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庆祝建校62周年纪念活动
纪念大会上还举行了东华大学无锡校友会换届仪式。刘春红和新一任无锡校友会会长、无锡天然纺织有限集团董事长朱国民共同为东华大学无锡校友会揭牌。
纪念活动中,一场名为“别YOUNG青春”的草地音乐会将校园变成一个欢乐的海洋,老中青三代校友,用歌声祝福母校明天更美好!
(节选自东华新闻网)
喜迎重阳
运动健身 喜迎重阳
——校退休教职工第二届老年趣味运动会顺利举行
本次趣味运动会根据老同志的特点,共设运动项目十二项,具体为:套圈;小保龄球;双人夹球走;乒乓球持球走;拍羽毛球;反弹投篮;拍毽子;篮球定位投篮;夹弹子;飞镖;羽毛球掷远;猜体育谜语等。
1800余位老同志兴致昂扬地参加了趣味运动会,参与到各种运动项目中,整个运动会安全有序历时了3个多小时。会场外“敬老爱老、共建共享、关爱老人、构建和谐”、“成果共享、真情久久”的横幅,展示了学校对老龄工作的一以贯之的重视和心声;会场内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东华大学2013年第二届退休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横幅格外醒目,许多老同志纷纷在此拍照留念。中午12时未到,就有老同志们络绎不绝提前前来参加运动项目,会场内外一片欢声笑语。运动给大家带来欢乐,更主要的是给大家带来健康。举办运动会,促进了老同志们经常保持适量运动,肯定会给大家带来延年益寿效果,也为老同志创造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退休党总支各支部和退管会的80余位骨干以及管理学院20余位学生作为运动会志愿者,在场上场下为运动会作了大量工作,他们细致、耐心、周到的服务,保证了运动会顺利进行。在体育馆楼梯入口处,我们看到顾剑婉、张宝英、陈帼惠、俞金娣、陆丽萍、张乃茜、张依群等退休同志顶着余夏的烈日,忙碌有序地为老同志们分发瓶装水和兑换活动券,自己汗流满面也顾不得停手擦一下,得到了老同志们的赞许。
校退管会第一副主任朱天申、退管办主任宋敏、退休党总支书记曹春城等一直在现场,为老同志们服务。机械学院、国际文化学院、后勤集团等二级退管分会的负责同志也来到运动会现场,关心慰问本部门的老同志。
在趣味运动会举办前后的日子里,各学院、部门还纷纷组织开展了“回娘家”活动,以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同志的关心和敬意,并给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
(退管会)
参加《趣味运动会》有感
今年10月11日下午,我校退管会为了开展2013年“敬老月”活动,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在延安西路校区体育馆,举办了以“运动健康,快乐阳光”为主题的第二届
退休教职工趣味运动会。该日,我和其他老同志一样,饶有兴趣地参加了这次运动会。
走进校园,在去体育馆的路上,不时会遇到昔日的老同志,时光荏苒,有的已经多年未见,大家互致问候,倍感亲切。步入体育馆,里面已热闹非凡,每个运动项目的集中点处,参加运动的老同志都按照统一指挥和安排,秩序井然,精神饱满地参与各项运动。
我认为这样的趣味运动会很好,开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
第一,运动会设置的运动项目,运动量都不大,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退休老同志的实际体能情况,受到大家的青睐。
第二,设置的运动项目多样化,多达12个,老同志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可参加何项运动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第三,只要参与,不论成绩如何,实行人人有奖的规则,大家都成了赢家,激发了老同志参与运动的热情,皆大欢喜。
趣味运动会搞得不错,这与退管会的精心组织、设计、众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周到服务,以及老同志的踊跃参与是分不开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上下体育馆楼梯的台级较多,这对有些老同志也带来不便,好在有年轻的学生志愿者,主动为一些老同志上下楼时扶一把、搀一阵,助一臂之力,受到老同志的好评。生命诚可贵,健康第一,不忘运动。希望今后这样的运动会继续办,而且越办越好。 (原理学院 钟乃浩)
纺织学院2013年敬老节活动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我们纺织学院又迎来了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
纺织学院党政工领导参加了敬老节庆祝活动。总支书记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纺织学院为营造敬老氛围,树立敬老风尚,领导们和志愿者为筹备活动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为离退休老同志们送去的是一份最最真挚的祝福。
(纺织学院 褚华萍)
机械学院退休教职工欢度重阳佳节
活动中,葛建中书记和陈革院长感谢退休教职工为学院的发展和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希望他们多多锻炼身体,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祝愿全体退休教职工们身体健康,安度晚年。退休老教师们都非常感谢学院能提供这样的一个与老友相聚、谈心的机会,表示要继续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敬老爱老是机械学院一贯的优良传统,学院为了把敬老节活动办得温馨、愉快,提前发出邀请函,并在活动前逐一给老教师打电话再次邀请。老教师们对一年一度的敬老节活动也是非常重视,参与热情很高,除因生病、出国等原因确实不能前来的,将近90%的老教师都不辞辛苦,有的还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学院为退休老教师们精心准备了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的丰厚礼品,并特意为今年“逢五逢
(机械学院)
敬老爱老 欢度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重阳敬老月又来临了。
回 娘 家
学院的院长、书记他们都从松江赶来。朱美芳院长谈到材料学院自成立至今已十三年了,成绩斐然,对社会、对学校的贡献离不开我们这批退休教职工,她代表院领导感谢我们,希望大家再为学院做作贡献,还祝大家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并向大家介绍了这一届的党总支书记戴蓉。
在朱院长带领下,他们向我们每一桌的人敬酒,干杯,祝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现在材料学院退管会分会的会长是我们的
去年虽然我们材料学院退管分会没评上先进,其实先进不先进不是最重要的,我们退休教职工需要的是学院领导和同事常常想着我们,没忘掉我们……
(原材料学院 黄永秋)
解读新法,保护权益
今年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之年,为了更好地解读我们老年人的保护之法以及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校退管会于
我们学校退休老同志以后有法律方面的问题需要答疑解惑,可以直接到华东政法大学高级法律专家咨询站免费咨询。
具体地址为:长宁区万航渡路1579弄118号老干部活动室。
时间为:每周三上午9:00-11:00。
(退管会)
市高校第十届退休教职工象棋比赛在我校隆重举行
——我校
中国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蕴含着深邃的智慧。
为了让各高校退休教职工丰富退休生活,参与棋类活动,以棋会友,充分展现出大家的激情与活力,让夕阳生活更加的充实与灿烂。
接着市高校退管会常务主
比赛过程中参赛者们个个意气风发、成竹在胸,在对弈过程中各显神通,你来我往,“厮杀”得不亦乐乎,面对对手的进攻沉着应对,在关键时刻往往扭转败局,转败为胜。
经过两天共7轮的角逐,各项奖项依次决出。获得团体前三名的高校为同济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获得个人前三名的是同济大学王新福、上海海事大学张建明、东华大学龚绍堂。
举办象棋比赛丰富了老同志们的生活,也提供了高校退休教职工象棋爱好者一个切磋棋艺、展现技能的平台。象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适合人民大众传统的体育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受退休同志参赛者的喜爱。我校此次承办的比赛为参赛者们提供了一个尽情挥洒棋艺的舞台,让大家在领略象棋这门高深艺术的同时,更陶冶各自的精神生活。 (退管会 肖政)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老同志座谈会
党委组织部部长、校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小组组长崔运花就我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准备、领导小组、具体环节等相关方面向老领导、老同志们作了详细介绍。
会上,朱民书记感谢老领导、老同志们对学校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他指出将认真对照中央关于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和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部署要求,开好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扎实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的工作,形成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他表示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办学实力,力争向大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老领导、老同志们对学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活动能落到实处,并就学校的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评价和考核体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队伍的培养与选拔、校园管理、生活设施等方面与校领导进行充分交流。
徐校长感谢老领导、老同志们结合自身宝贵经验,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指出会后要认真梳理和研究,归类汇总,查摆问题,踏踏实实解决问题,使此次活动不走过场。他表示,学校领导班子一定会继续努力,共同把学校事业向前推进。
(老干部办公室)
关工委讲师团助力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
今年夏天气温较常年高而且持续时间长,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老同志们的热情,开学伊始,讲师团的老同志们便在原有开设的有关党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文素质、科技创新、爱校荣校、形势政策等30多个专题的基础上,新开设了《共产党员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与实现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等专题,分别由原党委组织部部长吴美芬,原党校常务副校长苏慧娥,人文学院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贺善侃,服装学院副教授范崇文等主讲,形成了《2013年下半年关工委讲师团主题宣讲菜单》,供基层学院选择。
讲师团老同志们以饱满的热情,围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深入党校、党章学习小组和班级讲党课,在传统的口头宣讲的形式上配以多媒体现代教学,讲述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新发展,讲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讲述“四风”问题在现实中的主要表现,讲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他们以深入浅出、生动精彩的讲解,在师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开学仅1个月,讲师团的老同志们已为教工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等开展主题宣讲活动8场,听众累计逾1200人次,还有更多的学院在主动登记、预约。
党的群众路线专题宣讲不仅有利于帮助广大师生更加深刻理解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更增强了大家在实践中自觉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学生党员在听讲后表示,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表面上看似跟我们普通学生党员没有太大关系。但听了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讲座后,突然感觉豁然开朗,不仅认识到了活动的重要意义,更增强了自身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有从海外归来后就一直在东华工作的教工入党积极分子说,深感西方不良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党的群众路线让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要永远跟党走。
老同志们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党、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起到了其他教师不可替代的活教材作用。同时,讲师团为老同志提供了发挥余热的舞台,他们热情关心学校发展和青年师生的成长成才,为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校深入开展夯实了基础。
(转载自东华新闻网)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和“魂”
——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点滴体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四月十九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会议上,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接着又在
很显然,党中央的这一决定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不仅是为实现十八大的目标和任务,更是为国家和人民长治久安,夯实治国理政的基础。
这次会议强调,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从党中央开展这一活动的三点提示,可以看出这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党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整风。它不是仅仅为了解决当前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是从全局、从长远的角度决定的。因为,这既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还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政治局在这一决定中,突出强调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和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内确实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特别是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诸如: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还有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思想上已远离了党章对党员的要求和自己的入党誓言。针对这些危险的党情和“四风”,如果不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就可能积重难返,就会出现大问题。
习近平同志在他的讲话中曾严肃的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这真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警言!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不胜枚举。“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是一个颠扑不破的规律。苏联的解体可以有很多原因,但是最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背离群众、日趋腐败,终被人民所抛弃。
我们的党是清醒、英明的。这次政治局决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因为这个“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
我们虽然离岗已久,但是肩负的政治责任一刻也不能放下,也要积极投入学习,更要通过学习,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自己摆进去。老干部没有免疫的本能,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大环境里,难道就没有脱离群众、没有某些优越感、没有奢侈浪费……?退一万步讲,即使“四风”在我们这些老人身上已成不了什么气候。那么,至少我们还应该在社交圈子里,在家庭小天地里,履行一个党员的责任,贯彻党的教导和意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发扬正气、教育后代的工作。更何况为了提高党性、坚定理想信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毫无例外地应该自觉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也要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特别要牢记“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党的“根”和“魂”!(离休干部 刘征)
中组部下发[2010]24号《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以来,社区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为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服务、搭建平台,我校离休干部积极响应,参与社区议事员、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社区建设等等,用自己的经验和人格魅力,为社区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得到社区居民群众的好评。图为我校老干部参与社区活动的照片。
老有所为
喜 报
热烈祝贺我校离休干部杨洪珍、刘月芬、
上海市退教协107名优秀工作者喜获表彰
表彰会上,光明中学谢芳凌等六位来自基层学校的退教协、退管会干部先后发言,畅谈从事退管工作的心得体会。
市教委副主任王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高度评价教育系统的离退休教职工在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发挥的作用,代表市教委,向获得退教协、区县退管会优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王平副主任从三个方面对做好离退休教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各级领导部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主要领导。要认识到位,干部要到位,保障措施到位。二是要建设一支钟情老龄事业、热心老龄工作的工作者队伍。这是保持离退休教职工队伍的稳定与和谐的基本保证。三是要创新工作机制,搭建有效、管用的工作平台。要根据离退休教职工的需求,不断深化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内涵,真正把工作做到老同志的心坎里。
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孙鸿在会上宣读了《上海市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关于表彰2012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退教协、区县退管会优秀工作者的决定》。我校退教协张道生、张佩璟两位老同志也喜获荣誉称号。 (退教协)
“第二次离休”后,还可为加强正能量出把力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说: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1994年底离休以后,一方面继续《中国近代纺织史》等专著的编写,同时参加东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讲师团,不时给学生作作报告。自己2008年以“东华老人”的网名开了搜狐博客,在网上对青年朋友们做一些交流……。2013年,我年满九十,专著早已出版,讲师团也已经“被退出”,还能做些什么?我想,为加强社会上的正能量出把力,还是能够做到的。现在把我最近一、二个月来开始做的,作个汇报。
一、推介好文章、好书给亲朋好友
社会上,对新中国成立头三十年,有不少片面的认识,似乎大跃进、文化革命、人民公社有许多问题,死了多少多少人……。五月初,我在网上看到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同志《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文章。我认为写得很好。
李同志写道:“
李慎明同志列举了改革开放前近三十年的6大成就:
1)一是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的“大三线”“小三线”建设,成功化解了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对我国进行的“核打击”。
2)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发出“两弹一星一潜艇(核潜艇)”。
3)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其中有大量的自主科研成就与研发技术。
4) 建成国计民生所必需的大量的基本基础设施。毛泽东时期的短短27年中,我国主要靠人力修建的84000多座水库,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最基础和中坚性作用。
5) 排除种种干扰加入联合国。
6)毛泽东时期,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我感到李慎明同志的文章极具说服力,我一方面在我的网页上推介,另外还把全文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我的亲朋好友,让大家共享。
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
由于张维为同志曾去过全球106个国家,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他以亲身见闻,对比地探讨了我国的改革、民主、人权、腐败、贫富差距等这些在国内人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西方经常对我国指手划脚的敏感问题。他既有微观现象的考察,又有宏观深入的思考。文笔流畅幽默,引人入胜。
我一方面把此书在我的网页上推介,又分段连续转载,每周2个专题,可以连续半年左右。此外,也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我的全部亲朋好友。
《环球时报》和《党建》杂志发表文章揭露社会上一些人鼓吹“宪政”的真实目的,是企图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观点鲜明,说理贴切。我都在网页上全文推介,反响良好。
二、向校报和党刊提醒不恰当的提法
《东华大学报》
台湾不是“国家”,因此台湾政府直属的大学,只是“台湾地区公立大学”,不能照搬他们自己的说法。否则,等于是默认台湾是“国家”了。我当即给校报发了电子邮件,同时抄报校党委、校长、宣传部提请关照有关各位特别注意。校报在321期做了更正。
上海《宣传通讯》
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成语,据我所知是孔子说的。我想上过高中的人,大多知道。所以,谈不上是毛泽东语录。所以,我对这篇报道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在真实性有疑问的前提下,发表对美国言论自由方面的批评性意见,不可能有说服力。我想,中美关系至关重要,我们对美国如果要批评,还是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如查了网络,有下列报道:“环球网 国际新闻 外媒:美教育部下属网站引用毛泽东名言引争议”;“2013-03-25 13:44 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中新网
“该网站以英文引用了毛泽东的名言“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本网注:出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周启澄注:《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535页第四行)。有美国网民发现后在社交网站分享,事件迅速传开,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因此受到批评。
“网站事后删除了有关内容,先是改成“今日无警句”,后又换成了林肯的名言。对此,有美国参议员声称,教育部必须解释为何引用“共产主义者”的话。
“美国教育部代理新闻秘书达伦·布里斯科称,“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网站的儿童专区的‘每日语录’栏目今天选择登出的名言欠妥,其本意是想强调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这一专栏每天从我们2007年更新的数据库中自动生成一条与教育相关的警句。现在这一栏目已经暂停。我们正在核查数据库中的内容。”
从以上报道可见,除了“有美国参议员声称,教育部必须解释为何引用“共产主义者”的话”这句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所谓“欠妥”,可以理解为错误地把毛泽东引用孔子的话当成了毛泽东语录,因此删除了,换成林肯语录,并不是因为是毛泽东讲的而加以封杀。所以,与美国的言论自由不搭界。如果要批评美国言论自由方面的问题,只能是针对这位参议员的话。但是一个参议员的话,并不代表美国主流言论。所以,我们要弄清真相,才可以批评,别太着急。我把以上意见,通过校老干办,传真给《宣传通讯》编辑部,提请注意。
以上是我作为老党员,尽力帮助在职的同志做好工作的点滴体会。今后,还将继续做下去。
(离休干部 周启澄)
老有所学
校离休干部认真研读十八大三中全会公报
通过认真研读全会公报,老同志们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公报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老同志们纷纷发言,对全面深化改革充满信心。他们说:十八大三中全会昨天刚闭幕,我们今天的学习非常及时,是我们思想教育的一场及时雨。也有同志谈到:十八大以来,新局面、新风气、新进展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是一条动员令。我们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今后的任务非常艰巨,要有序改革,改革重要措施必会得到发展,得到实现,国家必将大有希望,2020年的目标一定能实现。老同志们表示,作为一名老干部,我们要深化学习,加强理解,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尽自己的所能贡献力量。
(老干部办公室)
求变创新者永立不败之地
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不会变革往往寸步难行,可以说,变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古代智者观察到一种现象:“君子之泽,三世而转”。意即祖父创立的事业,到了孙子这一代就会落败。这种现象,至今仍然严重存在。而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多年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其中的道理就是在于变革和创新,在于能否与时俱进。
最近,我看到一本书这样写着:“21世纪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美国的综合国力始终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迄今为止,尚没有迹象表明有哪个国家能在近期内赶上并超过美国。”对这个现象,应作何解释呢?我翻阅了学习记录本,找到了一个依据,这就是上海市委党校肖
胡锦涛同志在
我理解创新就是人们为适应环境而采取的新举措。仅仅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最后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一定是最优良的物种,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每个时代都在历史运动中和实践活动的交互作用下,形成自己的主流意识,进而凝聚成公认程度最高的一种共识,这就是时代精神。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精神就是改革创新,它既是整个时代社会实践的高度概括,也是人们精神状态的深刻反映。离开了改革创新,就失掉了我们时代的灵魂。
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经验:在学习中求发展,在创新中实现发展,是一条重要经验。我们所讲的创新,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国家体系;我们在创新中找到了治国强国之道,在创新中克服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在创新中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然尽管我们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但是,我国的现实国情,与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阶段性差距,所以我们需要急起直追,要超越式发展。
最近,我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创新作出了重要部署,审议并通过了《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重大改革方案,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同志说:“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历史经验表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前进,就像中国古人所说的那样:“变则通,通则久。”任何事,都有更好的方法去解决,任何路都有通往更大成功的走法。因此,我们必须把创新视为生存法则中高于一切的东西,力求创立一番新事业,走出一条新路来。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只有处于求变创新的基点上,才会永不动摇地位于成功的宝座上。
(退休第6党支部 周文甲)
读书札记
——两幅对联的史话
(一)三光日月星(辽使)
(二)四诗风雅颂(苏轼)(雅分大雅小雅)
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即位,由高太后摄权听政,就在这时,辽派使臣来朝,带来一副对子的上联,要大宋朝在三天之内对上下联,若能对上,即为上邦,若对不上,即为下邦。这对子的上联是:三光日月星。高太后传旨,让百官对联,百官无一能对。高太后诏苏轼前来。
苏轼见了辽使,便请辽使亮对,辽使大声朗诵到:“三光日月星”。苏轼听后,笑着对他说“四诗风雅颂”可以吗?
此对一出,辽使愕然,满堂大哗,叹为绝对。这“风”,“雅”,“颂”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两种,故可称为四诗,一下子解决了数字“四”和后面三个字代表三种事物的矛盾,可谓巧妙之极,况且还寓有把“四诗”比作“三光”之意。
苏轼趁势戏弄辽使说:“贵国这幅对子,我信手拈来即可,‘一宫清慎廉’,‘一阵风雷雨’,‘半桶泥涂浆’······”弄得辽使晕头转向,羞惭万分,只得自认下邦,狼狈而去。
注:苏轼又名苏东坡,他是个文学家。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他们父子三人都属于“唐宋八大家”,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谈谈夜光杯
唐代诗人王翰所作的《凉州词》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夜光杯”,产于甘肃酒泉。夜光杯是用祁连山老山玉、新山玉、河流玉雕琢而成,色彩绚丽,白如羊脂,黄如鹅绒,绿如翡翠,黑如乌漆。夜光杯形制简朴典雅,能耐高温,抗严寒,烫酒不爆不烈,严冬时不冻不炸。酒泉产玉杯,历史悠久,素负盛名。相传周穆王时,西戎曾献“五光常满杯”,倾酒入杯,对月映照,雪白,有光,香味倍增,名“夜光杯”。
(离休干部 杨青推荐)
参观上海电影博物馆有感
——记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110次活动
离退休教职工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成立于1999年9月,至今正好15个年头。作为一个由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自愿参加的学习型组织,15年来开展了100多次活动,谈形势、议改革、看发展、讲稳定,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思考,既提高了认识,又增强了观察问题的能力,既交流了思想,又加深了友谊。学习小组的成员都感到有很大收获。
上海电影博物馆建成于2013年6月,位于漕溪北路595号上海电影集团大楼1楼至4楼,总体面积达1.
参观从大楼的4楼开始,4楼展区名为“光影记忆”,分星光大道、星耀苍穹、大师风采、水银灯下的南京路、百年发行放映5个功能展区,在这一展区,我们看到许多熟悉的老艺术家的照片和影像资料,展区中的星光大道是参观者参观时的必经之路,由厚玻璃板铺成,在玻璃板下放置无数个亮着红光的灯,犹如一条长长的红地毯。当我们在星光大道上缓缓走过时,真可以体味一下那些明星走时的心情。
3楼展区名为“影史长河”,分影海溯源、梦幻工厂、光影长河、大开眼界、译制经典、动画长廊、漫乐园7个功能展区。对电影史感兴趣的人可以在这里看到中国早期电影资料。在译制经典展区,一台电视机的屏幕上正播放着影片希茜公主的片断,参观者可以站在电视机前地面画着的两个脚印上,左右脚变换踩着,影片中的人物一会儿说着外语,一会儿说着上海本地方言,参观者听后无不捧腹大笑。
2楼展区名为“电影工场”,分一号录音棚、后期制作工作室、电影百科、动画电影工作室、化妆服装工作室、一号摄影棚6个功能展区。在后期制作工作室,讲解员向我们演示了打雷、下雨、刮风等音响效果的制作。隔着玻璃窗,我们看到动画电影工作室内的画师们正在制作动画片,可惜离得太远,看不清他们究竟是如何制作的。在化妆服装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两幅照片,告诉我们,化妆师如何将一名有着俊朗脸宠的青年男演员变成一名丑陋的老头,让我们领略化妆技术的神奇。
最后,我们回到了1楼,1楼展区名为“荣誉殿堂”,在这里,我们看到许多为中国电影作出贡献的老艺术家的照片以及陈列着的上海电影工作者获得的大量的奖杯。在一面墙上,我们远看是一个儿童的灿烂笑脸,讲解员告诉我们,这幅画像实际上是由5000多张照片粘贴而成的。这5000多张照片就是为上海电影事业作出过贡献和正在作贡献的上海电影工作者的头像,寓意十分深刻。
参观持续了近2个小时,感到内容十分丰富和精彩,真是一时难以看完。归来途中,很多人说还要来看几次。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的成员很多人已年过70了,可享免票优待(成人票60元,学生票30元),多看几次更是无妨。哪位看了本文后也想参观上海电影博物馆,一些信息预告于下: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售票)开放。轨道交通1号线、4号线上海体育馆站下,公交42、43、50、56、167、712、824、926、923、931、946、徐闵线等也可到达。
(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 吴祚常)
崛起论与崩溃论
当今世界围绕着中国近30年的经济发展奇迹,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点:一种是中国崛起论;另一种是唱衰中国的崩溃论。其实这两种观点“斗嘴”由来已久,早在1840年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已经跌入谷底,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中国人民,被列强鄙弃为“东亚病夫”。从哪时起中华民族几代人就形成了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中国梦”,不过那时还谈不上崛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具备了谈论崛起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条件。在1962年毛泽东同志就讲:“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当然,那时不可能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也只能是一种预言。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步骤并将实现发展的量化目标公布于世,震撼了西方世界。到了
经过30年的飞速发展,如今情况又是怎样的呢?30年中我们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华盛顿记者刘丽娜在
诚然经济学家不是算命先生,但也并非空穴来风,他们是根据客观历史发展规律和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的科学判断。世界经济史也从另一个历史角度告诉人们,大国的轮流崛起和强盛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赞成或反对,喜欢与不喜欢它们都会出现。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英国,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日利用电气、钢铁、化工、汽车等……新型产业发展的“契机”取代了英国,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德、日遭到重创,美国经济独占鳌头,持续引领世界至今。
风云变幻,斗转星移。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患结束;外部和平环境变为主基调;发达国家经济处于转型期;福利国家劳动力成本过高……,给世界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宽松的投资环境,繁荣的出口贸易,应运而生大市场,使腾云驾雾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专家是这样描述腾飞的中国龙,1978年经济开始走向世界;1998年已经影响世界;2018年将和美国并驾引领世界;再过十年或二十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之冠,圆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完成了实际意义的崛起。
和崛起论唱对台战的是“崩溃论”。有些人出于某种原因对中国的一切总是看不顺眼,整天祈祷中国崩溃。例如有个作家兼评论员的
崛起论、崩溃论,和平发展论、威胁论……的斗争将会长期存在,这是由于各国的价值观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所致。我们要时刻准备着予以批判。正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所说:“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
(晚晴文社 刘长林)
传授中华文化的课堂 发扬传统美德的家园
老年大学秋季开学才第三周,花鸟、山水国画基础班的
老年大学朱天申、徐天明校长都非常
为了使同学继续学习,徐校长与
一人有难,八方支援。发生在东华老年大学的这一幕使我感到:东华老年大学不仅是传授中华文化的课堂,还是发扬传统美德的家园。 (原老干部办公室 屠建瑛)
老有所乐
阳 光依 然
——东华大学老年时装队参加欢庆“老年节”文艺汇演有感
金秋的十月,迎来了上海市教卫系统离退休老同志欢庆“老年节”的文艺汇演。
文艺汇演分为“喜庆、追梦、幸福”三个篇章。
掌声响起,海洋大学为观众带来了“好日子”,向观众传递了每天都是好日子信息;音乐学院的钢琴四手联弹的“茉莉花”芬芳,向观众传递了我们人生绚丽的梦想;财经大学的“红旗飘飘”的旋律,连接着我们的心灵之约;体院的“中国梦”、民族风的锣鼓舞蹈很是震撼现场;同济大学的“美丽家园”,让观众感到“每天都当好日子过”;外贸学院的“生命的世界”舞蹈,更是真善美的追求者。
掌声响起,第三篇章压场的东华大学老年时装表演队的“东方雅韵”,迈着轻盈的“猫步”上场了。从精神面貌上反映出他们在追赶着时代的节奏,灼热的目光里闪烁着对生活的挚爱,灿烂的笑容里透着阳光依然,这是一支和谐、团结、有凝聚力的团队,在
这次文艺汇演,不仅是美的汇聚,更是体现出我们的一种姿态,为此,东华大学退管会领导
东华老年时装队领导、老师及队员,都明白保持知足常乐、自娱自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所以看到舞台上表演的“帅哥、美女们”,是阳光依然啊。
人生最妙曼的风景在哪里?不在表面的轰轰烈烈,不在外界是否认可,而在于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记住,每天都是“好日子”,愿望大家力争健康50年! (老年时装队 晓文)
男子汉(歌词)
(一)
哎嗨——
脚踩大地头顶天,
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一言九鼎信为上,
敢打敢拼敢登攀。
为国不惜洒热血,
为民勇于挑重担。
天塌下来我来顶,
哪里艰险哪有咱。
(二)
哎嗨——
脚踩大地头顶天,
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要打猛虎上山岗,
要捉鱼鳖下龙潭。
心里装着报国志,
越是艰险越向前。
双脚踩出幸福路,
留得美名万代传。
(原纺织学院 张运良)
从教五十年有感
一句老话,时间过得真快。日前参加了毕业五十周年的同学会,当年的事历历在目。记得当初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教育系、执教一生的家父给我赠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以为一乐。铭记这句出自孟子的格言,我走上了教育岗位。
自从离别母校门,服务教坛五十春。乐当园丁育桃李,何辞辛劳细耕耘。
精讲力热声光电,又说原子相对论。字字推敲句句酌,初上讲台倍小心。
博采群书勤用功,既上讲台追益精。待得课堂能驰骋,孜孜不倦求佳境。
青春时节心似火,学生犹如弟妹们。人到中年心未老,学生已如子女行。
岁月易于忙中逝,青丝渐稀白发生。难忘辞别讲堂日,动容非为鼓掌声。
满堂掌声年年有,从今何处有知音。我爱讲台爱学生,惜别那得不泪痕。
一生治教心已足,何求利禄与功名。 (原理学院 怀国桢)
西藏之旅,魅力无穷之旅
西藏,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引领天下各方人士心仪神往,令海内外众多游客流连忘返。多年前,我就有想去西藏的愿望,但一直未能实现。今年夏,我有机会参加了由西藏山南地区旅游局等单位组织的“坐上火车去拉萨”2013年西藏摄影采风,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愿望.壮美的雪域风光,危耸的皑皑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旷寥的高原牧场,迷人的神山圣水,众多的古迹名胜,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文化……,无不令人赞叹、难忘!
我们从上海乘火车到达西宁,在西宁得到本次活动组织方的接待。从西宁乘上旅游专列,踏上举世闻名的全长
参加这次采风活动的人员,除我们上海七人外,还有北京、河北、甘肃等省市的摄影爱好者,活动时长十天,先后游览拍摄了山南地区、拉萨市和林芝地区的一些主要景点。
山南地区位于西藏南部,北连拉萨市,东接林芝地区,西邻日喀则地区,南与印度、不丹接壤。它是藏族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西藏历史长卷中占有突出位置。我们先后游览拍摄过的藏王墓、雍布拉康等古迹就是最好的见证。藏王墓是吐蕃王朝时期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分布数里。布拉康是第一代吐蕃赞普于公元前二世纪始建的王宫,是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虽历经沧桑,但仍巍峨壮观。殿堂里至今供奉有三世佛像及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赤松德赞等塑像,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断。羊卓雍湖和雅鲁藏布江是山南地区著名的自然景观,这里湖光山色,碧水如诗,到处都是美丽的画卷。羊卓雍湖海拔
拉萨市是有着近14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海拔
大昭寺位于布达拉宫以东约
由拉萨市出发,向东行车三小时,到达海拔
这次西藏之行,对我来说是一次圆满之旅。如同众多游人一样,当我走进西藏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后,留在记忆里更多的是激动和感动。西藏之旅,是摄人心魄之旅,感悟人生之旅,净化心灵之旅,更是魅力无穷之旅。许多人问我,在西藏有高山反应吗?我的感觉还好,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对于高山反应既要思想重视,又没有必要恐惧,只要心肺功能尚好,没有严重疾病,行前做好准备,都是能够适应的。想去西藏的朋友,早日成行吧!
(插图见封4) (原长宁路校区 方忠报)
自然景观与古迹名胜拾遗
退休以后,身体健康尚好,决定走出上海,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一晃就是十多年,游了不少地方,使我收益颇大。深深体会到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山水秀美,名胜古迹众多,身为一名炎黄子孙,为此感到自豪。
中国的山水风景和名胜古迹各有特色。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自然美,往往同历代建筑、文物古迹所反映的人工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风景名胜所特有的风格。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类。
山岳风景有以泰山为首的五岳,五台山为首的四大佛山,还有黄山、庐山、雁荡山、武夷山及黄岗山、三清山、天柱山、清城山等等。它们山峦重叠,雄奇险秀,各具风骚。
江河风景有咆哮雄险的黄河,壮丽全长
湖泊风景有迷人的杭州西湖,浩淼的江苏太湖,辽阔武汉东湖,形如北斗的广东肇庆星湖,新疆天山天池,九寨沟、黄龙的众多五彩湖,新疆最大的博斯腾湖,岳阳楼旁的洞庭湖等,都是波光潋滟,各有千秋。
海滨风景有美丽的青岛、北戴河、威海、烟台、厦门、珠海、海南的三亚亚龙湾、大东海、天崖海角等。真是望沧海,碧波万顷;观白浪,气势磅礴,海山壮丽,风景宜人,历史悠久,古迹荟萃,使你留恋忘返。
飞泉流瀑有我国最大的黄果树瀑布,雄险著称的黄河壶口瀑布,壮观的九寨沟诺日朗瀑布,庐山三叠泉瀑布,浙江诸暨五泄瀑布,雁荡山高达
山石溶洞有千姿百态的云南路南石林,新疆天山神秘大峡谷,桂林的七星岩,浙江瑶林,宜兴的善卷洞,安徽太极洞和湖南张家界黄龙洞等。这些景区千奇百怪,让你浮想联翩。
在一些风景名胜区内,我们祖先留下大量的世人瞩目的文物古迹。首推“东方三大殿”,即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以及万里长城。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山海关和老龙头,北京的八达岭、居庸关,南北全长
中国古民居是中国独特的风景线。如上海周边有朱家角、周庄、同里、西塘、南浔等江南民居;黄山周围有棠越村、西递村、坑口村等皖南民居;福建的围龙屋--客家土楼;北京的四合院;广东的碉楼;川西北的碉房;晋中的乔家大院;西北草原的蒙古包等。
中国古园林,就多得不计其数。最有名的首推世界园林之母的苏州拙政园、留园,北京的颐和园和承德的避暑山庄,这是皇家园林之极品。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是具有与欧洲古代园林不同的独立体系。无论是帝王营造的皇家园林,还是官宦豪富兴建的私家园林,都刻意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
石刻艺术宝库规模最大的是敦煌莫高窟,有同等地位的开凿最早规模极大的新疆库车的客孜尔千佛洞,内地开凿最早的大同云岗石窟,还有龙门石窟,泥塑见长的麦积山石窟,雕凿见长的炳灵寺石窟等。这些艺术宝库,够我们子孙几代去研究和临摹。
名寺古刹,更是举不胜举,除四大佛山外,有西汉初年首建的白马寺,天台净宗祖庙国清寺,禅宗祖庙少林寺,江南名刹常州天宁寺,杭州灵隐寺,宁波阿育王寺,汉阳归元寺,成都文殊院,奇特的恒山悬空寺,南京无梁殿,伟人孙中山衣冠墓北京碧云寺等。这些寺院建筑完美,雕塑绝妙,殿堂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精美,色彩绚丽,美不胜收。
这此名胜古迹已有41处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目前为止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双遗产)有七处,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二十五处,世界自然遗产七处。世界文化景观二处。被列为世界遗产之多,为世人瞩目。我们有机会到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自然知识。雄伟秀丽的山水风光和名胜古迹使人开阔视野,进一步了解祖国和热爱祖国,尤其我们年满七十周岁,又可免去昂贵的门票和享受各种优惠。作为新中国的老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充分利用社会给予的优惠,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祖国河山,美哉壮哉等你去分享。 (原基建后勤处 柏文林)
一镜一典
——解读三乐镜
史载,荣氏原系西周王姬姓同宗,祖上食邑于荣地(现河南巩县西),后就以封地为姓氏。周庄王四年,荣叔公有功于社稷,封为上谷大夫,迁于鲁,居郕邑(今山东汶上)。荣启期(即荣启奇)是荣叔公后人,字昌伯,生于公元前571年,卒于公元前474年,享年九十八岁。荣启期在仕途上并不得志,然博学多才、精通音律,为人逍遥自在,随遇而安,很有老庄气概。
镜面上的一幅图案,唐时制镜人按<列子·天瑞>记载而制,内中记述:孔子游泰山时在郕的田野里遇见荣启期,见他披着一块兽皮,衣衫褴褛的样子,但还是拿着古琴边弹边唱怡然自得。孔子问他:“先生所以乐,何也?”荣启期回答:“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孔子听后称是,但不无惋惜地说:“以先生高才,倘逢盛世定可发达。如今身怀瑾瑜不得施展,仍然不免遗憾。”荣启期却不以为然地说:“古往今来,读书人多如过江之鲫,而能飞黄腾达者才有几人?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而死亡则是所有人的归宿,我既能处于读书人的常态,又可以安心等待人最终的归宿,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孔子听后说:“善乎!能自宽者也。”
这就是镜上“荣启奇问曰答孔夫子”九个大字内在的全部涵义。因此该镜的纹饰就是一个简洁明瞭的典故,这个典故也是成语“知足者常乐”的出处。而荣启期自言三乐:为人、又为男子、行年九十,所以此镜又称为三乐镜,
有此镜,用来对照自己,何其乐也;同时,又何尝不为自己无形中的私心而深感惭愧呢?
(原理学院 张仁才)
何处桃源曾避秦
自晋代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以后,历代文人都向往着那种与世隔绝的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有人认为陶渊明的文章是写实而非虚构,也有人以为陶渊明只是撰写他的理想乐园而已。实际上,以我国幅员之大,历史之久,不要说在遥远的晋代,即使在现今我国西北就有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而且类似桃源的传闻,在古代刘敬叔的《异苑》中已有记载。现今,在我国有很多桃花源。
第一个是湖南省桃源县西南
第二个介绍江西庐山西南部的康王谷,康王谷又叫楚王谷。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秦将追寻楚康王于此,故名。谷很幽深,遍布着野生的樱花,溪流窈窕,田畴、庐舍,令人豁然开朗,它的地理环境和《桃花源记》所描述绘的很相似,只是避秦之人是楚康王而已。陶渊明是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生当战乱之际,对人民所过的牛马不如的生活,和所遭受的颠沛流离之苦,深感同情,而又无可奈何,于是辞官归田,隐居庐山脚下。借此素材撰写他的理想乐园“桃花源”是可能的。所以,康王谷才是最“早”的“桃花源”。
第三个桃花源深藏在四川东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它就是酉阳自治县的大酉洞。酉阳旧属九溪十八峒的土司之地,交通闭塞,长期以来,“汉不入境,蛮不出峒”,名儒硕彦,游迹罕至。《酉阳州志》称:“核其形,与渊明所谓桃花源者毫厘不差。”由此可见,修志人认为它很可能是“真”桃花源,大酉洞在酉阳西北3里许。绿绸一般的碧津河把人引到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之边,沿溪走,不远处有一座山,山中空,一个高三十多米,宽二十多米的大洞,夹溪如门。洞壁顶部有石室,可容数十人,相传秦人曾藏书于此。石室下刻有“太古藏书”四字。大酉山为道家26洞天,它和酉溪口的小酉山并称二酉山。藏书说的是小酉山山腰的“二酉洞”,相传为周穆王藏异书处,“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等典故皆出于此。大酉山洞壁有古诗:“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渐渐残,曼倩不来渔父去,道人闲倚石阑干。”玩味诗意,分明说武陵渔父曾到过此地了。行百余米,出洞,豁然开朗。一片面积约五十多亩的农田推来眼际。山边以前曾住有人家,如今留下屋基。遥想当年,此处“屋舍俨然”,“阡陌交通”、“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无不跃然如画。这里居民还多是土家族。土家先人本居咸阳,为了“避秦氏乱”,历经千辛万苦,跋涉到大酉洞安身。这和“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十分吻合。
在江苏连云港市有两处地名武陵:一处是载入《魏书》的武陵郡,故城遗址在赣榆县沙河城子村;一处是云台山脉的宿城山西麓,至今保留武陵古邑的名称。连云港市的宿城山凹,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除了翻越虎口岭,与外界无路可通。这样一个僻在东海隅的、天然巧成的“坞壁”堡垒,中间却是一片坦荡美丽的平原,山畔竹篁摇曳,地名大竹园。东面临海处,有一座半没海中的山峦,状如大船,故称船山。山脚转弯处,有条经过拓宽的石峡。逶迤通向高公岛。就是这个地方,当年陶渊明确实来过。他在《饮酒诗》中写道:“往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南唐李中在游云台山之后,发出“犹怜陶靖节,诗酒每相亲”的感叹。当年陶渊明也可能将此地作为写桃花源的样本。清代两江总督陶澍,曾向道光皇帝讲述宿城“鸡犬桑麻”的太平景象。道光认为:“此境与桃花源何异!”于是,海州人士逖听腾欢。陶澍就将此地建成桃花源。在宿城法起寺旁造“晋镇军参军
近人考证,安徽黄山黟县很可能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所在地。黟县一带,早被梁武帝盛赞为大好山水,陶渊明不会不到。黟南有座武陵岭,周二十八里,并有武陵村,此处村民古称“武陵人。”在《徽州府志》中发现,甚至陶渊明本人也称黟人为“武陵人”。黟县有块91平方公里的小盆地,历代文人称之为“旧秦村”、“桃花源”,李白也曾有诗云:“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本,人尚古衣冠。”要入桃花源,须沿一条叫章水的溪流到渔停绝壁下的桃源洞,穿出此洞,就“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了。现在桃源洞因筑公路被炸毁,但尚有刻石纪事在。宋代《方舆胜览》对此处的描叙,与《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今,在桃源洞一带还有陶渊明后裔居住。更有《陶氏宗谱》提供文献上的证明。
2010年有个在长沙工作的安化人张贻明,宣称经他长期研究发现“真正的桃花源”就是长沙市的黄桑坪。他运用数学方法,根据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信息,考证发现“真正的桃花源”应在长沙郡和武陵郡安化的交接处,这就是黄桑坪。黄桑坪隐藏在青翠山峦中,有200多亩田地,38户人家,280个人口。村中除几栋贴白色瓷砖的小楼外,其余屋舍全是木材和青瓦。村民说他们的祖先是在500年前移到这“秦汉桃源”的。
(原理学院 汤毓骏)
一、农家乐
日暮夕阳伴晚霞,
独映农园射影斜。
北园勤催禽归巢,
南陌照应稻吐芽。
傍邻藕塘芙蓉笑,
出游容居到农家。
夜来荷香满堂飘,
倚窗闲坐品新茶。
二、给老友短讯(老友叙思)
夜思如水不成眠,
波涛往事起漪涟。
北山耕读迎初春,
南池采莲送清秋。
任凭世象多变幻,
成败岁月不嘘唏。
年过七旬白发添,
莫叹为时桑榆晚。
觊觎世事不追求,
安逸自在度晚年。
(原长宁路校区 黄永志)
时间随想
时间,擦肩而过,无声无息,几十年光阴转瞬即逝。时间,凝集历史,难以磨灭,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迎面而来,步步紧逼,赐于机会给有准备的人。
相隔整整五十年,同一人物、同一地点、同一时段、发生同一类事情,这不是诡异事件,也不是人为刻意的安排,这不能不说是值得可书一笔的巧合。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楼加固改造期间,分别借用了几所学校的教室继续办学,其中主要的办学点是位于建国西路154号的黄浦区业余大学。2013年金秋季节,我们跨进了黄浦区业余大学的校门。此时的我,与其他同志相比,有更多一层的特殊情感在涌动,因为这儿曾是我的母校。让我十分感慨的是:半个世纪的光阴恍若弹指一挥间。整整50年前,1963年9月,我小学毕业跨进了这个校门,开始了我的中学学习生涯。该校址过去是上海市第五十五中学。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布局不断调整,五十五中学建制取消,并校改为五爱中学.再往后五爱中学撤消,又改办卢湾区业余大学。卢湾区与黄浦区合并后,即改为黄浦区业余大学。校名一改再改,可附近的老人还习惯地称其为“五十五中学”。
上海市第五十五中学创办于1955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我是那么的熟悉,却又有一点陌生。现在的一号楼是1955年建校时唯一一幢三层楼建筑,1962年加层成如今的四层楼。现在的二号楼下,当初是竹篱笆墙,后建起一排简易平房,里面放着近十张桌面高低不平的乒乓桌,课余时间总是挤满了挥拍打球的学生。如今的停车场,当年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地,几乎每天都有学生进行篮球活动比赛,围观的同学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
物是人非,事过境迁。然而时间将往事,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往事,特别是那些对以后人生影响较大的往事,犹如雕塑深深地镌刻在心底。
中学时,我好动爱玩,学习不刻苦,浅尝辄止,完成作业就是完成任务。数学老师见我成绩尚可,就让我去参加课外讲座。可是听完一堂课,竟如同坠入云里雾里,眼前一片模糊,一点都没听懂。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第一次感到自己太笨了。笨鸟只有先飞,于是我按照讲座时发的讲义上的参考资料自学。经过慢慢的咀嚼,终于品尝到自学的甘甜。从此,培养我养成自学习惯的这堂讲座、这位数学老师就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如今步入校门左侧有一排宣传栏,当年这儿是一排黑板报。经过高年级同学的传帮带,我在学生会负责黑板报出版工作。从约稿组稿、编辑排版、美工板书直至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和开展工作,这一整套工作环节的锻炼使我的工作能力有所提升,可谓少年受惠终生得益,对我以后无论到什么单位、什么岗位开展工作都铺垫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基础。
我们通常说少年多憧憬未来,中年多注重现实,老年多回首往事。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无论是自认为规划人生、取得成功的人士,还是自谦为蹉跎岁月、虚度光阴的同志,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过去的时间都已定格,都已成为历史。只有未来的时间可以被设计被规划,只有作好充分准备才能积极应对和抓住时间赐予我们的一切机会。
人们说夕阳无限好,因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情趣爱好将晚年生活安排得更加丰富多彩。老同志有的喜欢下棋打牌益智类活动;有的爱好玩养鱼鸟宠物情趣类玩乐;有的选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学习,充实人生;也有的选择做慈善、当志愿者、发挥一技之长,继续发光发热,乐于奉献。走进上海老年大学的一年时光,使我切身感受到,同时也聆听到广大老年学员的共同心声:到上海老年大学,学有收获,老有所乐,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老年大学不仅是不断充实、自我完善的学习乐土和结交朋友、增进友谊的精神家园,也是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的受训基地。我们在老年大学这块沃土上重现生机,绽放新芽,吐露芬芳。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如今活到八十、九十岁已不足为奇,活到一百岁也并非奢望。珍惜时间,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让我们满怀信心地迎接朝阳升起的每一天,让我们的晚年生活像夕阳一样灿烂红火。
(原工会 顾大俊)
修身养生
留守老人中秋节座谈会
在我校党委统战部的关心和支持下,退休党总支于
首先由
他还谈到我校归侨联合会的动态,补选了年轻委员,增补了邱夷平和史向阳两位副主席。此外,他本人在8月初被市侨联推荐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候选人。他今年在网上创建了“
接着,统战部新任部长王英作了简短的讲话,她说校党委对老同志很关心,如大家需要帮助可去找她,也祝老同志们调整好心态、身体健康。
朱天申副主任谈了他暑期赴英国和爱尔兰的见闻以及自己对改革开放的体会。
最后,曹春城书记介绍了今年敬老节学校的安排及这学期退管会健全制度举措。
(留守老人联络组 吴美萍)
康复俱乐部召开中秋座谈会
接着
俱乐部的志愿者刘荣华医生每次活动为老同志耐心地为讲解保健知识,总是最后一位离开会场,
(康复俱乐部 黄作繁)
庆典活动由纺织学院
午宴上,大家频频举杯,衷心地祝愿
赞金庭祥福颐养院
几多老人共谈论,养老生活最要紧。走过几家养老院,金庭祥福最称心。
付诸行动立马行,祥福院内度光阴。一座庄园多繁盛,眼看绿化十亩零。
黑色天鹅携儿游,城堡楼墙花中隐。长脚鹭鸶珍珠鸡,名贵动物数不清。
少儿泳池亲子游,宾馆餐厅设备灵。喜气洋洋婚纱秀,促进无数有情人。
院内常听笑语声,声音响亮隔墙闻。不知何事多高兴,院内老人喜盈盈。
老人住着空调房,设备齐全样样精。睡的是绵软床褥,吃的是荤素菜肴。
主食是有干有稀,有甜有咸多花样。若逢节日与寿辰,兴高采烈喜满心。
寿筵丰富不用说,精彩节目暖人心。尤其董事长蒋佳学,与每人合影真热情。
各级领导多有方,护工照料暖心房。处处无家处处家,此院就是我们的家。
(原机械学院 叶锦文)
我的梦想
今夏我国经历了141年来气象史上前所未有的持续高温。全国高温调至“烧烤”模式:湖南鸡蛋自然孵化、江浙“路面烤鱼”、上海更是出现了百年未遇的40度高温天气,天天骄阳似火,各大医院人满为患,中暑的人员尤以老人和小孩居多。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住在金惠康复医院的离退休老人却处在清凉世界之中。清晨,病友们在庭院中锻炼身体,十八法、太极拳······大伙儿练得不亦乐乎。早餐后,病友们在做完各种治疗和康复修炼后,各自在室内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读报、聊天、看电视,真是优哉悠哉!身处清凉世界的我们要感谢党的政策,以及医护人员对我们的尽心护理和照料!今夏酷暑,医院对防暑降温工作十分重视。在暑假来临之际,对各个房间的空调运作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安装新的空调,确保每一位病友能够安然度夏。我是住在一号楼病区的老人,深切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我们的精心护理:帮助行动不便的病友洗澡、泡脚、倒茶送饭、送上清凉用品······整个夏天,没有一个病友中暑,这令我们十分感动,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居住环境。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互相关心照顾,把身体练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为此,我们总是互相祝愿保重身体,不仅争取超越第一个百年,还要健康的迎接第二个百年,这是我们病友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
(离休干部 周巧英)
亲历——“1942”
小时候常听妈妈说,我是台儿庄事变时生的。后来读书了,知道台儿庄事变时,是1938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华大地的时候。妈妈说:生下我之后,几乎天天跑警报——往防空洞里跑。在跑警报时,也闹了些笑话。因为我生下来时就比较胖,有次跑警报时,妈妈实在抱不动了,就由隔壁大叔接过去。由于当时大叔、大爷们很少穿西装裤的,穿的都是大襟裤,所以大叔把我往裤腰里一放,带子一系,就往防空洞里跑,谁知裤腰带断了,我掉到了大叔的裤裆里。妈妈说,还好,总算没出大事情。这件事情后来就当作笑话了。
爸爸熊坤山当时是洛阳铁路火车机修厂的技师,而且是监工,掌管着机修厂的工作。爸爸禀性耿直,说一不二的,所以同事们都叫他“老八股”,而且叔叔和爸爸都在这个厂工作,大家又亲切地叫他们:“熊老大,熊老二。”
妈妈说:当时洛阳是个比较繁华的城市,家里的生活还是比较好的。但自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的老百姓就没有安宁之日了!在一次跑警报中,我们家的房子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弹给炸平了!当然这种灾难不只是我们一家。后来,好不容易找到房子住了下来,但没过多久,我们的房子又遭到了日本的燃烧弹,这样家中的一切都被烧了个净光,而且这时爸爸又病逝了,这样我们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妈妈就带着我们兄妹几人雇了架子车,跟着成千上万的逃难大军西逃了。当时,河南正是重灾区,连年的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又遭蝗灾,地里能吃的庄稼都被蝗虫吃光了,一路上饥饿的人们都以树皮和野草维持着生命。正像有些文章报导的那样:“赤地千里”,“哀鸿遍野!”这正是河南三千万同胞逃难的真实写照啊!
我们跟着逃难大军,一路上经过各种灾难的洗礼,最后终于来到了西安。我爸爸的同事罗叔叔接待了我们,他是西安铁路管理的职员,罗叔叔把家里的一间柴房腾了出来,这样我们全家总算在西安住了下来,我也就在西安扎下了根。1952年我又进了西北国棉一厂,家里的生活安定了。1956年我又被厂党组织保送到上海读书、学习,毕业后留校做教师,直到退休。今年10月19日,我的学生毕业50年了,回校庆祝学校62周年的校庆,特意邀请我参加聚会,这真使我无比的幸福和感动!回想我这一生的历程,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我从心底里感谢党,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 (原长宁路校区 熊兰英)
这三年退休生活的感悟
概况。时年八十,这三年我的退休生活,说它简单,它可以是一页纸上扼要的记录;说它复杂,它可以长谈,我体会着,感悟着……
我过去底子弱,颇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受。于是,我每天看书、看报、看电视约3、4小时,想洗涤心灵,充实生活。读书,用先人哲理和智慧来滋养和升华心灵。我每日换下的衣服自己洗,有时买菜烧饭。天天除散步外,每周锻炼身体三次、唱歌一次、与老友聚会、家庭式的小酌一次、下午卡拉OK大家唱。每年与三朋五友国内游二、三次。行前做点功课,途中记笔记,摄影留念,回家写点感受。每年投几篇稿供校《离退休生活》刊物选用。认真参加党组织生活,并参加校工会“回娘家”活动及社区有关活动。我体会到金钱买不到健康和长寿,必须通过自身努力,“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才能“终其天年”。
真情。修炼到“老伴”这个级别,这里得有多少包容、承担、信任、欣赏和忠诚!2007年,我和老伴度过了金婚。但
育人。年纪虽老,志在崇高。我们中国人最重礼。礼要从家庭做起,要求儿孙做到的事,父母辈首先要做到,我重视培养子女和关爱第三代育人工作。两子媳都受过高等教育,事业有成。我注重孙辈“端品行、善学习、健身心、会生活”教育。怀念故去的亲人是每个人无可避免的经历,这经历,大多是痛苦并美好的。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家里分别举行我母亲王宝珍、父亲马景昌诞生100周年追思会,我作了《感悟母亲伟大》和《父亲留在我的记忆深处》的讲话,让我的子孙辈共同以深深的崇敬之情,缅怀我的父母,感悟父母倾注了生命的爱。多年来,我收集有关书报剪贴成数本资料供第三代学习参考。如今,大外孙女、长孙均大学毕业工作,小外孙女大二学生、小孙子系延安中学高二学生,祖孙变校友。
关爱。朋友是幸福的原泉。我择友的纲领是:真(待人真诚)、善(心地善良)、美(品行美好)。我每次与老友聚会品茶的最大好处乃在增加雅兴。一杯在手,谈天下大事,谈教育后代,谈各地菜肴,谈健康长寿,交流经验教训或对社会上不合理的事和人不免有所评说、建议。在每次聚会活动中,为老友免费摄影成为我的乐趣。有一位66岁老友身体有病,另一位72岁老友腰伤,卧床不起。于是,我买了牛奶、水果和另一位老友一同去看望他们。有一位60岁老友去医院检查,因其儿上班,我就陪其看病,并护送到家。对朋友的帮助,是心有灵犀的默契和配合,我记住了一位思想家说过话:“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真诚相见。”一生都在帮助别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今日社会是个融融的大家庭,你、我、他均生活其中。我们老年人退休后,尤其是共产党员必须牢记宗旨,带头学习,追求进步,心系群众,为民服务,做个阳光老人。亦要承认老,不要不服老,一切想开想透,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就是自寻烦恼。帮助同时互助,只有相互帮助才会更加长久。相信年轻一代,自有创新,一代更比一代强。让阳光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去珍惜自己的能量,去弹着生命的进行曲,向生活更美好的未来走去!
(退休第4党支部 马全贵)
洗澡的故事
我小时候是在西安度过的,那时候在平时生活里要想洗个澡可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天冷的时候。最难忘是快到过年的那些日子,我们孩子们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年前必须到浴室去洗个澡,干干净净过年,这也是整个冬天唯一的一次洗澡机会。在这严寒的冬日里,能泡在这滚烫的热水里真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文革后期,我来到了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山村里。这里极其落后和闭塞,我们每天和农民一样在田间地头忙碌,天天一身汗一身泥。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什么都缺。日常用水都是从三十多丈的深井里用辘轳人工绞上来,吃水都成问题,自然谈不上什么洗澡。我们这些下乡的“洋学生”夏天还可以到几里外的大沟里去找水洗澡,其他时间也只能和农民一样,不洗澡,不洗衣,甚至连洗碗水都要用过几次才肯倒掉。
穷苦的生活,也并不能完全改变我们这些知青的生活习性,有一年冬天快过年的时候,和我在一个小队的知青老党,突然提议烧水洗澡。我俩住在做过豆腐坊的一个破窑洞里,做豆腐的大铁锅就支在窑洞的一个角落里。我们绞起了多半锅水,找来一些玉米芯子,放在锅下面点火就烧上了。一直烧到天黑,水面上冒起了热气,用手摸摸也够热了,两个人抓阄,老党先洗。老党脱光衣服,爬上锅沿,扑通一声跳了进去,随即就嚎叫起来。原来,用手摸水似乎还好,可身体却已经滚烫难挨了,更要命是,圆滑的大铁锅底温度远远高于水温,老党两脚一触锅底,就被烫得发出像杀猪一样的乱叫。我也吓坏了,清醒过来,去屋角抓过一把老镢头,把柄递给他,让他撑住锅底,又搬过两个条凳,站在上面胡乱抓着他光溜溜胳膊往外拖。热水溅在脸上,烫得生疼,澡没洗成,人倒烫得不轻,值得幸庆的是并没严重烫伤。几十年以后,在以前知青“插友”们聚会的饭桌上,说起这事,仍忍不住哈哈大笑了半天。
以后,我来到了陕西泾河边上一个小镇的机械工厂做学徒,工厂很小,只有两百多人,主要产品是一些铸造件,工人也是以翻砂工和铸工为主,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厂里组织我们到附近的铜川煤矿参观。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我们早上九点多一点就下到二百多米深的竖井下面,回到地面,已经是下午三四点了,每个人一脸煤灰,一身汗味。有人发现,竖井旁边不远的地方有澡堂!我们一窝蜂涌了进去,澡堂的房间不大,一个大水池几乎占满了整个房间,但里面一个人也没有,用手试水,水温还可以。但水面上漂浮着一层极脏的肥皂泡沫,用手捞上一捧水,飘浮在里面的都是细细的煤灰,这样的水能洗澡吗?我们失望地退出来,一身煤灰地爬上厂里的卡车回家了。事后才知道,该矿是铜川矿务局的红旗煤矿,与其它矿相比,条件已经应该算是最好的了。回到厂里之后,经不住工人们的不断诉求,厂领导终于决定为全厂职工建造一个公共浴室,消息传开,人们奔走相告,热烈的气氛不亚于过年。
在我学徒即将出师的那一年,得到了来上海读书的机会,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中学时在校成绩也很好,总希望有一年能有机会上大学。接到通知以后,我兴奋得几天没睡好觉。到了上海的第二天晚上在学校的澡堂子里尽情享受了一番。学校的澡堂没有大池,只有淋浴,当时学生也不是很多,洗澡是一件很快乐很方便的事情。
毕业留校工作以后,我曾在被学校老师们称作“炮楼”的第十五宿舍住过十二年,屋内厕所面积仅仅只有不到两个平方米,除去马桶,刚好能勉强塞下一台洗衣机。在家里洗澡自然也是毫无可能了,好在学校的浴室就在不远的地方,于是每周一次的“挤浴室”也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时的浴室除了每周两天的开放时间外,其余时间是不关闭的。天凉的时候,拿着洗脸盆,在旁边的锅炉房提两水瓶热水,就可以简单的洗个澡。当然,最快活的还是夏天,一天工作下来,在里面可以用凉水尽情的冲洗一番。当时还没有家用空调,晚上热得睡不着觉时,半夜爬起来去浴室里冲个凉,也会成为当时一种最大的享受吧。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房变大了,家里的洗浴条件也日臻完善,今天,即使天天在家里洗澡享受,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我常常在想,要是以前也能这样,该有多好!
(原机械学院 姚大同)
螳螂·驼鸟·人
人也许往往是这样,过了花甲的年龄,心理上似乎有点返老还“童”的感觉。观看电视,除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外,一般对连续剧不太感兴趣,反而对《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之类的节目情有独钟。但看多了,看久了,到也觉得动物、昆虫与人类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们有母爱、也有真情,它们敢拼搏、但也很愚昧。
就说驼鸟,它有一种奇特的天性,每当遇到“敌人”追击时,便会毫不犹豫把头深深地埋进沙子里,以为这样一来,危险就可以消失了。由此,它的行为,就构成了人们常说的一句歇后语:驼鸟埋沙——自欺欺人。不过,这也让我联想起人的愚昧,一则人人皆知“掩耳盗铃”的寓言。可是,螳螂就不一样,虽说它是一种捕食性的昆虫,看上去细长微弱,却很勇猛。即使靠近它身旁的是一辆车子,也照样挥动镰刀似的双臂,奋力抵抗。不过,螳螂这种“英勇”抵挡的行为,也引出了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语:螳臂挡车——自不量力。
是的,乍看起来,驼鸟放弃搏杀和螳螂自不量力的结局,都难以逃脱可悲的命运。但是,驼鸟那种自欺欺人、不敢直面危险的懦弱性情,与螳螂那种壮怀激情、挥臂搏杀的顽强性格相比较,简直就是两重天地、两种境界。
由此及彼,这又让我联想到了“人”。在当今社会中,面对大是大非,有个别干部,既有职又有权,却顾及自身的职位和名利,往往就像驼鸟一样明哲保身、贪生怕死,把头深深地埋进了“沙子”里。而众多平民,虽无职也无权,但为心中的追求和理想,却能像螳螂那样舍生取义,不拐弯抹角讲真话,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不失却自己做人的品质与尊严。
是啊,自然界的人,往往是有两重性,与动物、昆虫之类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相似的地方呢?我想,有些人啊,也许连那细长微弱的螳螂都不如吧!
(晚晴文社 史克勤)
师傅,你们辛苦了
今年七月,申城迎来了有气象资料记录的百余年来最热的七月。炎炎烈日,热浪滚滚,酷暑难挡,火辣辣的骄阳直逼下来,让人喘不过气来。即使夜幕降临,“高烧”依旧未退,人们被“灸烤”着,没有一丝半毫凉意。
那是七月下旬的一天,气温节节攀升,这天最高温度离
卸下旧龙头,安装新龙头,决非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也许是“看人挑担不吃力吧”。
不消多久,涂师傅把旧龙头卸了下来,可是问题来了,由于出水管口与新龙头的螺纹并不吻合,给安装带来了困难,怎么办,涂师傅一边细细琢磨,一边用绞牙器细心地对螺纹加以校正。这可不是件易事呀,大汗淋漓的涂师傅一牙一牙地绞,终于把新龙头装上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可谓巧夺天工,凭着涂师傅的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他那娴熟灵巧的技术水平,一个全新锃亮的冷热水龙头终于装好了。此时此刻,汗水已经浸湿了涂师傅的工作服,我赶忙把早已准备好的凉茶递给他,并请他稍作休息。可是,涂师傅只是匆忙喝了口茶,说,我不歇了,夏令报修任务多,我要立马赶往下一家。涂师傅又背上了那只沉甸甸的工具包,马不停蹄地离开我家。
蓦然,我联想起在这百年未遇的高温季节,申城有多少个像涂师傅那样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顶着烈日,冒酷暑守在高温第一线,换来了申城这座特大型城市得以平安、正常、有序地运行,使得千百万上海老百姓能够安然度夏,在这里,我要道一声,师傅们,辛苦了!
(原理学院 钟乃浩)
秋季天凉 增强抵抗力防感冒
秋季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所以,很多人因为抵抗力差,不适应环境变化而患上了感冒。常说的感冒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感冒,也叫伤风;一种是流行性感冒,由于一种或几种病毒引起。秋季感冒虽然猖獗,但是只要保证自身有充足抵抗力,就能够预防感冒,安然度秋。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增强自身抵抗力呢?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清晨用冷水洗脸,有助于鼻粘膜适应户外寒冷的环境;且每日睡前用热水洗脚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外出时应该戴帽子,特别是老年人。因为人体的头部对温度非常敏感,是其他部位的5倍,所以避免头部着凉是预防感冒的关键。另外,勤洗手也是预防感冒的好方法。
二、体育运动健身法。秋季应适当在室外散步、打球、做操、练拳、习剑,这样可提高身体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如果感冒了,也应该做少量运动,因为研究显示,少量运动有助于缓解症状。
三、饮食调整法有助于滋阴润肺。中医认为,五味各有不同的作用,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五味归五脏之说。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症、因人、因地、因时施膳保证科学进膳。可以适当多吃些滋阴润肺的水果,如梨、柿子、石榴、香蕉等;蔬菜有萝卜、冬瓜、藕、白菜、豆角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此外,还可吃些紫米、芝麻、栗子等食物,既滋阴又健脾,对深秋养生极好。
四、“春捂秋冻”要有度。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到底应该怎么冻?“秋冻”是指秋天气温稍有下降。但是不要过早穿上棉衣。这是因为过早保暖,机体对寒冷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使得人体对寒冷的调节能力下降,真正到了严寒时节更加容易染上疾病。但是,一般户外早晚气温降低到
“秋冻”不冻五部位。我们的身体上的五个部位极其脆弱,即使在“秋冻”时也不要被“冻”到。首先,秋季头部不宜受凉。同时,颈部也要注意保暖。腹部保暖也至关重要。此外,关节应格外注意。最后,脚部保暖保健康。“秋冻”也不是人人适宜。抵抗能力较弱的人群,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有慢性疾病的病人不宜进行“秋冻”。(原长宁路校区郑宗琪推荐)
“银发无忧”综合保障险介绍
“银发无忧”综合保障险是上海市尊老敬老工作中的一项实事工程,是专门针对退休人员和老年人意外伤害的综合保障计划。经校退管会研究,决定自2013年11月起,由学校出资给每位退休教职工购买一份为期一年的“银发无忧”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为广大老同志幸福养老再添一份保障。
银发无忧—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保障方案
一、投保范围
凡上海本地居民或长驻居民、年满50周岁以上或持有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证的人员,且生活可自理、无精神类疾病、无智力障碍,均可以参加本保险计划。
二、保险期限
三、保费及保额
保险费 | 保险项目 | 保险金额 |
20元 | 一般意外伤害身故保险金 | 10,000元 |
意外伤害残疾保险金 | 根据《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残疾程度与给付比例表》,获得最高10,000元的伤残给付金 | |
意外伤害烧烫伤保险金 | 根据《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烧烫伤残疾程度与给付比例表》,获得最高10,000元的烧烫伤给付金 | |
意外伤害骨折保险金 | 500元、400元、300元、200元、100元五档,每份骨折津贴理赔金额最高不超过500元,理赔标准参照“银发无忧”骨折津贴给付表 | |
旅游意外伤害身故保险金 | 20,000元 | |
航空意外身故保险金 | 200,000元 | |
火车、轮船意外身故保险金 | 50,000元 | |
食物中毒身故保险金 | 30,000元 | |
食物中毒医疗保险金 | 每次医疗100元免赔额,超出100元的部分100%赔付,最高保险金额1,000元 |
注:获得旅游意外身故或食物中毒身故赔偿的,本公司不再给付一般意外身故保险金。
四、保障责任
(一)一般意外伤害身故保险金(略)
(二)意外伤害残疾保险金(略)
(三)意外伤害烧烫伤保险金(略)
(四)意外伤害骨折保险金(略)
(五)旅游意外伤害身故保险金(略)
(六)航空意外身故保险金(略)
(七)火车、轮船意外身故保险金(略)
(八)食物中毒身故保险金(略)
(九)食物中毒医疗保险金(略)
五、责任免除
由于下列原因之一造成被保险人身故、残疾或发生医疗费用的,本公司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1、疾病、猝死导致的身故;
2、投保人、受益人对被保险人的故意杀害、伤害;
3、被保险人故意犯罪或拒捕;
4、被保险人殴斗、醉酒、自杀、故意自残及服用、吸食、注射毒品;
5、被保险人受酒精、毒品、管制药物的影响而导致的意外;
6、被保险人酒后驾驶、无照驾驶或驾驶无有效行驶证的机动交通工具;
7、被保险人因整容手术或其它内、外科手术导致医疗事故;
8、被保险人未遵医嘱、私自服用、涂用、注射药物;
9、被保险人从事潜水、跳伞、攀岩运动、探险活动、武术比赛、摔跤比赛、特技表演、赛马、赛车等高风险运动:
10、被保险人患有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毒(HIV呈阳性)期间;
11、战争、军事行动、暴乱或武装叛乱;
12、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
13、护理(陪住)费、取暖费、伙食费、误工费、停尸费、救护车费等;
14、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含公费)管理机构规定不予支付费用的药品、检查项目、治疗项目、手术项目和其他项目。 (退管会)
深切缅怀朱介民同志
德高望重的老校长——朱介民同志因病抢救无效,于
朱介民同志生于1932年10月,江苏无锡人。1948年9月至1954年8月期间在上海正昌祥做学徒工,1954年考入华东纺织工学院,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留校担任纺化系化纤教研室高分子教学组教师,历任纺化系化纤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纺化系分团委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书记,中国纺织大学科研处处长、中国纺织大学副校长。1995年5月退休。
朱介民同志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和化学纤维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科研处处长期间,积极推动教师走向社会,亲自组织并连续承担“六五”、“七五”、“八五”等多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多个项目获国家级科技攻关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科技攻关成果一等奖、上海市首届科技博览会金奖等荣誉称号,1993年被评为“实施发明成果优秀企业家”。他长期担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朱介民同志胸怀坦荡、正直无私、顾全大局、平易近人、一生光明磊落。担任副校长期间,分管科研、产业等工作,直接领衔我校“涤纶长丝高速纺工艺与设备”攻关项目,深入科研“第一线”和科研人员一起攻坚克难,并创造性地将技术转让和承包工程相结合,使科技成果得以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多次代表学校出国考察,进行学术交流,为学校进行碳纤维研究奠定了基础,做出了重大贡献。1986年9月被学校嘉奖、1986年10月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1992年起享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的政府津贴。
朱介民同志是一名爱生如子的老师、一位严慈相济的父亲。他用真挚的情怀关心学生,关爱子女;他关心学生的思想,尤其在89年动乱期间,要求自己的研究生正确对待,保持清醒的头脑;他用朴实的语言教导学生,教育子女;他用严谨的学风、家风规范学生,要求子女;他用美好的德行熏陶学生,影响子女。使学生和子女知书明理,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建设者,成为改革的弄潮儿,成为勤政爱民的公仆。
朱介民同志退休后参加东华大学关工委讲师团,积极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人生的引路人。利用自身优势,为青年学生搭建走向社会的工作平台,吸引青年学生为“纺织工程学会”的学生会员,为培养我国未来纺织工业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被授予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荣誉奖称号。
朱介民同志的一生,是光荣伟大、勤勉奋进、有坚定信仰的一生。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数十年来,无论面临多少风雨变故,无论自己遭受多少困难挫折,他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忠诚。他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当初对党的铮铮誓言,践行着内心对教育的句句承诺,对党、对事业、对人民无限忠诚。
朱介民同志走了,我们永远忘不了他熟悉的身影,永远忘不了他亲切的话语,永远忘不了他和蔼的笑容。他崇高的师德、博大的胸襟、正直的人品、无私的品质、踏实的作风,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老干部办公室)
沉痛悼念介民同志
噩耗似惊雷,得悉介民同志不幸仙逝,痛失了一位相识近60年的挚友、合作共事半个多世纪的战友,太突然,痛哉!
1954年5月,我刚调进染化系,担任系的党务工作。时值国内首设的化学纤维新专业开始招生,介民同志经业余自学考入了这个专业,开始了一个学徒工成为大学生的崭新生活。1956年2月介民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学生时代入党的先进分子。1958年8月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化纤专业第一届毕业生,留校担任教学和党政管理工作。50多年来,介民同志发扬了他一贯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承接金山石化“涤纶短纤维设备——两位纺”项目时,化纤所内发生意见分歧:究竟值不值得化大力气投入到生产性工艺条件探索的项目?介民同志从大局、从科研为生产建设服务的观念出发,力挺以李繁亭教授为代表的坚决承接一方,并细致地做了持有不同意见同志的工作,把力量捏到一起,共同投入攻关工作,取得了成功。
在他七年(1980年~1987年)科研处长任职期间和后来到了校部,分管全校科研工作中,他所组织和参与的“六五”、“七五”、“八五”等多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均为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由于介民同志在这些重大攻关项目中,善于协调各方力量,磨合各种意见,踏踏实实的实干精神,所显露出来的能力、智慧,得到组织与群众的认定,1990年被任命为中国纺织大学副校长;1992年起享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的政府津贴;1993年被评为上海市“实施发明成果优秀企业家”称号……这是介民同志用了自己毕生的实践,向党交了一份圆满闪光的答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敬仰! (原副校长 沈焕明)
缅怀田允华同志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离休干部、原东华大学校刊编辑室田允华同志于
田允华同志1926年出生于安徽省太和县,1948年12月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33军(原渤海纵队)政治部《进军报》社任报道员,先后参加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在华东公安部队296团卫生队期间,协助卫生队完成包扎治疗、信息报道等工作,先后担任学员、报道员、干事等职。1955年6月转业后进入华东纺织工学院工作。1985年12月光荣离休。
田允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追求进步和光明的一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55年由军队转业到华纺工作以来,他始终保持优良传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密切联系群众,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受到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在校长达三十余年的工作中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原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襟怀坦白,为人正直,严于律己,团结同志,生活俭朴,关心他人,充分体现了老干部的优良品质,作为学校老一代创业者,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5年离休后他仍然十分关心国家现代化建设,关注学校的发展,以老干部办公室为他离休后的新岗位,义务参加老干部筹办“三产”,负责老干部经营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老同志集体谋福利;学校的老干部因病去世后,他总是志愿义务为去世的老干部治丧。他的工作得到了全校老干部的一致好评。他还负责编写《难忘的岁月》、《老干部服务指南》等书,许多老干部年老体弱、书写困难,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先后走访了数十户老干部家庭,采访老干部,并将他们的谈话整理成章,为我校老干部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他一生追求党,离休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他坚持参加学习活动,抱有坚定的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老干部的高贵品质。田允华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老干部办公室)
怀念父亲邱光正
由于父亲的辞世,而感召了这么多的领导同事、父亲的学生们以及亲朋好友齐聚一堂,这也是我们大家今生今世的缘分。父亲向来喜欢热闹,一定会由衷地感到欣慰的。
送别了我们的父亲,我知道这一别将是天人永隔。经历了多年病痛,看着父亲逐年衰老,今天对他也不啻是一种解脱。父亲走的很安详,走时天空乌云密布,他走了,顿时大雨倾盆,不知这是否是上天的刻意安排?父亲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美术教育家,他的永别自有它独特的色彩,无论是上苍,抑或是他自己的意愿,这都是冥冥之中所注定的。
父亲的一生历经磨难,童年经历了抗战与内战,青壮年经历了反右与文革,直到近老年,他才幸逢太平盛世。纵然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我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但我亲眼目睹了父亲的不畏艰辛,不随波逐流,为他所追求的事业理想拼搏与奋斗。他助人为乐,为学校、学生和家人无私的付出和奉献,可以说学生们才是父亲的至爱。如今我也年已半百,早已体会到父亲的勇敢无畏,他们这代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不屈不挠、勇于创造、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质,也是我们今天和将来所需要的精神气质,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这种精神气质都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都会谨记父亲生前的谆谆教诲,发扬光大,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繁荣尽微薄之力,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父亲还是一个family man,他在家庭生活中尽职尽责,勇于承担,对女儿们颇具慈爱;他不仅是一个好父亲,也是一个好丈夫,总是对母亲照顾有加,是家中的顶梁柱。记得父亲说过他最爱秋天,秋天是色彩斑斓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父亲自己,抑或是上苍为父亲选择在这个美丽的季节离开,一定是父亲所钟意和热爱的。
逝者已去,我们活着的人要继续前行,活出自己的精彩。父亲留给我们的总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奉献给社会的无私精神,父亲的音容笑貌在我心里是阳光灿烂的。想到他,我就会为我的梦想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上天如何安排我们的命运,相信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邱光正女儿 邱米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