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生活2014年第1期(总第92期)

发布人:陈维亚发稿时间:2014-04-02浏览次数:2672

 

东华大学退教协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

124下午,在延安路校区三教四楼会议厅,校退教协第十一届(老教协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隆重召开。校长徐明稚,退管会主任、副校长宋立群,原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以刚,退教协第十届(老教协第二届)理事长朱天申、原退教协老理事长沈焕明、范宝江、副理事长程莲仙、许吕崧以及校办副主任周婉婉、宣传部副部长邱登梅、退管办主任宋敏、退休党总支书记曹春城等领导出席。校退教协第十一届(老教协第三届)正式会员代表128名和部分特邀代表与会。会议由朱天申主持。

徐明稚校长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代表学校党政,向大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广大退休老教授、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听了协会工作报告之后,颇有感触。退管会、退休总支、老年大学、退教协、老教协分工协作,凝心聚力,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团结广大会员按照“六个老有”的要求,通过创新老龄工作体制与机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可谓尽职、尽责、尽力,实现了推动学校发展与老龄工作特色品牌的真正“双赢”,提高了学校声誉。校关工委、教学巡视组、老教授咨询组、研究生督学组等在学校党建、育人、教学、咨询、督导等工作中兢兢业业,言传身教,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力量。

徐校长希望新一届理事传承优良传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开拓进取,创新工作思路,优化管理模式,改进服务方式,推进老年工作创新发展;希望结合老教授的专业所长和人生阅历,继续关心青年教师和学生,弘扬名师文化;希望继续倡导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丰富老年大学的活动内容,做出优势和特色;希望进一步争取广大退休教师的关心支持,维护广大退休教师的正当权益,为学校的稳定、和谐发展共同努力,使东华成为大家最温暖的精神家园!

徐校长在简要向大家汇报了今年学校各项事业顺利推进所取得了新的进展后,强调指出,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每一份进步和成绩,不仅是全体教职工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凝聚着广大老同志的智慧和力量,做好新形势下的退休教师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退教协、老教协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总结经验,扎实工作,始终不渝地关心、理解和支持学校各项工作,为开创学校科学发展新局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徐校长真诚祝福我们的老教授、老同志身体健康,生活愉快、阖家欢乐!

会议由朱天申作退教协第十届(老教协第二届)工作报告,报告阐述了退教协自2009年换届后在学校党政的指导、支持下,团结广大会员,积极奉献余热,为学校、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报告强调指出这4年多来退教协(老教协)工作所取得的进展:一、扩大队伍和完善退教协(老教协)组织;二、配合学校关工委,形成全方位、全覆盖、多层次的关心下一代的工作队伍;三、充分发挥我校老教师的特长为社会编写通俗科普读物,前后花了近3年时间,出版了“东华老教授话穿着”一书;四、发挥各分会的作用,为各有关学院的工作助力;五、组织广大会员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六、关心老人利益,构建和谐校园。

退教协第十届副理事长袁琴华作了退教协章程修改的说明。

在热烈的掌声中,大会原则上通过了工作报告和退教协章程修改的说明

退教协第十届理事张宗新宣读了本次换届选举办法,大会鼓掌通过了选举办法。

退教协第十届副理事长张道生宣读和介绍了十一届理事候选人名单。

经举手选举表决,第十一届理事会当选理事由于平、王以刚、王忠霞、王耀权、吴敏、张子龙、张宗新、杨志武、杨培元、苏厚勤、周开宇、周邦屏、郑宗琪、姜佩华、贺善侃、袁琴华、黄德良、虞永珍、潘星辰、潘婉莲等20位同志组成。

经第十一届一次理事会讨论决议:王以刚任理事长,袁琴华、贺善侃任副理事长,张宗新任秘书长。

新任理事长王以刚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他说,自己今年6月正式退休了,退休生活可有许多不同的方式,但选择继续为学校尽一份力,才是懂得感恩感谢的最好方式。一定努力向大家学习,积极思考如何为老同志们排忧解难,真心服务好老同志。希望在大家的关注和帮助下,切实为学校的老龄工作尽一点力。

我们相信新一届理事会一定不会辜负广大会员的信任,退管会、退教协的工作一定会展开一个崭新的篇章。

另外,124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殷耀、校党委组织部长崔运花来退管会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会上殷耀副书记宣读了校党委决定:王以刚同志任校退管会第一副主任。朱天申同志因年龄关系,不再担任校退管会第一副主任。

(东华大学退教协、老教协)

退教协会第十届(老教授协会第二届)工作报告(节选)

我校的老龄工作体制与其它高校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实行5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做法,即退管办、退休总支、老年大学、退教协、老教协合署办公,有分工,也有协作,避免忙闲不均,工作重复,互相扯皮。

为此,五个机构商定,学习、维权、慰问关心老职工等工作,主要由退管办、退休总支负责;退教协、老教协主要任务是团结广大老教师,尤其是高级职称老教师为学校和社会继续服务,也就是“老有所为”,以及老教师的“老有所乐”。自2009年四年多来,在上海市退教协和老教协的指导下,在学校党委和校长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我们理事会的全体理事努力工作,为广大会员做好组织服务,开展了一些有利于老教师(教育工作者)身心健康,发挥老教师的专业特长,为学校、社会做贡献的一些系列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1.扩大队伍和完善退教协(老教协)组织

随着退休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我们及时加以宣传,尤其是新退休老教师来退管会报到时,我们把申请表发到有关人员手中。四年来,退教協的人数从500多人增加到 697人。同时,也完善了各分会组织,补充了个别分会的负责人,使分会的工作正常开展。学院分会和机关分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分别开展了各类行之有效的活动。

2.配合学校关工委,形成全方位、全覆盖、多层次的关心下一代的工作队伍。

校关工委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创立了讲师团和党建工作队伍,老教授协会除了配合校党委积极支持这两支队伍的建设外,还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进一步完善和搞好教学巡视组,甘当人才培养的“啄木鸟”,积极开展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

我校教学巡视组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1)对本科教学全过程进行教学质量监控。(2)完成对环境学院、外语学院、服装学院等12所学院的本科教学评估。现已开始专业评估工作。(3)每年开展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作,校教学巡视组担当评审专家,对各位参加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教师进行评审。(4)开展专题调研。4年来共提出了近20份研究报告。(5)听取应聘教师试讲,从20117月开始,听课达656人次。(6)教学巡视组经常通过直接交流和《教学巡视简报》等形式与教学副校长及教务处保持情况与意见沟通。至今已写到第99期(4年内49期)。

2)“面对面”开展谈心,是我校老教授咨询组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形式。是青年学生的“心灵驿站”。

老教授咨询组自2007年在3个学院开始组织以来,逐步显示了它的生命力,以后又有5个学院也组织了老教授咨询组,至今,已有材料、化工、环境、机械、信息、计算机、纺织、管理等8个学院成立了老教授咨询组,占全部专业学院的2/3

每周二下午,在学生的宿舍区,师生面对面的谈心交流,为他们释疑、解惑,这样不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传递正能量。而且用面对面的平等、诚恳交流,传递双方感情,增进师生之间的友情,使教育更为有效。由于环境宽松,同学们什么都可以问,什么都可以谈,没有压力,没有包袱。我校的做法,得到了教委及兄弟院校的认可,目前已有华东理工等高校也组织了类似的咨询组。

3)研究生督学组认真开展督导、调研,努力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作用。

根据学校领导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校研究生部和协会于20125月份共同成立了研究生督学组,由来自8个学院的10位退休老教授(大多数是各学科的博导)组成。主要任务是通过听课了解研究生教学状况,提出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的建议和意见,以促进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通过评阅论文对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进行评估,以及对研究生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开展监督和指导。一年多来,研究生督学组听课课程范围涵盖了全校12个学院,上半年听课约100门(次),下半年听课157门(次)。评阅2012学术型研究生论文(论文经校外专家盲审过)85篇。

五支队伍的建立,对学校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了全面覆盖,从政治思想、建党工作、教学研究、学习生活全方位关心,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培养工作的质量,也继续发挥了老教师的聪明才智,有利于老同志的参与社会、身心健康。

1充分发挥我校老教师的特长为社会编写通俗科普读物

按照市老教授协会的建议,为了进一步发挥老知识分子老专家的特长,积极鼓励各校协会组织编写一些通俗科技读物。为此,我校协会理事会经过认真地讨论,把我校在纺织服装方面的特长发挥出来,全面撰写一本介绍人们穿着方面的通俗读物,取名为“东华老教授话穿着”。自2011年以来,我们组织了纺织、服装、材料、化工等有关专业的20多位老教授们按专业分工分别撰写,最后集中修改编辑,前后花了近3年时间,终于在10月出版。据老同志们回忆,从纤维纺织到衣服穿着洗涤收藏,融衣着的科学性、功能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书籍,至今还没有先例。

2.为各有关学院的工作助力

在四年中,协会完善了各分会的组织。各分会,尤其是各学院的分会,紧密配合学院组织的关工委开展各项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分会是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和学院关工委分会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搞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础,它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充分运用本学院的资源优势,让熟悉教学和学生情况的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党员,担任咨询、巡视、党建、督学等工作,开展具有特色和创新的教育活动。

例如,管理学院关工委分会、纺织学院关工委分会、化工学院关工委分会各具特色的工作,受到学院、学校和市教委的肯定,分别获得2011年度和2012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五好关工委基层组织”的光荣称号。

3.组织广大会员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

为了促进广大会员身心健康,我们还组织会员参加一系列活动。

“文革”期间我校教师曾经在大丰农场参加较长时间的劳动,当时,虽然生活很艰苦,但还是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老教师提出要寻找故地。协会满足了他们的要求,20105月我们组织了110多名老同志去了大丰,老同志们除了故地重游,还参观了大丰海港、上海牛奶公司的现代化的大丰牛奶场、盐城的市容和新四军纪念馆等,既接受了革命教育。又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协会将会员每人每年缴纳的15元会费全部用于各分会开展活动,同时得到了校退管会的大力支持,给每个分会按缴纳会费的会员数,发放一定的活动费用(50--70/人·年左右),鼓励各分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我们还定期组织各分会开展活动的情况交流会。

4.关心老人权益,构建和谐校园。

在关心老年人权益工作方面,协会也做了一些工作,前年上海市实行退休金改革中,老同志有不少意见,我们及时地把意见反馈到市协会。有些老同志不明情况要联名写信给市领导,我们做了耐心的解释。

一些老教授生了病,或家庭闹矛盾,我们也派人参加探望,或帮助调解做工作。老教授遇九十寿辰,协会和退管会参加祝贺,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我们及时召开专门的座谈会,送了纪念品,鼓励撰写回忆文章。对于校理事和分会负责人,每逢报告会或组织重要报告,我们都通知协会的骨干参加,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和学校发展。

四年来,协会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嘉奖和学校的鼓励。

12009年上海市教委系统关心下一代暨荣誉表彰大会上评为“2009年东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东华大学老教授咨询组》特色项目奖”;

22010年老教授咨询组获评“上海退教协十大特色工作”之一;

3、老教授咨询组还获评2011年度上海市教委党委系统十佳好人好事;

42011年东华大学老教授协会荣获上海市老教授协会先进集体;

52012年教学巡视组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示范特色项目”。

在四年来协会的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领导的支持是关键,退管办的帮助是基础,理事会的民主团结是根本。

(东华大学退教协、老教协)

教育部在沪直属高校老干部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218,教育部在沪直属高校老干部工作研讨会在我校老干部活动室举行。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老干部处领导应邀出席会议,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教育部在沪直属高校老干部处处长与会。会议由东华大学老干部办公室主任黄玉中主持。

会上,我校老干部办公室瞿海燕老师从加强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推进老干部社区化工作、发挥老同志作用、拓展老干部活动室功能等六个方面,对我校2013年老干部工作的亮点、特色做了交流。

我校老干部办公室主任黄玉中就2014年如何进一步推进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完善老干部社区化工作、引导老同志转化养老模式、丰富老干部文化建设、规范老干部服务方式、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谈了工作设想。

各高校老干部处处长也相继发言,对各校2013年老干部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了充分交流,对工作中的难点、疑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对2014年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展望,会议气氛热烈。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老干部处李坚真处长表示此次活动为高校老干部工作者创造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感谢我校对此次活动的组织开展。李坚真指出:老干部工作者要立足于岗位、不局限于岗位、超越岗位,我们要用老干部工作引领老龄工作,通过老干部党建带领老干部工作,我们要满怀信心地从事老干部工作,为老干部服务。

此次会议受到与会兄弟院校老干部工作者们的一致认可,大家纷纷表示能有这样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十分难得,对推进各高校老干部工作的开展具有现实意义。

(老干部办公室)


 

迎马年  送温暖

新春开门红

一三一四别相揖,人勤春早聚相迎。

芽暴枝头绿第一,岁序更新魅更灵。

(晚晴文社  陈建民)

贺新年春联二则

岁寒三友松竹梅,春暖万家桃李杏。

巧添千家衣,美化四季装;

文化和文明,古老又常新。

(原纺织学院  张佩良)

喜迎马年春联

天马行空,嫦娥奔月①。

金鳌出水,刘海钓蟾②。

[]:①云南怒江大峡谷之高黎贡山,顶有奇洞,两头对穿,为奇大无比之“月亮石”,高悬天半,非天马行空,焉能到此。嫦娥奔月,亦仗火箭。

②江西弋阳龟峰有戏蟾峰,其以“刘海金钱钓蛤蟆”奇景著称。

(原理学院  汤毓骏)

齐心协力  共创佳绩

——记我校2013年老干部工作总结会

18上午,校2013年老干部工作总结在老干部活动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殷耀、组织部长崔运花出席会议,离休干部们与会,会议由老干部办公室主任黄玉中主持。

殷耀书记给老同志们送上新年祝福,感谢大家对学校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他围绕学校今年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向老同志作介绍。

殷书记对我校2013年老干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老干部工作体现了传承与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殷书记对我校老干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出要以老干部满意为目标,积极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主动服务、贴近服务”,努力为老同志办实事、做好事。他相信我校的老干部工作在2014年必将踏上新台阶。

会上,殷书记还为今年在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组办的2013年上海市老干部文化艺术节等比赛中获奖的老同志颁发奖状。

组织部长崔运花就青年干部、新任处级干部培养等组织部近期工作向老同志们作了详细的介绍。

老干部办公室主任黄玉中就加强老干部“两项建设”、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活动室内涵建设、搭建发挥老同志作用平台、创建网格化服务体系、加强老干部队伍建设等2013年老干部工作主要方面向离休老干部们作汇报,提出了明年的工作设想。同时,对老干部的各项经费使用情况作详尽说明。

(老干部办公室)

退管会召开退休块组块组长工作会议

校退管会于2013129召开退休块组块组长工作会议,总结2013年退管工作和2014年年初的工作安排。

退管办宋敏主任简要总结了2013年退管会工作,代表退管会感谢块组长一年来对退休老同志的关心和帮助,称赞块组长是退管会的好帮手、老同志的贴心人。同时他介绍了学校最近的信息和退管会的活动情况,如朱天申老校长因年龄原因从20141月起不再担任学校退管会的领导工作,由原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以刚担任退管会第一副主任;学校承办的上海市民终身学习实践基地——服饰文化体验基地的启动暨展示活动开展情况;以及退管会2013年为学校全体老同志购买了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的银发无忧险和将退休职工补充医疗金补贴金额提高到900元等信息,请块组长在块组活动时告知老同志。

退管办陈维亚老师介绍了块组调整情况,我校退休职工现有51个块组、有2240多名老同志进入块组,请块组长核对信息,有需要调整或信息有变化的请及时告知退管会。

曹春城书记就为退休老同志订阅《上海老年报》、东华大学校报、《离退休生活》等情况向大家介绍并作了具体要求。她说,我们许多块组长主动走访或电话访问老人了解情况,送通知、送报纸、给老同志精神上的慰藉。他们帮助老人调解家庭矛盾、看望慰问老人,组织块组活动,受到老人的称赞,非常感谢大家!希望大家及时了解老人的需求,在1226日前完成好老年报的订阅工作,安排好块组迎新年活动,把好事做好。

(退管会)

退管会召开2014年送温暖工作会议

2014年送温暖工作拉开序幕了,校退管会于20131226召开了学校二级管理单位退休工作负责人送温暖工作会议,新任退管会第一副主任王以刚同志到会讲话,他说,我在职时就听到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很肯定,都很关注着我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大家努力的结果。朱天申老校长在退管会工作近十年取得了许多成绩,是我们的榜样。拜托大家要把关心困难的老同志放在心上、把送温暖工作做好。老领导朱天申同志也到会并讲话,感谢大家对他工作的支持,和大家打招呼,因为年龄关系不再担任退管会的领导职务,由王以刚书记接班。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

退管会曹春城书记介绍了退管会近期的工作安排,将初步确定的由二级单位送温暖对象445人名单和相关信息发放给学院和部门。这些老人都是高龄、患重病大病或行动不便的老同志,他们非常关心学校和本部门的发展变化,请大家根据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给与安排,并向老同志介绍学校、部门的有关信息。

最后曹书记感谢学院部门对校退管会工作的支持,并恭祝与会的各位老师新年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退管会)


留守老人迎马年聚会

在校党委统战部的关心和支持下,退休党总支于201413延安路校区东华食府举行留守老人迎新年聚会,共有83位留守老人参加。退管会第一副主任王以刚、退管办主任宋敏、退休党总支书记曹春城出席。

首先曹春城书记宣布了我校的一条喜讯:1219日上午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51名科学家新当选为工程院院士,8位上海科学家榜上有名,其中有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责任人、博士生导师、我校副校长俞建勇教授。他是本次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中唯一一位纺织工程领域的院士,也是该领域间隔11年后当选的第九位院士。接着,曹书记谈到大家最关心的几件事,例如关于调整退休教职工门急诊医疗补助标准、校医院医生到退管会为老同志提供咨询等。她还介绍了学校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18整改事项3个专项整治事项以及5项制度建设计划。有兴趣的老师可登录东华大学网站www.dhu.edu.cn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两方案一计划公示”了解详细的情况,也欢迎大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衡量活动的成效。最后她祝老同志们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接着,新任退管会第一副主任、退教协新任理事长王以刚与大家见面。他谦虚地说,上一届退教协、退管会的各项工作都得到包括留守老人在内的老同志们的认可,现在他接棒退教协、退管会、老年大学的工作,大家对他的要求一定很高,他表示,会在前任的工作上继续努力,他刚从岗位上退休,能起到桥梁作用,老同志们有什么要求提出来,他一定会尽力而为。他指出,2014年我们国家将开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只要稳步前进,一定能超越改革开放前30年的成果,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最后,他祝福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身体健康。

聚会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结束后我们在校门口的大屏幕上又发现一条新闻:我校侨联主席朱利民当选中国侨联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并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留守老人联络组  吴美萍)

同庆生日快乐的大家唱

201412,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恰逢退管会霜叶红教工合唱团团员朱卓(193212生)、王廉忠(194912生)的生日,我们在上海同一首歌俱乐部举行庆生日快乐的大家唱活动。大家唱由合唱团团长沈仪贤主持。

专程赶来祝贺的聂鸿翔老师说:祝大家新年快乐,大家唱活动玩得开心。老师演唱了俄罗斯民歌《三套车》,获得全场热烈掌声。

接着,两位过生日的老师喜切蛋糕。朱卓、王廉忠老师说:“老了,不否认,但我们的路上充满回忆和快乐,今日大家祝贺我们生日快乐,我们也祝福你们,真心感谢大家。”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老师和纪光懿老师同全场20多位合唱团成员同唱《同一首歌》,“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快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顾云祖唱《天边》,马全贵唱《驼铃》,顾、马合唱《九月九的酒》歌。女高音倪璇瑛、倪璇珍姐妹俩合唱《洪湖水,浪打浪》、《蝶恋花》歌。顾云祖和倪璇瑛男女合唱《东方之珠》。金淑女、朱初玲合唱《深深的海洋》歌。我回顾历史,中国的衰张,缘自海上;中国的新崛起,必从海洋起步。只有做到“主权属我”,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倪璇珍、朱初玲合唱《赛江南》。王荣思唱《北国风光》。张尧君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宋俊才、章扣宝夫妇唱《为了谁》等歌,严隽永唱《春愁》、英语歌《平安夜》。陆树芬唱英语歌《爱无止境》等。大家唱既深情又激昂,音色圆润,显示出强烈爱国热情和老同事之间温馨关爱,得到一份珍贵的感情馈赠,博得阵阵掌声。

这次同庆生日大家唱活动获得好评。大家唱活动是合唱团成员自愿自费参加,自始至终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老年合唱团员的心跟着实现中国梦的希望在搏动,体会快乐与幸福,充满人生美好的向往。

老有所为

(老年合唱团  马全贵)

 

 

学校召开教学巡视组老教授座谈会

听取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工作意见

1218,学校召开教学巡视组老教授座谈会,听取老教授对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风学风等方面工作的意见建议。校长徐明稚出席并讲话,教学巡视组全体成员,教务处、人事处、校长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会。

座谈会上,老教授纷纷围绕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建设、教学管理、学风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建议。有同志认为,学校要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完成好授课的各个环节;有同志提出,要通过完善岗前培训、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有计划地培养教学尖子等具体举措,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同志表示要进一步发挥好教研组作用,规范开展教研组日常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等。

徐明稚认真听取了与会老教授的意见建议,代表学校对长期关心学校发展的教学巡视组全体成员表示感谢。徐明稚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进一步强调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徐明稚指出,学校要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积极推进教授为本科生上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切实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高校教育教学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给教学工作带来更大挑战。学校要认清形势任务,注重把握教育规律,以解决当前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青年教师处理好教学、科研和个人发展的关系,做好真正的“双肩挑”。 徐明稚强调,学校要系统性地进行战略规划,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近日,《东华大学章程》(简称《章程》)经教育部首批核准正式公布,进一步明确了管理体制,规范了组织机构设置、功能与教育形式、外部关系等内容,要加强对《章程》的宣传力度,加快推动“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进程。徐明稚最后指出,学校要以《章程》的颁布为契机,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但制度是有形的管理,制度的背后有文化,文化触及到的是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制度规范人、约束人、强制人,文化激励人、教化人、引导人。我们要倡导“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取向,营造积极向上、宽容大气的校园文化,来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据悉,学校教学巡视组还通过课题调研的形式,了解我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现状,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以青年教师所授课程为听课重点,年均听课达600余人次,为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转载自东华新闻网)

关工委讲师团陈孩未老师为新生上“大学高数第一课”引好评

陈孩未老师是我校理学院数学系退休教师,长期从事高等数学教学工作,他以高尚的人格、崇高的敬业精神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每逢他上课,教室里总是被挤得满满当当,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正是本着教师的强烈责任感,退休后的他没有选择在家含饴弄孙,而是毅然加入学校关工委讲师团和教学巡视组,继续为教育青年学生成才、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发挥自己的余热。

陈孩未老师看来,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习方法上有其独特性。有些同学之所以学不好高数,往往就在于遇到困难时缺乏“坚韧”精神,不敢直面问题而是采取逃避的态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以至于跨不过“高数学习的门槛”。凭着多年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他认为很有必要在新生入学后的三周内为新生上好“高等数学第一课”。于是,他根据不同学院、专业的学生特点,精心准备了《漫谈高数学习方法》、《“极限囧”考前辅导》等多个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高数的概貌、脉络,重点讲述高数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等三个重要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畏难情绪、端正学习态度,“逆”势而为、坚持不懈,逐步培养学习兴趣。

据悉,仅9月份开学以来,陈孩未老现已为学生开讲11场,听众覆盖8个学院的近1600名新生。他生动精彩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忘我的投入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每一名学生,有时一场讲座持续近5个小时,学生始终听得非常投入。许多学生在听了他的讲座后,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启蒙教育,不仅帮助自己理清了学习思路,更坚定了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软件1302班王伟鹏在听讲后说:“今天非常有幸做了一回老师的学生,他在讲台上激情洋溢而又精辟独到的讲解,让向来困扰我的数学问题迎刃而解。令我最为敬佩的是老师近5个小时的讲座一直保持着高昂的精神状态,我想这就是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最好诠释。”

(转载自东华新闻网)

  

我校离休干部黄芝琴老师《欢庆东华大学建校六十周年》书画作品在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组办的2013年上海市老干部文化艺术节书画展览中荣获二等奖。

近日,从长宁区文化局、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传来喜讯,我校离休干部汪绍兰老师坐堂长宁区“道德讲堂”,成为第十七讲主人公——愿将余生献后生的老党员。

(老干部办公室)


离休干部与社区青年干部共话“我的中国梦”

924日上午,我校离休干部刘征老师应邀参加江宁路街道召开的“庆国庆、敬重阳,离休干部与青年干部共话‘我的中国梦’”座谈会,并在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会议主要内容为:街道主要领导通报社区工作、街道离休同志发言、街道青年干部代表发言。我校离休干部刘征同志应邀出席此次会议,在座谈会上,刘征同志作交流发言,与青年干部们热情畅谈“我的中国梦”,交流自己的思考和体会,青年干部代表们深受启发。

(老干部办公室)

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服饰文化体验基地在我校启动

1123,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倡导主办,我校承办的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服饰文化体验基地的启动仪式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副校长刘春红出席仪式。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上海老年大学校长郑令德、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副处长夏瑛,我校宣传部部长耿绍宁、退休党总支书记曹春城、退管办主任宋敏等相关部处负责人与来自全市文化、教育、科普等基地代表和市民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仪式,并参观了体验项目展示活动。仪式由东华老年大学校长朱天申主持。

刘春红表示,早在2011年,我校老年大学就成立了上海老年教育服饰表演教研室,为今天基地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现今,基地依托我校优质教育资源为市民终身学习创设体验式学习平台,让市民在服饰文化的学习中寻找学习增长点,提高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学习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此次基地的建成也是我校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服务社会文化发展的新尝试。

来自沪上9支中老年时装队的200多位中老年模特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交流演出,华美的服饰、轻盈的姿态、矫健的步履获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在纺织服饰博物馆内进行的旗袍盘扣制作等多项交流体验活动吸引了诸多市民的积极参与。

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服饰文化体验基地包含上海市纺织服饰博物馆、时装表演展示厅、上海老年教育时装表演艺术教学研究社,提供服饰文化历史参观、旗袍盘扣制作、服装拼接、装扮顾问、手工编织作品交流展评等体验活动,满足市民对中国服饰文化的了解和探索。基地自今年9月中旬试运行以来,得到了市民们的热烈响应和喜爱,已有15批、共500多名市民来到基地进行了体验活动。        (转载自东华新闻网)

纺织史学科奔三个面向

东华大学纺织史学科,自《中国纺织科技史(古代部分)》1984年出版以来,不断实践着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结合现代技术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项;培养了5名外博士生,其中2人且完博士后研究;开拓了符合科学发展的生态纺织品开发新路子;1997毕业博士生赵丰教授已成为国际纺织史学界著名人士。

把祖先的智慧挖掘出来、记录下来、传播开去

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后改属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发起编写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其中纺织史卷委托当时轻工业部副部长陈维稷主持组织编写。参加单位有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纺织研究所、上海纺织研究院和我所在的华东纺织工学院等4家共有2 0多位中青年研究人员,陈维稷任主编,我负责统稿,于1984年出版。1998年被授予国家纺织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年,纺织工业部何正璋副部长发起编写《中国近代纺织史》,我被指派担任全书统稿组组长。1997年出版,1998年获得全国纺织系统优秀图书一等奖。

出乎意料的快速反馈——突如其来的邀请

19879月,我收到日本“世界织物会议筹备委员会”邀请函,邀请我去世界织物会议历史分科会上作《中国提花织机的历史和现状》的1小时报告。116,我去日本,通过交谈,我了解到,日方看到了《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认为是和《天工开物》一样有价值。他们经科学出版社推荐,才找到我。

我的学术报告,引起日本朋友的浓厚兴趣。通过这次访日,我结交了不少日本朋友。以后几乎每年要接待几批来华考察的日本专家。

蜂来只缘花有蜜——来了个不速之客

1992年春天,中国纺织大学外事处来了一位韩国朋友,指名要会见我,说他的夫人,韩国某大学讲师沈莲玉,要来中国师从我攻读中国纺织史博士学位。这就又使我感到纳闷。因为那时,我还不是博导,而且中韩尚未建交,无法授予韩国人学位。经过请示国家教委,答称,不能授予博士学位;如果一定要来学,可作为高级进修生。韩国朋友当即表示,还是要来学。不久,沈莲玉专程来拜访我,呈上硕士学位论文,并说,是日本专家推荐她来中国找我的。9月初,她来中国入学。不久,中韩建交,国家教委批准她攻读博士学位。

 1997年,74岁已经离休3年的我也由学校‘破格’评聘为博导。这一年,沈莲玉已顺利毕业回国二年,成为在中国纺织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个留学生。不久,她被韩国三家名牌大学聘请,去开设中国纺织史博士课程。她和韩国导师合写的关于中国古代纺织品的韩文专著,也于1998年出版。2008年,她应聘韩国传统工艺大学织染传统工艺的学科带头人,活跃在国际纺织史学界。此后,陆续又来了三位韩国和一位日本博士生。由于需要,我也指导了2位本博士生。

挖掘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以“中”求“和”

我在编写《中国纺织科技史》过程中,对历史上的纺织发明,作了创新思维的探索。例如对丝的发明,我认为,蚕本是桑树上的害虫。蚕和桑是一对矛盾,你死我活,势不两立。我们祖先把两者分离开来,通过人的调节,适度采叶喂养,从而使蚕桑两旺。此即‘中庸之道’原理的应用:适度可以使本来‘你死我活’的对立面,变为可以和谐共存,共同繁荣。这就是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中、和”的具体应用。

我还发现,英语China一词,是由法语Chine演变而来,其发音如“新”。而英语对中国石化,称Sinopec,则中国也发“新”音。这是来源于拉丁文Sinae,实为丝(Si)之音变。日本称中国为Shina(支那),也与上述拉丁语同源。可见,CHINA一词实来源于‘丝’。这一观点2002年在杭州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发表后,外国朋友很感兴趣,新华社作了报道。这是我的观点生平唯一的一次被新华社公开报道。

以史为鉴,断定纺织前途无量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纺织出现不景气。“纺织是夕阳工业”的论调,甚嚣尘上。我根据历史的分析,认为,中国到1995年,棉纺生产能力所占世界份额,刚刚接近人口所占世界份额。毛纺织则生产能力份额还比人口份额低得多。所以,总量并不过剩。我写了《重振纺织雄风,必先走出误区》在《中国纺织》1995年第4期发表。以后,又写了关于《宏观市场规律与纺织工业发展模式》的论文,在1998年西安“第二届中国国际毛纺织研讨会”上发表,其英文稿刊登于《中国纺织大学学报(英文版)》。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纺织史学科博士生韩国留学生金成熺提出:历史学科应当和当前生产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创见,就利用过去与江阴一家大型毛纺织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合作研制天然植物染料以生产生态毛纺织品,就是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开发适应未来需求的生态纺织品。2002年至2005年学校和企业联合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项目,经过三年苦战,2005年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总体评价为优。另经江苏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总体水平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在这个项目中,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国家级新产品一项、发明专利授权8项(第一发明人主要是我的研究生金成熺、程文红、侯秀良,我分别为第二或第三发明人),江苏省专利三等奖一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06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此后,课题组循着利用天然材料开发生态、保健、复合功能纺织品的方向,以企业为基地,继续开展研究,同时培养研究生、企业科技人员以及博士后科研人员。

后继盼人---辉煌前程待后生

20世纪70年代末,与中国纺织史编写相结合,开始培养3年制研究生。毕业生中包铭新为服装学院服饰史论教授、博导。1997年纺织史毕业博士生赵丰,入学前已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现在兼任服装学院教授、博导。他所主编(我任第二主审)的《中国丝绸通史》获得国家级大奖。他带领年青师生开拓纺织文物保护研究,与英、法等国专家合作,开展‘敦煌纺织品研究’,已出版中、英、法文专著多部。

在现代应用领域,因国家863项目课题组长必须为年青人,那时正好王璐博士留学法国回来不久,我就把她拉入课题组担任组长,给她压担子。到3年后课题完成时,她已从副教授升为教授兼纺织学院院长。现在赵丰在服装学院、邱夷平(院长)在纺织学院分别招收服饰史和纺织博士生。“古代纺织工程”已成为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的二级学科。

与中国纺织史编写相结合,学校还筹建了纺织史陈列室,后来扩建为纺织史博物馆,现在与服饰博物馆合并,由上海市投资建成了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回顾纺织史学科能在‘三个面向’上取得一些实践的成果,主要是因为中华民族先人给我们留下丰富的历史遗产,其次是因为我们党摸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离休干部  周启澄)

把欢乐注入音乐

张运良同志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退休教工,热爱生活、酷爱音乐、长期潜心音乐歌曲的创作,多年来经常有优美诗篇在东华大学离退休生活和其他刊物上发表。

最近他创作的歌曲《祖国山河无限美》(张运良词、曲)在2013年全国群众创作歌曲展评中荣获银奖。特此祝贺!

 

祖国山河无限美(张运良获奖作品)


(一)

祖国的山,祖国的水,

祖国山河无限美。

昆仑山下马达唱,

青藏高原汽笛吹。

松花江边油成海,

伊犁河畔钢花飞。

晴空万里嫦娥舞,

五洲四海响春雷。

(二)

祖国的山,祖国的水,

山河壮丽又雄伟。

锦绣江南翻金浪,

辽阔塞北闪银辉。

千年戈壁变良田,

万古荒滩牛羊肥。

科学发展绘宏图,

社会主义祖国展翅飞。


(纺织学院  褚华萍)


九旬东华老人心系母校,争做校园“啄木鸟”

今年九十一岁高寿的离休干部周启澄教授,戏称自己为东华老人。虽然年过九旬,但他时时刻刻心系校园,关心着校园的建设,他热爱学生,关注着他们的成长。

 在东华的校园里我们时常能看见老人的身影,他发挥余热,从未停下为东华服务的脚步。体育场周围开膛剖肚的垃圾箱、小足球场的歪门、没有警示的进出口“拦路虎”台阶、多年失管的二教西侧布告栏等,这些公共设施的不完善和失修,形成的安全隐患都使老人牵肠挂肚,甚是担忧。老师不畏辛劳,一一将这些问题区域拍下照片,向学校的有关部门反应。现在问题都得以解决,老师对学校管理的雷厉风行、从善如流表示赞扬,他更是呼吁大家要弘扬敬业精神,让美丽东华校园更美丽,更安全。老人的爱校荣校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由衷的热爱,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和学习。

(老干部办公室)

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即着手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必须抓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前人孜孜以求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7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5年,今天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也大致还有35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定意志。

这次会议充分发扬民主,深入调查研究。《决定》起草工作,始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答案。习总书记开了十一次座谈会,“问题是倒逼出来的”就是他在座谈会上讲的。

这次会议切中时代脉搏,引领时代前进。《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思路、大战略、大举措、大突破,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献。这次决定,之所以叫全面,就是没有就一个问题来谈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党,包括军队。为什么叫深化?就是不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总书记不赞成这次改革提新一轮的改革,他认为是原来基础上的推进。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谦虚问题,更是他的一种求实精神和作风的体现。这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三百多条改革举措,一般的不讲,重复的不讲,纯属发展的不讲,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抓大放小,能上文件的每一条措施都是一篇大文章。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分16个部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其篇幅不大。主要是深刻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设计。

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分论,占了大部份的篇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放了六条阐述经济体制改革,三条政治体制改革,其中把协商民主作为一个和西方PK的一种制度提出来,意义深远。

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组织领导问题,这是结论部分,篇幅也不大。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这次决定至少有三根红线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一是从管理到治理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治理概念的提出不一定是像西方所说所谓领导多元化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协商民主又是一根红线,它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从原来的政治协商拓宽到立法协商,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是一根红线,这是决定中的一个新的重大理论突破。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其他都放给市场,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引进负面清单管理,企业可以知道什么不该做,其他都可以做,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提高经济和管理效益。

关于教育,主要放在42条,用了723个字。具体分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

(二)以促进公平为重点,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

(三)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优化教育体系和成才通道。

(四)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改革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

此外,《决定》还有一系列改革部署同教育系统有关,在13条,15条,41条,45条,57条中有所涉及,这些都对教育改革提出更多更高要求。

(本刊编辑室)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点体会

——新一轮改革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主题非常明确,意义极其重大。决定的主要议题:全面深化改革。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顺应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愿望,抓住了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大家普遍表示赞成。世界也热烈反响,如英国一位经济学家说:世界首都已经转移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次三中全会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会议,改革是架起实现“中国梦”的金桥,下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将会更精彩,如获全面成功,中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次三中全会可以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媲美,《决定》突出体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新愿景、新目标,描绘了新蓝图,我们要深刻领会这次新一轮改革的全面性、深刻性、复杂性。《决定》16个部分、60条,内容极其丰富,且全面又很具体。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仍是三个不变,即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变;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一定要凝聚共识,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攻坚。要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要始终牢记改革的总目标,要始终牢记改革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即不能犯根本性、方向性的错误。我们一定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新一轮改革的战略起点。《决定》之所以正确,影响巨大,是总结了35年改革开放的经验,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的改革开放。《决定》的形成过程,是中央对决定的起草高度重视,成立起草小组,习总书记亲任组长,刘云山,张高丽任副组长。决定是一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典范,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召开各种专题论证会等的硕果。决定的形成是起草组加强学习、集思广益的过程。

简单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程,就能更清晰认识其继承与发展的轨迹。我国改革开放的几个重要文件几乎都是在历次三中全会上通过的。1978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改革开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801020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中央第一个关于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3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央第二个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是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这是党中央第三个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这个会议,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20131112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体制和制度改革,都作了全面部署,同时《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原校党校  苏慧娥)

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20131213上午我们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在纺大一村活动中心进行第110次学习活动,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会上我校讲师团严隽道教授进行重点交流发言。

教授谈到党的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已有一月余,三中全会的三十条大纲,60个题目讲得非常透切,给我们学习指明方向。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我国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现在更深的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35年来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国民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边缘发展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但还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要看到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这些问题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症痼疾。

现在我们看到党中央对在改革浪潮中出现的腐败现象“既得利益者”坚决打击、习近平同志提出:苍蝇老虎一起打,现在国资、央企中从打击“油老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严厉打击。我们坚信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有决心、有能力,把握好国家经济主动脉,使改革机制正常运转。沈焕明、周文甲、吴柞常、周广鲁等同志都体会到中央制订一系列政策,条条务实,深得民心。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我们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精神。我国的改革做到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注重实效,取信于民,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全社会感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天天好转的大好局面。

(邓小平理论小组  张德龙执笔)

老有所学

 

 

我爱我的中国(歌词)

——赞歌献给十八大


(一)

我爱我的中国,

资源丰富,地域辽阔。

长城承载着五千年文化,

黄河流淌着龙的传说。

江南鱼米香,

塞北瓜果多。

牛羊满山岗,

石油流成河。

十三亿人民团结奋斗,

共同创造着幸福生活。

(二)

我爱我的中国,

江河奔腾,高山巍峨。

春雨滋润着多情的土地,

和风吹拂着丰收的田禾。

小伙搞创新,

姑娘闹改革。

梦想能成真,

希望结硕果。

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

朝着胜利,猛进高歌。


 (原纺织学院  张运良)


紧跟时代  学习不止  坚持正能量

1220上午在延安路校区第二会议室,由天山街道纺大小区居委会、东华大学退管会、退休党总支、老干部办公室联合举行“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成立十五周年座谈会。参加座谈会有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退管会第一副主任王以刚、原退管会领导朱天申、“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组长梁方义、离休党总支书记黄玉中、退休党总支书记曹春城、天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卞小青、民政科领导潘敏、以及纺大小区党总支书记周玲娟、主任应平等。

首先由“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组长梁方义作题为:紧跟时代、学习不止、坚持正能量,回顾学习,进行全面总结。自19999月以天山街道纺大小区离退休老人为主的“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的成立后,一直受到东华大学校领导和天山街道党工委的关心、支持以及纺大居民小区党总支、东华大学退管会、离休党总支、退休党总支领导大力支持,至今坚持学习活动十五年了。十五年来我们小组人员紧跟时代步伐,从学习“邓小平理论”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学习科学发展观,一路走来,又迎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学习新阶段,同时也经历了这个时期内发生的许多国内外重大事件、形势变化和诸多的热点问题。

十五年来,在初期成员仅14人,基本清一色为东华大学退休老教授或处级以上干部(包括原党委书记、校长等老领导),其中有中共党员也有民主同盟、九三学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通过新陈代谢,现在参加学习成员共有34人。十五年来参加集体学习活动共110多次,在“东华大学离退休生活”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通讯与学习心得的文章。200311月被天山街道党工委评为“十佳学习组”。

座谈会上,原副校长沈焕明、朱天申、退管会第一副主任王以刚,讲师团严隽道、周启澄、王宠武老教授,原纺大小区党总支书记胡金英等作了交流发言谈体会,大家一致认为,适应老同志的学习特点,坚持自愿参加,来去自由,迟到早退不必请假,没有任何束缚,学习气氛宽松,在学习讨论中围绕每个时期讲社会的热点,发场民主,敞开思想,讲实话真话,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允许保留自己意见,不强求统一结论。通过学习,达到丰富知识,交流思想,增进友谊,武装头脑,提高认识,跟上时代,共同前进的目的,从而加深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居民小区精神文明建设,在学校热情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

天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卞小青、民政科潘敏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理论联系实践,坚持十五年确实不易,这样的学习形式正在天山街道区内传承与推广,祝老同志们,老教授们身体健康,“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越办越好。

最后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淑慧讲话,她说,听了老同志老教授们谈学习的体会深受启发,“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坚持15年非常不容易,老教授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关工委讲师团等,为培养青年教师、传承弘扬师德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十分感谢大家,祝老教授们老同志们身体健康。

 (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  张德龙执笔)

民无信不立

《论语》中有段“子贡问政”的故事,说的是孔子学生子贡,曾在卫国、鲁国做过官,聘问各国,与诸侯们分庭抗礼(似今外交工作)。他问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使之民富,国强、平天下。“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信仰、信念、信心是最重要的。即国家可以不搞军备,甚至可以忍饥挨饿,但不能没有信仰。当然,孔子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我们今天的世界大环境,中国小环境有所不同,但是他告诫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信念、信心将会一事无成。比如,长征时期、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均可印证孔夫子的“治国圣言”。

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或者宗教极度相信而形成自己坚定的看法和达到预期目的的决心或信心将会产生无穷的力量。自古以来厉届朝代的兴衰都离不开“信”字的动态变化。当一个新的朝代兴起时从朝庭官员到黎民百姓都信心十足为其信仰、信念、信心而奋斗,正如初升的太阳;当一代朝代日落西山即将覆灭时人们的信心已跌至谷底,根本没有什么信仰信念可言,国家必将灭亡。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的黄炎培先生,在19457月作为国民党参政员访问延安问毛泽东同志: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中共君”能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吗?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同志为什么这样自信呢?说到底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极度信仰和尊重;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贞不渝。只要我们永远不忘记人民,永远在我们的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说:“人心立于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人主失人心则亡”。(这里的“根”、“膏”、“水”,指的就是人民)

古人云云,对我国现实颇有意义,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观念陡然升起,功利主义泛滥,“一切向钱看”冲破了社会道德的底线;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盗车杀婴,报复挖眼,法官嫖娼……对这些败坏我们党和国家信誉的现象决不能听之任之掉以轻心,否则我们党的性质就会起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党,变成脱离人民群众的党;为人民谋福利的党,变成谋私利的党,整个党就会改变颜色了。十八大指出:特别是干部贪腐现象触目惊心,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习近平同志在号召全党学习历史时指出:只有坚持学习,共产党才能迎来八年后的一百年,“如果共产党不能延续一百年,那么它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只能成为一个逗点”。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晚晴文社  刘长林)

果园村记游

果园村在江苏省邳县境北,土地平广,原是土匪出没之地,抗战时为我党收编,遂成了抗日根据地之一。解放战争时,为三野在苏北的一个重要后方,建有后方医院。不少烈士,为抗日与解放战争,埋骨在这片林下溪边。

邳县是古代关公的故乡,也是近代“小罗卜头的家乡,建有纪念馆。

果园村以种水果得名。刚离休时我去过,适逢春天,满野水果树,花开如潮,但当时主要种的是苹果、山楂、梨、栗子等,后改种桃为主,梨等并举。栗子种植,有300年以上。今建有古栗园游览区,有古今栗树近二万棵。但因交通不便,来游者甚少。乡里建有果树研究所,对品种改良与指导果农起很大作用。

我亲家母是当地人,六年前,为了改善她生活,来村建一住房。由于当时村民生活还较贫困,村子虽大,却见不到一所二层楼房,并且还有少量土叠的房子。于是决定造一平房,免在村中突出,引人注目,并以够用为度,多留空地,种树绿化。至秋天,建成迁入。可是仅居三月,亲家母即骑鹤远去。

次年春,我亲自“指挥” 绿化,以种果树为主,广植园内四周,并在屋外种上银杏树五棵。但由于管理不善,果树只活了四棵,

但时过一年,村中却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多了二幢二层的房子,据说是有人拿了图纸来推广的,其特点是大窗户,室内光线非常好,深得村民喜爱。

一别近五年,今年国庆,我决定前去,想过上一周农家生活。到乡下,打开微锈的锁,开门,眼前为之一亮。原来,新看守的那位邻居,得知我等要来,已把屋前场地,打扫得十分干净。园内树虽不多,却每棵都果实累累,压得树枝弯到地面。特别是一棵柿子树,去年只结了二只,今年却结143只,估计每只重在四、五两。今年春,村中有一农妇前来,看了说:“该树如整枝,我担保你们今年丰收。”遂请她整枝,才有今日的景象,不得不使人敬佩农妇的才能。

5年不见,村子的变化可大。随处可见新建房屋,红色大门,高高围墙,明亮的楼房已成排,并出现了不少三层的新房。村中多处在建房,一片忙碌景象。今年又是丰收年,故人人脸露喜色,街道整洁,生活平安,融融和谐。今年村子在政府帮助下,进行了重大改造,刚完成。原来的泥路,已被纵横的水泥路代替,在比较宽大的水泥路旁,还留有绿化带,分给各户居民,由居民自行种上花草或树木。在五年前,政府鼓励村民,在屋前屋后,广种银杏树,今已成林,整个村子如座在丛林之中,不少已果实累累,村民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更喜的是国家以自愿公助方式,对厕所进行改革,每户建一独用的厕所,并按上了抽水马桶。

在村子里,用柴禾烧煮的人家少了,一般都用上液化气及电,这也是一个进步。但也带来一些值得商讨的有关农业废物出路的新问题。小型的电动三轮车,成了农户必备交通工具。几乎每户都通电通水,但水中舍钙量过高,或应改进。网络还没有通,但花120元,即可购得卫星接收,也很方便。目前,正在建设一条从徐州通向连云港的八车道公路,紧靠村北。通车后,交通将为大变,边远的村落再不边远了,对经济的发展大有前途。

什么是世外桃源?五年不见,变化的巨大,使人感到世外桃源并不是只存在于陶渊明的笔下。只要我们能紧跟中央,在中央的正确指导下,每个农村都可在自己努力下,成为一个个现实的“桃源”。

过了一周农村生活,嬉咏:

晨望稀雾日色微,夜看星斗聆虫啼。时有翠鸟闹林下,却见野鸭戏池边。

山楂板栗映树端,石榴柿子压枝低。解衣斜倚话老农,今朝又逢丰收年。

(离休干部  王永堂)

中国不可侮

近来一个时期,日本方面就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狂吠乱叫,竟然胡说什么:中国此举“极其危险”。美国火上加油,帮腔诬称中国此举“对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日、美一唱一和,对我国说三道四、评头品足,横加指责,更有甚者,日方还厚颜无耻地对我国提出“强烈抗议”,要中国撤回东海防空识别区。日、美极其害怕中国强大,颠倒黑白,混淆视听,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地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我国外交部严厉驳斥了日、美方面的恶意诽谤,并对日方提出的“强烈抗议”表示坚决拒绝与强烈不满。

事实究竟怎样呢?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完全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主权国家完全有权单方面进行决策。诸如是否应该划设防空识别区、何时划设、划设多大范围等事项,根本无需先取得他国同意。中国政府一再表明,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完全是为了维护中国领土、领空主权安全的正当合法举措。由此可见,日、美方面要不是心中有鬼,又何必如此惊慌失措呢?!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穿了,那就是日、美历来仇视中国日益发展壮大。日、美自己可以“州官放火”,为所欲为,却不允许别人“百姓点灯”,真是岂有此理,十足的强盗逻辑!

让我们翻开历史看一看:美国的华盛顿早在1950年就已经建立防空识别区。日本也早在六十年代划设防空识别区,其范围竟然还覆盖了中国领土钓鱼岛。至今,全世界已有二十多个国家划设防空识别区。日、美方面为什么偏偏对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如此歇斯底里大发作,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再让我们正视现实:正是日、美方面在穷兵黩武、调兵遣将、磨刀霍霍、扩充军备,这充分表明“极其危险”、“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的人不是中国,恰恰是日、美自己。自安倍晋三执政后,日本十一年来首次增加防卫预算,并屡次举行军事演习,不久前,在临近钓鱼岛的区域还上演了有数万军力参与的“夺岛演习”。日、美在西太平洋地区部集结重兵,扬言要以中国为“假想敌”。美、日表示要修订防卫指针,到2020年,美国百分之六十的海军舰队将部署在太平洋地区。美国国会还发布报告,敦促增强亚太军力,以应对“中国威胁”。够了,日、美贼喊捉贼,倒打一耙,是他们惯用的拙劣伎俩。他们妄想在亚太地区称王称霸的丑恶嘴脸,欲盖弥彰,只会更加暴露无遗!

我们奉劝那些妄图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政客们:中国人民酷爱和平,中国政府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永不称霸。然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中国人民与中国军队完全有决心、有能力捍卫中国的主权与神圣的领土、领空。历史潮流永远滚滚向前,一心把矛头针对中国,妄想遏制中国前进步伐的任何阴谋诡计,到头来都只能是一枕黄粱。倒行逆施的人最终必将落得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难逃可耻可悲的失败下场!

中国不可侮!                                      (原理学院  钟乃浩)

老有所乐

 

贺玉兔登月

嫦娥奔月  玉兔升天  腾云驾雾  霞光万丈

翱翔太空  飞抵虹湾  红旗永驻  宇宙辉煌

万民欢跃  梦想成真  伟哉中华  祖国荣光

(离休干部  徐霆猷)

吟嫦娥三号

2013122嫦娥三号升空,15日登月。

嫦娥一飞出九重,千年梦寐终成功。浩浩瀚海隔天地,茫茫碧波漫太空。

 纵横穿行心胸畅,潇洒落月步履松①。吴刚桂枝何处有,玉兔初到显神通②。

[]:①嫦娥三号登月时不能自由落地,要靠燃料燃烧产生反向冲力以避免强大的反冲,反冲力又不能过头,不然又无法落月,必须恰到好处。

      登月的月球车名曰玉兔号。

龙虎山泸溪竹排飘流

201311月与同仁游江西龙虎山等地,7日飘流泸溪。

碧波粼粼水漫漫,  泸溪画卷次第开。两岸奇峰拔地起,四方美景扑面来。

竹篙一点倒影转①,轻风十里飞鸟。云锦灿烂披不得,化作丹山更精彩。

[]:① 泸溪两岸之仙女岩有云锦披不得,玉梳梳不得等十不得景点.

(原理学院  怀国桢)

心相约  爱同行

1125在新华街道活动中心举行了一次东华大学霜叶红合唱团与新华街道合唱团以《心相约,爱同行》为主题的联谊活动。这是当今和谐社会学校与街道(社区)文化交流的一种新型模式。二团队的表演有大合唱、男声小组唱、女声小组唱、男女独唱、京剧清唱、男女声二重唱,男女声四重唱等,共15个节目。大家的热情很高,互相学习,才艺交流,感觉真是不错。

演出一开始聂鸿翔老师走上台来,向观众深深一鞠躬,转身起手,无不显现他的不凡气势与风度。合唱队员们轻轻地打开手中的曲谱夹,随着邬潇懿老师的琴声“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拉开了联谊活动的序幕。我校合唱团女同志身穿绛红色丝绒拖地长裙,脖子里围了一条洁白纱巾,这是沈仪贤团长特地考虑到天气冷了,而不让老年团员受寒而特为准备的。白色纱巾配绛红丝绒长裙真是美,自己穿在身上也许感觉不到,台上灯光一打,就显现了这服饰搭配的美轮美奂,老师的审美水平堪称一绝。

街道合唱团女穿短袖袒胸露背的拖地大丝绸裙,颈部挂了一串白色珠子项链,充分显现了女性的靓丽和朝气。她们比我们年轻多了,平均可能要小十岁。

我校男团员的服饰为深色西式套装加白衬衣、红领带,街道男团员的服饰为白色立领乐队制服,上衣有金线绣龙图案,展现了学校与社区的不同风格。男声小组唱阳刚而深厚,女声小组唱悦耳而深情,仔细听后觉得我校队员小组唱时发出的音,稍有弥散少共鸣,比新华街道的女声小组唱稍有逊色。但二队的独唱都是一绝,获得了连绵不断的掌声,难分伯仲。陆树芬老师的独唱大家都认为唱功不错,但她却谦虚地说,自己的声音还未到位。倪璇珍的京剧清唱,无论是音色还是气质均不错,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孙俊康老师表情神态自然而大方,很少低头看谱夹,颇有演出风度。新华街道的男女声二重唱,不仅留给了我们悦耳的声音,还给我们留下了优美的舞姿。他们还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歌——美丽新华,唱出了新华街道的新风貌,表达了对社区的热爱之心。

最后全场二团队同登舞台大合唱“歌声与微笑”,欢乐的歌声让我们共同把歌声留下,微笑带回家。

(原材料学院  黄永秋)

老年生活比蜜甜(山东快板)

同志们,听我说,我把老年生活说一说。

多看书、多看报,国家大事早知道。不看书、不看报,说起话来无味道。

新人新事新观点,你谈我谈大家谈。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天学。

我不说,你也知,身体健康最重要。早上刷牙擦擦脸,小菜场里转一转。

早饭以后何处去?公园里面去锻炼。你打拳、我练剑,练得浑身直冒汗。

你也练、我也练,练好身体度晚年。老年同志感情深,几天不见不放心。

不放心、还害怕,马上就去打电话。电话筒里听声音,这才把心放肚里。

老同志,三顿饭,荤素稀干要全面。子女买的营养品,一年四季不间断。

老人表率做得好,老爱小来小尊老。逢年过节来聚餐,小辈问候老人好。

老人听到暖心话,滴滴暖露心头浇。全家老少大团结,晚年越过越美好。

先辈创业扬四海,优良作风传后代。信心百倍度晚年,老树新花开不败。

总支召开联欢会,银发老人把家回。围着圆桌吃水果,内心感想说不完。

改革开放三十年,老年生活比蜜甜。感谢组织常关心,奉献余热莫等闲。

说到这里为一段,下回再说待明天。

(离休干部  都烈信)

[]:此文荣获: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情系盛会畅抒心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征文“荟萃奖”;长宁老干部“学习十八大征文”活动优秀奖。

玩转千灯

千灯,国家4A级古镇,原名千墩。松江自吴门东下至镇,江之南北有墩及千,曰千墩浦。现保存有中木桥遗址,其桥墩气势宏伟,可见此镇在古时商贸之繁华,然其名之土,足见朴实。

后因墩土长满茜草,清宣统二年,镇又改名茜墩,与此镇之雅尚相称。此镇为昆剧的发源地,又是国学大师顾炎武的诞生地,也是不负甚名。

一九六六年四月改名千灯,何故?红火,合时代之潮流,从此每逢节庆日,三里石板长街,沿河相思长廊,点上花灯,千灯齐明,成万家灯火,又成一景。

水乡古镇,民居沿河而建,前门小巷,后窗临水。船是古时主要交通工具,桥是维系大街小巷之枢纽,至今游荡于此,不觉街市之喧哗,又荡涤心灵之烦躁,不觉步履轻松。领略古人之创造,何其乐也。

其乐之一,有幸得见灯之真面目。过得古镇牌坊,漫步石桥,进得三里石板长街,有千灯博物馆一座。馆址原是李宅,在当时略有名望,所以高悬千灯馆匾额大门的门槛颇高。内有多个展厅,从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古人所用灯具,到清末民国期间所用的,计有几百盏之多。通过实物欣赏,增长不少见识。一快砂石,磨个凹膛,便成了原始天然石灯,然后支在几根木棒上,用动物油脂,点燃用植物纤维做的灯捻,从此黑暗长夜有了光明。据推测,古代像形字“主”,即由灯演变而来,应不谬。而繁体字“燈”,是火字旁双手捧豆(一种青铜器),汉字中的灯,随着灯具的发展而变化,灯之历史沿革在此可略知一二。

出得千灯馆,小巷拐弯,进入一景点——典当,后面几进楼房连同花园原是一余姓富商住宅。穿出后门,秦柱峰(现名秦峰塔)突兀眼前。该塔在梁天监二年,由延福寺僧众义募建,至今一千五百余年。塔高七级,收分有序,塔身修长,亭亭玉立,人称“美人塔”,塔在寺中,而寺中夺目的是玉佛殿。

大殿中有来自缅甸、号称世界第一的释迦牟尼玉卧佛。玉卧佛长8.9,高2.45,重约30吨,嵌鑲一千五百多颗红蓝宝石和翡翠,衣纹鎏金。庄严肃穆,气象不凡,吸引着来自各地信徒们的眼球。寺内僧众在佛前诵经,齐声传颂着佛门教义。听者虽然不知其一、二,但每个人却都很全神贯注,似乎在领略其中深奥的人生哲理。可见佛门子弟参拜圣迹,真是虔诚之极。能有幸瞻仰世界顶级玉佛,真是乐事一桩。我也想,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四次灭佛,却从未能树立任何使全体民众崇拜的信仰,而佛教教义却能在一次次浩劫中得以传播发扬。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不由得不使人感叹,深思。

千灯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诞生地,他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妇孺皆知。顾炎武,原名绛,字宁人,号亭林,生于一六一三年,卒于一六八二年。出生于“道崇礼范”家庭的他,从小在“精勤经史学人事,坐起恭敬儒者风”中长成。在满族入侵中原后,游学各地,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精心治学,终成一代宗师。他的一生对后人影响之大,近几百年来无人可及。人评:“上自经藉图史、方舆音律,下至名物器数,元元本本、至精至悉”。曾国藩说:“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国史儒学褒然冠者”。而梁启超则认为:“顾炎武在学术研究上一曰贵创。必古人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以可无,而后为之;二曰博证。学有本源,博瞻而能贯通;三曰致用。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我是怀着敬而仰之心情进入亭林故居的。亭林故居与顾园连成一片,厅、园、墓、祠分布于其中,是千灯的主要景点。顾宅亭台楼阁布局合理紧凑,是典型的江南民居,而顾园廻廊曲桥、水榭石舫倒映在湖中,景色迷人。江南园林气魄不大,但小可感动人,一步一景,步移景迁,又是各地异景,其异又是一种新鲜,没有重复,不觉繁琐,此是三乐也。

是日天气阴沉,但游兴颇高,可见一事一物均需在心中融洽。边走边看,不觉时光之匆匆。上午十时进镇,出得园门已是下午三时。五个小时的自由行,游遍所有景点,走过大小古桥,穿过狭巷,行过河廊,带回了千灯景色,古人遗训。时有所值,不负此行。

(插图见封3                                         

(原理学院  张仁才)


散文诗二首

一、你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为至今仍在不断发挥余热的离退休老同志而作

你是天空里的一片云,静静地飘浮在天边。

等待着落日的余辉,少了涌动,多了倦懒。

 

见到过多少高山大海,历过多少风雨雷电。

现在,你静谧,悠闲。似乎,已没了梦幻。

 

看!夕阳投下一束束光柱,温暖,娇艳,金灿灿。

你重又燃烧,发光,翻卷,幻化出韶光万里,红霞漫天。

 

把最美的风景留给人间!你笑得辉煌灿烂。

即使,随风消散,也再无遗憾!

二、日月潭相思

20085月下旬,一天夜宿宝岛日月潭,月光似水,照在我的床上,引出无限相思。

弯弯的月亮洒银光,日月潭水蓝汪汪。

月光照在我的床上,远方的故乡在我心上。

 

我轻轻为她歌唱,歌儿随着微风飘向远方。

那是我挚爱的地方,闭上眼睛感觉在她身旁。

 

弯弯的月亮洒银光,日月潭水蓝汪汪。

长夜何事费思量?  惟有故乡相思长。

(原退管会  张道生)

大同游记(一)

旅游路线中,有一条横贯山西南北的线路,南起黄河边的风陵渡,沿同蒲铁路一直向北到晋北名城大同为止,沿途著名的旅游景点多不胜数.今年暑假,我和老婆借道在大同小住并旅游了两天,对这座塞北名城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公元前三世纪赵武灵王就在这里“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到了公元四世纪末,由北方强悍的少数民族鲜卑拓跋统一了黄河以北地区,这就是中国历史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帝国。北魏迁都平成(今大同)以后,大同随即成为当时我国北方的经济、军事、文化和佛教中心。到明朝时,朱元璋的第十三太子朱桂藩镇大同,在原平城以南旧址重建云中城池,即为现存的大同古城。

到达大同的那天几近中午了,在开往旅馆的出租车上,那个模样憨厚的驾驶员就自荐要求第二天带我们去云冈、悬空寺和恒山旅游,为了取得信任,他还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名片递给我们,上面只印了一个电话号码和“共产党员赵刚”几个字,开价一天300元钱。我知道这样一圈跑下来至少要200公里以上,与上海的出租车相比,不知便宜多少,再考虑到年龄和方便等因素,我一口答应。第二天7点半,他早早来到旅馆,带着我们整整跑了十多个小时,每到一地,都停在离景点最近的地方,还一再叮嘱我们慢慢玩,好好看,服务之周到,令人感动。如果没有他的帮助,单靠乘坐公交车,人累且不说,单单一天时间是随便怎么也跑不完这些景点的。

大同老城很小,好像整个城区都是旅游景点,在这里,最有名的莫过于华严寺了。我国辽金时期,佛教华严宗开始在北方地区广为流传,尤以这一带更为盛行,大同华严寺就是根据佛教经典华严经中“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而得名,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有趣的是,这座寺院一反佛教常规,整座建筑全部坐西朝东,这和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整座寺院分为上华严寺和下华严寺,分两条中轴线分别建有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迦教藏殿、华严宝塔等三十余座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巨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以上,是我国目前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辽、金寺庙建筑群。从上华严寺进入,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巨大的广场,随后是一座雄伟的大殿,门楣上挂有海蓝金字大匾“普光明殿”,殿内居中供奉的是佛教中的“华严三圣”,三尊佛像通高11。上华严寺的主要建筑是大雄宝殿,这座大殿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依旧址重修,距今已经近900余年,依然稳健坚固,气势雄伟。宽阔的门楣上高挂两块巨大且已显陈旧的木质匾额,红底黑字,上面一块方形的写着“大雄宝殿”,下面一块长方形的大书“调御丈夫”。进入殿内,更是让人震撼不已,这座大殿面阔九间,单体建筑面积达1559平方米,宽阔豁达,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教殿堂,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佛殿之一。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高大的立佛,身躯前倾、神态各异,人称五方佛,佛身上斑驳陆离的贴金和积累的历代尘埃,静静无声地诉说着流失的历史。两侧几百平方米的墙壁上是清代乾隆时期绘制的二十一幅佛教壁画,据说这是山西境内仅次于芮城永乐宫的大型寺院壁画。有趣的是,这里壁画上的很多菩萨都绘有胡须,据导游讲解,这和辽金时期契丹民族的男子都蓄须有关,显示契丹男子的勇猛刚强。佛坛的两侧还各塑有十尊诸天像(护法神),同样栩栩如生。静静地站在庄严的佛祖塑像面前,体会几百年来中国的历史文化,该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我在大殿前几进几出,浏览多次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上华严寺另一个标志性建筑就是位于大雄宝殿右侧的华严塔,是继山西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爬上塔顶,四面眺望,大同古城尽在眼底。宝塔的整座地下建筑,包括地板、天花板和四周墙壁,全部用铜包裹建成,不露任何其他痕迹,据说共消耗铜料达100多吨,再加上地下宫殿正中建立的佛祖舍利塔和四周一千余尊铜佛像,在灯光照射下,一片金碧辉煌。地宫墙角站着一个小沙弥,十分可爱。

下华严寺同样也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地方,其中最核心的建筑当推薄迦教藏殿,这是一座建立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面阔五间的大殿,殿内依墙排列着重楼式小木做藏经阁38间及“天宫楼阁”五间,可谓巧夺天工,玲珑之致,建筑大师梁思成誉其为“海内孤品”。大殿的中央供奉着31尊辽代泥塑佛像,均为辽塑精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尊合掌露齿塑像,被郑振铎先生称为“东方维纳斯”,精美至极。

走出华严寺,外面是新修的一大片以佛教为主题的广场建筑,越过广场就是大同有名的清真大寺,是山西最著名的两座清真寺之一,在大同也颇有名气。

越过清真寺,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大路中间的一座古老建筑就是著名的大同鼓楼。大同鼓楼始建于明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历经历朝兵火,只有鼓楼保存了下来,并在清顺治、乾隆、咸丰年间均有修葺,得以保存至今。大同鼓楼高三层,平面近似正方型建筑,底层原为十字穿心门洞,车马行人得以通过,1978年大修以后,四个门洞被封闭了,同时扩展了环楼马路,现只开南门,成为一座小型博物馆。

离鼓楼不远就是大同著名的九龙壁,是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珪的代王府前照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据说是当年朱珪去北京拜会哥哥燕王朱棣,见到燕王府的九龙壁以后,回大同照样建造一座,而且比燕王府的还要高大。大同现今依旧存有九座龙壁,素有“龙壁之城”之说,而眼前这座九龙壁是其中最大最完整的一座,也是目前国内现存最大的琉璃龙壁,大小约是北京北海九龙壁的两倍。整座壁长45.5、高8、厚2.02,宽大浑厚,以蓝黄色为主调,九只琉璃大龙个个张牙舞爪、神采飞扬,不尽相同,可以看出当年那些工匠的高超制作艺术和工艺水平。

善化寺,在大同又被称为“南寺”,也是大同老城内另一座重要的辽金时期古建筑群。善化寺最初创建于唐开元年间,取名“开元寺”,到五代的后晋初期改名为“大普恩寺”,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经修缮后正式更名善化寺至今。进入寺内已是午后,夕阳斜照,整座寺院只有我们两个游人,一片寂静。寺内古木参天,一座座大殿古朴庄严,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最前面是国内现存最大的金代寺院山门,殿内四大天王威武凶猛,为明代所塑。值得一提的是殿内存有四通碑碣,为金人所刻,是研究该寺院和金代佛教历史的重要资料。整座寺院的精华在最后面的大雄宝殿,大殿建立在3.3高的石台基上,殿前矗立着明万历四十四年所建石质牌坊,两侧有同时建立的钟鼓石亭。大殿宽达45,殿深26,是国内唯一一座没有毁于战火的辽代原创建筑。进入殿内,迎面五尊金身如来大佛端坐莲台,一字排开,丰满高大,姿态清雅,衣纹流畅,不愧为佛像建造之中的精品杰作。大殿内同为金代时期所建的两侧塑造的二十四诸天立像同样引人注目,这些立像高达2.5,帝王将相、文臣武将、男女老幼皆在其中。我特别注意到,其中有武将所披的铠甲里面还衬有动物毛皮,这一特征特别符合当时北方的寒冷天气和少数民族的衣着特点,和华严寺相同,不少菩萨的脸上也都长有胡须,十分滑稽。

参观完后走出寺院山门,外面大广场对面是一座明代修建的琉璃五龙碑,在夏日的夕阳下五彩缤纷,闪闪发光。回旅馆路上,回味着这座遍布云中古刹和北国梵宫的塞北小城,希望这样一座辽金时期的艺术博物馆般的城市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体验我国博大的地理环境和众多民族的发展经历。以史为镜,才可以保持长久的持续和发展。

(原机械学院  姚大同)

《西游记》及其续书的作者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谁,一直是个悬案。考虑到这部洋洋洒洒的巨著,即使是游戏之作,也决非漫不经心的作品,而是一部匠心独运的力作,作者是想流传后世的。作者是故意隐去姓氏,但决不会隐藏得泯然无迹。他可能会在书中提线索、藏哑谜、埋伏笔。现存最早的世德堂本《西游记》为我们提供了两大线索:一个线索是陈元之所作的序,序中说“不知其何人所为”,并强调“旧有叙”,还引用了已佚旧序的一段内容:“魔以心生,亦以心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它还叙述了有关作者的一些传闻:“或曰:‘出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这个线索说出了两个信息:一是作者的编书宗旨,即‘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作者宣扬的是理学或心学;另一信息表明作者是出入侯王之家的身份高贵的名人。另一个线索是世德堂本不署作者,只署华阳洞天主人校。有人说,华阳洞天主人是吴承恩的好友李春芳的号,就此说明吴承恩是作者。但是《西游记》中多次把“承恩”一词嵌入小说中,如“受箓承恩在玉京”,“承恩的,袖蛇而走”,“承恩八戒转山林”。旧时文人重视名号,难道会这样漫不经心地使用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抹黑吗?而且,吴承恩当时也不是什么名人或大人物,吴承恩的坎坷经历如能使他这样地使用自己名字,他为什么不在《西游记》上署自己的名字呢?又有人根据《西游记》第九十五回中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君降宝堂。”诗中藏有春芳留迹字样,断定华阳洞天主人校就是李春芳编的意思。这个说法颇为牵强。《西游记》的可能作者,除吴、李二人外,还有元代的丘处机和许白云。丘处机号长春子,是道家全真派宗师,他却是个大人物,是名人,出入王侯之家,但与华阳洞无任何关系。而许白云仅见于清桂馥《晚学集》:“馥案,许白云《西游记》由此而作。”这是个孤证,从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许白云何许人也?许白云即许谦,字益之,金华人,是位响当当的大人物,是宋元之交的学术泰斗,人称“南许北许”,与许衡齐名,师事理学宗师金履祥,是程朱理学的重要传人。他博学多才,涉猎释老,名动天下。南宋末年,曾应皇帝召入京,因不乐仕进,不久返乡。以聚徒讲学终其一生,门徒遍天下,人称白云先生,有《白云先生文集》传世。据《浙江名胜》所载,许白云曾在东阳八华山讲学达2年之久。八华山之阴有八华书院、白云亭,八华山之阳有华阳洞天,彭山书院。白云亭是他登临揽胜之处。如把华阳洞天主人桂冠给予许白云,可不是张冠李戴。许谦写作《西游记》有些是结合本人经历的,所以读来生动感人,令人难忘,他的学识、才能、文学也不时在小说中显山露水,给人以深刻印象。许谦有首自咏:“少年苦跋涉,中年颇悦道。秋霜苗未壮,播植根不牢。乾坤渺无际,至德深且奥。蒙头愧种种,羲娥复佻巧。认能分刀圭,使我长不老。”这首诗道出了他求学访道觅长生的甘苦,显然,小说中美猴王为了求仙访道觅长生而飘洋过海登山涉水的情景是受其影响而写的,并非向壁虚构。美猴王投拜须菩提祖师为师。这位祖师非僧非道亦非儒,道冠佛号圣贤心,原来是合三教于一身的。他住的是斜月三星洞,而斜月与三颗星却组成了一个“心”字。这暗示祖师在此设讲坛授门徒宣扬的是“心学”,而许谦在八华山书院设坛授徒,讲授的不也是理学吗,两事何其相似乃尔。许谦崇尚程朱理学,而旁及佛老,不也是集三教于一身的人吗?许谦博学多能,这在须菩提身上也表现出来,他熟悉不少神道流派和旁门左道,让美猴王选学,最后美猴王选学七十二般变化。猴子和人都要接受教育,许谦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此被体现出来了。许谦还提倡因材施教,而须菩提则根据猴形特征传授行者筋斗云,是典型的因材施教。小说中须菩提传艺有一个有趣的过程,他把猴王头颅打了三下,然后两手反背,关门而去,引来徒众对猴王的一片责骂声。好个猴王竟洞悉暗示,三下是约在三更时间,关门是不走前门走后门。于是如约前往,人不知鬼不觉地学到了真本领。三更学艺从来少有,但在许谦的众弟子中就有一位五更悟道。这人是元代名医朱丹溪。朱丹溪义乌人,少年任侠好义,爱打不平,但社会影响不好。后投入许谦门下。一日,听许谦讲课,触发深思,感觉今是而昨非,不觉大汗淋漓。在散课后,独坐原处,反思到五更,终于悟道,决计弃侠行医,成为金元四大名医之一。以上种种说明须菩提祖师代表着许谦。许谦有一诗咏太湖:“周逥万水入,远近数山环。南极疑无地,西浮直际山。三江当海表,一径界河间。白浪秋风疾,渔舟意尚闲。”这首诗在读《西游记》时有似曾相识之感。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许白云的作者身份,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西游记》的字里行间找出信息,摘录如下:第一回藏金华华阳洞天白云先生编,第二回藏许白云益之,第四回藏许白云,附录藏许谦,第九、十、十二回藏许白云,第十一回藏金华许白云编,第十七回藏许白云益之,第十九回藏华阳洞天主人许白云,第二十三回藏许谦白云,第六十四回藏金华许谦白云……。《西游记》有两种续书:《续西游记》和《后西游记》。这两部书的作者也都是谜,但也可由书的叙言和文字间找寻出来。《续西游记》有真复居士写的序:“前记谬悠谲诳,滑稽之雄。大概以心降魔,设七十二种变化,以究心之用。上穷碧落,下极阴幽,三界贤圣,搜罗几尽。杂取丹铅婴姹之说,以求合乎金丹之旨。世多爱而传之。作者犹以荒唐毁亵为忧。兼之机变太熟,扰攘日生,理舛虚无,道乖平等。继撰是编,一归铲削。……化不净根,解亡涂缚,作者苦心,略见于此。我愿观者,同具人天慧业,得是书而绎之,当作不动地想,毋徒曰胼拇赘疣,而胡卢弁髦之也。”这篇序透露了五个信息:第一,编《西游记》的宗旨是“以心降魔”、“以究心之用”。这和陈元之所援旧序的“魔以心生,亦以心摄”的宗旨吻合;第二,《西游记》早已“世多爱而传之”,《西游记》故事被收入《永乐大典》,不足为奇,而且在其字里行间也藏着许白云字样。第三,继撰《续西游记》的缘故是“以荒唐毁亵为忧”,把“机变”、“扰攘”铲削,“化不净根,解亡涂缚”;第四,前记续书作者为同一个人;第五,真复居士是作者代言人,或者就是作者。经过在《续西游记》中寻找信息,结果是:第三回藏许白云,第四回藏真复居士许白云,第五回藏华阳洞天主人许谦益之白云编。……这不仅进一步证明许谦是作者,还同时证明了原书续编都是许谦所作。两书并非出自两人之手,都是许谦的游戏力作。清代有人评论《续西游》摹拟逼真,而失于拘滞。其实是对作者苦心未能理解,而“胡卢弁髦之”了。两书同出一手,当然“摹拟逼真”。清人评论《后西游记》:“虽不能比美与前,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后西游记》只署天花才子评点,其作者同样不知是谁。研究了《后西游记》的序言,可以发现它与天花藏主人所撰《梁武帝西来演义》竟是一脉相承的,两书都提到唐僧去西天求真解之事,《后西游记》说的就是唐僧大颠率领孙小行者、猪一戒、沙弥三个徒弟去西天求真经的真解。在永庆堂刊本《梁武帝西来演义》内封框内有小字识语:“本堂《梁武帝传》一书绘梓流通。据史立言,我得我失,不出因缘果报,引经作传,西来西去,无非救度慈悲。英雄打破机关,便能立地成佛;达士跳过爱河,即可豁然悟道。”这分明告诉人们西去求真解,西来传佛法的两书为一人所作,作者为梅子和,即天花才子或天花藏主人。梅子和三字可在小说文字中找出来,而更妙的是这三个字隐嵌在序后的一首小诗中:“木液之味甘,火候每成丹。九还只一了,一口八十丸。挥戈刺太虚,谁人能乍看。”前二句中“木每”合成梅字,第三句中“一了”合成子字,第四句中“一口八十”乃和字,第五句中“戈虚”合成戲,第六句中“人乍”合成作。原来,作者把自己名字藏在这哑谜般的小诗中,说是“梅子和戲作”,真是匪夷所思了。梅子和是清代康熙初期的小说大家,他的《后西游记》在清末被改编成“评弹”唱本。

(原理学院  汤毓骏)

古建筑名称趣谈

在风景名胜古迹地有大量的建筑物,这些建筑都有规定的名称。古代人们凡是有重大事件,均在最高大的建筑内进行。如天子宣明政教、朝会及祭礼,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其中举行。这建筑早期统称“明堂”。由于传统的习惯,以后各类建筑均受其影响,都有专门的名称,不能随便乱建,也不能乱称呼。

用以藏舍利和经卷的以方形、八角形、下方上圆的佛教建筑统称“塔”。佛塔和佛寺称“刹”。和尚供佛建筑称“寺”。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称“庙”,比庙小的称“祠”。道士所居的建筑称“观”。尼姑所居的建筑称“庵”。高大堂屋称“殿。四方且高大之建筑称“堂”。普通人居住的房屋称“宅”。房间称“室”。房屋围墙内的空地称“院”。正房两侧的房间称“厢”。上面刻字宣扬忠孝节义、标榜功德的门洞或建筑称“牌坊”。宫庙、墓门前的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双楼称“阙”。帝王墓地称“陵”。都邑周围防御墙垣称“城”。土筑小城称“堡”。园林中以会客、宴请、行礼之用的建筑称“厅”。有顶无墙的建筑称“亭”。土筑高台称“坛”。两层以上的房屋称“楼”。台上敞屋建筑称“榭”。四周设栏干回廊之楼称“阁”。屋檐之过道称“廊”。有窗棂之长廊或小室称“轩”。在建筑物正门前起屏障作用的建筑称“照壁”。堂屋周围的建筑称“庑”。用于接待宾客的建筑称“馆”。架在水上或空中以便人们通行的建筑称“桥”。在水中用石头雕凿成船形建筑称“舫”。屋檐称“宇”。这些名称的汇集都是几年旅游时碰到的。尚有许多不尽之处,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加以补正。    (原基建后勤处  柏文林)

   

菊花,别名黄华、女华、金蕊等,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古往今来,人们对菊花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爱菊、赏菊、赞菊的何止千万。不少喜欢雅致的人们还在庭院里、花盆中载几株,以点缀家园的景色。

11月上旬,我和几个老年朋友踏上旅途。我们乘轻轨2号线至南京东路站下车,步行15分钟至外滩,乘147路公交车到上海菊花展,一跨进共青森林公园的大门,万盆五彩斑斓的小菊、独本菊、多头菊、铺地菊围绕大门铺开,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有10多个精彩纷呈的菊花景点,四周都是快乐的赏花人。

我观赏着这些千姿百态、颜色各异的菊花,时而点头微笑,时而流露出惊讶的神色。那“花开绵绣”景点以多彩多姿的花形和花叶组成绵绣的菊艺图案,凸显菊花的热烈和丰满。明快的满眼的金黄是“龙爪”、“绣球”和“落日溶金”;那白的是“西子春”、“晴光”;那星星点点的绿是“绿水春浓”和“绿柳季荫”。含苞的,有的像颗珍珠,有的像饱蘸墨汁的笔头;欲放的,有的像含羞的少女,有的像婴儿欣欣然张开的睡眼。设计者巧妙地通过五彩扇形琴弦配合地上的鹅卵石水池,让游客能欣赏五彩斑斓的倒影。还有“双龙戏珠”巨型造型菊,高达3的塔菊,点缀了1600多朵菊花的大立菊,看点多多,这真是秋菊逢花期,千姿百态,菊菊争妍,符合民意贴人心呀!

你瞧,那边的“落日溶金”开得正艳,她红黄相映,仿佛那西沉的红日,扎进了漫天的晚霞中;那绿牡丹、绿云的“绿水春波”使人为之惊叹,使我想到了那画一样的美境,绿波荡漾的江水翻腾一个个绿色的小漩涡,暖和的秋日照在江上,闪烁着粼粼波光。

你看,这边的“绿柳季荫”更为迷人,她的花瓣尖而微微内卷,又好像是如今流行的一种发型。花蕊有的黄而大,有的绿而圆,犹如黄金绣就,碧玉雕成,在寒气中显示了她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斗风傲霜的品格。

望着满园菊花,我不禁油然而生敬。中国古典文学及文化中,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其中菊花又以洁身自好、凌霜自傲,冷艳清贞的品质被称为“花中隐士”。花品如人品,低调素雅,不畏劣境,菊花正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品质的最贴切写照。

我爱菊花,因为她有一副寒风吹不倒,冰雪压不垮的铮铮铁骨;我爱菊花,她在明媚的春天,不同百花争艳,在炎热夏天,她不与异草斗奇,在大地萧条的时候,她经受住了“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考验,傲然独放,充满了勃勃生机;我爱菊花,因为她美丽端庄,默默无闻地把全部精华奉献给哺育自己的大地,给人间增辉,为大地添色。我爱菊,更爱那些菊花型的人们。                            (原工会  马金贵)

修身养生

 

从“1314”说起……

近日,人们似乎很喜欢“1314”这个数目字。起先我并不在意,直至悟明“1314”,原来是指2013年连接2014年,谐音夫妻恩爱“一生一世”,这让我回味无穷、别有感叹。呵呵,当代人可真会咬文嚼字、富有想象。

其实,生活中,任何太理想化的东西往往都不会理想,婚姻也是如此。因为婚姻不是按人的理想化的模式制造出来,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男女双方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构成物质需求与精神享受的综合体;婚姻需要双方理解与默契,就像需要有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任何标准模式化的婚姻,都是僵死的,也是不现实的。

但随着社会的开放,有些人婚姻的观念似乎发生了变化,对家庭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现实、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在现实婚姻中,当夫妻跨入中年以后,激情浪漫的感觉渐渐在淡化,维持的是那些平淡琐碎的日常生活;尤其到了老夫老妻,常年累月厮守在一起,难免会有说错话或做错事的时候,能否还维持“1314”的相敬如宾、恩恩爱爱呢?这不得不令人思考、扪心自问!

不过,说到夫妻“1314”的恩恩爱爱,不由让我联想到了“筷子”而感慨万千:夫妻犹如筷子,冷热不辞、甘苦与共;夫妻犹如筷子,方圆相间、灵活应变;夫妻犹如筷子,地位平等、长短相称;夫妻犹如筷子,互帮互爱、目标一致;夫妻犹如筷子,知己知彼、相敬如宾;夫妻犹如筷子,一双一对、终身相伴。

是啊,婚姻的“夕阳”是相同的,享受的愉悦却各有各的不同。但愿普天下真情实意、恩恩爱爱的夫妻,都能“1314”(一生一世)美美满满、终身相伴。

(晚晴文社  史克勤)

养生“三戒”贯穿终生

说起养生,许多人都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事,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人的躯体如同万物,其变化都是遵循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古代圣人孔子在(论语·季氏)中精辟地提出养生“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的确,一个人年青时,生理和心理都趋于成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倘若像初生牛犊,持气初勇,无异于竭泽而渔,势必危害身心。到了壮年,上有老、下有小,成了家庭和社会中坚,处于成家立业的年华,如日中天,如果凭方刚血气,过分追求名利,势必刚愎自用,伤元损气,启开疾病侵袭缺口。及至老年,从社会的大舞台回到家庭的小圈子,相对来说,思想上由动转向静,生活上由开放转向相对封闭,必然产生包括思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全方位不适应,这时就要戒得,即做到清心寡欲。要知道,多余是害,不多余、不短少是福。贪财招怨,贪权费神,无官一身轻,无事赛神仙,心无挂碍,方能活得自在。若未能及时调适人生方向,那么伴随而至的将是隔绝、孤独和没落之感,结果紊乱血气,脏腑功能失调、疾病丛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许多疾病,皆根植于壮年或青年,甚至童年或少年,只是当时潜伏,今朝暴发而已。一个人欲求健康长寿,固然要讲究养生,但重要的必须从幼年开始,根据生理发展规律和所扮演的角色特点,探求与之相适应的健康之道,身体力行,终生不渝。因此,养生贵在终生。那么,贯穿终生的养生之道又是什么呢?它就是孔子提出的“仁者寿”哲学。仁者,爱人。克制自己的欲望,把自己的思想纳入时代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与人为善,温良恭俭让,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养生的根基。德寿一体,德高寿长,用现代语言说,置身于群众之中,与群众共呼吸,同命运,乐吾乐以及人之乐,忧吾忧以及人之忧。以人为本,四季如春。与亲朋好友之间保持深情厚谊,其核心是“尊重”和“责任感”,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和自然环境,回报施恩于我们的社会,为他人分忧解愁,尽力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晚晴文社  周文甲)

康复俱乐部举办保健讲座

20131124上午,退管会康复俱乐部在老干部活动室举办康复保健交流活动,退休党总支书记曹春城到会讲话,介绍了校领导十分重视关心老年工作的情况,我校是上海市老年终身教育基地之一,大家可择时来校参观。曹老师再三叮嘱老同志一定要注意安全,天雨慢行。曹老师的讲话让老同志们感到十分温暖。

本次保健交流由俱乐部成员秦永鑫老师主讲。老师是我校的物理教师,得病后,潜心钻研保健知识,对中医的经络保健颇有研究。众所周知,当前中医经络保健对防病治病效果良好。老师精心备课,把人体的12条经络相应的治疗作用逐一向大家作了介绍。一个多小时深入浅出的讲课,大家听得非常认真,当场寻找穴位,试着按压,连称有效果……

讲课结束后,许多老同志围着老师问长问短,他再给予耐心细致的讲解与指导。大家都说得益匪浅,要求老师把讲稿复印给大家。经络保健效果好,不用看病吃药,就能得健康。                                  (康复俱乐部  黄作繁执笔)

快板书——走进乒乓房

走进乒乓房,意气风发精神爽。

大声叫好,银球来往,各种压力、不快全部散光。

走走乒乓房,老夫变为少儿郎,老妇变为铁姑娘,怎叫人精神不舒畅,热情不奔放。

走进乒乓房,大病会变小,小病全扫光。怎叫人不相信,乒乓也能当医生。

走进乒乓房,相互问个好,近日身体可健康。家中有啥烦心事,去他的,丢在脑后全忘光。

走进乒乓房,国家大事也不忘。谈谈好政策,心里亮堂堂。退休没有大事做,小事也能增加正能量。                           (东华老年乒乓球队  刘长林)

    

每一个在你的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原因。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宽容与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自省与成长。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人事,我们都做不了主。譬如离去的时间,譬如走散的人。

字三个点,没有一个点不在往外蹦。你越想抓牢的,往往是离开你最快的。一切随缘,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离开你多少。人人都怕自己不清醒,希望自己心明如镜。其实人生何必太清醒?

做粥要放三分米,七分水。处事要三分为己,七分为人。对朋友要三分认真,七分宽容。对家庭要三分爱,七分责任。看文章要三分在看,七分在品。喝酒要到三分醉,七分醒。三分……七分……不过是人生的掂量。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沏的是茶,学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        (松江大学城  杨其荣推荐)

什么是你的?

世界上到底什么是你的,这个问题可能有好多的人都不清楚。

爱人是你的吗?不是。你们虽然风雨同舟、快乐同享、身体交融、情感交汇,但总有一天要分手。同生有可能,但共死决不会,白头到老只是美好的愿望。

子女是你的吗?不是。你们虽然有着浓浓的血缘关系,有着难舍难分的骨肉亲情,那也只能有团聚、孝道、看望、互相关怀……等天伦之乐。即便是你到另一个世界,他们也只是为你送行,却没能把你又重新接回人间的能力。

金钱是你的吗?不是。虽然你拼命的赚钱,但又想方设法把它花出去,即便是银行有再多的存款,那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

房子和车是你的吗?不是。虽然你住着舒服,但你离开的那一天,就什么都不是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你的呢?你的身体。只有它才是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你的生命,走完人生的全部历程。只有它才能拼命地呵护、保护你的生命,直到耗尽它全部的能量为止。如果你的身体健康状况越好,陪你所走的路程就越远。没有了身体,你的生命也就终止了。因此,你要把身体,看作无价之宝,锻炼、营养、作息、防病治病等一切保护性的措施全部跟上,一刻也不能松懈。身体健康,生活才会有质量。身体健康,生命就会延长。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就没有了生命。没有了生命,一切就都不是你的了。

所以只要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偏见比无知更可怕,人生最大的错误,是用健康换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换取个人的烦恼;人生最大的浪费,是用生命解决自己制造的麻烦!没有任何东西比得上健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珍惜你现在拥有的!

(原外语学院  秦世福推荐)

三样“东西”  耐人寻味

三样东西一去不复返:时间、生命、青春;三样东西毁一个人:脾气、戾气、小器;

三样东西永不放弃:童真、理想、希望;三样东西最无价:爱情、善良、友谊;

三样东西最无常:成功、财富、梦想;三样东西成就人:天时、地利、人和;

三样东西要珍惜:父母、孩子、眼前人;三样东西做事情:目标、方法、改善;

三样东西交朋友:诚信、奉献、无私;三样东西把握好:机会、人生、婚姻;

三样东西得到快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原纺织学院  潘寿民推荐)

老年人冬季保健

冬季是老年人疾病多发季节。人体有四个薄弱部位,在冬季特别易受侵害,老年人更甚。因此,老年朋友要掌握自我保健的金钥匙,增强抗寒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1、头部保健区

进入冬季人体散发的热量,头部要占50%以上。天气越冷,头部散发热的比例还要加大。老年人千万不要像年轻人那样随便不戴帽子。如何呵护头部,提高抗寒能力呢?

1)抓梳头部。手指沿大脑中线,经过百会,再散开十指大面积抓梳整个头部。顺、逆时针各36次。让头皮有热感。头部有很多穴位,百会穴居中,百会穴是百穴之汇,激活百会,一通百通。大面积抓梳,疏通头部经络,气血畅通,增强头部御寒功能。

2)揉按面部。两手搓热,用手掌揉按面部。由下而上外旋36次,再从上到下内旋36次。眼、鼻、口整个面部都得到按摩,满面红光,精神焕发,抗寒功能大增。

3)捏搓双耳。双耳有全息功能,捏搓双耳在全身对应部分都有反映,搓双耳相当于按摩全身。用拇指、食指沿耳廓从上到下捏搓,搓红、搓热为度:或用两手掌按住两耳把两耳推过去,再拉回来。来回36次。

4)冷水洗脸。要养成用冷水洗脸的习惯,不仅增强面部功能,也是抗寒妙法。

2、两肾保健区

肾主水属冬,每到寒冬腊月,冷气袭人,寒风刺骨,这时护肾至关重要。

1)推搓肾俞穴。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手搓热,劳宫穴对准肾俞穴上下来回推搓,搓热搓红为度。肾气充盈,抗寒能力特强。

2)转腰。腰肾之府,转腰是强腰护肾妙法。俗话说: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两手叉腰,拇指按在腰眼上,四指在前,顺、逆时针各转36次。向左转时左拇指用力按压;向右转时右拇指用力按压。

3、肺部保健区

进入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大增。采用以下方法来锻炼:

1)搓鼻、按摩大椎。感冒大多流鼻涕,鼻塞不通。用拇指背沿鼻翼两侧来回搓鼻,搓得热乎乎的,鼻塞立时畅通。再把两手搓热左右手互换搓热大椎。大椎位于颈骨、脊柱之间,空隙较大,容易遭受风寒。风寒过甚,便引起感冒。冬季每天早起后都要搓热大椎,较冷时出门前也要搓热大椎。搓热大椎防治感冒又方便又有效。

2)吐故纳新。预防感冒首先呼吸道要畅通。先用法:在空气新鲜的地方,把嘴张开,用力大声出去。把体内浊气全部吐出。如果三次不够,就再来三次。每次后都要缓一缓,自然呼吸一会儿,再做下一次。接着再用法:就是用腹式呼吸补充大量氧气。吸气时把大自然新鲜氧气吸入体内,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再瘪下。吸要吸满,呼要呼尽,切忌憋气。这样,吐故纳新,不仅增大肺活量,还增强抗寒能力。

4、两足保健区

谚语云:寒从底下来。又说:寒从脚生。可见两足是冬季保健重点。

1)热水洗脚。热水洗脚使脚温暖,阳气上升,畅通全身气血,增强免疫功能,可防治外感风寒咳嗽。热水洗脚,丹田温暖,气血充足,有利睡眠。

2)按摩涌泉穴。洗好脚再用右手按摩左脚涌泉穴36次,换左手按摩右脚涌泉穴36次。涌泉穴通心连肾。按摩涌泉穴,人体阴阳协调,增强免疫功能,抗寒能力倍增。

3)睡前全身拍打一遍,疏通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不仅有利于睡眠,也有利于抗寒。

4)步行。让两足动起来,最好的方法是步行。步行促进全身气血通畅,增强免疫力,协调全身各器官的功能,达到平衡。步行是抗寒最好的健身方法。

本刊编辑室推荐

悼师友三阙

哭朱介民校长

科技领先在肩,执掌牛耳唯尖。从不以官序大小,谦谦长者是贤。

群英在前多鼓励,困途当下智谋添,以身是则自当先,敢不效力追前?

 

忆田老允华

敦厚壮实老班长,认人唯昆仲。笔耕沃原野田,文苑现花丛。勤查字典细辨认,

重头再学吾从。为求字顺文通,哪怕铅盘千重。宣传责任担肩,一马当先老翁。

 

忆老厂长黄子强

受命唯艰是当年,知青返城一大片。教授上课心不宁,子女就业咋办?

一校两制唯创新,任人说长短。挥汗如雨创业,背水泥,浇平地,

劲比小伙无高下,难辨汗水甜咸。自负盈亏当自强,路在脚下问市场。

 

是中华儿女,保家卫国奋争先,鹰击长空搏群雄。

聊备一格学毛体,霜余红叶染劲犹。游龙啸空独昂首,娇凤鸣春群点头。

学得形似七八分,难追神髓辨分由。从今再睹见为难,唯有纸墨可神求。

英灵长存魂魄在,再上蓝天任君游。

(原校印刷厂  陈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