗勇,及被俘后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使我们懂得入党不仅是光荣、是感恩,更是要为人民服务,为建设祖国出力,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1962年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蒋介石还叫嚣反攻大陆,形势严峻,但我入党决心更坚定,最终毅然入了党。入党后我们听党话跟党走,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不少同志作出了成绩。党的90多年历程既辉煌又艰难曲折,在总结经验时,看到了我们自身的弱点与不足,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现在我已光荣退休了,离开了工作岗位,有生之年怎么过?在教育岗位上工作几十年的我,还是希望在教育平台上渡过一生,于是我参加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希望大学生成材,接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班。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我要把老一辈党员给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及我的体会传给青年,让青少年既不忘过去,又在未来有所创新,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兴旺。在关爱青少年的同时,我也学习了新知识,也能与时俱进与青年学生在一起,觉得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虽然生理上我越来越老了,但心理上却越来越年轻了。今后,只要身体状况许可,思维尚有能力,说话尚流利,又不给别人添麻烦,我要把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进行下去,把党员的职责履行下去。

老有所学

(原组织部  吴美芬)

 

 

 

关注“民生”,兴亲民之风

民生问题,历来是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今年的“两会”,民生问题更是升温,因为民生问题既是老百姓个人及家庭的生计问题,又是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国家发展与政权兴亡的根本问题。根据最新调查,有六大热点——楼市调控、稳定物价、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医疗改革等最受关注。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为“收入分配改革”(占比65.9%)其次是社会保障(占比44.1%)医疗改革(占比22.4%)。以上调查表明,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改革等领域公众的改革期待最为强烈,而这些恰恰是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最息息相关的领域。可见,民生问题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结合点和交汇点。有受访者表示,一个国家能不能发展好,关键看老百姓怎么想。只有让老百姓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老百姓就会将心比心,全力以赴支持发展;如果只顾埋头发展GDP,而把民生搁在一旁,可能欲速则不达。

“民生”这几年已经成了社会生活中分外响亮的“主题词”。可民生是什么呢?它不是口号,不是标榜,它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的生活幸福。民生建设又是什么?它不是政绩工程,不是权宜之计,它是一种执政理念,一种发展方式,一种社会文明。有人说:保民生还是要看发展,没有财力保障民生都是空谈。有道理,但未必尽然。财力固然重要,但比财力更重要的是理念,是一个地方坚守的发展基点。又有人说:保民生还是要重考核,没有硬性指标民生很难落实。有道理,也未必尽然。考核不可或缺,但比考核更重要的是情怀,是共产党人执政的价值取向。我们共产党人应当懂得民生深处是民权。保民生最关键的,还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本位,坚持老百姓当家作主。尤其是针对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政府出台的重大决策、财政预算和惠民工程,务必让老百姓有信息知情权、利益表达权和决策监督权。因此,各级政府要将“民生”落到实处,还是要更多一些民生情怀,更多一些亲民政策和举措。

“亲民”是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一种亲密关系,政府官员只有以自己扎实的工作去亲近人民,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才能察民之情、体民之苦、排民之忧、解民之难。一个好官员,仅仅不贪不沾是不够的,“两袖清风”却“一事无成”,这样的行为准则也是不会被人民群众看好的。

亲民,就要爱民、敬民,更要为民。这并非只露一张笑脸,说几句漂亮好话而已,它是需要官员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真正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但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的亲民只是局限于夸夸其谈,虽然大讲亲民口号,做些亲民表演,搞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但在作秀之下,往往有作弊之嫌,有作孽之恨。还有的人总是摆不正与老百姓的位置,惯于颐指气使,吆五喝六,总是以“太上皇”自居,以“施舍者”自榜,对群众的呼声总是置若罔闻,不理不睬,“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他们与人民群众不是“鱼水关系”而是“油水关系”,显然,这是十分可怕的。

“君自民间来,应知民间事”。今天我们提倡现代的、先进的、平等的、民主的亲民学说,要做到真正的亲民,根本的一条是要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不是民上之人,而是民中之人,基此才能做到与民相亲,与民同乐。在此,我联想到今年2月习近平同志出访美国、爱尔兰、土耳其三国时,外界关注的细节颇多,最为亮眼的则是公共外交部分,他观看NBA球赛,到农场开拖拉机,在大球场踢足球,还两次走近普通百姓家里,与民众进行互动,民中之人风格凸显……。在当今中国进入亲民时代之时,亲民、爱民的公仆形象,正是中国的希望。                        (退休第6党支部  周文甲)

从“规范津补贴”所想起的……

20123月上旬,校退休教职工党总支所属19个党支部先后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会上,校退管办宋敏主任传达沪人社资发(201212号关于规范退休人员津补贴的文件精神。他说,退休人员收入由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计发的退休费和历年增加的费用及补贴标准组成,并结合上海高校和本校实际情况作了说明。文件规定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发放,要逐步完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费。规范津补贴后事业单位多数退休人员月资有较大的增加,改革成果反映在共享上,部份纠正了以前确有的不公平的情况。这次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为工薪阶层增长工资提出了调高、扩中、提低的改革方向。我认为邓小平20年前的南方讲话,历史性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说白了:中国改革与社会进步,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能依靠法律与制度的改善,必须依靠每个公民的努力推动。通过社会改革推动政治改革,保持经济改革的成果,反映在共享上,收入分配改革,这是一个非启动不可的问题,再贫富差距拉大,再不改革就会引发怨言,造成社会不稳定,就跟政府分离了。所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定要解决不公平的境况和和由此引起的心态。中国的改革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基层民主要进一步扩大。这次“规范津补贴”文件精神传达后,在此前有的原来期望值很高,但事实却是,他们的月增资只有三、四百元,甚至只有几十元;有的反映按国家基本工资计发的退休费定得太低;有的担心“大环境”补贴标准能否继续做下去,会不会面临哪些问题?心情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退休人员认为,还是要坚持改革,逐步完善规范津补贴退休费。从长远看我还是持乐观态度,这是大环境使然。最关键的,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对了坚持下去,改错了进行调整,中国会一直往前走。现在,公平正义是凝聚改革开放的核心理念,也只有重建公平正义,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提升人们幸福感,使人民生活更美好。                                (退休教职工第4党支部  马全贵)

毛学荣教授成才给我们的启迪

当我看到《东华大学报》第294期上刊登的关于毛学荣教授(教育部海外名师)在未来的三年中,将在我校着力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的消息后,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

教授于1982年获我校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获英国Warwick(华威)大学博士学位,是国际知名的随机稳定性和随机控制领域的专家。在我校学习期间,我与教授有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接触。他原来并不是攻读应用数学专业的,由于对数学的酷爱,以及他的天赋,由其他专业转入应用数学专业学习。这对他在攻读专业时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可是他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付出了全身心的精力。他现任英国Strathclyde(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数学与统计系主任,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我为教授取得的成就深表钦佩和敬意。

教授在我校学习期间,在转入应用数学专业之前,已开始自学相关的数学课程。可能是事先了解到我在复旦大学数学系学习的主攻方向是近世代数(含群、环、域、矩阵等),他就主动与我联系,请我为他讲授有关高等代数方面的知识。我虽然已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但为他好学不倦的精神所感动,欣然答应了他的请求,决心将这件份外事做好。我利用每周上午第三、四节课,双方都是空课时间,为他系统地一对一授课。他学习很认真,约好的讲授时间里,他总是准时前来听课,从未缺席。在听课过程中,他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不时地边听边提问题,我总是一一为他解惑释疑。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从不不懂装懂,而是常常打破砂锅问到底,总是把有关概念、理论、计算方法认真搞清楚。他在学习中总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虚心求教,从不浮躁。

从毛学荣教授成才的事例中,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两点启迪:

其一是:兴趣、爱好与天赋对于成才固然重要,然而勤奋好学、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全身心地为之奋斗,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其二是:知识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学习贵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成才无捷径,成才没有平坦大道可走,只有功夫深,铁杵才能磨成针。只有不畏艰险的人,勇往直前,决不退缩,才能登上胜利的彼岸。好高骛远,华而不实,朝三暮四,徒有虚名,则是成才的大敌。

毛学荣教授从一个青年学生到今天成为一名教育部海外名师,他的成才经验值得莘莘学子借鉴。                                          (原理学院  钟乃浩)

严峻的亚太局势

——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第102次活动

420我们退休老同志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人员在老干部活动室,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杨洁勉院长作《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的录像形势报告,杨院长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国际形势: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和背景;  二、我国周边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三、中美关系和习近平副主席访美;四、中国外交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杨洁勉院长在谈及国际形势时从“三化”概括当今世界形势。国际出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世界面临经济危机、粮食危机、石油危机。当今全球经济一是欧债危机恶化,欧债危机并未完全结束,还在蔓延。二是油价上升,从石油的供需矛盾突出,现油价已创新高。三是极端气候与粮食短缺。由于全球变暖化,极端气候频现,再加人口增加,水土流失,加剧粮食供求矛盾,引发粮价上涨,引发通胀,引起社会动荡。在这样一个全球的环境下,我国按自己的国情把经济建设速度放缓,GDP增长控制在7.8%左右。

国际上近10年来,发生的美国911事件、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的经济已经是大伤元气。由于欧洲经济危机,美国的战略步骤明显转移,现在渗透到亚太地区,人们说“狼来了,胡汉三又回来了”。因亚洲经济的崛起,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引起有些人不安。我国周边有些国家跟随美国,频频闯入我国东海、黄海、南海等海域地区,制造争端,中国邻国之间多次出现海洋争端。我国外交部强调,中国首先是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周边环境稳定大局,为延长战略机遇期和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周边海上问题复杂敏感,但坚决维护我国主权和权益,维护国家的良好周边环境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杨洁勉谈到目前美国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这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带来很大威胁。中美建交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40年来总体上取得长足进展,中美交流合作本质是互利共赢,双边贸易增长是比较大的。习副主席访美通过坦诚务实的对话和互利共赢的合作增进了互信。

当前尽管国际形势如此复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出现的海上争端只能靠我国的外交政策来解决,在处理同一些国家的关系问题上,要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重,现要加强互利合作,也要在分歧问题上坚持根本的立场,维护国家利益,中国愿与东盟国家着手探讨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加强交流,凝聚共识。

(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  张德龙执笔)

我与上海市台研会

由于参加了市台研会,加上笔者是福建泉州市人,而闽台本是一家,语言相通,风俗、小吃等相同,特别有感情,很关心台湾问题。

对台湾问题曾作过些研究,但由于工作较忙及水平不高,只撰写了几篇小作,如“台湾省观光农业初探”,登在《外国经济与管理》9011期(上海财大经济研究所主办)。“国共合作抗日的意义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展望”、“海峡两岸经贸沟通与祖国和平统一”,登在《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均得到市级奖励。“浅谈‘一国两制’与台湾人民的权益”,参加台湾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研讨(1991年在西安召开),“‘一国两制’和港澳回归”、“‘一国两制’与台湾和平统一”均登在《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与陈友城合作撰写“泉台源远流长”在泉州台湾研讨会上发言等等。退休后参加市教卫关工委及本校关工委讲师团,还有市老科协讲师团,曾编写台湾问题几个专题,对大学生及中小学教师、社区居民作宣讲,得到好评。

最近,即32844到台湾省环岛旅游,利用一切机会接触些台湾人民,如路途中间、参观花博会时碰到的老年志愿者、还有台湾导游等,他们的祖籍都是福建、广东。他们没有参加任何党派,但对两岸和平发展、共同繁荣都拥护,觉得现在大陆在帮台湾。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还不太了解,有些疑惑。我们沟通、谈心很友好。笔者觉得台湾问题的解决是艰巨、复杂的任务,不能太急,要顺其自然,但又要加紧工作,时间拖得太久也不好,夜长梦多。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机会加快两岸人民的交流,促进了解,增进友谊,特别是做代表性人物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台研会是否可以组织一些会员到台湾有关部门交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路费可以由会员自己出),广泛发动会员参加力所能及的涉台工作。总之希望千方百计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力争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

去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海峡两岸人民应该共同举办纪念活动,但是台湾国民党认为是庆祝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周年,这是有不同看法的,应该如何求同存异地做工作,这是个问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以专章形式阐述两岸关系。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不仅指明了今后几年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方向,也明确了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这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两岸关系的高度重视,也充分显示了两岸问题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要。

“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海西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两岸关系尤其是经济交往中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平潭岛是福建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是海西建设的一个热点,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从昔日的“对台前线”到“两岸合作的试验田”或叫新模式,平潭的变迁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和改善的见证和缩影,也极大地体现了祖国大陆推动两岸同胞共建幸福家园的诚意和善意。

学习“纲要”和参观平潭岛感触很深,很受鼓舞,希望市台研会抓住大好机遇,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做出贡献,进而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与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与社会的一体化的发展。

(此文原登载于《思潮激荡两岸情——上海市台湾研究会二十周年(1991-2011)纪念文集》)                                      (原组织部党校  苏慧娥)

简单与复杂

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其实人心也很简单,只是利益分配很复杂。

联欢会桌子上摆放着一堆鲜美的水果,与会者并不在意这堆水果有多少个,而是在意自已能拿到手有几个;单位里有一摊子事要去做,人们并不在意这摊子事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干多干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但由于利益分配上很复杂,所以才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小时候简单,长大了复杂;穷时简单,富了复杂;落魄时简单,得势了复杂;君子简单,小人复杂;看自己简单,看别人复杂。人,一简单就快乐,一复杂就痛苦。回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比较简单,“人爱人、人助人”的社会风尚到处显现,生活得快乐。而七十年代“文革”以后,人变复杂了,出现了“人防人、人欺人”的不良局面,痛苦便降临了。

人类原本是有大智慧的,却因为对得失斤斤计较,大智慧变成了“小聪明”。一口百年古井,幽深、澄澈,可以一眼望到底,似乎很简单,但这口古井本身并不简单。人也一样,有时候一个人可以一眼望到底,并不是因为他太过简单,而是因为他太过纯净。我退休后接触社会上不少的人,其中,有两类人给我印象特深:一种人具有撼人心魄的简单,有至纯的灵魂,让人敬仰。另一种人是云山雾罩,看上去很有深度、很复杂,其实这种深度是有城府的深度,不是纯净灵魂的深度;这种复杂是险恶人心的交错,不是曼妙智慧的叠加。

我一直崇尚古代圣人孔子提倡的“老年戒得”箴言,要杜绝贪婪,减少欲望,尤其是减少对物质的要求,安心过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生活心无负担,心无负担就会活得轻松;简单的生活容易知足,知足才会长乐。         

 (联建新村块组  周文甲)


一副巧对怎么改?

中国的对联,也叫对子、楹帖、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挂上的联语;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后来对联不限于壁间了。对联往往十分巧妙,外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就出现不了这样优秀的文艺形式。对联有前后两句:前句叫上联,后句叫下联。为了说明起见,先举字数较少的如下:

三个字一句的人名联:孙行者

祖冲之

祖父对孙子;冲(快跑)对行(慢走);末了是之乎者也的对仗。

五个字一句的广告联: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数字对数字,天体对天体,颜色对颜色,花卉对花卉,最后是天对地,再巧妙也没有!上联其实是名牌的老酒。

八个字一句的自谑联: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老师九七见

人名对人名,数字对数字,乃是我在贵刊总第75期发表过,博读者君一笑的勾当。

最后,介绍一则有待修改的对联,出于神魔小说《济公全传》下册P.138

寄寓客家      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避迷途      退还莲迳返逍遥

上联用字全部是宝盖头,下联用字均为走之底,且寓意相对,静动结合,十分难得。但由于下联稍有迷信色彩,先父赵景深[]便把它改为:

退返迷途      远近遍逍遥

可是有人认为以“远近”对“寒窗”不工。那么,请教读者君,这副巧对应该怎么改才好呢?我们等待答案。

[]赵景深(19021985)浙江丽水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戏曲研究专家。著有《宋元戏曲本事》、《中国戏曲初考》、《小说戏曲新考》、《元明南戏考略》、《曲论初探》等。

(原长宁路校区  赵易林)

老有所乐

 

——记东华大学退休教职工2012年春季一日游

您知道上海有个公园与海湾有关吗?那就是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您见过装有电梯的寺庙吗?那就是坐落在上海的万佛阁。

我校退管会组织了退休教职工,踏着春的脚步、披着春的外衣、伴着带有花香的春风来到了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和万佛阁,进行2012年退休教职工春季一日游活动。此次参加春游的退休教职工共701人,从49~18日分8批进行。

一进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清新的空气和满眼的绿色,给游客以一种心情愉悦、心胸开阔的感觉。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乘坐电瓶车前往文化观赏区。在车上导游介绍:国家4A旅游景区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上海奉贤区五四农场境内。建于19995月,由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城投总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公园占地面积16000亩,水域面积85公顷。园内植树达420多万株,植物种类达79342种;梅花100亩、30品种、万余株;竹类2630.4万株。分为三大旅游板块:游乐活动区、水上活动区、文化观赏区。

电瓶车环绕着百鸟湖行驶,该湖水域面积达580亩,是目前上海最大的园内人工湖泊,湖畔一只只小野鸭在悠闲的晃着。下车先到越窑青瓷馆参观,馆内展品200多件,内有不少作品、极品、孤品,时间一直从商朝到南宋,上下三千多年。在展馆的工作人员讲解下使我们了解到在中国陶瓷史上,浙江越窑的陶瓷闻名遐迩。上林湖越窑遗址位于慈溪市鸣鹤镇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带(原属余姚县),为越窑青瓷主要产区之一。因古代地属越州,故名越窑。越窑烧制始于东汉,盛于唐、五代,延至宋。早在唐代,茶圣陆羽便将越窑列为诸窑之首。“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青瓷的釉色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特色为世人所追捧。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就是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又被亲切地称为“母亲瓷”。

出了越窑青瓷馆,右手边就是汝窑艺术馆,我们见到了镇馆之宝——汝官窑玉壶春瓶。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汝官窑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汝、钧、官、定、哥,“汝窑为魁,瓷器王冠,国之瑰宝”。在历代审美谱系与鉴赏取向上,宋代是个非常讲究情趣体验与韵致感悟的时代,汝官窑作为皇家御窑,其创制更是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时代特征。汝官窑造型端庄朴茂而典雅大气,突出整个视觉效果而讲究细部精湛。馆内多是西周至西晋期间的陶瓷器,古朴大方,颇有神韵。

出了汝窑艺术馆,沿着右手边来到四海陶艺馆。该馆面积1800平方米,馆藏作品150件之多。许四海字紫云,1946年生,盐城人。他自学陶艺,师从唐云习画,写得一手好字,熔冶百家,脱颖而出。他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紫砂陶艺大家,也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鉴藏家。从九十年代开始,他就孜孜不倦大力在发展茶文化事业,倡导成立紫砂协会,举办宜兴紫砂民间收藏展览,发起建立中国壶具文物馆。

出了四海陶艺馆右转沿着湖水是亲水栈道,一条木栈道环着湖水岸边蜿蜒北去,一边是波光粼粼的湖面,一边则是郁郁葱葱的芦苇。滑行在镜面般水面上的几只水鸟偶尔在湖面掠过,在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绘出一道道粼粼的光带,裹着阳光的彩色和星星点点的波光,散发出五色的光环。近处的芦苇随风摇曳,人行期间,犹如融入了一幅田野风光的油画之中。穿过亲水栈道就来到影蛟盆景苑,影蛟盆景苑目前是国内面积最大的盆景园之一,展示盆景力作近三百件。

出了影蛟盆景苑,向右便是昆仑石屋。昆仑石屋系我国著名藏石家、赏石家刘建军先生与公园合作组建的赏石藏馆。展示面积约3000平方米,馆中珍藏了我国目前主流石种的众多顶级藏石,也是我国目前顶级赏石文化殿堂之一。馆名为我国当代国学大师和国画大师范曾先生所题。“昆仑石屋”展厅设计具有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藏石以大中型为主,有大到15吨之巨的广西大化(迎宾)石,也有轻则几十公斤重的标准石、大化石、彩陶石、来宾石、卷纹石、摩尔石、石胆石、都安石、九龙壁、梨皮石、铁胆石、树化玉、钟乳石、大理石等当代主流优秀石种。此外,具象、景观、抽象各类题材皆备,金黄、黛绿、黝黑诸多美色齐全,当代赏石所崇尚的形、色、质、纹、韵,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其阵容之可观、精品之集中、主题之多元、个性之鲜明,可谓以一当十,万取一收,堪称当代赏石集大成者。一进馆,我们就被门口的一尊高约5钟乳石所吸引而震撼。钟乳石白中透黄,如水如玉,多少万年的积累方形成如此高大的钟乳石?我们不禁感叹。馆中繁多的奇石让人大饱眼福。奇石重神似,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画面,有的像盘踞的猛虎,有的是嗷月的野狼,有的像水中遨游的乌龟,有的像飞身入湖的天鹅。最引人瞩目的是两块“树化玉”,纹理清晰,通体温润,色彩绚丽。一块竟然半木半玉,奇异非常。出馆前,很多老同志在镇馆之宝大型云状石前合影留念。

参观完昆仑石屋我们又乘坐电瓶车来到旺家根雕馆和家具馆。根雕馆展厅里陈列着数以千计大大小小、材料名贵、主题不同、风格不一、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其中不乏国内工艺大师创作的精品。所用材料几乎囊括了东南亚地区的名贵树种,如黄金樟、黄花梨、阴沉木、红豆杉、紫檀木等20多种稀有品种。如果说昆仑奇石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鬼斧神工,旺家根雕就是让人赞不绝口的艺术家巧夺天工。里面的根雕艺术作品代表了我国当代根雕艺术的高度水平。根雕形象各个逼真,生动形象:熊猫抱树、灵猫攀枝;饿狼捕食、猎豹奔驰、雄鹰高伫、秃鹫独立;也有野牛低头咆哮、鳄鱼蓄势待发,鹦鹉开口迎客,狗狗匍匐承欢;更有大雁引颈“飞掠千山万水”,神猴远眺“敢问路在何方”,雄狮狂吼威震群兽,骏马腾跃闪耀神州……总之,是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纯园家具馆为明清家具馆。展厅内陈列了明清时代中国家具精华100多件。其中,有造型洗练、线条流畅、比例匀称、榫卯严密的明代家具;有用料宽绰、体态凝重、装饰繁缛、厚重华丽的清代家具。为再现古代家具的使用场景,还复原了明清时代的厅堂书房。

转眼已到中午,午餐后,我们又驱车前往万佛阁。万佛阁坐落于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北门,是上海有规模的比丘尼道场,占地面积20亩。进得山门,只见三幢楼阁矗立在眼前:正面是大雄宝殿,左右两边分别是钟楼与鼓楼,都有四层楼高,其布局轻盈灵巧、通透古朴;整幢砖木结构,依城傍水;殿内回廊相接,各栋建筑全都髹漆一新,屋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显得气派辉煌,气象万千。正观赏间,本庵工作人员出来迎接。在她的引领下,我们先来到了正殿。拜谒了佛祖如来之后,一行人又来到梦佛楼,参观了殿内的雕塑和绘画艺术。绕到殿后,来到一个走廊,忽然见着一个现代化的垂直升降电梯门,简直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进得电梯,径直上到顶楼,出来,又是一个大殿。转过殿后来到正面,宽敞明亮的殿堂呈现在眼前。大厅正中是供奉着一尊高大庄严的清净毗芦遮那佛,厅的四壁是多达万尊的释迦牟尼坐像,墙壁上都安装了无数盏灯,光彩夺目,达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境界,身临其境,无法用言语表达。哦!原来这就是万佛堂。想不到上海还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使人顿时有一种不虚此行之感。

在这个踏青的季节,我校退休教职工游览了森林公园,也领略了佛教文化,有老同志在返程的路上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希望我校退管会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

(插图见封3                                      (退管会  肖政)

银球飞舞,健身怡情

——退休教职工举行乒乓球团体联谊赛

54久违的阳光终于露出了笑脸,上天作美给老年运动员送来了晚春的艳阳天。这一天又恰逢“青年节”,也为老年运动员增添了青春的活力。下午一时各退休党支部书记和领队带领自己的运动员陆继进场,乒乓房门口竖立着“热烈欢迎”的标语。工作人员胸前挂着总监、裁判长、裁判、摄影记者,志愿者等标志,迂回穿梭忙于准备工作;队员们抓紧时间熟悉场地;各支部书记、领队与队员忙着面授机宜以争取好的成绩。

下午一时半老年乒乓球领队刘长林老师主持简单仪式。首先请老年乒乓球队队长万叶青介绍裁判长、裁判工作人员名单和比赛程序,然后请退管办主任宋敏讲话并宣布“联谊赛”开始,这时全场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约80多人同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比赛正式开始,各支部按事先排好的名单分成ABCD四组分别在四个乒乓台上进行鏖战,不时出现神奇旋转球、凶狠的扣球……引起阵阵欢呼加油助兴。这些精彩的场景,都逃不过摄影师吴景林和肖政的捕捉,一一收入在镜头之中。如79岁高龄的原队长孟肇娣老师和79岁的乒乓球爱好者丁金荣老师,他们虽然体力已不如当年,但仍然宝刀不老,好球不断,使观看者感叹不已;刚刚退休不久的基建后勤支部党员岑昭茂有精湛的表现,他发球刁钻,扣杀凶狠,引起阵阵的叫好声。通过比赛,发现不少新生力量可以充实老年乒乓球队;通过比赛,锻炼了工作人员的组织能力,能更好地开展我校退休教职工的乒乓球运动;通过比赛,特别是老年人比赛,进一步明确了要坚持贯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有支乒乓队向李光沛裁判打听对手比赛的排名,他劝说不可以,我们要做到友谊比赛双丰收;通过比赛,感到退管会、退休总支领导的支持,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关键,正如几位老队员赞不绝口地说:“这次联谊赛搞得如此成功,没有退管会的直接领导、关心、支持和姚蓝同志的具体指导是不可能的”。

57下午四点钟全部比赛结束,名次排列如下:

名次      冠军      亚军       季军      第四      第五       第六

支部                       十二                       

最后各获奖支部的领队接受退管会领导朱天申、宋敏颁发的奖金和美好的祝愿并分别与各得奖支部和全体人员合影留念。(插图见封底)

(老年乒乓球队  刘长林)

留守老人举行一日游活动

516校统战部、退休党总支、退管会联合组织留守老人一日游活动,共有近60位留守老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这天风和日丽,上午我们游览了上海植物园,它位于徐汇区的西南部,于1974年开始筹建,占地约81公顷,其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龙华苗圃。园内的盆景园、展览温室和兰花室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们去的这天,“2012上海花展”刚刚谢幕,但园中依旧绿意盈然,特别是月季正进入盛花期,颜色各异,明丽鲜妍,非常好看。我们坐在电瓶车上边聊天边赏景,还受到前来园中锻炼或跳舞的人们在路两旁的“夹道相迎”。不一会儿来到了盆景园。这盆景园占地4公顷,汇集了以海派盆景为代表的精品2000多盆,是世界上最大的盆景园之一,它给我们的印象就像是一个植物博物馆。

下午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参观钱学森图书馆。图书馆占地9300平方米,共有地下一层和地上3层,陈列展览面积达3000平方米,于20111211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展览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技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等四个部分。

钱学森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是浙江杭州人,于19111211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早年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毅然回到祖国,在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于1966年首次获得“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

在序厅与中央圆厅之间,有一个高3.6的钱学森的巨型雕像。在雕像的背后,矗立着一个高约21的中近程导弹的实物,“两弹结合”试验用的就是这一型号的导弹。其周围的墙壁成为巨幅投影屏幕,上面正在放映中国第一次两弹结合试验的历史影片,场面恢宏,令人震撼。钱老的科学成就、学术思想和精神风范值得人们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也让我们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次活动,有曹春城书记落实旅行社并精心安排了游览参观路线,有宋敏主任联系客饭、停车和参观事宜;统战部顾臻凯部长虽然有事不能参加,但早早为我们落实了活动经费。校党政领导对我们留守老人如此周到的关怀,我们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留守老人联络组  吴美萍)

庐山的见证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地区,紧临鄱阳湖和长江,风景素以雄、奇、峻、秀著称于世。而它与中国近代政治的密切关系,更在中国的众多名山中独树一帜。它伴随着中国政坛的风风雨雨,是中国历史的有力见证。

原蒋介石国民政府的首都是南京,陪都是重庆,辖都就在牯岭(庐山的别称)。牯岭位于庐山景区的中心,面积约66.7平方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座气候宜人的“云中山城”。庐山的建筑和牯岭的街区是按照严格的规划建造的,整齐别致的街道两旁,上百栋欧美风格的别墅和各式教堂、学校、酒店、商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坡地和绿荫丛中,建筑密度控制在0.15以下,有着“东方瑞士”的美称。

1926124,蒋介石第一次登上庐山,其时虽是国共合作期间,但他在庐山会议中提出驱逐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员,由于遭到宋庆龄等人的反对没有得逞。1927年“4.12事变以后,蒋介石坐镇南昌,从1930年到1934年对中央苏区组织了5次围剿。1933年蒋介石在庐山开办青年军官训练团,自己任团长,陈诚为副团长,并亲自对2.7万名军官上课,“强化训练”。结业时,每个受训者都得到“中正剑”、“剿匪手册”和他亲笔签名的“四寸中正照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庐山会议上抛出“攘外必先安内”、“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和“内外统一”的特别动议,并在庐山电令南京的何应钦与日本谈判妥协,要求日本军队在侵占华北后能够止步,遭到舆论的一致唾弃。

“西安事变”以后,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61623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的名义邀请各界人士前来庐山议政,共商国是。周恩来、林伯渠、博古等中共代表来到庐山。会议提出三条:一致抗日、停止剿共、关心民众。1937717,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战谈话,将北方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将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1946年初蒋介石在庐山过了60岁生日,此间,194619471948年他都曾在庐山。1948年他出山,北上组织所谓“徐蚌会战”,铩羽大败后,再也没有上过庐山。1975年死于台湾。

蒋介石在庐山的住所,位于牯岭东部的谷和西路180号,是一处由英国人建造的独栋别墅,1933年由宋美龄购得后,蒋介石夫妇曾多次居住过此地。院内一巨石刻有蒋介石手书“美庐”二字,这幢幽静的别墅因此著名。“美庐”是英式二层卷廊式别墅。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一楼是会客厅、餐厅、侍卫室、工作室和宋美龄的卧室。二楼是蒋介石的会客厅、办公室、小餐厅和卧室。后来,毛泽东多次上庐山,就住在“美庐”。原蒋介石卧室住毛泽东,宋美龄的卧室住江青,如此对称,很有寓意。

19596月,88中全会(庐山会议)时,毛泽东夫妇在此居住。期间,庐山又一次见证了共和国历史上浓重、壮烈的时刻。庐山有幸,见证了漫长、跌宕的风云变幻。之后,在牯岭南部风景秀丽的庐林湖畔,建造了毛泽东的别墅“庐林1号”。

在庐山,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两首著名的诗篇,一首七律:《登庐山》、一首七绝:《题庐山仙人洞照》。诗词学界人士普遍认为:前一首《登庐山》是毛泽东七律诗中写得最好的一首。                                            (离休干部  杨青)

七律·咏梅

百花敛迹独芬芳, 几度严冬傲雪霜。月色朦胧池见影, 寒烟飘渺雾含香。

陈枝似铁铮铮骨, 新蕾如珠淡淡妆。待到春回自归去, 群芳何用妒梅娘。

赠老年朋友

对镜何须悲白发, 劝君莫叹夕阳斜。几多悦目赏心事, 歌舞诗词书画茶。

(退管会  张道生)

新虹桥中心花园掇英

新虹桥中心花园与学校近在咫尺,春日园内群芳争妍,拾其一二写之。

二月兰

蜂绕蝶匝二月兰,伴梅陪桃遍地开。不羡国色与天香,更添春色满人间。

菜花

和风送来菜花香,澄澄一片反金光。往昔城郊寻常见,而今公园一隅黄。

樱花雨

枝头茫茫春意闹,树下纷纷雪花飘。佳人殷勤护落英,满地一片好琼瑶。

杜鹃

昔年春心托杜鹃,我爱杜鹃红满园。青春炽烈色如火,璀璨烂漫情更暖。

(原理学院  怀国帧)

走过一年四季

人生又走过了2011年。纵览中国共产党走过90年的伟大历程,作为入党52年的老党员,我始终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更是满怀喜悦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一年又一年,四季都让我陶醉。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风采。

·春天,万物复苏,杂花生树,我陶醉在春天的新生中。花是春的请柬。春天的花,是春姑娘在匆忙中,七彩调色板滴下的颜色,我们心中都染上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缤纷的颜色。我坐在窗边,聆听春雨淅淅沥沥滋润万物的欢娱,聆听小草在土壤下努力探头的呼喊,聆听春花在枝头绽放自己的宣言。

春天来了,到处都变得热闹起来,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无论在课堂还是市井,到处都是繁忙的声音。稻田里的哗哗水声,山坡上牧童的笛声,校园里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年人的欢声笑语声……春天的声音呵,这么多,数不清!

春天呵,人们热情地赞美着你,打扮着你。只要你用爱的阳光照亮春的心扉,心灵便会绽出新绿;只有春天的辛勤忙碌,才能有秋天耀眼的金黄。呵,生命多么美,生活多么好!

·夏天,风狂而骤,蝉鸣高枝,我陶醉在夏天的激情中。夏天捧来了最浓郁的热情。在远处,谁的欢笑声在我的耳边回响?老年朋友在唱歌或许在翩翩起舞,汗水流过脸庞,浸透衣裳,尽享欢乐。夏是粗暴的,烈日当空照,但亦很温柔,在你饥渴时给你甘霖,给你以成长的动力。

夏天的夜晚,微风拂面,有人喜欢独步,有人喜欢起舞,更有人坐在街头巷尾说着什么,谈谈工作,谈谈生活,谈谈未来。人们在倾诉,倾诉生活、感悟与真情,人们能听到细语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和温馨的回忆。在夏天,你尽管刻有春的微笑,但你仍毫不迟疑地走向收获。

·秋天,硕果挂枝,金稻飘香,红红的高粱被压弯了腰,芦苇拔出了白絮似的毛羽……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割稻子,有的收芝麻……我最爱的是秋季的果实,那金灿灿、黄澄澄、香喷喷的果实,橘子、梨子、柿子、板栗……一个个、一串串挂满枝头,真是令人馋涎欲滴。秋,收获的季节,黄金的季节。

啊,该回去了。我默默地沉思着:陪伴着我身旁的仍然是秋风、秋叶、秋景、秋意,让我陶醉。好一个如诗的深秋。“一年好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我爱秋霜,也因为它只与坚强不屈的松柏、寒梅为友。老年朋友,大自然的秋是一年一次,而人生的秋呢?或许有几十次,或许几次,或许只有一次。我们人生的秋更应加倍珍惜。

·冬天,银装素裹,万物沉寂,我陶醉在冬天的宁静中。剪去秋枝的婀娜,抹去枫叶的火红,冬,迈着优美的舞步,款款而来。雪是冬的情思。北风一吹,雪花在半空中一扬,漫山遍野一片银白,真是太美了。我游览过湖南奇绝天下的张家界,大雪压劲松,令我想起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著名诗句。

不必回避,也别顾虑,请搓搓你冻红的双手,呵一口热气,与冬天来一次最真诚的亲近吧!老年朋友,亲近冬天,就等于亲近了四分之一的人生,就等于重温了父辈硕大手掌的抚摸,从中,你会感悟到生命的另一层含意。亲近冬天,应多到户外走走、动动、呼吸新鲜的空气,观赏优美的风光,不要让围巾、手套成为你与冬天的隔膜,也不要让空调的温情吞噬你的意志。生命在于运动,你的血液仍会沸腾,你的人格仍会升华……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过年了,请你细看这到处透着的春意——朦胧的春意、涌动的春意、不可抗拒的春意。当你在小区里走上一圈,你会发现到处是春天的影子。是呀,是呀,春天又要来了。冬天尚能降生一个春天,人何尝又不能呢?看!冬天隐藏着多少盎然的春意,又孕育着多少蓬勃的生机。老年朋友;珍惜自己的能量吧,弹着生命的进行曲,向生活更美好的未来走去!

美丽的自然,蕴藉的四季。一年又一年,我被自然四季深深地陶醉着……。老年朋友,我们要以健康之身去做喜欢做的事,生活才有乐趣,人生才能灿烂。

(退休教职工第4党支部  马全贵)

春天来了

凄冷的春雨,又潮又冷,前天终于放晴了,而且是晴空万里,碧蓝如洗,太阳暖洋洋地照在身上,舒适、惬意。校园里河边盛开的白玉兰在春天的阳光里一片雪白,树下的山茶花也开的如火如荼,春天终于来了!午饭后,到学校后面的乡间田野去散步,起身的麦苗已经半尺高了,田埂上不知名的小野花,黄的,蓝的,红的,像五色地毯一样在春日的阳光里摇曳,更有一人多高的油菜花竞相争艳,密不透风,散发着一种让人陶醉的香气。江南的田野,到处都是河道,春水碧绿如玉,小鱼在水面上欢快地打着水花,“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朋友,听我说的这些,能勾起你对曾经生活过的江南的回忆吗?

时光荏苒,我们不再年轻,面对这江南春日,更让我想起梦绕魂牵几十年淳化黄土高原上的春天:春风裹胁着漫天黄土扑面而来,昏黄的太阳下穿着脏旧老棉袄去赶集人群中一瘸一拐的溜拐子农民;路边稀落的油菜花和在黄土里挣扎着生长的麦苗;枝杈依然光秃,像哨兵一样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白杨树;只有远方爷台山下暖坡上盛开的马兰花,像蓝色的锦缎一样伸向天边,一群知青,嘻嘻哈哈地走在村头的道路上。一想起这些,心底常常会落下泪来,也更能增加对年轻岁月的留恋和对眼下生活的珍惜,生命对我们来说也愈加珍贵。我不断地鼓励自己,要努力地生活、愉快地生活,我也不断地安慰自己,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灰心,生活的路还很长很长。过去我们年轻,我们轻狂,我们从不知道什么叫珍惜,而今,回过味来,已经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常常想起“三国演义”小说里作者结尾时引用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一首七律的后半阙:“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以上说的似乎有些悲观了,不切主题。朋友,我唯一想表达的是:春天来了,春天来啦!到田野去,去感受春天,去感受蓬勃的生命,你会觉得你也像春天初放的花朵一样,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原机械学院  姚大同)

参观土山湾博物馆

老年权充少儿行。今冬与念初一的外孙女作“上海学子非遗展馆行”(“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巡礼土山湾博物馆,并约各作一文留念。

今日海上,几人知晓土山湾?土山湾位于徐家汇南端,肇嘉浜弯道处。原此处多条河道汇于肇嘉浜,经年累月河道淤积,疏浚时挖泥堆土成山,成名土山湾。目前土山湾遗迹尚存:徐光启墓、藏书楼、徐家汇天主堂、徐汇中学、市四中学、土山湾孤儿院一角。作为展示“非遗”的土山湾博物馆即为原孤儿院的遗址,座落在繁华地中特显幽雅。

进入土山湾博物馆如同穿越时光遂道,领略了中国近代史的历程:实物、图片历历在目,影像资料丰富详实,从而体会到这样一段话: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到中国没有到上海土山湾,就如现在到了中国没有到浦东陆家嘴,没有真正的见到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面貌一样。西方传教士传教授业的土山湾当时凝聚着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先导。土山湾文化源流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埠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结束,历时百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近代文化发源地。

步入博物馆大厅,迎面硕大的玻璃房内巍巍然矗立着一座高5.8、宽5.2,四柱三间楼阁式庑殿顶木雕牌楼(插图见封3)。此楼为孤儿院木工场作品,曾走出国门获得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甲等大奖章。其雕工之精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丰富,可谓木雕工艺之典范。当时即为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20096月在国外流转近百年后才回归祖国。大厅四角展示着也曾获得几届国际世博会大奖,缩小了的木雕古塔作品模型,其原件仍被国外机构收藏。科技、文化、艺术无国界,世界接纳了中国,中国融入了世界。

近代西方用坚舰利炮打开了中国保守、腐朽的封建大门,同时也涌进了西方科学和文化艺术,土山湾“非遗”即是例证。一间间展厅里的实物、图片详尽地显示当时中国在向世界接轨:徐家汇天文台,创建于1873年,是当时亚洲最重要的天文机构,1926年、1933年二次参加国际经度联测,研究水平世界先进;藏书楼其藏书量、种类、管理运转方式为当时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馆;1850年徐汇公学的创办是中国内地最早的西式学校;1903年教育家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大学是当时最重要的大学之一,蜚声中外;就宗教文化而言,徐家汇天主堂当年号称“远东第一大堂”;土山湾印书馆引进珂罗版、照相铜锌版和外文铸排机,是中国近代印刷技术的引领者;而出版的语种、学科当时全国独一无二。展厅内陈列的机械、刊物、书籍,印证一一。

土山湾“非遗”使我留下深刻影响的是,培养了大批掌握各种技能的现代人和艺术创作的文化传人。土山湾除了由中外人士集中创办、由小学到大学的西式学校外,还有以慈善为主的土山湾孤儿院。孤儿院前后收养了近万名孤儿和贫困儿童。院内设有学校和印刷、木工、五金、绘画(彩绘玻璃画及西洋画派由此引进)等工场,教授文化技艺。如父母双亡四岁进孤儿院的张充仁,受孤儿院系统教育培养,后来成为闻名中外的雕塑大师;9岁进院的蒋咏春,其艺术才能后来成为“中国水彩画第一人”;还有如画家任伯年、徐悲鸿、刘海粟等均受到土山湾艺术的陶冶,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土山湾真是有太多使人留恋的“非遗”。时光匆匆,走出大门,又回到现实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徐家汇。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也往往会类似重复。19世纪中叶,中国被动地融入世界;三十年前徘徊在前进道路上的中国,由总设计师邓小平以雄才大略果断制定了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的战略方针,翻开了现代中国欣欣向荣的一页。

如果你们从土山湾“非遗”展,再到陆家嘴金融中心,可见上海历来是谦和、坦诚、以博大胸怀海纳百川,总是站在中西文化文明的前沿,有着无限的生命力。革命先躯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又体会到:

时光隧道曲曲弯,功史遗迹迹迹在。回眸旧时莫留恋,引领潮流须人才。

中华千年继有代,改革开放邓拍板。漩涡暗礁东流水,万里波浪入大海。

(原理学院  张仁才)

新疆行  显友情

1959年毕业时,响应周总理对全国毕业生的号召:到边疆去,支援新疆建设,我们支部12名党员给“中纺部”写了决心书:要求到新疆去,结果只有1名党员(侯少芬)达到了目的,而我却被留校工作。在我们之前,58届从沈阳纺校来的东北人,史彤芬、张振智、付金山、曹宗富等也都分配到了新疆。

多年来,他们在新疆奋斗和经历苦难、挫折。毕业后的几十年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60多年的友谊深厚,让我一直有个愿望,想亲自去看看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去亲身体会一下新疆的生活。我们也都非常喜欢少数民族的歌舞,沈阳纺校时常在一起编练舞。

1989年暑假吴植华和我应乌鲁木齐纺织工程学会邀请去讲学。为此也做了半年的准备。但未想到在出发前三天,我急性肾绞痛发作,只好取消新疆之行计划,把准备好的讲课录像带请吴植华随机带走。新疆的老同学也为此几次表示遗憾。

去年我在连续几年身体多病的情况下,被新疆老同学多次热情地邀请所感动,又有老伴支持、鼓励和陪同,就带着病痛,坐着轮椅于712日下午准时出发。飞机下午245分起飞,750下机。走便捷通道,取了行李后,很快就见到了等候在机场出口的振智和他女婿小陈。由于高兴,激动地把一切路途疲劳都忘了,我终于来到了新疆!

到家时,彤芬已为我们准备了晚餐,其中有我最爱吃的少数民族的主食“馕”,据说这是她排了2~3小时队,才买到的现作的最好的“馕”。晚饭还未吃完,少芬的电话已经来问候了。更让我感动地是,刚刚生过带状疱疹住了20多天医院的彤芬,把二个大房间让给我们住,他们2人挤住在一个小房间,影响了睡眠本不太好的振智,并对邻居们称我是她的姐姐,这让我无法拒绝,只能从心里感激他们的真诚。

两天休息间,我还未来得及去拜访老同学,曹宗富夫妻已带着礼物来拜访,并关切询问吃住是否习惯。付金山刚外出归来,也带着新疆特产前来看望。

715去少芬家拜访,得知她在这78年的养病期间,完成了七集八本回忆录,说是为家人子女留下的纪念,很羡慕也很佩服她的毅力。

716振智、彤芬又安排为我们接风,为植华饯行(他们在新疆游览完毕),这一切好像又让我们回到了年青时代,大家感叹人生过得太快,一转60多年已经过去了。但一起回忆起过去,又会感到年轻了很多,五个家庭留下一张全体照,作为永久的留念。

在他们热心的款待下,我们决心多住些天,就一边休息,一边开始阅读、欣赏少芬用78年时间铸就的作品。我俩是同时代生(她生于河南农村,我生于哈尔滨)同时代长,最后又同进华纺,不同的是她毕业去了新疆而我留在了华纺。她们进疆后住过地窝子、临时房,捱过冰天雪地的日子。下山挑水时,有时人和水桶一齐滑倒,冰水冷到刺骨。在三年困难时期又缺吃少穿,这也养成了他们至今艰苦奋斗过日子的习惯!她喜欢学习,在厂宣传科工作过,又当过新疆日报通讯员,退休后边写边学,回忆录写出了几十年的人生体会、经验、教训,把她所经历地国内外的农村、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渊源,都表述得有情有意,在我们工科院校同学中是少有的。我为她高兴,也感到渐愧。总之我们这代人,时代烙印很深,一生都在服从祖国需要、党的分配中度过。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已过去,现在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养老生活,知足矣!

边读少芬回忆录,又同时欣慰看到了彤芬一家子到新疆后的所有的照片,在照片中看到了他们在国内外的工作,生活、旅游、考察的实景,实在难得。他们还隔三差五带我们去市内外景点游览,品尝各种小吃,风情和热情我至今难以忘怀。

人老了友情显得更重要,来新疆后这份友情让我们感到更浓重。亲情、友情这是滋润我们人生和心灵的泉水,它比药物更能治疗身体和心灵的创伤。

新疆水好、空气好,新疆的人情更美,更养人。住得舒服,吃得顺口,游得养眼,不知不觉就在彤芬家“赖”住了一个半月,才依依不舍与在疆老同学们告别。

自从去年回来后,我的身体、精神、心理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化。我感谢新疆,感谢我的老同学们,为此我写下几句顺口溜:


新疆好地方(一)

人美畜肥禾苗壮,

地广人稀物产多。

三山二盆聚宝藏,

为国为民贡献多。

民族团结共亲和,

未来发展无限好。

老夫老妻来登顶,

身受教育收获多。

病躯趁兴游西域,

同窗好友热情待。

亲情友情融心灵,

六十友谊更久长。

 

新疆好地方(二)

山美水美人美,

雪峰天池云杉。

多个民族共处,

人人喜歌欢舞。

西部开发有望,

一路让人陶醉。

青春年华已逝,

为国为民奉献。

艰苦岁月已过,

珍惜未来时光。

健康长寿欢乐,

共享改革成果。

(原教育技术中心  魏凯)


我的心飞向远方(歌词)


(一)

我的心飞向远方,

那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青山环抱着绿色的草原,

雪水灌溉着肥沃的田庄。

骏马在草丛中撒欢,

牛羊在白云里游荡。

年轻的哈萨克弹起冬不拉,

放开喉咙尽情歌唱。

啊,故乡,

你是我今生的最爱,

你是我梦中的天堂。

 

(二)

我的心飞向远方,

那是我久别的第二个故乡。

那里有我亲手开垦的土地,

有我亲自盖起的新房。

有我挥汗浇灌的花朵,

有我冒雨栽种的白扬。

有我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

有我可亲可敬的兵团首长。

啊,故乡,

你让我牵肠挂肚,

你叫我终生难忘。

(原纺织学院  张运良)


 

修身养生

 

 

感谢学校对老同志的关心

——小记今年我校退休教职工的体检工作

我校为离退休教职工每年安排健康检查已坚持数年了,受到老同志们的欢迎。有些老人在国外养老,但他们不约而同将回国时间尽量安排在体检这段时间里。今年我校退休教职工的体检工作已于513结束。

今年在校领导的关心下,经有关部门的努力,落实了离退休老同志从47日起到上海市工人疗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我校有1700多位老同志参加了体检,目前大部分同志已来退管会取回了体检报告,还有200多位教职工尚没来领取。

退休教职工对校领导、有关部门对教职工体检的高度重视表示感谢。有的老同志说,学校想得真周到,上海市工人疗养院体检中心环境好,检查的房间有私密性,等候的地方有座位,方便我们休息,腿脚不方便还可乘电梯上下,体检中心安排了导检医生引导,减少了我们盲目排队,节约了时间。今年学校为大家增加了多项检查项目,如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99;除原有的腹腔B超,这次增加了甲状腺彩超,乳腺彩超、盆腔B超、数字胸片等。还有专车接送,有工作人员跟车,退管会领导每天都早早来乘车点照顾,副校长、退管会主任宋立群还特地来看望,叮嘱退管会干部和体检中心人员要为老同志服务好。

体检中心将医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告知退管会,退管会有关同志也及时与老同志及家属进行沟通。退管会根据大家的要求,与体检中心联系请了二批体检中心医生来为老同志做咨询。到目前为止,已有8位同志检查出大病,接受了专科医院的进一步治疗。还有些同志做了进一步检查,达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老同志及家属再三表示要感谢学校领导,安排了体检,使我们及时得到治疗。

今年体检通知的寄送得到了块组长的大力支持,有些块组长把通知送到信箱还不放心,再按门铃或打电话提醒。有两天参加体检的人数较多,中午12时还有人在等候,支部书记、块组长主动去关心、帮助,使老人感到很温馨。有个别老同志自我感觉较好,原不打算参加体检,听到这么好的体检条件和环境,又与退管会商量补做了体检。

(退管会)

周启澄同志九十华诞庆典活动圆满举办

2012323中午,东华大学离休党总支和老干部办公室共同于东华食府举办了离休干部周启澄同志九十华诞的庆典活动,莅临本次庆典活动的有老寿星周启澄、吴秀玉夫妇,校党委副书记王以刚,党委组织部部长刘淑慧,天山街道专职老干部工作者孙平,纺大居委会党总支周玲娟书记和薛伟铭同志,以及离休总支和离休党支部的部分老同志。庆典活动由东华大学老干部办公室主任刘汉林主持。

1130左右,庆典活动正式开始。首先老寿星周启澄发表讲话,对组织的关怀以及 现场宾客的到来表示感谢。随后,校党委副书记王以刚代表校党委、纺大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周玲娟分别向周启澄夫妇贺寿,并赠送寿礼。最后,到场的领导及老同志代表与老寿星周启澄夫妇合影留念。祝寿过后,进入庆典的酒宴环节。酒席上,大家一一举杯向老寿星祝寿并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同时,到场的宾客们也都畅所欲言,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交流得不亦乐乎,现场气氛非常活跃。活动在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后进入尾声,寿星周启澄再次感谢现场宾客的到来。最后刘汉林同志宣布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庆典活动不仅为祝寿而举办,也同时增进了老同志之间的交流与情谊,更彰显了党组织对老同志的关怀与体贴。祝愿所有的老同志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老干部办公室)

贺九十华诞  仰一代大师

——张文赓教授九十华诞祝寿会

423上午,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退管会、民盟在延安路校区第一会议室,隆重召开了张文赓教授九十华诞祝寿会。

出席祝寿会的嘉宾有:原校级领导朱天申、梁方义、民盟东华大学副主委潘璟、校退管办主任宋敏、退休教工党总支书记曹春城、纺织学院负责人、张文赓教授的老同事、学生、纺织学院的教师代表等。祝寿会由纺织学院副院长郭建生主持。

张文赓教授毕业于西南联大,1948年留学英国,1951年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是新中国纺织教育历史上创建纺织专业的奠基人、开拓者之一,是华纺建校时的首批教授,也是全校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多届民盟华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半个多世纪以来,先生始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团结知识分子、发展高等教育等方面,为国家和学校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通过对纺纱原理的深入研究,发表大量论著。根据多年累积的教学资料,着眼国情和教学需要,编写了国内第一本高等院校《棉纺学》教材,被全国纺织院校采用。他所创造的粗纱假捻技术、双区双皮圈超大牵伸、罗拉重加压技术等,均获得显著经济效益。他创建的纺织流体力学边缘学科,创造性地提出了纺纱工程的梳理、罗拉牵伸、加捻等新理论,奠定了纺纱工程的理论基础,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祝寿会上,梁方义老师作为张文赓教授的早期学生,对张文赓教授九十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对张文赓教授开创中国纺织教育和研究的卓越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特别找出了一张上世纪80年代老照片,翻拍后送给老师作为生日礼物,那是郝建秀在我校毕业20年、任纺织部副部长来我校视察时,特别指名看望老师时的合影,这不仅体现郝建秀不忘恩师的培养教育,更是对老师杰出贡献的高度肯定。

朱天申老师代表校退管会祝贺张文赓教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他说,西南联大教会了很多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西南联大就是后来的清华大学,教授也可算是我的老学长,我为他的成就和名望感到高兴和自豪。高校不能仅有大楼,关键是要有大师,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希望我校涌现出越来越多像教授那样的大师,把我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到更高的阶段。

原纺织系教师、现校党委副书记王以刚原本计划到会祝贺,但因上午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无法请假,他请郭建生副院长转达对先生的生日祝福,祝张先生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海外校友孙桐教授、郁履芳教授发来贺信。纺织学院也委托郭建生副院长代表学院党政和全体员工向张先生九十大寿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老寿星张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身体健康,永远快乐!同时,献诗一首给先生:

尊前学者笑容亲,鹤发童颜出俗尘。教苑耕耘施春露,芬芳桃李显巨功。

经纬浩淼苦求索,良师德艺励新人。浦江华彩添千福,东华寿松增九旬。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纺工系主任汪军教授代表教研室在职教师、校民盟代表潘璟副主委、先生的博士、硕士弟子代表郁崇文教授、与先生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代表张百祥教授、王传铭教授、许树文教授等纷纷向张先生致辞贺寿。

校退管会第一副主任朱天申、退管办主任宋敏、退休党总支书记曹春城代表退管会张文赓教授赠送了生日礼物;张文赓教授的同事和学生也向他赠送了礼品。

现场共同唱响生日快乐歌,奉上生日蛋糕,点燃生日蜡烛,祝张文赓先生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最后,张文赓教授站立着致了答谢词。他感谢大家的深情厚谊,感谢各位领导、同事、学生对自己的关心。他富有激情地说,自己刚回国时,水平也是不行的,是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前进,自己才能随党和国家的发展同步成长;是大家的帮助、教学相长,才能把压力变动力,取得一点成绩。并希望学校和教师本人更加重视学术理论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共同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后,与会嘉宾代表与张老合影留念,并参加了寿宴。

(退管会)

大师风范  亦师亦友  传承弘扬

——祝贺张文赓教授90华诞

195112月我从华东纺织管理局技训班结业,分派到华纺报到,开始了我一生的教师生涯。当时纺织工程系主任是由张方佐校长兼任的,张文赓老师任常务副系主任。我与已故的庞韦廉老师师从张老师,任“纺纱原理”的助教工作。虽然仅仅一个学期后,我又被分配到严灏景老师主持的纺织材料教研组工作,但张老师的大师风范深深地激励了我60年的从教生涯。

1 .传道解感,勇于开拓,严谨自律,无愧为纺纱理论的开拓奠基人

解放前高校中的纺织工程专业,纺织工程的理论研究方面还在“启蒙”阶段,与国内纺织工业的发展是不相称的,各高校采用的吕德宽主编的《纺纱工程》,在当时确是一本较完整的专业著作,但缺少工艺理论分析。解放初在中、日专家指导的技训班中学习,作为学员的我们,同样仍停留在加深对工艺规格的认识与实践,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这一理论突破的任务,非高校专业教师莫属。老师的《纺纱原理》,就是吹响了号角,开创了纺织专业教育的新纪元。

老师由机械与纺织两学科交融的治学思路,启示我要加深数理、机电等基础,才可适应新的高校教学,于是我趁年青,主动承担高等数学和机械基础等助教工作,对我一生教学中两次“改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老师治学严谨,自律作则,亲自批改考卷,进一步了解教学效果,对教与学有高度责任感。老师虚心学习还体现在对前苏联高校专业教科书本的翻译工作上,在他办公室经常与闻蕴如学生(俄专毕业)相互切磋,给我们助教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2.淡薄名利,不计职位,开拓学术领域,体现了大师风度

我们都知道老师是解放初留英的海归学者,而初见面时,却看到是一位身穿蓝布长衫的长者,这是西南联大老师的古风在华纺的延续。当初思想改造后,按苏联高校体制,重组了纺织工程系行政班子,由严灏景老师任系领导,而老师任教研组主任,继而任棉纺教研室主任。老师行政权在缩小,而他的学术追求却在不断提高,探索与创新开拓了纺纱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华纺纺纱学科引领国内外,与老师一生的学术追求和成果是分不开的。

我校之所以被评为“211工程”重点大学,与老一辈导师对纺织专业教育事业的执著精神与出色成就是分不开的,其中老师的功绩有口皆碑。最后祝张文赓教授健康长寿。

(原服装学院  王传铭)

爱国敬业  矢志不渝

——庆祝张文赓教授90华诞

423是我国棉纺学术界泰斗张文赓教授90华诞,我校纺织学院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校退管会及纺织学院的有关领导、张教授的挚友、同事及研究生代表等近百人出席。与会的师生代表及宾客一起唱响了生日快乐歌并分享了生日蛋糕,大家衷心祝愿张教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会场气氛欢乐而和谐。

张文赓教授是建国初期从英国留学归来进入华纺任教的,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60多年来他为发展我国的纺织科教事业殚精竭虑,指引方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教授不愧是一位高瞻远瞩的纺织教育家。

多年来,凡是与教授接触较多的人,对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都有切身的感受。回顾52年前,我和纺织学院的于修业先生有幸成为张教授来华纺任教后指导的第一届研究生,曾有三年多在先生的直接指导下进行学习和从事科研工作。在此期间,我们多次聆听过先生的教诲,获得不少教益。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学会并掌握了自学能力,培养锻炼了科研工作能力。尤其难忘的是,他经常教育我们要勇于深入实践,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工作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要善于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锻炼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思想和理念对我们后来几十年的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984年,为适应我国纺织事业发展需要,我校决定创办服装专业,增设服装系。这时,领导把我从纺织系调到服装系工作。面对我既不熟悉而又必须为之奋斗的新专业,我想到了张教授的教诲。决心从调查研究开始做起,通过自学尽快熟悉和掌握新专业知识,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历经两年多,我边工作、边学习、边调研。先后走访考察了国内外上百家各类服装企业,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为纺织部和学校领导组织开展服装科研与教学工作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一方面又为编写服装专业教材做好资料准备。我在新专业任教12年,在此期间,我和我的团队始终注意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努力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入课堂教学。经过十多年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与行业在办学中的作用,有效地培养锻炼了我们这支新的师资队伍,使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校企合作完成的教学项目“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探索服装专业建设的新途径”,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及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通过产学研合作完成的“七五”攻关项目“吊挂传输式服装生产系统”,获得了纺织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成果表明,我校创办的新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由于自始至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张文赓教授不仅注重向学生传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而且身体力行,经常深入纺织企业、深入生产实践研究总结专业领域中的新发现和新经验。通过综合分析,提升到理论层面,进而指导生产实践。尽管张教授在文革期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靠边劳动,视力也受到损伤,使阅读和写作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坚持阅读和写作。文革前后,他先后撰写出版了《棉纺气流问题》、《加捻过程的基本理论》等专著,发表了《超大牵伸理论问题》、《高产梳棉机的梳理理论探讨》等多篇学术论文,这些研究成果曾受到我国棉纺界的广泛关注及好评。此外,他还主持和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纺纱分册的编审等工作。目前教授已是年满90高龄的耄耋老人,但他仍然没有停止思考、研究解决行业发展重大理论问题的脚步。

曾经有人问过教授,“退休后你为什么不到国外与儿女一起生活?”他说,“我要想出国,随时都可以去国外定居,但我是中国人,我为什么一定要去国外生活呢,我留在国内还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教授的回答,使我深受感动。我觉得60多年来,教授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在于他对自己的事业的无比挚爱,在于他对发展我国的纺织事业有一种勇于“献身”的精神,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原服装学院  许树文)

学“雷 锋”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往往会遇到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它就像沧海一滴之水,但在阳光的折射下,却能闪耀出灿烂的光芒。

周末傍晚,我从“乐购”超市买回一桶花生油、一袋鸡蛋和苹果出来。此时,天色暗淡,细雨绵绵。因没带拎包和雨具,就赶紧把油桶和鸡蛋放进前面的车斗里,一袋苹果挎在后面的书报架上,跨车快步踏驰。当穿驶光新路与中山北路十字交叉口,拐弯至远景路时,因骑得太急,突听后面有人在喊:“苹果落掉啦……”。我回头一看,10几只大苹果因塑料袋破裂,滚散一地。于是赶紧刹车,把自行车停靠一旁,去捡拾地上的苹果。虽说是单行车道,但出租车、助动车的急速行驶和路边来回走动的行人,不免让我心里微微感觉有点儿紧张和尴尬。但此时,我却发现迎面有一位中年老外弯着身子,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正在帮我捡苹果,这让我为之感动。于是赶忙走过去,刚巧他也站了起来,把手中的苹果递交给我。此刻我感激地望着他,即说:“谢谢您!”,并随手将两个苹果塞给他。“不,不!”他摇晃着手势,也深沉地看了看我,用清纯的中文口语说:“没什么,不用谢”。“那您是哪国人呀?”我又赶紧问道。他微微地一笑,“我是美国人。”说完就转身而去。至时,蒙蒙的细雨中,望着他远去的身影,我心中有种油然而生敬意的感觉。

回到家里,我把事情一说,老伴也为之感动。不过事后,我心里一直默默沉思着:说实在的,如今现实生活中,看到别人丢落了东西,能招呼一声已算很不错了,如再能帮别人捡起,那也另当别论了。而今日,一个绅士般的外国人,却能弯下身子帮一个毫不相干的异国老百姓,捡拾地上丢落的苹果,这难道是出于好玩或作秀吗?不,绝对不是!诚然,我平时对外国友人的言行不太在意,但今日此事,让我对外国友人很有感触,刮目相看。想想过去30多年前,外国人是那么看不起咱中国人,小视崛起发展中的中国。而今,中国的强大国力和中国人的民族尊严,不得不让全世界各国的政界首脑所折服。不过对于此事,却也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其实,全世界各国的老百姓,虽民族肤色不一样,但他们都是那么的真诚、朴实、可爱、可亲。说实在话,以往都传说美国人有“学雷锋”的趣闻,似信非信,这回我信了。因为今天这位美国友人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学雷锋,做好事”、言行一致的形象典范吗?

是啊,记得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也说过:“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在我心目中,这位美国友人,就可称之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很可爱的人。                                      

(原玻搪所  史克勤)

好事要做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说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有无正确的思考、预见是能否做好工作的关键。在实际做工作中,人们往往从主观愿望出发,在没有客观实际的“时空”条件下,一味地认为“好事”一定会得到大家的拥护和支持,但没料到“好事”也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仔细想想这本来也是一种正常的民主的体现,可是对“发起人”来说,吃了闭门羹总觉得有点不太舒畅。

事情是这样的,东华大学老年乒乓队是一个团结友爱的群体,多数队员已步入七老八十的年龄,身体再好也难免生病住院,单靠退管会工作人员关心爱护,去医院探望病人,有时实在力不从心。于是老年乒乓队发起成立“慰问基金”,每人微捐叁拾元,凡遇有住院的队友,队里选派代表去慰问,顺便买点水果之类的东西以表心意。

过去我们处理这类问题只是打个电话慰问一下,大家感到情意不够,现在这样做,“凝聚力”前进了一大步。这绝对是一件与人为善的好事,本来估计大家一定是异口同声称好,但由于工作不细致,方法不对头,产生个别不同的想法。一人向隅,举座不欢的事总是不完美的。经过研究,有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好的建议:基金不论多少,靠大家捐助是一个自愿的举动,不应该队委“包办”。我们采纳了这个意见,开了一个短会说明成立“慰问基金”的意义,鼓励大家自愿参加,方法对头了,持不同意见的队友也欣然接受了。实践证明,只有细致、耐心的工作才能把好事做好。

最近柴本利老师经常发现大便不顺,经检查肠道有息肉,住院开刀,队里选派两位代表去慰问,体现了友好集体的关怀和温暖,老师深表谢意,收到了比过去更好的效果。

(东华大学老年乒乓球队  刘长林)


康复俱乐部浦东一日游

57校退休教职工康复俱乐部组织了浦东一日游,60余位老同志参加了活动。退休党总支书记曹春城也参与了活动。

上午大家游览了世博公园,该公园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的标志性公园绿地,也是典型的滨水公园。大家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漫步在黄浦江边,沐浴着初夏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园中的滨水码头,保留了旧炼钢车间与塔吊,雕塑“掘出来的梦”,让人们回忆起往昔的点点滴滴,深切地体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我们要保养好身体,享受这美好的老年生活。

中午在建桥学院午餐。餐后我校原人事处处长吴国强老师、原组织部部长施荣瑜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建桥学院简况。该校环境优美、整洁,教学设施齐全,很多教师是聘任有资质的高校教授,近年来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见证了民办高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所取得的实效。

下午参观了亲和源养老公寓,该公寓是会员制的养老社区,社区内设有生活、医疗、养老、活动四大功能区域,能为老年住户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料服务,且环境优雅,确是有一定经济条件老同志颐养天年的好去处。           

(康复俱乐部  黄作繁)

牛气二句话  可治颈椎病

颈椎病实在让人烦恼,头晕、视力模糊、脖子酸痛、耳鸣。有位长期使用计算机,而引发颈椎病的博士发明了二句话体操,这个牛气的二句话,还真治好了他的颈椎病。

治好颈椎病牛人第一句话:你拍一,我拍一,一直拍到七十七

就是右手拍左肩,左手拍右肩,能伸多远伸多远,一直拍到七十七次。 这个动作,如果是年轻人,从后面拍更好。老人从前面拍也行。这样做,马上血液循环就好了。

治好颈椎病牛人第二句话: 深呼吸,下蹲起,10 10 分,去看戏

深呼吸:一种叫胸式呼吸,一种叫腹式呼吸。我们平时呼吸,每一次吸入呼出空气 500 毫升,一次深呼吸就有2500~3000毫升。这个深呼吸,一次就有7~8 次平时呼吸的量。更重要的不仅是氧气多了7~8 倍,而且横膈膜一下降,胃、肝、脾、肠等得到温和按摩,改善肠胃功能,什么脾、肠癌。胆结石全没有了,还能保护内脏。

下蹲起:就是站起来再下蹲,蹲下去再站起来,要做够 5~10 次,渐渐做够 15~20 。人在下蹲站起的时候,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是最好的锻炼。以后你突然一下站起来就没事了,头晕头疼脑袋发蒙也没有了。

10 10 分:双臂向身体两侧伸开,和地面平行,类似钟表 9 15 分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然后双臂同时向 10 10 分的位置抬起,再回落 9 15 分的位置。重复这个动作,连续做 20~30 。腰肌、背肌、胸肌、颈部肌肉都得到锻炼。

去看戏:把脚踮起来、伸长脖子 。保持这个姿势几秒钟,之后再反复去做,这样做以后,肩部、上肘、颈部、脚部肌肉都能得到锻炼。

◆你拍一,我拍一,一直拍到七十七◆、◆ 深呼吸,下蹲起,10 10 分,去看戏◆

这些小动作在坐电梯、等公交车、等红绿灯都可作!

(原理学院  秦世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