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生活2014年第5期(总第96期)

发布人:陈维亚发稿时间:2015-01-21浏览次数:16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若干问题的决定》要点

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五个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五大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的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六大任务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依法治党。

(本刊编辑室摘编)

我校离退休干部认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

近日,我校离休党总支学习中心组、离退休干部各党支部先后组织老干部专题学习、讨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在我校老干部中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在学习中,老干部们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绘就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大任 务,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是指导法治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老干部们就公报中提到的10大亮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展开热烈讨论,他们谈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城市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领会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全会精神。

老干部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尽自己的所能为学校、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老干部办公室)

市退教协举行“上海高校系统退教协优秀分会表彰交流会”

──我校材料和化工退教协分会荣获“优秀分会”奖

20141015下午在上海交大医学院东部校区,市退教协举行“上海高校系统退教协优秀分会表彰交流会”,会上,表彰了17个退教协分会,我校材料学院和化工生物学院退教协分会在全市高校169个退教协分会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分会”奖,材料学院退教协分会顾莉琴老师作为获奖代表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表彰交流会由市退教协秘书长顾伯超主持,上海高校系统退教协代表数十人出席会议。复旦、同济、财大、上大等获奖分会等代表也作了交流发言。

我校退教协目前共有16个分会,各分会多年来团结会员,组织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发挥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支持会员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和学校服务,开展参观旅游慰问,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会员积极养老等各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市退教协理事长吴彩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她说,市退教协成立30年了,起到了退休教职工的主导骨干作用。目前会员有近8千人,分会169个,各单位退教协紧紧依靠分会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这次“优秀分会”

表彰是首次,以后市退教协还会组织评选交流,以推动各退教协分会工作进一步迈上新的台阶。她要求,各单位退教协要推动把退教协会员以分会的形式组织凝聚起来,要选好热心为分会操心的人,要有常态化的活动时间安排,要有适合老教师需求的活动,特别是注重老教师交流“三情”──同事情、同学情、师生情的需求,满足老教师们精神生活的提升和宣泄,让老教师们在自我教育、自我娱乐中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东华大学退教协)

贺善侃教授参加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研讨会

915,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着力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引向深入。刘奇葆、赵洪祝出席会议,会议由赵乐际主持。

贺善侃教授作为入选论文代表应邀参加会议,并就改革开放35年来我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和当今时代对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要求作了交流发言。此次研讨会从去年11月开始面向全党全国征文,经过认真评审,共有121篇论文入选,其中全国高校10篇,上海高校仅入选2篇。此次研讨会代表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成果,贺善侃教授的论文《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发展——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坚持宗旨意识的讲话精神》入选并被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编写,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收录。

(转载自东华新闻网)

欢度重阳节

 

2014年下半年退休教职工块组长工作会议举行

为把学校对退休职工的关心快速传递给广大退休职工,校退管会根据居住地把全校2400多名退休职工,在全市范围划分了51个块组,挑选热心的退休职工担任块组长,为居住地附近的退休职工服务,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日前,这51位块组长的工作会议在学校退管会208会议室举行,校退管办主任宋敏、退休党总支书记曹参加会议。

会上,退管办主任宋敏对各位块组长的辛勤工作表示了慰问和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学校2014年敬老节活动的安排。会上,宋敏还对学校2014年体检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校退休医疗报销政策的相关改革进行了说明,对块组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布置与安排。退休党总支书记曹春城也补充了在退休职工服务中碰到的新问题,勉励大家克服困难,多奉献爱心,多关心老同志。

会上,各位块组长也把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会议使大家统一了为老服务的意识,也使大家进一步增强了做好为老服务工作的信心。

(退管会)

退休总支、退管会看望慰问烈属

在“烈士纪念日”、“重阳节”到来之际,92930日退休总支书记、退管办副主任曹春城与退休11支部书记归洁、3支部书记梁瑾、退管会办公室肖政老师一起上门看望、慰问烈属季仲元老师及住在大华新村的竺瑞岚医生,并送上重阳糕等礼品。老师的父亲季寿昌是我军二野炮兵部队干部,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壮烈牺牲。季老今年也有78岁高龄,思路清晰,给我们谈到政府近几年对烈属的帮助,再三表示感谢组织。竺瑞岚医生退休已22年了,她的兄长是地下党,解放时在撤退中被敌人逮捕牺牲,她的丈夫因救治一名患病儿童,引起感染去世。她因为年轻时注射链霉素致神经性耳聋,但她有乐观的心态,生活中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儿女都是非常优秀的医生。她感谢学校各级组织对她的关心和帮助。                         (退休总支  退管会)

情暖夕阳红

——2014年科研处敬老节回娘家活动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敬老节来临之际,科研处给老教师送去节日的问候。

926上午,7位退休教师陆续回到了科研处,大家相聚在延安路校区中心大楼254室,庆祝第27届敬老节,久别的同事相逢,互致问候,房间里时不时传出喜悦的欢笑声。茶话会由科研处副处长王治东主持,科研处处长季诚昌、副处长谢旭红、办公室主任张莹等参加了会议,并与退休老教师进行座谈。季老师代表科研处全体同志为老教师送上节日问候,祝福各位老教师身体健康、生活美满。见到老教师们身体无恙、气色良好,大家都甚感安慰,茶话会现场充满着温馨。中午,科研处准备了可口的午餐。

陆培君老师患有帕金森,行动不便,需要搀扶,到了回娘家这天,她和老伴老师早早回到学校;宣文倩老师的类风湿很严重,手脚肿得厉害,上楼很困难,爱人先生开车送她来到学校,一路护送到活动现场;孙家匡老师家住浦东,也很早都赶到学校;杨培元老师爱好广泛,经常回校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当天早上还在老年大学打乒乓;蔡玉华老师退而不休,仍工作在科研工作第一线,经常去企业洽谈项目合作,老师积极乐观、热爱旅游,与大家分享旅游心得;马世荣老师依旧神采奕奕,东华毕业后,在校工作三十余年,分别为外事、学生、科研工作各服务十余年,是资深的东华人了;陈莲霞老师退休后被科研处返聘,她和爱人边工作边照顾两岁多的孙女,生活忙碌但充实。

李鸿儒老师仍在外地老家,还有两位老师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参加回娘家活动。当天下午,科研处领导班子一行先后来到离休老师陆秀珍家和退休老师张瑞珍家。陆秀珍老师的腰椎间盘突出很严重,行动很不方便,出门坐轮椅,前段时间她去宝山一家疗养中心治疗了四个月,治疗效果明显,但考虑到爱人先生腿脚不便、一人在家,放心不下,老师出院回家陪伴爱人;老师患有脑萎,近两年不能说话,但是我们一进家,她都认出我们,握着老人家颤抖的手,她艰难地说出了“谢谢”两个字,大家激动不已。

通过敬老节回娘家活动,进一步增进退休教师对学校的感情,弘扬了尊老、敬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科研处)

茶话会开得好

1029的上午,退休教职工安顺路180弄块组假座纺大小区老年活动室举行茶话会,这是继今年的迎春联谊会之后的第二次块组活动。

这天,天公不作美,天空阴沉沉,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凉风阵阵,却丝毫未减老同志们参加茶话会的热情,就连年迈的高章博、赵书经两位老教授也兴致勃勃地前去参加活动,大家目睹两老精神抖擞,步履稳健,感到由衷地欣慰。

老同志们欢聚一堂,互致问候,笑语不断。大家边品茶,边畅谈,从国家大事到小区的安居问题,以及养生治病、如何与病魔抗争等话题相互交流着体会。许多同志非常关切当前反腐斗争形势,认为党中央为党除祸,为民除害,提振了党的威望,提高了党的公信力。但必须深刻认识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决不能存有丝毫的懈怠之心。大家深信反腐斗争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不少老同志话题集中在如何搞好小区的安居问题上。他们指出,在安顺路180弄两个原本不大的院子里,私家车满为患,堵塞通道,给居民进出带来不便。要是万一发生火警或有病人急需救治,消防、救护车辆无法驶入弄内,存在严重隐患。他们强烈要求居委、物业等有关部门对此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速予以整改,还小区居民拥有一个安全整洁的居住环境。

老同志们对退管会部署《一年开展二次块组活动》的举措表示赞赏,认为这是学校领导又一次对大家的关爱。大家对搞好这次活动付出辛勤汗水的块组长张国富老师以及他的夫人徐霞琴老师深表谢意。茶话会历时只有一个小时,简短务实,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增进情谊、交流心得、沟通信息、释放诉求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安顺路180弄块组  钟乃浩)

重阳节活动

今年的重阳节活动与往年不一样,退管会请了上海市委党校项副校长给我们讲述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及有关民生问题,政府正在着力解决及办好相关的事宜,特别是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当前老龄化社会如何更好养老的问题。我听了感觉很实在。

1016纺大小区381-10楼块组的东华大学退休教职工,在退管会会议室举办了一次茶话会,也算是重阳节活动的延伸吧!我们大楼的老师们个个认真参加。会上曹春城书记讲话,她真诚希望我们老同志们互相关心关爱,邻里之间多沟通友善,退管会将尽量多给一些经费让大家出来走走、聚聚、谈谈

王传铭老师和蒋静华老师在会上,围绕人要长寿就要心态平和这话题回忆了自己的过去,讲述了自己的心里话……。在这里我代表大家向退管会领导说声谢谢!

(纺大小区381-10楼块组  黄永秋)

感谢学校对我们退休老同志的关爱

1018蔚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温暖的阳光为聚会增添了喜庆和温馨。

杨洪祥师傅早早就为聚会做之前的准备,他把聚会所需要的东西全部带到会场。朱顔鹤发的九十岁高龄项云瑞老先生,他早就盼着我们块组的聚会了。薛忠良老师这一天把家务安排妥妥帖帖,早早就到了。他们三人招呼大家喝茶、入座。几位今年作过大手术的老教授也欣喜地赶来参加聚会。老同志嘘寒问暖,谈谈家常,交流着各自的近况,显得格外开心活跃!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扬校退管会对退休老同志无微不至的关爱!大家一致认为退管会是一个无私奉献、积极热心服务于全校退休教职工的优秀集体。

为了丰富老同志的退休生活、增强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提高、改善老同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退管会的全体老师动足了脑筋,使足了劲,不辞辛劳地从年初至年终做了周密的安排(老年教育、各种讲座、老人赛事不断),每项工作他们都作足了功课。这支优秀的团队带给我们老年人更加美好幸福晚年生活。

我们块组内今年夏天有三位老先生先后接受了手术治疗。曹春城书记在七、八月间,头顶着酷暑烈日,把学校那份特殊关爱送到了每位患者的病床前(家中)。老师的访问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病疼,也促使家属对老同志有更好照顾!

退管会不仅关心患大病者,还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位老同志。如周增柟教授退休多年,经常在国内外之间往返,她表示出十分想念退管会的老师。老师听到后第一时间上门看望了老师。老师高兴地与老师畅谈了这几十年在东华大学的教学情况,她的科研成果……又如周美云老师这几年家事不断,先是她的先生于11年在泰国逝世,随后家中为了遗产起纷争,身处混乱中的女儿随后出国了。无助的她,很是郁闷!就在她极度消沉的时候,收到了退管会留守老人茶话会邀请通知,驱散了她的心愁,知道退管会时刻在关心着她,让她倍感温暖。再如老师不知从什么地方听说我儿子患上了白血病,正住院接受治疗。老师不但深入了解了我儿子的病情和治疗程序,而且还将学校的一份慰问金给了我!我儿子拿到救命钱,心里无限感激!退管会就像是我的娘家。

2004年后,我就在龙柏担任块组长,十几年来我所见到的退管会工作人员都很敬业。他们随时都准备应对突发的事,他们辛勤的工作深深地感动着众多退休老同志。

我住在龙柏,2004年组织起龙柏块组。最初组内只有十几人,发展到现在,我们块组里已经有近六十位退休人员了。我们有好几位老同志在东华大学奉献了几十年,现在尽管子女都不在身边,退管会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替代了他们对子女的依赖!

(龙柏块组  韩瑞雪)

中国梦──人人出彩

 

 

 

校离休干部在不同的岗位上尽自己的所能发挥着光和热,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来自不同街道的报道讲诉着他们的故事──

离休不离岗 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江宁路街道离休干部学习小组的组长是一位85岁的离休老干部——刘征。作为静安区五星讲师团的老师,刘老经常要参加各类报告团,但是,就算再忙碌他也坚持每天留出时间来看报、读书,还主动将所读、所学传播给他人。刘老始终认为,学习知识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学习不仅是执政兴国之基,更是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取得成功的根本之道。

江宁路街道离休干部学习小组成员们在刘老的带动下,不论风吹雨打还是酷暑严寒,每月学习2个小时,从不间断。作为组长,刘老每次上课前都精心准备,让学习内容更充分,信息量更大。在今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刘老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细致研读学习党中央的各类会议精神和材料原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让小组成员们学习。学习之后,刘老还引导大家发言,畅所欲言交流学习体会,提高思想认识。小组成员们都说:“我们是长期离开工作岗位的人,能参加这样的学习很有必要,有刘老担任组长更是幸运,通过听、读、学和交流发言,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每次上课都感觉自己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升华。

(摘自江宁路街道《家在江宁》杂志) 

她,为孩子奉献全部的爱

说起离休干部汪绍兰,天山社区的居民纷纷翘起大拇指啧啧称道:她切切实实是一个过得硬的好党员、一个人民信得过的好干部、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是的,对汪绍兰的“三好”评价一点也不为过。用汪绍兰自己的话来说:一个共产党员,虽然离休了,只要身体还行,总不能在革命事业中成为一个‘失业者’”。这就是故事主人翁汪绍兰信奉的人生格言,一股支撑她孜孜不倦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不竭动力。

汪绍兰,192710月生,大学文化。19494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离休后,1989年开始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担任报告组组长、校外辅导员、长宁区社会帮教志愿者组副组长、长宁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东华大学关工委委员、报告团成员等。可在居民们的眼中,汪奶奶还是一位社情民意的预报员。

2005年的寒假,“社情民意气象员”汪奶奶得悉:社区杨家宅大院家长们的烦心事——外来务工子女和上海人子女同在一个学校,学习成绩有点跟不上。外来务工的家长们说:数学我们会算不会教,英语是它们认得我们,实在是一点辙也没有!

当时将近80岁高龄的汪奶奶立即心急火燎地赶到了居委会。汪奶奶向居委干部汇报说,“民工子弟的父母为上海建设出力,我们要为他们的子女尽责,让他们与上海学生一样幸福地成长。我们有这个责任帮助这些家长们,要不我们来办个‘民工子女辅导班吧’!”汪奶奶的主动请缨使居委会干部十分感动:“好啊,那我们就办个辅导班吧!”说干就干,汪奶奶马上与东华大学联系,服装学院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志愿者纷纷表示愿意来当辅导员。可光有老师还不够,没有教室、没有课桌椅、没有黑板,连一支粉笔也没有啊!“这些慢慢解决,先把班级开了再说!”急性子的汪奶奶的一句话掷地有声。

汪奶奶说过:“一个共产党员应当永远发光发热,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是的,汪绍兰的“闲不住”精神催生了民工子女辅导班。

20064月,“求知辅导班”开班了。在一间不大的居委会活动室里,大大小小16个孩子,正全神贯注地听着东华大学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担任辅导老师的讲课,利用周末下午为民工子女、经济困难和单亲家庭的孩子辅导功课,师生结对助学。汪奶奶主动担任“求知辅导班”的教务管理工作,不但参与辅导全过程,还认真抓好教务管理工作,成为辅导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她以亲身的经历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情况,课后与学生及其家长谈心,及时与有关同志研究调整辅导内容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现在“求知辅导班”不仅辅导课本上的知识,还借助关工委及社会资源增开了安全消防、环保、礼仪、体育等课程,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都有所提高。为了满足初中生的要求,辅导班还开设了英语辅导课。

“求知辅导班”不仅在学业上为孩子们释疑解惑,而且悉心关爱着他们的成长。有一天,三年级的孩子小吴一进教室,就靠在椅子上长叹了一口气,直说:“累死了!累死了!”汪奶奶发现小吴累得连作业都没有做,关心询问后才知道,每天晚上小吴都被爸爸安排着去工地送盒饭。小吴很伤心:“爸爸说,如果我读不好书,以后一辈子就去送盒饭。”直到今天,汪奶奶一说起这事,还心疼的不得了,“那么小的孩子,每天深夜骑着自行车送50盒盒饭,盒饭堆起来都比孩子还高。孩子还担心被警察抓,晚上不敢走大马路,每次走街串巷。实在太不安全。”汪奶奶得知情况后便对小吴进行了家访。学生家庭的困难情况,深深触动了汪奶奶的心,她语重心长地对孩子家长说:“老吴啊,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会尽力帮助你的。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都有责任,你不要见外!”家长老吴听了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说:你汪奶奶那么大年岁了还为我孩子操心,再大的困难我们自己来克服!并承诺再也不会让孩子送盒饭了。

渐渐的,汪奶奶发现象小吴那样的困难学生不止一二个。有的为了参加辅导班的学习,徒步来回几个小时;有的连买学习用品也有困难。汪奶奶动容了:我们得帮帮孩子们呵!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学习上关心学生,还需要对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实实在在帮一把。于是她给困难学生缴纳在读学校班级组织集体出游的活动费、午餐费,给有的学生送去了公交定额车票,让其乘公交车参加辅导班学习……

开班8年来,东华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因为毕业离校,换了一茬又一茬;数百个在这个特殊“班级”内求知问学的孩子,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他们有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汪奶奶对孩子的无私奉献也感动了孩子们的家长。他们自发成立了“新上海人”治安队,在杨宅路181弄参与治安防范。大伙说:“有啥事只要说句话,我们都愿意来帮忙!”。现在“大院”拥有小区内最令人放心的“保姆资源”,居民有些麻烦事,新上海人都格外的热心肠,纷纷来帮忙。

汪奶奶在走访中又发现,中山西路附近也有二三十个孩子有着类似的情况,都是新上海人子女。为更好安排教学,汪奶奶坚定地说“我们再开一个‘求知二班’,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得到辅导!”。于是去年纺大关工委在汪奶奶的协调下又办起了第二个求知辅导班,教学重点也各有所侧重,小学班增加美术、手工等课程,中学班侧加强外语运用的教学。看到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有人辅导了,汪奶奶的笑容十分灿烂……尤其是回忆她当初如何为创办辅导班寻找资源,克服种种困难并坚持下来时,她的话语中充满自豪:“这么干是累,但是再累也值!”是呵,小小的求知辅导班,凝聚着老人无私的大爱呵!

在社区,汪奶奶的头衔还真不少:追求成效的报告员、帮困助学的关爱员、大墙内外的帮教员、走读班的辅导员。每一个背后都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她自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以来取得了耀眼的业绩:94-08年在8次区市表彰活动中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自1997年以来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上海市老干部社会帮教工作优秀社会帮教者”、“上海市文明办表彰先进个人”、“上海市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先进个人”,以及东华大学“身边好党员”荣誉称号。2008年长宁区关工委成立20周年之际,荣获“荣誉会员”、“突出贡献”等荣誉称号及荣誉奖章。

但汪奶奶对荣誉十分淡然。她只希望以她的绵薄之力,使优者更纯,贫者振奋,迷者清醒,不断以行动履行“愿将余生献后生”的神圣诺言!

(此报道来自天山街道关工委   王燕南老师)

梦想给我力量

梦想就是理想,实现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希望,具体地说就是要实现民族复兴、社会文明、和谐、民富国强的中国梦。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构筑并身体力行地付诸于行动,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有希望、才有动力。不同的人,不同时期、不同的生活环境,会有不同的梦想。由于家庭出身和成长环境,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快快长大,自力更生,尽快地帮助母亲挑起生活重担。在参加了少年先锋队后,我的梦想是通过自身努力争取加入共青团、共产党,为建设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在这理想的鼓舞下,我努力克服家庭出身不好带给我的自卑,努力学习、积极要求上进,克服了前进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努力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老师都说我有希望成为飞行员,但1957年高考时,由于出身不好,成为女飞行员的梦想成了泡影。

在成为女飞行员的梦想破灭后,我不灰心,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但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5710月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到上海郊区农村插队。当时我只有16足岁,在农村我经历了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开河修水利、种田放高产卫星……,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优秀品德:从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小姑娘,成长成为生活上不怕艰苦、勤俭朴实、自强自立;从挑一大碗河泥到能和同龄人一样干活的公社社员。这二年给我的教育与感受使我终身得益。

59年共青团市委到公社要求我们报考大学,接受祖国挑选,我被录取在华东纺织工学院染化系。记得一年级时,我们到工厂实习,工人师傅为我们朗诵了一首诗:“旭日东升,万紫千红,印染花儿开,劳动人民梳装打扮赛过天仙……”,这首诗给我极大的激励,我决心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练好身体,成为美化祖国和人民的园丁,“争取为祖国工作五十年”。五年的学校生活,不仅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增强了我的理想与信念。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纺专染整教研室工作,我的梦想就是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不要虚度年华。正是这些理想给了我前进的力量,帮助我闯过了文化大革命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克服了工作、生活中的不顺利,是理想与信念支持我顺利地走过了大半生。

2000年我退休后,直到2005年底的五年时间中,我被返聘在高职学院从事学生辅导员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生活得很充实、很快乐。第二次退休后,我有幸被学校聘为“教学巡视员”,同时参加“老教授咨询组”工作,为实现“争取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梦想提供了条件。08年底,我爱人突发脑梗,虽然得以康复,但留有后遗症,为此我不得不辞去教学巡视员工作,把精力放到家庭中,但为了能实现自己“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梦想,我努力克服困难,安排时间继续参加老教授咨询组工作,直到2011年底,我自己因为患乳腺癌开刀,才不再工作。庆幸的是,我终于勉强实现了“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梦想。

现在我的梦想就是:看到家人、同事、亲朋好友身体健康;自己能为大家尽些微薄之力;尽量不给子女增加负担;能亲眼看到国富民强、民族复兴这一天。

后来我爱人再次脑梗,严重影响智力和反应能力,为了帮助他康复,我需要经常到各医院挂号、配药;帮他进行康复锻炼,虽然很累,但我一直坚定的相信,只要坚持努力,相信会有收获。当然也有不夠坚强的时候,情绪好像要崩溃,记得那一次是我自己开乳腺癌还不到一年,他脑梗后大小便不能自理,又是在冬天,刚为他换好衣裤,正在换床单,还不到二分钟,又把裤子弄湿了,当时我简直要崩溃了,又不能发火,因为我知道他也无法自控,我只能用拳头猛击墙壁,来发泄一下,但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

我深深体会到,实现梦想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否则梦想就只能是空想。实现梦想,不单要有努力目标,有良好的心态,更要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才能有精力去承担困难和挫折。随着年龄增大,各种疾病也会趁虚而入,现实生活中必然会碰到许多想不到的困难。生老病死无法避免,快乐是一天,忧愁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地生活呢。

为实现梦想,我每天坚持到公园打拳、活动,从不偷懒;坚持每天陪爱人散步,帮他进行康复训练;我努力调整心态,勇于负责,严格要求自己;不畏困难,吸取别人的正能量,懂得感恩;虽然很忙,但还尽量抽空参加学校和社区的活动,尽力关心帮助他人;对各种情况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碰到的困难作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现在我每天都快乐地努力,看到努力有些成果,更坚定了信心。

(退休第11党支部  沈孝昂)

感恩学院  发挥余热

今年的926是校退管会组织退休职工回娘家聚会的日子,中午我碰到了科研处老师说老同志都来了,我赶紧前去见我当年的老领导、老同事。他们看到我问我:你退休为什么不回娘家来和大家一起相聚?我开玩笑地说:“科研处已经把我嫁出去了呀”!其实,我说出这句话时自己的眼睛已经湿润了,我非常想念他们,科研处和材料学院对我来说我都有很深的感情。但自我2003年转岗到材料学院,十多年来,材料学院的领导、老师对我的关心、信任与认可使我深深感到要感恩学院。记得20093月是我退休的时间,学院领导提前找到我说,由于学院辅导员队伍紧缺,希望我留下,继续担任辅导员工作,要我再带一届研究生,帮助学院度过难关。想到每年新生进来,同学们碰到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如应用统计课考试近10%不及格),他们确实需要有人指点和帮助他们,我也有责任帮助他们,因此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退休后我做辅导员工作,思路更清晰,我是学生的长辈,他们就是我的儿女,我就做他们的朋友。作为一名退休教师辅导员,我的定位目标不是看自己做出什么成就,出什么成果,而是要看学生需要什么?以及学校希望我做什么?我把培养党和国家可靠接班人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我扎扎实实地从新生入学教育、困难生的排摸确定、学风班风建设、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宿舍卫生监督、关心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等,每件事我都认认真真去做。希望同学们进校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他们努力学习,学好学问,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希望他们将来能承担起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

20116月,我的学生吴超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我和全年级同学、全院、全校师生一起走过了帮助、救助吴超的艰难里程。同学们顶着高温烈日在校园为吴超募捐筹款;材料学院的老师们第一时间将钱款送到学院办公室;同一年级的同学们则以班级为单位为吴超捐款;学生处、宣传部、校红十字会在校园组织爱心接力活动;社会爱心人士的一次次捐赠帮助,希望能帮助吴超战胜病魔。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同时也有幸的是我从一次次一件件全校师生的校园爱心接力活动、社会爱心人士帮助吴超战胜病魔的真情中受教育、被感动、激励着我更好地服务同学。当吴超化疗、配对失败接受他父亲半相合移植手术出现排异反应急需血小板时,由于正值学校放寒假,校医院费院长想发设法调集血小板解决燃眉之急,当春季过后上海市用血紧张,吴超又急需血小板的消息传来,吴超的班长第一个报名并与舍友、同学组成12人的志愿者队伍,只要是吴超需要,同学们一批又一批赶到市血液中心为吴超献血小板。提取血小板的过程是复杂的,需要1000cc血在人的体外循环后才能获取一份血小板,同学们无怨无悔为吴超献出自己的血小板的精神,使我感动、欣慰、自豪!人民日报等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超坚强”团队不离不弃的团队精神,2012年“超坚强”团队被评为“上海教育年度十大新闻人物”,2013年当选“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是同学们的坚持、是同学们的善举,救助了吴超,使吴超战胜了病魔,现在吴超已经康复返回了校园,并不久将完成他的硕士学业,走向社会,放飞他的人生梦想!在整个全校师生挽救吴超的过程中,我做的是我应该做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因为他是我的学生,倒是我从中受到的教育和感动让我刻骨铭心,所以我特别要感谢的是帮助吴超的每一位东华人,还有社会爱心人士,是你们让一个生命延续,这浓浓情充分体现了全校师生在树立道德风尚中的高尚情操,也是整个社会道德素养提高的一个典型缩影。

20113月我在担任辅导员工作的同时又被组织部聘任为材料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三年多来,我积极配合协助党总支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针对本科发展党员正式党员少的问题,协助党总支进行了研究生党员与本科入党积极分子“一对一”的结对培养模式;为了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我提前介入检查学生党建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材料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检查发展材料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作好记录便于他们及时改正;只要有空我尽可能参加学生党支部的发展新党员的支部大会,通过现场了解发现问题,积极引导,提高了学生支部发展大会的质量;我主动协助青年教师做好递交入党申请书同学的培养教育工作,由于辅导员岗位流动性大,有些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缺少党务工作的经验,而新生进校,辅导员要做的事情特别多,递交入党申请书同学又多,我主动向学院总支联系帮助提前审阅入党申请书。在审阅入党申请书后,建议党支部建立与递写入党申请书同学谈话制度。并协助本科辅导员进行了递交入党申请书同学的谈话工作,使材料学院新生一年级实现了党组织要求的对递交入党申请书同学谈话制度。我凭着自己多年党建工作的积累,将自己的党建管理经验、方法、整理成电子版文档传授给学生党建工作者,目的就希望给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尤其是党员发展程序、材料规范等方面能起到促进作用。为了做好每年的学生党支部书记等的培训工作,自己也不断学习、总结、探索,修改自己的讲稿,充实内容。

今年4月,我又被邀请参与材料学院院庆工作组的工作,负责采集学院毕业生的信息,这项工作因为时间紧,搜集资料时间跨度长,学生资料的信息收集有一定难度,我常为一个人、一张照片,周六、周日找老教师了解情况。在了解过程中,我又常常被老教师那份对学校、学院的执着热爱的情怀所感动,所以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这项工作,欣喜的是院庆60周年材料学院“校友录”这本册子已经印刷并赠送给了广大校友。

今年退休职工回娘家活动,学院党总支书记向我表示感谢,感谢我对学院工作的支持,我说:“不用感谢,是我应该做的”。其实,在我付出的同时,我也收获了许多。与年轻人在一起使我心态也更年轻,是你们的信任使我退休生活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所以我要感谢材料学院!感谢校党委组织部!更感谢一直以来帮助我支持我的同学、老师!

(材料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  陆培红)

难以忘怀的往事

我于19444月在山东沂水县金泉区入党并参加革命的,曾在泰安地委泰宁县天宝区等地担任区农会会长、区抗联主任、区委书记、县农委副书记等职务。我深深体会到:党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是我们打败小鬼子、战胜国民党、夺取全国胜利最强大的依靠。回忆我工作战斗过的件件感人事,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真是难以忘怀······

1947年春,国民党新五军开始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某天夜里,我区政府和区中队正在一个村庄开会,商量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的工作时,被敌人包围,我们立即撤退,行李物件都来不及带走。村里的老百姓全给我们保管好,辗转捎来时一件都没少掉。

因为形势紧张,上级指示:人在地区在!每一个人都必须坚守阵地,不能离开本地区。而当时我得知母亲因病去世,但不能回家送别,心里非常难过。一位大嫂得知后,特地拿来两块白布条缝在我的鞋子上,让我对母亲的深情有所寄托。

有一次,我一个人下山探听敌情,跑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看见敌人上山的动静。夜间回到山里,在凤门村一位老大爷家住下。天快亮时,老大爷急速地敲门说:老都同志快起来,南山来了敌人。我立即起来,爬上北山打了几枪,敌人一时摸不清我们山上的情况,因此退去没敢进山。那位老大爷对群众说:老都同志真行,一个人用加拿大快枪打退了敌人,吓得敌人都不敢进山了。回忆那一件件往事,村村都有亲人记在我心窝。真是:炕洞里燃着一团火,炕头上暖着热被窝,油灯下面话儿多,度过多少风雨夜。山村里面农家女,拉住手喊大哥;树林里面有民兵,敌人来了掩护我;大姐为我洗过衣,寒冬腊月手冻裂;大嫂为我做过鞋,多少次手指针刺破;大娘为我治过病,夜晚熬药喂我喝;大爷为我上山送饭,被无情山石脚磨破;大哥为我探敌情,有了情况报告我;儿童为我送过信,遇着敌人要挨打;山里树枝都有情,化作伪装与敌搏。一别就是几十年,燕子归来寻旧窝,人间处处真情在,滴滴暖流在心窝。乡亲恩情永不忘,桩桩件件记心怀,我要长出万双翅,挨家挨户唱颂歌!                 (离休干部   都烈信)

黄浦江(合唱)

——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


(一)

从天外飞来一条巨龙,

温柔地扑进了大海的怀抱中。

江水滚滚流,

船儿浪上行。

金茂大厦顶天立,

东方明珠披彩虹。

斜拉桥连起两岸的美景,

塔吊高擎着蔚蓝的天空。

海关钟声召唤着勤劳的人们,

奋发者在这里梦想成真。

啊,黄浦江,

你每天开启着日新月异,

你每时展现着最新的面容。

千万人在这里修桥铺路,

千万人开僻着锦绣前程。

 

(二)

当夜幕悄悄地从天空降临,

清凉的微风吹拂着申城。

夜色多么美,

霓虹照天明。

南京路上风光好,

阵阵笑语伴歌声。

世博园盛开着鲜艳的花朵,

大学城培育着未来的精英。

陈毅广场飘扬着五星红旗,

千万人在这里昂首挺胸。

啊,黄浦江,

你每天开僻着前进的路程

你每日容纳着四海的精英。

中国梦在这里实现,

带头雁引领着祖国的强盛。

(原纺织学院  张运良)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

小平同志的“三落三起”的人生,是伟人政治坚定,光明磊落,一心为党、为国、为民的最高尚的世界观。他拨乱反正,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转阶级斗争为纲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大略。“实事求是”,一切决策始于调查研究,终于符合国家繁荣强大,人民富裕的最大利益。他复出后,引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终结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他既重视“文革”中的老干部平反昭雪和留用,又不失时机的提出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把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推向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他既大胆又有魄力,对看准的新鲜事物,全力支持,又敢于担当,承担风险责任。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商外资来华投资开厂”、“大飞机项目”、“宝钢大钢铁”、“中日、中美建交”、“香港、澳门回归”……都有他的铿锵声音和足迹。“发展”是大道理,在于国家的繁荣富强,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大众有富日子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知青返城”、“农村大包干”,只有他能大胆拍板。他深入农村、农家、菜市听到老百姓生活有了改善就高兴,为民办事,不说空话,崇尚实干……他言传身教为广大共产党人、干部、群众作表率。小平同志,你不愧是当代世界的伟人。

(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   沈焕明)

 

忆高校的拨乱反正

邓小平同志曾经号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做到这些,必要条件是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文革开始后,“停课闹革命”,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全部中断,后来各个单位都分成两派,互相斗争,甚至发展到“武斗”。

1970年以后,党中央决定“复课闹革命”,开始试验“短学制”,通过组织推荐,选拔表现优秀的工农兵青年进入高校,实行“开门办学”、“现场教学”、“结合典型任务进行教学”。教师们快速地重新编写避开深奥理论的简明教材,精简学科体系,把若干内容相关的学科合并成综合的学科,从而减少了学科门数和课时数。教师到工厂,与厂里技术人员共同商讨,结合厂里生产上的需要,找出若干课题,由学校师生、工厂技术人员和第一线产业工人共同组成课题组,集体商讨、设计,然后逐步解决。在这过程中,教师进行有关理论方面的讲解。纺织系当时进行的课题,有“络纱座车”、“细砂落纱三自动、等等。其中“络纱座车”后来定型推广,一直使用至今。这一段高教改革实践,是中国特色、世界上独一无二。那时的毕业生,有的后来成了我校的校级领导人。

粉碎“四人帮”后,各方面都需要整顿,小平同志的复出,使大家的担忧一下子消失了。小平同志顺应人民的心愿,决定恢复高考。从此,全国高校都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停课闹革命”造成的“人才断层”,迅速被弥补了,三个面向又有了坚实的基础。饮水不忘掘井人,感谢小平同志拨乱反正。              

离休干部  周启澄

 

纪念是为了坚持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回顾他第三次复出,已是74岁高龄的老人,小平同志以坚强的毅力带领全国人民在还深受“文革”破坏的困境中,排除万难,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历史转折都是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亲身经历过的。整个社会的巨大变化,如今历历在目,确实感慨万千,为了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富强,其中使我们深受教育和值得永远牢记和坚持的有三点:

一是小平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畏艰难险阻和挫折,在经历传奇的“三落三起”,始终坚持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保持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我们有信心和力量战胜今后可能遇到的险阻和困难,就能一往无前。

二是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地走以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永不变道。

三是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结合起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激发自己的正能量,与老同志一起努力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并尽可能地做些有益于学校、社区和社会的事,满怀信心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践行。

(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  梁方义)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今年8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随着党中央推动的反腐与改革进一步深入,这场110周年的纪念活动注定意义非凡。

进入8月之后,从中央到地方陆续传来消息:在邓小平的故乡四川广安,缅怀馆已经开放;武汉于84举办《中国人民的儿子——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展》;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已在中央电视台首映;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逢先知署名文章《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而作》等等。在逢先知文章中反复提及邓小平在历史关头的“政治洞察力和政治坚定性”、“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极具现实意味。

在反腐问题上,邓小平明确告诉我们:“反腐败这个关必须过,对党内高层腐败下不了手,就会散失人心,就会失败,这是大局,不管是谁,一律受惩罚,要公布于众……对我们来说,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可以预判,从第二代领导核心那里出发,为新一届中央高层的反腐大业助阵,势必成为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目标。此前,人民网发表《清除腐败是深化改革的必然之举》中论述,“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立案审查周永康,并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中国共产党所处形势和重要任务高度自觉和主动担当的体现。”

改革是主旋律。邓小平是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身份而成为扭转中国命运的历史伟人。他的南方谈话20多年后,全面深化改革再一次成为中国当下各种思潮之最大共识。“如果现在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今天我们重温邓小平这些谈话要点,对于我们坚定信念,搞好新一轮改革大有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  周文甲)

缅怀丰功伟绩  铭记鱼水恩情

今年8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918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一行24人,怀着十分崇敬心情参观学习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活动时的图片展。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回顾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在每个关键时刻都是邓小平以宽广的眼光和长远的视角,立足中国国情,排除干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经历十年“文革”,人们思想被“左”的思想严重束缚,思想僵化,迷信盛行。要改变这种局面,从何处着手?邓小平首先抓端正思想路线,使大家思想“来一个大解放”,从批评“两个凡是”和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入手,这就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发展道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正确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指导思想,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确立了,还必须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及时提出了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随着纠“左”的深入,又冒出把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右倾错误,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根据发展大势,提出改革开放。改革是  全面的改革,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改革称为中国的“又一次革命”。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开放的方式多样化,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城市,再到扩大开放区域,分阶段分层次展开。实行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色。

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性质、目的、原则、条件,都有明确的意义和精确的语言。如改革的性质,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改革的原则,在经济制度方面,是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到了深圳、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揭开了全国和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篇章。他高度关注上海的发展,始终给予积极支持,在他的指导和推动下,上海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进步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向富裕的小康水平迈进。

“南方谈话”是形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标志。正如群众朴素语言所说: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全靠邓小平。让我们要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  周春麟)

 

“一大会址”等参观纪实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全体成员偕以周书记带队的纺大居委部分同志一行二十四人,于918赴“一大会址”等处参观。

首先,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建史陈列室,重温历史,我们感受到,许多先辈为了祖国独立和人民解放,经历近一个世纪的浴血奋斗,才使我们的祖国屹立于世界之林。

同在“一大会址”展馆,我们着重参观了“邓小平与上海改革开放”图片展。文革结束后,人们处在迷惘之中,中国向何处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领导人,以超越常人的思维,果断坚决拔乱反正,使国家逐步走上正轨,为国家的腾飞奠下坚实的基础。展览会重点展出,邓小平把上海作为继深圳之后的改革开放的重要实施基地,经上海人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上海改革开放的红利也与全国人民共享。

离“一大会址”不远处的思南路,我们还参观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通常称“周公馆”。该办事处设立于19466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董必武在这里曾多次会见各界人士並举行记者招待会,阐述我党对和平民主的一贯主张,揭露国民党政府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接着游览了“新天地”,原先都认为这里是一座座商贸大厦,但到了现场,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其实这是一片具有上海传统民居风格的石库门城区,楼层大多是二、三层,修旧如旧地保留原有房屋特色,成为一片具中、高档餐饮、休闲的商业区。街道除一条稍宽外,其余都是纵横交错的弄堂小道。在这里没有车辆,人流也稀,显得十分幽静。该区域内还有一汪不大不小的湖泊,人们称为太平湖,水不多,但穿流在弄堂间,也别有一番风味。在这里你完全感受不到车水马龙的喧闹,徜徉其间,份外惬意。

我们还绕有兴趣地游览了思南公馆,这是座落在思南路上的一片别墅区,已改造成为高档餐饮文化休闲区,有酒吧、私房菜馆、字画、古董、玩物等,分布在各幢楼内。走进该区域,犹如步入了欧洲某一城市,数十幢风格各异的别墅,散落在高高的乔木林中,错落有致,凡是空地都铺满了绿似地毯似的草坪;奇花异草,幽香四溢,份外醉人;宁静的环境,小桥流水,使人感到格外舒心;漫步在羊肠小道上,尤感赏心悦目。

热烈的议论这次活动的前前后后,一些同志说:我们来上海学习、工作、生活不少于50年了,也算是个“老上海”了,但上海的变化太大了,许多地方都不认识了,真成了“上海乡下人”了。因此,有人提议说,虽然我们年纪都比较大了,但还是要尽量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出来走走看看。

(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   姚汉金)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今年是邓小平诞辰一百十周年,人民十分怀念和敬仰这位时代伟人。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而浅出,其中实事求是精神,更是精髓所在。

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也是毛泽东同志一再坚持和倡导的。他以其丰富的智慧和魄力,以极大的勇气和胆量,实事求是推动各方面工作,使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导中华儿女走上更光辉的里程。

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提出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指出思想不能僵化,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推动全国范围思想大解放,为我国社会主义大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他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指出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大体局面,引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在一九七七年,他率先在教育战线上提出拨乱反正,指出,建国后十七年教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要实事求是看待,要批判“两个估计”,揭批四人帮对教育的破坏,从而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性,使教育战线很快走向正轨,也实现了招生考试,让许许多多青年实现了进一步求知的梦想。”

他十分重视科技发展,指出,我国要搞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及时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形成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热潮。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时,指出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要实事求是分析,历史总结宜粗不宜细。因此,通过总结历史,大家对一些重要问题,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更加团结一致的向前看。

邓小平同志在中英双方谈判香港问题时,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打破了英国当局设置的层层障碍,使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怀抱。

邓小平同志按照客观规律,提出干部队伍要年轻化,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并且自己率先执行退休制,这在党内外也产生极大影响。

此外,邓小平同志其他许多方面都有杰出论述,其事例举不胜举。他的理论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和根本,推动和指导全党拨乱反正,实现改革开放,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们要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实事求是,团结在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美好梦想而努力奋斗。(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  于正书)

 

老有所学

 

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为人民而创作,鞭挞“假恶丑”,发扬“真善美”,文学艺术要实现“八个转化”:

(一)把感官刺激转化为心灵震撼;(二)把欲望贪恋转化为理想奋斗;

(三)把低级趣味转化为高尚情操;(四)把迎合低俗转化为拒绝铜臭;

(五)把庸碌人生转化为志存高远;(六)把哗众取宠转化为敢于颂秀;

(七)把人性丑陋转化为浪漫美感;(八)把阴暗描述转化为光明希求。

(退休第14党支部  吴世生)

反腐败,得民心顺民意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中国要出问题就出在我们党。习总书记指出“不爱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他还指出“管不好,就会出大乱子,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这些精辟的论述,高瞻远瞩。

随着反腐斗争的不断深入,继党内一批腐败分子薄熙来、刘志军、刘铁男、万庆亮等人相继落马后,曾身居中央要职的高官周永康、徐才厚已被立案审查,这充分凸显了不论他官当得再大,职位多高,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彰显了我们党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反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坚决支持。要是对腐败姑息放纵,要是对腐败不保持高压态势和“零容忍”,那么势必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的公信力,严重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展,严重影响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人民群众是腐败的最大受害者,对腐败深恶痛绝。反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四风”,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渴望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得民心,顺民意。我们欣喜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的新成效,极大增强了党的威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当然,正如王岐山同志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所指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我们必须始终做到冷静清醒,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信心决心,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加大治本力度,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王岐山同志的这番话,告诉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原理学院  钟乃浩)

坚决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推进民主发展

1017上午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举行第113次学习会,针对当前香港发生的“占中”事件,选学小平同志《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一文(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72页)会议由组长梁方义同志主持,他宣读全文后说:“今天我们重温小平同志三十年前的这席谈话感到特别亲切,完符合香港现时。他确实是一位伟人,许多事都被他言中,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与会老同志都纷纷争着发言,展开热烈讨论。

一、一致认为邓小平同志的讲话高瞻远瞩,是推进香港民主发展和繁荣稳定的强大思想武器。如他说:“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会有秩序度过十三年,十三年之后会有秩序度过五十年。我是有信心的。但不要以为没有破坏力量,这种破坏力量可能来自这个方面,也可能来自那个方面。”在谈到政策变与不变时说:“我们在协议中说五十年不变,就是五十年不变,到了五十年以后,大陆发展起来了,那时还会小里小气地处理这些问题吗?所以不要担心变,变不了。再说变並不都是坏事,有的变是好事,问题是变什么……如果有什么要变一定会变得更好,更有利于香港的繁荣和发展。而不会损害香港人的利益,这种变是值得大家欢迎的。”在谈到管理人选时说:“参与者条件只有一个就是爱国者,也就是爱祖国,爱香港的人。”在谈行使主权问题时说:“除了在香港驻军外,中国还有什么能够体现对香港行使主权呢?在香港驻军还有一个作用,可以防止动乱。那些想搞动乱的人,知道香港有中国军队,他就要考虑,即使有了动乱,也可及时解决。”

二、香港社会少数人无视基本法的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打着“公民抗命”的旗号,公然发动非法“占中”集会,这是有预谋的严重政治事件,表面上矛头对准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实质上是挑战中央,想逼迫中央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作出让步,要在香港上演“颜色革命”。这完全背离法制轨道,背离法治的所谓民主是注定要失败的。

三、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沉着应对,采取对话,用谈判沟通的冷静方式处置事态,

赢得了市民广泛认同和中央政府的充分肯定,我们决不能上“占中”幕后黑手的当,他们最希望见到的就是暴力和流血场面,企图制造“悲情”,将行动拖下去,让香港乱下去……这决不能让他得逞。

四、当前香港的民主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按照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

定落实普选,是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体现,是香港民主法治稳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切实可行的最佳制度安排。愿香港同胞以理性务实精神谋取共识,在法治轨道上携手前行,如期实现普选行政长官目标,写下香港民主发展和繁荣稳定的“香江名句”。

会议最后,大家还评论了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双十”演讲中的涉及“占中”言论,他说:“对香港民众最近为争取特首普选的行动,我也再次表示坚定的支持。”其实,“占中”反对的不是普选,而是人大常委会加的“爱国爱港”这个条件。马英九挺“占中”是为了与民进党比赛谁比较不“亲中”,以免又被扣上“亲中”的帽子。选举之日快到,马英九说出一些言不由衷和自相矛盾的政治语言不足为怪。同样是“非法”,但马英九不能不挺“占中”,这不是“以民主为傲,以台湾为荣”,而是台湾民主的悲哀。

(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  周文甲执笔)

读点《政治经济学》

——《书香新华、品读好书参赛作品》

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今日重读《政治经济学》获益匪浅。如今关键时期,发展仍是硬道理。但是只有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才能完成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因此我们应该了解一点、懂得一点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使这门学科发生了伟大而根本性的变革。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阐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这当然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剩余价值理论。它是区别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水岭,它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剥削秘密,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然而从生产过程而言,不论是资本主义生产或社会主义生产都是劳动者借助于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但这两种制度的生产目的则是南辕北辙。资本家拿出资本进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极大化,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马克思指出:“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而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生产的关键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决定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的不同,生产目的的不同。

要完成一个生产全程的首要前提是要有“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是从资本家衣袋里拿出来的,而社会主义是从国家银行中提取的。因此,资本家厂长与生产全过程性命攸关;而国企厂长和国家是雇佣关系,虽有义务和责任管好生产,但忧患意识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觉悟程度不可能超越时代而存在。这种缺陷个人无法解决“资本”是我的与不是我的矛盾。只有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从经济体制上想办法。目前出现的一种混合式经济,就是弥补缺陷,求得双赢的新创举。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专家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我认为,这个讲话精神不仅对专家和领导非常重要,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讲也是及时雨。学点政治经济学,可以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也可以解决现实思想的一些模糊认识。

第一、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要进行生产必须要有资金投入。当今我国并不算太富裕,虽然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是人均GDP只排在世界第110位左右,某些媒体片面宣传“吃、喝、玩、乐”等消极言论,促使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之风盛行,不利于社会扩大再生产。上届政府为拉动生产投入4万亿,还引起社会不平衡。社会媒体应多宣传以拉动中国内需为己任,促进我国更大发展。另外中国人到世界各地买房,仅在美国去年就买了22亿美元。2013年中国赌客在境外累计输掉760亿美元,居全球第二。我们的政府、媒体、人民都应该对照经济学的观点想想哪里出了问题,“资金”不能无谓外流了。

第二、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复杂过程,他们为了捍卫这种制度,不惜用鲜血和财富去冒险。被西方称之为“阿拉伯之春”的埃及、突尼斯、利比亚,至今内乱不止,被多党制、民主化、自由选举、全面私有化蒙着眼睛的“普世价值观”造成分裂、战乱,贫困甚至被肢解的悲惨局面。西方道路是否是普世真理,马克思的经济学早有结论。习近平在出访巴西时讲:“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了才知道。我们的先辈们早已尝试过,不行!所以中国人民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适合中华民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两个百年“梦”的康庄大道。

第三、     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如果承认“模式”存在的话,那么资本主义“模式”与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私有化”和“公有化”。20122月时任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跑到中国来游说:中国“国企要私有化”、“金融要私有化”。国内有些政界和学界呼之欲出,想学俄罗斯的“休克疗法”,鼓吹“改革攻坚战”搞私有化。他们忘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也搞过“管理层收购”,结果出现了侵吞财产,监守自盗……使国有资产流失的教训。如果国企也私有化了,国家命脉被外国人分掉,或被自己人搞垮,我们就要重新走上经济殖民化、政治附庸化的道路。邓小平同志说:“任何外国也不要指望我们再做他们的附庸”。

总之,要学点政治经济学,有利于纠正有些干部信仰缺失的问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增强我们全民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正能量。

(晚晴文社  刘长林)

包公与杨家将戏剧何其多耶?

──读宋史所思之四

前已述及,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最弱小的一个朝代,但有趣的是,关于宋朝的传统戏剧在历朝历代中又是最多的一个朝代,而在这其中又以包公戏和杨家将戏为最。许多剧目是脍炙人口、长演不衰。不仅在宋朝发祥地和国都所在的河南豫剧中包公戏和杨家将戏剧目繁多,就在京剧和各地方剧种中也都有许多包公戏和杨家将剧目。

先让我们数一数这些剧目吧。包公戏有:《秦香莲》、《下陈州》、《打銮驾》、《打龙袍》、《包青天》、《铡包勉》、《铡郭槐》、《探阴山》、《二探阴山》、《铡赵王》、《包公赶驴》、《包公卖铡》、《包公戏娘娘》、《二下陈州》、《赤桑镇》、《金龟记》、《审庞吉》、《乌盆记》、《铡判官》、《包公辞朝》、《包公赔情》、《碧波仙子》、《七侠五义》、《狸猫换太子》、《铁面无私清官谱》、《包龙图梦断金蝉案》等。

杨家将戏就更多了,如《汜水关》、《头下河东》、《佘赛花》、《杨继业招亲》、《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寇准背靴》、《杨五郎出家》、《雁门关》、《李陵碑》、《两狼山》、《四郎探母》、《杨七郎打擂》、《八郎探母》、《穆柯寨》、《穆桂英下山》、《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穆桂英挂帅》、《破洪州》、《辕门斩子》、《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百岁挂帅》、《五世请缨》、《打潘豹》、《潘杨讼》、《杨八姐闯幽州》、《杨八姐游春》、《孟良盗马》、《杨排风》、《杨文广征东》等。试问,还有哪个朝代有这么多关于它的戏剧?

翻开史书看看真实的包公和杨家将吧。包公者,包拯也。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 至嘉祐三年,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包拯素性刚毅,不阿权贵,贵戚宦官为之敛手。既知开封府,大开正门任人民诉寃,无论何种案件,概令上堂直陈,立剖曲直。遇到疑难讼狱,亦必多方盘察,务得真情。锄豪强、罪奸诈、奖节义、伸冤屈,铁面无私。是时,童稚妇女亦知大名,呼为“包龙图”、“包青天”。京师百姓为之语道:“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后人撰有《包公案》一书,只有一半实迹,仍不妨碍其广为流传。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 ,朝廷任北汉降将杨业(又名继业) 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次年,杨业破辽兵于雁门关,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军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太宗雍熙三年(986) 七月,潘美(又名仁美)军作西路军协同中、东路军攻辽,奋夺寰、朔、云、应四州,但由于主力中路军曹彬失利,朝廷命潘美军率四州之民南撤,副将杨业阻击辽军掩护撤退,因潘美和监军王侁指挥失当,且未按预定计划接应,致使杨业兵败陈家谷,子延玉战死,杨业负伤落马被俘,绝食而亡。宋太宗痛失骁将,下诏表彰杨业父子功绩,潘美降三级,王侁革职查办。授杨业子延昭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为殿直,杨氏一门,均承余荫。

杨延昭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驻守遂城,曾击退攻城之辽兵。于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 ,死于高阳关副都部署任上。延昭第三子文广,承继父志,亦为一猛将,在对西夏的防御作战中立有战功,皇帝下诏嘉奖,并任命他知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候。至于尽人皆知的佘太君、杨宗保、穆桂英、八姐九妹、烧火丫头杨排风、家将焦赞、孟良等人物及其故事,皆为后人杜撰和虚构也。

包公和杨业父子的事迹既如上述,何以演绎出这么多的剧目,而且久演不衰呢?

我以为这首先是包公和杨家将是清官、良将。一个是刚正不阿;一个是忠君爱国。人民的社会天性是痛恨贪官污吏,渴望有清官出现,替人民主持公道,为民伸冤。包公的出现,满足了人民的渴望,于是先是口口相传,继而经文人演绎、创作成为故事、小说,再由说书人于茶坊酒肆间说唱,同时也进行再加工,最后由剧作家进行再创作,编成杂剧,由艺人登台演出,这就是戏剧了。

杨家将戏剧的发展过程也大致如此。人民崇敬武功高強、一心报国的忠臣良将,也痛恨迫害忠良的奸臣,因此杨家父子为国含冤英勇捐躯的事迹,受到人民的同情和敬仰,迫害忠良的奸臣受到人民的唾骂。其亦遵循着由口口相传,到最后经编剧家再创作成戏剧登台表演的过程。凡小说、戏剧要吸引观众,必得有戏剧冲突,于是在杨家父子殉国中确有大错的潘美、王侁,就顺理成章地作为迫害杨家将的奸臣形象被塑造了出来,遭人唾骂。时至今日,戏中正、反派人物已不是真实历史的再现,只能当作艺术形象看待。

“宋崇宁元年(1102),‘说话’(即说书)已成专门职业,杂剧亦盛行,由四、五人演出。”这种文化市场的力量,促进了忠奸剧的不断推陈出新。痛恨贪官、崇敬忠良,是历朝历代人民不变的天性和永恒的诉求。因此,就是在宋之后的元、明、清三朝,面对当朝贪官污吏、奸臣贼子而孤苦无助的百姓对清官良将的呼唤,加之因清官忠臣戏不反皇帝,因此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也乐观其成,便不断催生出一出出新的包公戏和杨家将戏来。于是就出现了有关宋朝的传统戏剧大大多于历史上任何朝代的有趣现象。

清官忠良戏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当下,人民依然痛恨贪污受贿、枉法欺民之官,渴望有“淸官” 为国为民主持正义、惩治贪官污吏 。我以为,各级纪检部门可看作是当今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开封府” 和“包青天” ,它们应以“零容忍” 的态度既打“老虎”又拍“苍蝇”。事实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净化社会的良好效果。

但光靠这些“清官”惩治还不够,需要标本兼治。习总书记提出了要建立制度,要把各级官员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简政放权,把各级官员手中的部分权力下放给市场、交给社会,以压缩官员权力寻租的空间;要提高官员在行使权力和执法中的透明度,以便接受人民监督;要鼓励对各级官员的群众监督、與论监督、网络监督;要坚持“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以此逐渐形成官员们“不愿腐、不敢腐、不能腐”的良性局面,等等,才能从根本上治好少数官员之贪腐顽症。这不但要中央长抓不懈,而且要全党、全社会包括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相信一个清政廉洁的政府一定能逐步实现。

(原化工生物学院  华载文)

解读岳飞满江红 弘扬民族正气

我和大家一样,从小就喜欢歌唱岳飞的满江红。满江红全词九十三字,是词中的长调,分上下两阕,常用入声韵,而且往往用一些对仗。岳飞的满江红如下: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感情激烈的爱国词,向以忠愤著称。对千百年后的爱国者都起着鼓舞作用。陈廷晫《白雨斋》词话说:“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在历代众多满江红作品中,它是流传得最广的,可称得上妇孺皆知。岳飞的满江红引起了我歌唱民族英雄所作满江红的兴趣。不久,就先后学唱了明代张苍水的二首满江红,和宋代韩世忠的满江红。这个张苍水名煌言,浙江宁波人。明亡时曾组织浙东起义军抗清,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又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后鲁王覆灭,又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合抗清。清康熙三年(1664)不幸被俘,就义于杭州,时年45岁。张墓在杭州南屏山北麓,他和岳飞、于谦并称“杭州三忠”。张苍水的二首满江红全文如下:

“萧瑟风云,埋没尽,英雄本色。最发指,驼酥羊酪,故宫旧阙。青山未筑祁连冢,沧海又衔精卫石。又谁知,铁马也郎当,雕弓折。

谁讨贼?颜卿檄;谁抗敌?苏卿节。拚三台坠紫、九卿藏碧。燕语呢喃新旧雨,雁声嘹呖兴亡月。忆当年,西台恸哭人,泪盈臆。”

“屈指兴亡,恨南北,皇图销歇。更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畔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汉苑露,梁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气欲吞白凤髓,高楼肯饮黄羊血。试拨云,待把捧日心,朝金阙。“

韩世忠是和岳飞并称“韩岳张刘”四大抗金名将之首。其他两位是张浚和刘锜。韩世忠也是位民族英雄,他的满江红,出现在清代人笔记小说中。全文如下:

“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道,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弓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难销歇。

风云啸,龙虎泣。终古恨,谁与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笛管,鸾舆踏老辽阳月。把唾壶,敲碎问蟾蛛、圆何缺?”

韩、张两人的满江红和岳飞满江红一样,词中充满豪情壮语,表达了要求报仇雪耻,恢复河山的壮志,他们词的风格十分一致。他们的词都出现在明清两代人的著作里。岳飞的孙子岳珂,不遗余力地搜辑他祖父遗文,就不曾见到这首满江红。在岳飞的故里河南省汤阴县,有座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占地约为4000平方米的岳飞庙,庙内存历代碑刻,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岳飞手书的“满江红”、“宝刀歌”、“出师表”以及“还我河山”等。这座岳飞庙中碑刻的满江红当是出现得最早的作品,所以近人疑它是明人伪作。我歌唱了这四首满江红60多年,从来没有想起作品真伪问题,现在,开始审视这四首词,有了惊人的发现。岳飞的满江红和张苍水的第二首满江红,所用韵脚完全相同。是岳飞次韵张苍水词,还是张苍水次韵岳飞词?实难判断。从作品真伪来说,张真而岳伪;从发现时代来说,岳先而张后、真作品也可能次韵伪作品。

总之,不论这四首满江红是真品,还是伪作,它们都有着同样的风格,都洋溢着民族的正气,岳、韩、张三位民族英雄的作品似乎彼此都有关系,似乎都出于同一师承。那么,这前一位民族英雄是谁呢?我在宋词中找到了文天祥的满江红。文天祥号文山,江西吉水人。元兵南侵,奉诏勤王,以右丞相兼枢密使奉使和元军议和,不屈被执,遁归,募兵转战于江西、岭南,兵败又被执,47岁殉国。他工诗文词,其正气歌是代表作,最能体现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他的满江红是代王昭仪作的。王昭仪名王清惠,是南宋末年的宫中昭仪。宋亡,她被金人俘往燕京,在被俘北去时题满江红在驿馆墙上。文天祥不满意王词“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代她重作一首。王、文二人的满江红全文如下:《王清惠》“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后妃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文天祥》“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瑶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文天祥次韵王清惠词,所以两首满江红的韵脚全同。但文词却体现其崇高的民族气节。把文词和韩世忠词相比较,明眼人一看便知,韩词是次韵文天祥词的,而且还多处引用了王清惠词中的语句。所以他也是伪作。韩作是师承文天祥的。当我把张苍水的作品和文天祥的正气歌作比较时,发现张作也是师承文天祥的。张作第一首满江红的下阕:“谁讨贼?颜卿檄;谁抗敌?苏卿节。拚三台坠紫、九卿藏碧。”其实取材于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由此可见,各词的师承脉络非常清晰。正如张苍水就义前写的诗:“国亡家破复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弘扬民族正气,当以岳、韩、张、文为师。

为圆中国梦,高唱满江红,民族有正气,华夏大一统。

(原理学院  汤毓骏)

满江红·赞功臣

激荡风云,默无闻,英雄本色。更几个,忠诚信义,腾腾烈烈。披星戴月连天雨,餐风沐雨遍地雪。羌笛管,吹出边关情,声声切。

风云裂,龙虎啸,破禁锢,谁有诀?对山河,耿耿汗沾襟血。长剑倚天九霄外,良弓满搭烟尘决。试拨云,待把捧日心,朝天阙。

(晚晴文社  陈建民)

岳飞《满江红》灯谜一束

1、  火烧赤壁(猜词牌名) 《满江红》(本谜张佩良作) (注:正面会意,江面一片火海)

2、  满江红(猜环保名词)  赤潮 (注:赤,红色)

3、  万里赴戎机(猜宋人名) 岳飞 (注:面为《木兰诗》句,启下句“关山度若飞”。“岳”和“山”相扣合)

4、  怒发冲冠(猜成语) 生气勃勃  (注:正面会意,很生气的样子)

5、  怒发冲冠(猜气象名词)  大气

6、  怒发冲冠,凭栏处(猜机构名) 气象站  (注:站,站立)

7、  怒发冲冠时,吟就《满江红》(猜宋诗篇目) 《正气歌》

8、  抬望眼,仰天长啸(猜保健品名) 昂立一号

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猜中药名二)  防己、 苍耳 (注:苍,苍老;耳,语气词)

10、八千里路云和月(猜歌手)  远征 (注:表示出征路程很远)

11、空悲切 (猜明人名)  戚继光  (注:戚,悲伤;“光”和“空”相扣)

12、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猜书名)  《中国地图集》 (注:正面会意,拢扣。谜底应顿读为,中国地//集)

13、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猜法律名词)  预约定金   (注:拢意扣合。谜底应顿读为,预约//金)                               (原环境学院  朱彬华)

过零丁洋(广东珠海)有感

珠海展且望零丁,零丁洋浪不留棱。惶恐滩战宋将殁,天祥此役留血印。

人生沉浮何所惜,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文天祥,宋朝大臣,此役被俘,后遭杀害。

东华老年大学

(原长宁路校区  黄永志)

 

 

 

 

弘扬长者风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老年大学正在开展长者风范的活动,使教师、管理人员、老年学员都能从思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改变心态,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以进一步培养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风气;进一步培养爱护公物、爱护公共环境的好习惯;改善老年学员间不团结现象,使老年学员能够不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仅在学校能起到快乐学习、自律助人、提高自己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在家庭起到团结和谐与小辈沟通乃至教育孙辈的作用,在社会上真正起到一个有素养的公民的作用,从而也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感。为此,我们在班长会议上进行了动员,会后各班进行了学习安排,使老年学员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知晓。原来表现好的老年学员要求自己更高,更加默默无闻地做好人好事;原来一般的老年学员有的也开始关心班级集体;各个班的学风班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班长在活动中提倡大家在平常小事中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中体现长者风范,使大家感到这个活动开展的非常及时,很有必要。校领导与管理人员也经常到班级去听意见,尽量在学校能够解决的情况下满足大家的需求;各班的任课教师也尽量发挥自己的才华,尽心尽力地将课讲活了,尽力以老年人能接受的方式不断改进上课内容与方式。学期结束时举行联欢活动的班级也增加了,有的还自发集资给教师购买纪念品。更为感人的是老同学之间不分年龄、学历、层次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在学习上生活上关怀体贴,这对老年人养老非常有好处,大家在一起经常交流生活与养生经验体会很是热闹,这种氛围还在不断拓展。例:有个别同学身体不好,突然在教室晕倒,有的同学马上联系家属,有的马上采取急救措施,有的马上向学校报告,还有的准备呼叫120救护车,通过大家的努力,该学员也由于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而病情有所缓解,该学员家属对大家的帮助表示深深的感谢。又例:这学期有一个年轻教师的小孩得了一种“欧洲病”,据说治愈的可能性很小,小孩本人也很痛苦,久治不愈,导致该教师一度精神恍惚,萎靡不振,上课无精打采,眼泪汪汪。老同学们知道后,一面进行安慰,一面马上报告学校,班长们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经与该教师协商,决定暂停一学期的课程,学员可以转班、可以保留到下学期再上课、也可以退费。所有学员对此事表示理解,而且不少学员还自发组织捐款,以实际行动解决年轻教师的燃眉之急。还真有学员了解到医治该疾病的医院和医生,并立即告诉该年轻教师,使该年轻教师小孩的病情得到有效治疗,也使该年轻教师增加了极大的信心。通过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我校老年学员的长者风范,也使得该年轻教师得到了很大的教益。该年轻教师说,想不到老年人的精神风尚这么高,体会颇深,又一次眼泪汪汪,不过这一次精神振奋了。我们老年大学已经养成了教师爱学员,学员爱教师的良好风尚。

我校长者风范的活动开展后,有许多感人的事迹涌现。

下面说的是由学员刻苦学习成为教师的事迹。

丝网花教学育新人——于燕民从教事迹小记

她,两次出席2010上海世博会丝网花展演;她的丝网花作品,2011年获两岸三地手工艺术优秀作品奖;她的丝网花作品,2012年获上海市老年手工艺术大赛金奖;2013年,她被静安区民间工艺美术协会评为2009-2013优秀文化志愿者。她,就是我校现任丝网花班教师于燕民。于燕民原是我校丝网花班的学生,学习始于2005年秋季班。当时学校开设三个层次的丝网花教学,初级班、提高班和师资班。于燕民一人三个班全报全学,在提高班和师资班的学习直至2009年。于燕民学习认真刻苦,加上天资聪敏,她的丝网花作业细腻精致,富有创意,几乎件件出色优秀,是丝网花班的佼佼者。

在我校丝网花教学一贯要求的“做好花,先做好人”班训精神熏陶下,于燕民由原来的比较孤芳自赏型性格逐渐转变为热情开朗、乐于助人教人的人生新境界,在学生中威信日增。20109月起,于燕民被我校正式聘为丝网花师资班的专职教师,直至现在。

于燕民担任我校丝网花班专职教师以来,兢兢业业坚持从头学起从头做起。一方面坚持向老教师学习,逐渐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坚持向社会学习,先后报名参加了几个上海市的插花艺术等级班、我校的摄影和电脑技术班等,丰富自己作为一名丝网花艺术教师的综合知识和技能。于燕民还坚持在网络上自学,学习吸收社会教学资源。

于燕民的丝网花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教学内容新而美

这是我校丝网花教学立于全市乃至全国不败之地的根本。2005年以后,全上海、全国的老年丝网花教学风起云涌,可是不久便昙花一现,难以为继。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优质师资,而于燕民却是例外。因为,于燕民能够坚持奉行我校建校以来始终要求的“艺术第一创作第一”的丝网花艺术教学理念,坚持每个学期更新教学内容,做到又新又美。为此,于燕民备课相当刻苦,对每一学期每个教学内容每件教学示范作品都坚持反复钻研推敲修改,直至做到“真的好看,独一无二”为止。于燕民始终不断攀登创新奉献,历年创作的《兜兰》、《卷心菜》、《芦苇荡》、《松鹤长寿》和《少女头饰》镜框系列等丝网花作品至今仍为我国丝网花艺术水平之首。

二、 教学示范细而精

这是现在我校丝网花教学水平区别于全国其他丝网花教学水平之所在,也是于燕民个人人格魅力之所在。“自己不满意的东西绝不拿出来教别人”,这是于燕民的口头禅。于燕民对待丝网花花卉教学如此,对待丝网花动物教学更是如此。从熊猫、小猪、白鹭到仙鹤无一不是。于燕民创作的丝网花动物不仅像而且美,栩栩如生美轮美奂。“备课做示范作品很辛苦,但也是最幸福快乐的”,因为作出了“自己满意尽量不留遗憾”的作品,这是于燕民的心里话,也是她的备课行事宗旨。备课如此,课堂示范教学更是如此。在于燕民老师言传身教影响下,东华丝网花新一代传人张根娣、李冬英、周绍洁、吴琼和沈雁等新人新作相继登场频频亮相,正成为东华丝网花又一亮丽风景。

三、 教学服务先进而周到

于燕民学历并不比同龄人高,但她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却比别人高很多。她经常利用自己熟悉掌握电脑一技之长为全班同学做好事,这也是很多丝网花教师渴望做而做不到的事。东华丝网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都很强的手工艺术课程,每次上课必须采用一定的新材料和新工具。于燕民经常通过互联网了解和购置丝网花教学用品和用具,课前作好整理后再分发给学生,而后仅向学生收取少量成本费,有时经常免费送给学生使用。东华丝网花新创了不少新方法新工艺和新工具,这与于燕民的乐于开拓开发是分不开的。另一位丝网花班教学老师不愔电脑技术,于燕民总是课前不厌其烦地教,课上耐心地协助其操作。每个学期结束,于燕民都会全力抢时间拍摄本学期学生的丝网花作业照片,精心编辑制作教学成果电脑光盘,同学们无不交口赞叹。

东华丝网花艺术创作研究会得于在去年成立。于燕民是该研究会的核心骨干成员,在金月光等其他研究会成员的协助下,2013年,研究会出色完成了如下工作:

1.创作丝网花作品30余件参加静安区牡丹文化节展出获一致好评;

2.参加闵行区老年教育年会活动丝网花展获一致好评;

3.参加徐汇区特色家庭颁奖大会丝网花团队展演获一致好评;

4.派专人赴成都职业艺术学院开设丝网花艺术选修课同时创建工作室获一致好评。

于燕民虽常说:“我的作品一定要做到独一无二,难于超越”,正因此带来了中国丝网花全新的艺术高地,带来了丝网花艺术高手辈出、后继有人。

下面说的是退休教师乐于奉献的事迹。

为太极拳的教育事业献身

钱雅廉老师是东华老年大学太极班的老师,她从事教练工作已有20多年的教育经验,在全国以及在国际的武术比赛中得过金奖。作为老师的她别无所求,只想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她的学员们,把全部的身心都扑在了教练的事业之中。她对事业的忠诚,踏出了人生最亮的轨迹。是我们东华老年大学太极班学员们心中的好老师。

说起太极拳,人人都会打,可是我们的老师打起拳来真不愧是英姿飒爽,无与伦比,是动与静,柔与刚的一种完美的结合。我们在人生的学涯轨迹上会遇到很多的好老师,有幽默风趣的,有和蔼可亲的,有严格要求的,我们的老师是属于后一种。

我们太极班分成三个班,从不会打太极拳的启蒙班开始,启蒙班也是老师最辛苦最繁忙的班。上课时要求每个学员必须做对动作要领,有很多学员都做的不规范,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走到每个学员的面前纠正动作,而且反复解释和示范这个动作的必要性。一节课下来,老师真的口干舌燥,可她却总是面带微笑的说:“只要学员们领会了动作的要领,到位了,对于身体就有好处了。”老师教得认真,学员们学得认真。一个学期下来,新学员们也领会了什么是“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我们班大都是老年人,老师制定了既符合太极拳理念又适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的打法,同时又能达到提高锻炼身体的目的。对于那些老学员,老师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在练拳时,老师指导我们要做到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而且反复示范和讲解每个动作的实用性。老师还把练拳和健身相结合,把意和形的结合来调理五脏和经络的运行,以保证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尤其指出打拳时要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要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2013年的暑假,钱老师动了一次手术。钱老师身上的肿块是在2013年的春节后发现的,医生叫她立即住院治疗,可当时正值学校春季开班,老师不想耽误学员们的学习进程,更不想给学校领导增加麻烦,所以就一直拖到今年的7月中旬才到医院治疗。在9月秋季开学前,我和罗越瑛老师特地去看望了一下,劝钱老师再好好休养2个月,等养的稍结实一些再来上班。可是钱老师再三说:“没事了,我已经好了。”而且关照我们要保密,她不想给领导添麻烦,影响学员们的教学进程。98开学,钱老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虽然她化了一点淡妆,可是知情人一眼就看出钱老师还带有术后病容的。整整一天三节课照样还是那样精神抖擞,还是那样认真严格地手把手的反复教练和示范,还是那样的滔滔不绝的苦口婆心。只见她额上的汗珠像黄豆一样一连串的往头颈里灌,衣服都湿了,还微微地喘着气脸色苍白。有位心细不知情学员关切地说:“钱老师今天怎么了?脸色不太好,那能会出那么多的虚汗?”我是知情人,我能怎么说,老师的“圣旨”,我只能执行。人心都是肉长的,那天我真的是心痛,看到老师如此的执着和付出,是一种献身的精神,使我们既感动又敬佩,钱老师对于教育事业是鞠躬尽瘁了,对于学员们是甘心付出,无怨无悔了。也使我体会到了什么是伟大,什么是博爱了!

我们太极班的学员来自全市各区的,有的是慕名而来的。在老师的精心传授下,太极拳打得规范,身体也结实了。有的学员以前不能走长路,如果走长路停下来腿会打晃。现在好了,几年打下来,不但能走长路而且不觉得累,还能独立站稳。有的学员以前在公园跟着别人打,结果把膝关节弄伤了,现在来到学校经老师的指点纠正了错误的动作,现在关节好了,不痛了。有的学员心脏不好,老师教她怎样平稳呼吸,结合太极拳的理念,每个动作都有它的含义在里面,她认真锻炼,几年来心脏感觉比以前好了,脸色也红润了不少。有的学员认真刻苦钻研,得到了老师的真传,已在外面也做了教练。以上种种的结果是和钱老师的精心传授和一套教学理念是分不开的。

我们要感谢钱老师,因为她把我们带到了太极的圣地,使我们这些学员们终身受益,

下面说的是老年学员乐于奉献的事迹。

我眼中的金月光

金月光是我校丝网花提高班的学员也是班长。退休前她曾担任上海市卢湾区某中心小学的校长工作,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因此我们更习惯称呼她:老师。

2005年,金老师来到东华老年大学丝网花班学习丝网花艺术,师从中国丝网花艺术的引领人吴静芳教授,从此她美丽的人生又奏响了崭新的乐章。

一、学习中一丝不苟 创作中精益求精

从做普通学员到担任班长职务,老师对丝网花的学习丝毫没有放松过。“一丝不苟”是对她最恰当的评价。多年来的课堂笔记记录着她学习的点滴,任课教师的讲解加上自己的理解;完成作业的感悟加上创作的灵感,都一一详细地出现在纸端。自从2007年开始担任班长职务至今,有时班长工作影响到听课,她就利用课余补全笔记。

在来东华老年大学之前,老师已在其他老年大学学习过丝网花制作,转到东华丝网花班学习纯粹是慕名而来。在吴静芳教授“艺术第一,创作第一”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和后两位任课教师系列制作方法的启发下,老师也尝试着自己创作丝网花作品。一次,为了做出逼真的洋兰作品,她到花市买来洋兰鲜花,对照着花苞研究起来,通过几天的冥思苦想和动手尝试,终于做出了以假乱真的洋兰花苞,受到班级同学们的认同和赞扬

二、学员身边的班长 老师身旁的助手

我是和金老师搭档的第三位丝网花班级任课教师,也是时间最长的。从2009年起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了。“班长”这个不拿任何报酬“职位”,需要最多的就是奉献。老年大学学员的人生经历千差万别,如何把大家团结起来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老师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因为丝网花课程中手工操作过程很多,大家都想坐前面的位子看得清楚,所以在每个新学期的座位安排上都要花费心思。她的解决方法是:首先自己总是选最后一排座位;其次动员年龄上稍轻、眼神还好的学员往旁边谦让些,安排年龄偏大或视力较差的学员靠前靠中间坐。另外,同任课老师商量在授课过程中兼顾到旁边和后面的学员。因此,在老师任班长的7年里(20072013年),无论是在初级班、提高班、师资班,没有一起因为座位安排发生不愉快的事件。老师身上有股正能量,老年教育中也需要正能量。

三、通过丝网花艺术学习,让艺术梦成为现实

老师参加丝网花班学习后,不但学习了丝网花各种制作方法和技巧,而且逐渐开始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吴静芳教授带领的东华丝网花团队受世博局邀请在“公众参与馆”进行连续三天的“丝网花秀世博,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表演和互动活动。老师制作的丝网玉兰花作品,被选为展示互动作品之一,也是现场操作表演项目。此时的金老师,表现得非常自信,因为通过几年的丝网花艺术学习,开发了自身从未被发觉的艺术细胞,让美丽的艺术梦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实现。

四、发展中国的丝网花艺术从娃娃抓起

看这标题,是否感觉有点夸大?不过,老师确实是因为丝网花又重新走进她工作过的小学校,被学校邀请去教孩子们手工课——做丝网花。由于金老师始终坚持不懈认真学习丝网花艺术课程,早在几年前就取得了东华老年大学丝网花师资班的结业证书,为她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她说,中国丝网花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还要靠年轻人,我们都是老年人了,要向下传。虽然只是给孩子们讲些简单内容,但是一定要让她们知晓中国有一种手工艺术叫丝网花艺术。为此,她把吴静芳教授请去为学生们上第一堂课,讲中国丝网花的来历,讲东华丝网花的发展历史。孩子们在老师的辅导下,成绩可喜。

五、厚积薄发 璀璨人生更绚烂

20131119,是金月光老师获奖的日子。她多年的丝网花创作记录(作品)荣获徐汇区康健街道第八届家庭档案的金奖。展会上,金老师创作的作品件件出彩。

老师曾说过:退休了,事业的“句号”已经画好。但看今天的老师,退休后的她,何尝不是人生新起点的开始?“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不是一句空话,其在老师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人都有过理想有过梦,让理想成为现实,梦境成为真实,离不开我们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老师在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丰富并快乐了她的后半生,在我看来,那个“句号”应该改为“省略号”,因为老师人生的许多精彩还在继续,……

下面是老年学员快乐学习健康自我的体会。

感谢老年大学给我带来了健康、快乐

──东华老年大学学员顾小茘

一转眼,我退休已经有十四年了。这十四年里,我参加老年大学的活动已经有十年多。为什么会乐此不疲,坚持这么长时间,说来话长。

1999那一年,我的身体发生了问题,脸色又红又黑,头晕目眩,经常会发生视物出现重影,或者部分视野出现雾瘴。本人当计算机老师,辅导同学上机,自己甚至看不清键盘,这些情况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由一两个月一次,逐渐发展到一两周一次。这样就去医院检查了,当医生听说了这种情况,马上就收我住院。入院后做了各种检查,诊断结果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血液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引起腔梗、下壁心梗、高血粘度。这样住院一个多月,通过治疗,基本控制在稳定状态。

出院后感觉一下子变成了病人,很不适应,但我很不甘心!经过几年休养,稍有改善,我开始走出家门,2004年,我报名东华老年大学。参加健身班,以活动四肢,增强心肺功能为目的,这就是形体健美班。经过一两年的学习,活动了四肢,又意想不到结交了许多朋友,融入了社会,心情大为改善,身体也在不知不觉中逐年好转。

老年大学这么好,我逐渐走出了疾病的阴霾,全然像一个健康人。东华老大开设的课程很适合老年人,我先后报名学习过拉丁舞,交谊舞,民族舞,外国民间舞,老年英语,中医养生经络按摩,中国画基础,书法基础,声乐基础,沪剧班,丝网花班,钢琴班等,罗列了这么多,想想自己都不相信。有的班学习不是一两年,一两学期,而是三四年,七八学期。经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我自己感觉能力有提高,曾经应老师的要求担任几个班的班长,协助老师工作。老年大学是我们老年人的福地,收费不贵,教师的级别很高,有不少的老师都是专业社团退休的,他们有极其高的专业水平,极强的亲和力,他们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现在我的身体较好,全归功于老年大学。

我是一个喜欢分享的老人,既然我得益于老年大学,我就在朋友们,邻居们,老同事们中间宣传,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去老年大学。很多的好处,请听我一一道来。

动脑。去老年大学学习,每次上课老师都会有新的内容教给我们,为了学好,就要努力用脑记忆。大家都知道,脑子是越用越灵的,尤其是老年人,每天除了活动身体以外,动动脑子也很有必要。老师还会布置一些作业,这样在平时不去学校的几天,可以做做功课,解解闷。老年人最怕傻掉(阿尔茨海莫病),多动脑,可以防一防。

交友。我在老年大学结交了很多老老小小的朋友。其中,有的老朋友七十多了,仍然精神矍铄,体健貌端,他们是我的榜样;也有刚退休的小朋友,我会鼓励他们,并现身说法,讲述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好处。几年的跳舞经历,我的本领也有提高。现在,在我居住的小区,我是大家的领舞老师。几年来参加的人大约有四,五十人,收到了健身、娱乐、交流信息的功效。有时,根据居委会的需要,还带领小区居民排练并参加街道的比赛,为小区服务,受到居委干部的肯定。

去老年大学学习的另外的好处是,每个人一定会注意仪表。头发需要整理一下,衣着注意得体、大方,有时还需略施粉黛。一般,如果常年待在家里,会衣着随意,神疲体倦,羞于见人。而在老年大学见到的同龄人,心态年轻,腰背挺,腿脚健,打扮整洁,略显时尚,透露出一种朝气。我们也是大学生,也在学习!我们的老师说得好,这样的老人,在子女,朋友,甚至在外国友人面前,绝对加分的。在孩子面前也有了共同话题,与十二岁的学钢琴的大孙女讨论正在弹的钢琴曲,向六,七岁的小孙女学习几句英语口语、交流舞技,缩小了代沟,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我们现在有的是时间,生活条件好了,老年朋友可以圆儿时的梦了,需要的只是一点点坚持,一点点投资(买一件乐器)。我的体会是钢琴是我们老年朋友的好朋友、好玩具,动脑又动手,健身又健脑。它可以陪我们一辈子。我们应该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趁现在身体尚可,将钱(退休工资)用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爱旅游的旅游去,爱学习的学习去,爱唱歌的卡拉OK去,爱美食的适当的吃一些,总之,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天天有进步,健康,向上。

或许有人想问我,你的病现在怎么样了?顺便告诉大家,我已经再也没有那些脑梗的迹象了,每次体检都比较正常,虽然病还在,但我与病共舞。特别使我最有成就感的是,我把自己的老公引进了老年大学,报名参加了交谊舞的初级班。盼望每一个退休老人融入社会,健康、开心地度过晚年。                (东华老年大学  徐天明供稿)

老有所乐

 

赏天目湖竹,观天目湖景,享受慢生活

——记学校组织新退休教职工天目湖疗休养活动

金色十月,秋高气爽,由校工会、人事处和退管会代表学校组织的新退休教职工疗休养活动,于1516日两天,在人事处副处长王跃、退管办主任宋敏、工会王伟中老师等同志的带领下,在江苏天目湖举行。

在前去天目湖的两辆旅游车上,宋敏主任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同时详细介绍了退管会的近期工作和老年大学各类课程情况,并欢迎期待新退休的年轻老同志能积极参加退管会的各个社团组织和块组活动,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宋主任热情洋溢的讲话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新娘家的温馨和浓浓的情意。

两天的行程里,大家漫步在南海竹林,蝴蝶谷,逍遥桥,天下第一壶;乘坐飞天缆车,船游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攀登吴越第一峰,端详笑容可掬、慈祥亲切的南山寿翁铜像;林荫大道旁,清澈的湖水倒映绿山;凉爽的秋风飘拂柳树;久违了,非常的轻松与惬意;尽情呼吸着独有的好空气,时时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疗休养活动让干了一辈子工作刚退下来的教职工们身心放松,沉浸在心旷神怡,精神愉悦的状态。这次活动也让来自不同岗位的新朋老友相互认识,拓宽了交友圈;同时又让原在同一部门的老朋友相聚,舒心交流,叙旧退休后的生活趣事,热闹非凡。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摄下了美景湖水,留下了同事们的张张笑脸和亮丽潇洒的不同pose,在他们身上仿佛又嗅到当年的青春气息,集体合影更让大家留下难忘欢乐的这一刻。

这次休养活动从通知到景点用餐,住宿、拍摄集体照及每人一份小礼品的分发等等,校工会王伟忠老师,人事处陈彤卫老师、退管会肖政、凌伟宁老师,忙前忙后,安排细致周到,非常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在享受他们的热情服务之际也很感谢他们。

短短两天活动结束了,老友相会又结识了新朋友,大家意犹未尽并期待着今后有更多的这样好的交流活动,也衷心感谢校工会、人事处和退管会。衷心祝愿东华的明天更美好!我们的退休生活更丰富快乐!                    (原图书馆  王丰祺)

强化管理协调好各方关系

——记纺大居民区“老年人电脑应用推广组”之四

随着时代的前进、经济的发展和老年人的不断增加,参加电脑活动的人员会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做好“推广”工作必须强化管理、逐步完善组织,协调好各方关系。目前,在“电脑小组”内成立了管理核心,其组成涵盖三部分人员:

1.电脑行家:我们充分利用东华大学的深厚资源,将电脑方面的行家请进“电脑小组”中来,如王士杰、黄润发、诸龙根、李伟建等老师都是我们“电脑小组”的专家成员,他们既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一些方向性的问题,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电脑活动中产生的各种难题。电脑行家参与“电脑小组”的管理工作是使我们电脑“电脑小组”得以生存、延续的强大技术支撑。

2.管理小组:是由热心电脑推广、愿为老年人服务的热心人组成。负责策划各种活动,安排“讲座”内容、落实主讲教师,以及处理“电脑小组”的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组织、协调各小组间的活动安排;保证活动室内各台电脑都能正常运行,尽速解决出现的问题。

3.成员代表:由热心为老年人服务并有一定的技术水平的同志组成。其职责是听取大家对讲座内容及时间安排的要求,沟通“电脑小组”与下属各小组间的联系。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电脑过于陈旧、亟需升级更新,其间东华大学曾给我们更换过12台电脑,但那毕竟是大学生们使用过的二手电脑,性能不高,很难适应当前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估计勉强还能维持使用两年,到时如何,不得而知。万望各级领导对居民区的电脑活动予以支持、加以呵护,改善学习条件,以确保老年人能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要。

(原纺织学院  邵 宽

 

逾花甲,始游新疆及陇西各地,至今仍然魂牵梦绕,填词寄怀。

沁园春·西行记梦

魂绕心萦,万里西行,不枉此生。爱天山论剑,草原策马;敦煌寻梦,大漠驼铃。沙海桑田,绿洲美景,更喜伊犁河水清。边陲地,似江南气象,州府伊宁。

中宵大梦峥嵘,竟穿越时空到戍城。见顶盔校尉,军前用命;簪缨都护,布阵差兵。高适相邀,岑参举荐,参赞军机边患平。披衣起,望一弯新月,点点繁星。

〔注〕:高适、岑参二人是初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分别入陇右、诃西和安四镇节度幕,为掌书记。

满江红·烈士纪念日

纪念碑前,人伫立、战歌声咽。都化作、默哀公祭,缅怀先烈。

百几十年家国碎,万千志士歌悲切。后来人、代代舞红旗,坚如铁。

中华耻,还未雪;强国梦,谁能灭。恁千难万险,不稍停歇。

民族复兴今有路,莫教空洒英雄血。好儿女、抖擞赴征程,从头越。

(原退管会  张道生)

佛教建筑——石窟寺的简介

石窟是一种特殊的佛教寺院建筑,称为做减法的艺术建筑。不同于普通建筑是一砖一瓦累加而成,洞窟建筑和雕像是反其道而行之,是凿掉多余的部分而成的。这颇有禅意的建筑方式,开凿在山峦连绵的悬崖峭壁之间,依山岩凿龛,就岩石造像,窟内四周窟顶绘画,以窟为寺院。我从1956年赴杭州旅游在飞来峰首见,曾先后游览了浙江新昌大佛寺、四川乐山大佛寺、昆明滇池龙门石窟、甘肃永靖炳灵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云冈石窟、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和甘肃敦煌莫高窟。再查找有关资料,方知概况。

早期佛教提倡“离尘修行”,开凿石窟正适合这一要求。石窟一般远离城市,依山傍水,环境雅静,宜于静思。同时又比较坚固,营造简单,且冬暖夏凉,保存时间又长,故一时风行。石窟寺来源于印度,伴随佛教传入中国,又与中国原有的岩石开凿和雕刻技艺相结合,逐渐形成中国化的石窟寺。

中国石窟寺发展可分为几个时期。最早接受石窟艺术的新疆地区克孜尔石窟寺,始凿于公元三世纪,基本沿袭印度小乘佛教模式。此后沿着丝绸之路传到甘肃敦煌等地,从此开始新的发展时期。到了89世纪,石窟进入了全盛时期,中国化的风格越来越显著。11世纪后逐渐走下坡路。中国最多时有石窟寺上千,目前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就有30多处,其中首推莫高窟、云岗、龙门、麦积山、克孜尔和炳灵寺、重庆大足等。

炳灵寺:地处甘肃中西部永靖县,从兰州乘车到刘家峡水电站,换乘游艇,经浩渺的高源平湖,逆黄河而上,西拐进峡口,过姐妹峰,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这就是炳灵寺入口处。炳灵寺初建十六国时期(公元420年),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岸的红砂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始建于西秦,历经北魏、西魏直至清朝,各代均有扩建。现存窟龛196个、雕像694座、泥塑82尊,壁画900平方米。最大的唐代弥勒坐像高27,最小雕像高仅10厘米。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所建的西秦政权崇信佛教,一时内地及西域高僧云集于此,西秦境内的炳灵寺,便成了当时佛教一大胜地。

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6公里的伊阙,习惯称龙门,因石质优良,故择此建石窟寺。这里山清水秀,伊河两岸山崖上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龙门石窟开凿于魏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各朝400余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140多年,从而形成长达一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址。所有石窟中北魏的约占30%,唐代占60%,其它仅占10%。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高17.14,头高4,耳长1.9,最小的佛像仅高2厘米。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岗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丹川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长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7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终成于正光年间(公元524年),历经64年。它是北魏帝国统一黄河流域,称雄北方,集国家的力量,调用北方技艺高超的工匠,吸收外来艺术精华所形成的艺术风格,代表时代,千古不朽。特别是太和十年(公元486年)以后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过程,造像出现了通脱潇洒,清瘦文静的艺术形象。这是北魏晚期推行“汉化”、实施改革时期的特征,是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的显著特点。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面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山,前临党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五层。始建于十六国(公元366年),历经各代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超大型石窟寺。近代又发现藏经洞,内有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莫高窟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经被严重破坏。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参观当天,正遇上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结束后,要求与主播张泉灵合影留念,这是一次值得怀念的旅游。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的河流阶地上,背依明屋达格山,南临木扎提河和雀尔格山,有渭干河蜿蜒流过。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四大石窟美誉”。它是我国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建筑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初,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它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佛教从印度先传入新疆,形成“西域佛教”后再传入中原。由于9世纪伊斯兰教传入,灭佛后对石窟是一次大的破坏,19世纪又被世界多国盗窃,大量壁画整块被盗。克孜尔石窟规模很大,破坏也最严重,看后非常心痛。参观天山大峡谷时,意外发现峡谷内最新发现的阿艾石窟,我们攀着40多米高的悬梯而上。据介绍,该石窟建于盛唐初期,几乎集中中原大乘佛教多佛多菩萨在一个洞窟内,壁画“十六观”基本保持完好,详细写上了供养人姓名,其中有7人是中原汉人姓名,这是佛教由新疆传入中原,中国化后又从中原影响新疆的证据。

综观石窟寺的形制基本为两种,即僧侣居住的窟和供禅修拜佛的窟。石窟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多种多样,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塔庙窟;分为塔洞、中心柱窟、友堤窟,是供僧侣绕塔作礼拜用;(2)用于讲经说法的佛殿窟;(3)供僧侣生活起居和坐禅修行用的僧房窟;(4)在有的塔庙窟和佛殿中雕塑大型佛像,就形成大像窟;(5)在佛殿窟内设立中心佛窟,形成摹仿地面寺院殿堂作法的佛坛窟;(6)专门为坐禅修行而开凿的小型禅窟(罗汉窟);(7)精舍窟,是佛教礼拜用窟,也是生活用窟。由禅窟群组成,又称多室禅窟;(8)僧房窟。供僧侣生活用;(9)讲堂,供大德高僧给弟子讲佛法的地方,一般方形,面积较大;(10)影窟,是高僧死后,其弟子纪念师傅,供奉高僧真容像场所;(11)瘗(yi)窟,埋藏高僧的洞窟;(12)廪(lin)窟,作为仓储场所。

石窟作为佛教建筑艺术的综合体,集建筑壁画和雕塑为一体,充分利用四壁和窟顶(包括佛龛内)绘制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经卷、神、怪、装饰圈案,还有“本生故事”──释尊前生累世修行的事迹,这是佛教“因果报应”观念的产物。佛经中说,佛在前生曾作过鹿、熊、獐、兔、粟散王、转轮圣王、金翅鸟等“因缘故事”。因缘是原始佛教基本理论之一,因缘讲因果报应,佛教艺术中因缘故事占很重要的地位。“佛传故事”又称佛本行故事,是讲释尊从他诞生开始包括他生前的神异事迹。这些故事都通俗易懂,以凿画或连环画形式出现,使信徒们一目了然,比佛经要通俗得多。在绘画中还有大量供养人,称施主,指供养佛、菩萨、亡灵、以及寺庙、僧侣的人,一般供养人多绘在主室内两侧下方,或通道的内外壁上。供养人身着世俗衣饰,农具、劳作和牛、马、家禽、家畜一并入画,这对当今研究人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原基建处  柏文林)

衢州行

2014101012日偕钟灵游浙江衢州,有记。

烂柯山围棋仙地

天生石梁下,一局千年棋。仙人乘鹤去,空留幽静地。

江郎山一线天

丹霞奇峰数三爿,利出鞘刺云天。阴阳两柱立比肩,灵亚双壁隔一线。

拾级三百看陡峭,放眼四周见连绵。登高不畏多流汗,江郎之趣在峻险。

〔注〕: 江郎山“三爿石”──郎、亚、灵三峰, 亚、灵两峰相距很近。

古镇廿八都

廿八都,风貌古,酒旗斜挑出门户。沟流汩汩清如许,卵石青青齐铺路。

街道纵横行人少,庙堂衙门府第旧。重檐翘角门楼壮,牛腿雀替梁柱粗。

件件细刻并精雕,目不暇接故事多。人物诩诩能传神,五官毕现须眉疏。

飞鸟翼翼争踊跃,花开满瓣芬芳吐。最有生机一泓水,枫溪悠悠绕村流。

 

仙霞关

仙霞关前旧驿道,枯木乱石连衰草。岭山腰岩门重,巍屹险隘楼堞高。

千年豪强竞呈勇,百世英雄空折腰。当时血刃刀枪地,斜晖寂寂留残照。

衢州

衢州称铁城,城门深又深。门内古街坊,门外卖艺人。

东南有里,家庙供孔圣。让爵留佳话,泗本同根。

〔注〕:北宋末,金兵南侵。孔子48世孙孔端友负孔子圣像南渡,后宋高宗赐其在衢州建家立庙。元统一中国后,认衢州孔氏为孔子正宗传人。当时衢州孔氏后裔孔洙以祖庙墓在衢,不愿北上,并让爵于曲阜孔治。

 (插图见封3                                  (原理学院 怀国桢)

畅游长江三峡

两年前曾想去游长江三峡,车船票已订好,结果临行前,老伴骑自行车外出,被人撞倒受伤,只好作罢,庆幸的是老伴恢复健康。今年重去,终于成行,真是开心。

62327日如愿畅游长江三峡,感想多多。23日下午在虹桥乘动车到宜昌,然后入住顶级豪华油轮,船共六层,我们住三层,二人间,还有阳台可观赏长江,船上除了有电影院,两个晚上有船员们自编自演节目,我俩感觉蛮好的。节目多反映他们的生活,给了我们精神享受。早晨可到六楼阳台酒吧免费喝咖啡,观赏清晨长江美景。凡是参观了“三峡人家”、“白帝城”等景点的,可以进船长室参观,我们享受到了有生以来乘这样豪华的船,又参观了世界内河最大邮轮驾驶室,听船长亲自讲解,受益匪浅。

24日上午参观“三峡人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新三峡十景,也是湖北省十佳景区。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传统的三峡吊脚楼点缀于山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篷船安静地泊在三峡人家门前,溪边少女挥着棒槌清洗衣服,使我回忆起少年时代在家乡也有如此情景。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各种习俗风情,体现着三峡人民的质朴好客。走进三峡吊脚楼,三峡妹子载歌载舞,手中的红绣球飘飘欲落。这是中国首创原生态场景式体验型大型民俗旅游区。

邮轮在长江三峡第一段峡谷——西陵峡航行,感受高峡出平湖的美景。游三峡看大坝,中国水利智慧,世界山水经典。乘车到“三峡坝区瑞景观光”,站在坝区最高顶——坛子岭,俯瞰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观看三峡大坝五级船闸的开关(晚上在船上又观看了),多么壮观,真是世界上最高、大、重的门啊!以前只能说是神力,现在是人的智慧,高科技的力量,科学技术真是第一生产力啊!感受到了水涨船高的乐趣。水涨了,船高了,闸门开了,船才能进去,然后闸门关上,这样船才能逐级“爬”高。

邮轮驶入长江三峡第二段峡谷——巫峡,进入巫山港,换乘小型观光船游览巫山小三峡,弯弯曲曲,风光秀丽,听老船工唱当年的山歌,怃今忆昔,令人感慨万千。

邮轮驶入长江三峡最后一段峡谷——瞿塘峡,真是雄伟壮观,景色迷人,心旷神怡。游览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帝城”,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举世闻名的瞿塘峡口,扼东巴门户,控西楚之地,其势险天下,其形胜古今,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白帝城之名,始于西汉末年,可见其历史悠久。

公元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兴兵伐吴,后兵败退守白帝城,临终之际,将国事家事,  一并托付于诸葛亮,写下了三国历史上悲壮的一幕——白帝城托孤。白帝城不仅是兵戈跃马之地,还是重要的文化遗址,又称“诗城”,历史文化名人留下了许多壮丽诗篇,如唐代李白撰写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现在读来,真切体会到其意境。诸葛亮、李白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灵感。诸葛亮智谋勇气双全,其子、孙都战死沙场,三代令人敬佩,也是诸葛亮为后人传颂之多的原因吧。俗语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中国人都会说,並理解其含义。

上白帝城要走300多级台阶,我俩一口气走200多级,休息一下,再走100多级。当地有抬轿子的,我们不坐,坚持自己爬上去,虽是辛苦但又兴奋,也反映出我俩身体尚健。真是畅游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增进了历史知识,又促进了身心健康。

(插画见封4                                  (原校党校   苏慧娥)

修身养生

 

, 师母

生活中,人老了也许是这样,往往会怀念旧事,又往往会触景生情。

师母是属龙的,今年已是87岁了,比我母亲大一岁。前几年生过一场大病,康复后,腿脚还算方便,但人更清瘦了。师母出身于苏州的书香门第,年轻时很漂亮,很有才气,琴棋书画都很精通,脾气又好,退休前曾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记得念中学时,去过几次师母家,她待我很好,所以给我印象很深。

近些年来,由于长期服侍料理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的老师,师母活得很辛苦,很疲惫。有一次,我去看望老师,师母不在家。不一会儿,她推门进来,左肩挎着一个包,右手又拎着一个提包,沉甸甸的食品累得她满脸的汗珠,毕竟已是80多岁的老人啊!见我来了,放下东西后,又急忙给我泡茶,这真让我心里不是滋味。

其实这样的生活,师母从来不计较,也没怨言。平时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外,空闲时间还阅报、写字、弹琴。师母写字弹琴很有规律,因老师患病之后,平时在家多半喜欢安静些,也不想多说话,往往半坐半躺地闭目养神。师母这时就闷声不响地看看报纸或写写毛笔字,如老师外出晒太阳去了,她就打开琴盖弹唱一两首喜欢的曲子,抒发一下自己愉悦的心情。

诚然,人老了,再和睦恩爱的夫妻,又能说上多少话呢?但我的老师和师母,就像那水中的荷花一叶一花相伴相连,清清雅雅,悠悠然然地生活着。

如今师母能挥洒自如写得一手好书法,无论大字小字,清雅秀气,苍劲飘逸,真可谓:“字正腔圆,字如其人。”不过平时的她,为人处事很低调,邻里相处很和谐,所以很受老少尊重。那天我本想与老师、师母合影留念,师母却坦诚地说:“人老了,不太喜欢拍照了,就你俩照一张吧!”

随后告别时,师母却送我到小区大门口。望着她回身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心里顿时有种油然而生的敬意。

是啊,人是要有精神的,也是需要楷模的。由此我想,自己的老师和师母,又何尝不是自己生活中的精神与楷模呢?

我敬重我的老师,更敬爱我的师母。 

(晚晴文社  史克勤)

我打球 我幸福

什么是幸福?问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回答。有人说:医院里没家人,牢里没亲人,就是幸福;有人说:吃得下饭,睡觉香,就是幸福;有人说:能跳舞是幸福;有人说去旅游是幸福……凡此种种都很对,说到底,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是当你的愿望得到满足时,所带来的身心的愉悦感觉。而我则认为我能打乒乓球就是幸福!

退休后我有幸加入了校老年乒乓队,十多年来我的收获是巨大的,不仅锻炼了身体,提高了球技,结交了朋友,陶冶了情操,更找到了快乐,活得开心而自在。

乒乓球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运动项目,它安全,没有激烈的奔跑和冲撞,运动量可大可小,可谓“丰俭随意”,老少皆宜,尤其适合老年人,所以深受大家的欢迎。

我们队是一个和睦温暖的大家庭,大家互相关心,嘘寒问暖,切磋球技,乒乓室内常年欢声笑语不断,欢乐一片。我们这里有最好的陪练老师,如:李光沛、王为林、黄渭鑫、万叶青、杨培元、刘长林、金守德等等,他们球技高超,送球精准到位,要左即左,要右即右,总能让你打得很舒服,用王为林老师的一句话说:“只要你打得开心就好!”多么简单、朴素的一句话啊,但它带给人的温暖是巨大的,长久的,这是一种无私,一种高尚啊!他们确实也是这样做的,每次陪我们练球,都是尽心尽力,不厌其烦,让我深受感动和感激,潘济丰老师也常帮助我们纠正动作,耐心指导和鼓励,让我受益匪浅。每次来校打球都是怀兴而来,开心满足而归。是啊,有这样一个互相关爱的集体,有这些真心帮助你的朋友,在一起能不幸福吗?我真心热爱这个队,珍惜每一个朋友。

俗话说得好:“有粮千担,不过是一日三餐”;“洋房十座,也只是卧榻一间。”我们何必去与人攀比哩,我们每人都找准自己的位置,知足常乐,心情净了,处境就会美好,简单最快乐,心快乐了,人生就幸福了。荣华富贵都只是过眼烟云,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善待自己,健康就好!感谢与我一起打球的朋友们,感谢今生的相逢,我很幸福!

  (校老年乒乓球队  包钟灵)

长寿体会

国泰民安,寿星辈出,最近学校为范宝刚教授庆祝百岁诞辰,我校又增加了一位老寿星。本人虚度九十二,正努力向百岁进军。下面介绍长寿心得,供参考。

一、            脑要用──防失知,勤用脑,打算盘,学电脑,背诗词,记(电)话号,学弹琴,听歌好。

二、            身要动──少坐车,多走路,每天走,六千步。

三、            心要松──烦恼事,都抛掉,好心情,最重要,自找乐,乐逍遥。

四、            肠要通──肛肠通,人轻松,要定时,去办公,吃香蕉,“金条”送。

五、            食要综──吃东西,多品种,粮要杂,蔬果众,鱼虾好,配核桃,去烟酒,油盐少。

六、            衣要红──穿衣服,要亮丽,众人前,风度翩。

七、            俪要融──夫妻间,要和睦,相亲爱,互督促。

八、            坐要如钟──-坐要正,腰杆挺,莫低头,勿屈身。

九、            站要如松──立挺身,莫屈背,头顶天,手下垂。

十、卧要如弓──睡侧身,膝微屈,向右侧,心舒服。

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延年益寿。

(离休干部   周启澄)

游鲁迅公园

2014924上午,我校退休职工康复俱乐部的55位病友们,聚集在鲁迅公园游览重建后的新貌。这天退管会领导曹老师及褚老师,百忙之中还提前赶到公园门口迎候大家,并和大家一起活动。

鲁迅公园经过一年的改造后,重现英式风格,重建了英式大门,恢复了沙滤水饮水器,并新开发了一座湖心岛及瀑布。

鲁迅纪念馆保留着江南风格,正面墙上镶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馆内有鲁迅先生的生平及馆藏文物等,这都是鲁迅先生光辉人生的历史佐证。

我们都兴致勃勃地,尽情的游玩,每个人面上都露着笑容,充满笑声,这是发自肺腑的笑——这是一剂无以替代的良药。

我们今天所得到的这一切要永远感恩,因为所有的病友都在心灵和身体上遭受巨大创伤后而康复过来。面临病魔的侵扰,是在学校退管会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CA康复俱乐部,这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大家。得到领导的关怀和帮助,给我们温暖,使我们不再感到绝望,我们相互关心,一起交流,一起群体抗癌,从中得到了宝贵的康复经验。

病友们!一起努力战胜病魔,一定要长命百岁!     (康复俱乐部  罗玉珍)

退休生活“十切记”

退休以后怎样生活,大家各有高招。有人整理出退休生活“十切记”,值得一读。

岁数大了不是本钱。这年头什么都值些钱,就是岁数不值钱。心里千万别有那么多的“应该”与“不应该”。喊你声“老头儿”没什么错,叫你声“老先生”是对方的教养。有人给你让个座,那一定要记着说声“谢谢”,那是有幸碰到了大好人。

“想当年”不是人人都爱听的话。如今不是忆苦思甜的年代了,时代毕竟不同,你吃过的野菜变成了高档佳肴,你垦荒造田,现在成了破坏生态。因此“想当年”的话题要适可而止,毕竟“当年”不如“当今”更实际。

少管闲事,特别是家中的闲事。孙辈的教育是子女的事,不是你的责任,如今都是“奥特曼”、“灰太狼”的年代了,你还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那才叫“毁”人不倦。与子女相处,不要喋喋不休。大事上表个态,听不听别计较。子女征求你的意见就是敬重,要主动追求清闲自在。

“年轻人一定比你忙”。你想孩子了可以打个电话,孩子想你了,可能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千万不要因这种事较真,抱怨多了会“两败俱伤”。孩子来看你,千万不要找理由强留着,孩子们“花时间”与“花钱”一样,是用金子买光阴,能抽出一分钟来看你就是好事。如果不给孩子一个“花时间”的宽松环境,今后看你的次数只能越来越少。

自愿付出时别想着回报。帮子女做饭洗衣、照看孩子没有不叫苦的,但千万别当着子女的面倾诉。理解不理解要多些淡定,权当是为社会做了义工。“尊老爱幼”,永远把“爱幼”放在第一位,因为“朝阳”总比“夕阳”让人憧憬。记住:付出是送给别人的东西,千万不要想着再“找补”回来,那会让人永远不愉快。

不要总想着改变别人。邻家女孩乍暖还寒就穿上了短裙丝袜,那是姑娘喜欢“美丽冻人”;老伴做事儿丢三落四,那是多年难改的“顽疾”。其实,每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活法,原本没有绝对的对错。改变不了别人就试着变变自己,其实你自己也很难改变。与其这样,不如来个和平共处,淡然处之总比指手画脚让人喜欢。

待人处事别太抠门儿。对亲朋好友不必说,就是子女买来东西孝敬,也一定要说声谢谢,想着付钱。虽然很多人都不缺钱,但咱要的是那种坦然。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享受和谐快乐也要掏银子出本钱。把数得过来的养老金花费好,可是一种智慧,“人死了,钱没花完”,还真不如生前开明大义些;当然,把积蓄全花光也不行,毕竟“人没死,钱先没有了”也不是个办法。

邋邋遢遢不是小事儿。人老了懒点可以,但千万别懒在穿衣戴帽、洗刷卫生上。你要保持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也可以,但要记着整洁干净,别因为自己的邋遢影响了家庭生态。

千万别像存钱那样存着破烂儿。“破家值万贯”,那是上个世纪的说法儿,见什么都稀罕,那是老化的征兆,当下留存东西不能看有用没用,要看常用不常用,不常用的东西,真用的时候不一定记得起,也不一定找得到,所以还是早早处理掉好。

消除寂寞根本还在自己。如今,放飞的都是小家庭的梦想。小家庭的日子就像私家车,虽然都在一条路上跑,但没人愿意去合伙拼车。老年人要练好自己的“车”,即使独守长夜,也要勇敢地往前走。广交朋友、储蓄友谊才是老年人应当尽早做的事情。

(原机械学院  吴祚常推荐)

我喜欢这段话

水的清澈,并非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的通透,不是因为没有杂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

小合作就要放下态度,彼此尊重;大合作就要放下利益,彼此平衡;一辈子的合作就要放下性格,彼此成就。

一味索取,不懂付出;一味任性,不知让步;到最后必然一无所有。共同成长,才是生存之道。工作如此,爱情如此,婚姻如此,友谊如此,事业如此,修行亦如此。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您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您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您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依心而行,无憾今生。

人生1条路:走自己的路。

人生2件宝:身体好、心情好。

人生有3苦:看不透、输不起、放不下。

人生4句话:再难也要坚持,再好也要淡泊,再差也要自信,再多也要节省。

人生5财富:身体、知识、梦想、信念、骨气。

(原外语学院  秦世福推荐)

永远的怀念

——我校举行刘裕教授追思会

20141017上午,我国纺织机械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刘裕瑄教授追思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东华大学机械学院、退管会、退教协、校友会等相关部门领导、刘裕瑄教授的亲友、生前的同事和学生共四十多人参加了追思会。退休总支书记曹春城、机械学院党总支书记朱英共同主持了追思会。

刘裕教授于191812月出生于湖北汉阳,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机械系,1945年就读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47年获美国罗威尔纺织学院纺织工程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刘裕回国报效祖国,于1955年来华纺任教,历任华纺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纺织及轻工学科评议组成员,是我国纺织机械教育的奠基人。刘裕瑄教授长期从事新型纺纱技术的研究,在静电纺纱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他曾任全国三地区(上海、浙江、西安)静电纺纱协作攻关组组长。他所主持的“静电纺纱”科研项目于198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机械学院院长陈革首先介绍了刘裕教授的生平并代表学院发言,表示要以刘裕教授为代表的老前辈为榜样,坚持无私奉献、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不辜负机械学院老一辈的殷切希望,为东华大学机械学科的发展不懈努力。机械学院老领导陈明教授为大家放映了一段在美国学术交流期间走访刘裕教授的视频,介绍了他眼中的先生,他为刘裕教授在退休以后仍然心系学校,关心东华机械学科发展的精神所感动。机械学院原党总支书记于正书介绍了刘老先生在严谨的治学过程中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给许多后辈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发展的平台,使很多青年教师受益匪浅。教授的第一位研究生邵申梅副教授、学生陈柏亭高工、纺织学院王善元教授等深切回忆了教授教书育人、身正为范的点滴事迹。原校友总会秘书长赵莉老师回忆了教授92年至95年担任美国校友分会副会长、会长期间热心帮助校友的事迹。两位原校领导丁证青、陈瑞琪虽然未能出席追思会,但他们亲自写了书面发言,缅怀刘裕教授刘裕教授的侄女和重外孙代表亲属发言,向学校举办刘裕教授追思会表示深深的谢意,并与大家一起回忆教授的感人往事。追思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刘先生爱国奉献、身正为范的高尚情操和严谨求实、执着追求的治学态度。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往事,情真意切,字字锥心。

追思会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教育课。刘裕教授严谨治学理念和科研创新精神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将永远被我们铭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机械学院)

怀念刘裕瑄教授

1957年我毕业留校工作,被分配到机械工程系纺织机械教研室,有幸与仰慕已久的刘裕瑄教授成为同事。刘教授兼具学者和绅士风度,我非常佩服他,这么年轻就当上了教授。之后,机械工程系成立了纺织机械研究所,刘教授任研究所主任,我在他的领导下从事纺织机械研究工作,这样就有了和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时常聆听他的教导,也逐渐了解了他的为人和学识。

1.刘教授曾是我校重大科研项目“静电纺纱”的负责人,他在多学科交叉、结合、综合和创新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静电纺纱”技术涉及静电场的形成、分布和作用,以及对纤维运动的控制,同时还关系到高速加捻器的转子动力学和纺纱过程中的结构成形问题。因此研究工作包含了纤维、纺织、电工、机械设计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和结合。刘教授有着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在研究过程中,他重视各学科的内涵和基础理论,并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研究中的复杂问题逐个分解、逐一攻破,从而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2.刘教授善于团结人,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作用,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课题组与上海第九棉纺织厂合作时,他充分发挥了纺织厂试验基地的作用,从而加快了研究的进程。

教授的工作风格是既尊重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又提出严格要求,同时他还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指导科研工作并进行严格检查。最终得到的是大家的敬佩。

3.刘教授还热心培养青年教师,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带路人。例如,刘教授的外语水平非常高,英语口语非常流利和漂亮。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去美国进修前曾请他帮助我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当时他非常认真,精选材料,定期与我练习和交流,平时我们两人对话时都用英语。记得有一次,一位美国MIT的教授来上海访问,住在锦江饭店,刘教授和我一起去拜访那位教授,他鼓励我直接用英语与教授交流。这在我国处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当时,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件大事了。

4.刘教授还十分关心青年教师在理论上的提高,他经常提醒我们写文章要注意在理论上加以提高,要使文章显得“strong”,也即鼓励大家要有创新。

5.刘教授退休后即赴美定居,和女儿一家团聚。我每年按国外习惯,在圣诞节时寄贺卡给他,并报告近况,一直保持着联系,同时还从去美探亲的同事处了解刘教授的情况。2005年我突发脑梗,并出现了认知能力的障碍,停止了对外的交往,但每到年底我一定会提醒家人别忘记给刘教授夫妇寄贺卡。

教授的学识、风度、谈吐、宽容心是我十分钦佩的,反映在教学、科研上是独树一帜。他是我和研究所同事们最尊重的导师,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知识和优良作风,值得我们学校传承并发扬光大。

(原校领导  陈瑞琪)

不是生父,胜似生父

从同仁医院离休干部病房探望父亲陈越潮出来后,我沿着愚园路走回家。穿过了江苏路之后,很快进入一片大树浓荫之中,哦,施蜇存教授从前不就是住这儿的吗?虽然我已认不出是哪一栋,然而,父亲带我去拜访教授的那一幕,我却依然历历在目。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写博士论文中碰到一个难解的谜,极需施蜇存教授帮助。父亲刚给我忙完查阅、收集、整理冰心及凌叔华的资料,又多次去愚园路施老家,帮我借书还书。每次,教授总抽出时间询问我博士学习情况,父亲详细作答,回家后还仔细地给我写信,转告施老的忠告。我学成回国探亲,父亲专程陪我登教授门当面感谢。

英语中有句老套话:人对你的尊重与爱戴讨不到,逼不得,非得你自己挣来不可。我对继父陈越潮亲如亲生的感情完全是他自己挣得的。记得在父亲被错划为右派的那些年月里,我不仅有跟许多自己亲生父母被戴帽的孩子相同的怨恨,而且还更添了一层冤屈之情──他又不是我的亲生父亲,为什么要让我为他背黑锅!然而与天下所有宽宏大量的亲生父亲对自己亲生子女寄予无限深爱及期望一样,父亲非但不计较我的无礼抵触,反而更竭力执着地对我尽父亲的培养教育义务。

记得我上高中时,一天把报上的一篇好文章画满了红线,父亲见了就说:都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我当时头也没点一下,脸上是一副你是谁,配来教训我?的表情。父亲没有在乎我那傲慢的态度,只是无声耐心地等待我的觉醒。今天回想起来,不觉惭愧内疚,同时却又感激无穷,因为他那画龙点睛的一句,竟让我受益一辈子。

八十年代后期,我博士学习陷入困境,为解我之难,在内蒙二弟家度假的父母把我女儿接到身边,帮助她学习。父亲义不容辞地接过教育自己外孙女的任务,每天接送上学,检查作业,周末还陪她去看电影。女儿由此跟父亲结下了深深的隔代亲情。今年七月,女儿得知外公病危,立即带着自己的女儿回沪,让外公再见一下他钟爱的重外孙女。

我对父亲的感情升华则是当我在戴上博士帽的时刻。那天,采访我的《新西兰先驱报》记者以一个看似极其简单的问题结束他的采访:在毕业典礼上,你会想什么?正是这个问题,促使我回顾艰难的历程,想到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其时我才明确意识到在父亲的辛劳背后隐含着多少亲情!我是他的女儿,他是我的父亲!

父亲是宽容的。不仅对我,而且对他人、对党、对祖国。记得他和母亲在新西兰探亲时,我的洋人朋友问过他对错划为右派的往事是否还耿耿于怀。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洋人朋友惊讶地问为什么,他从容地说那是因为国家已经纠错了。事后我问父亲是不是因为是洋人他才这么说,他真诚地微笑道:对谁我都会这么回答的。你想,党和政府纠错后,我入了党,担任了重要职务,说明党真正信任我,我为何还要记仇?顿时我的疑团释然了。我的确曾经想问过他为什么不但不计我以前对他的粗鲁无礼反而还这么热心地帮助我。此刻,答案不正在我的眼前吗?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微笑地,甚至还会带些幽默地对我说:你是我的女儿呀。连自己的女儿都宽容不了,那还行?

父亲以助人为乐,且不止助我。父亲退休后,先后在担任东华大学及家居的华阳街道志愿服务。他还主动挑起为英士大学同学会出简报的重担。从写稿、张罗印刷出版、一个一个开信封、简报一份一份装进信封,直到去邮局寄出,每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地做好。世界各地的老校友纷纷写信感谢父亲,父亲还认认真真地一封一封回信,答谢诸位。真的,父亲退休后,哪有过清闲?他凡做事,必认真。今日,当我重新拿出父亲当年为我收集整理的论文资料时,他那整齐工整的笔迹深深地触动着我。我知道,在那每一个字的背后他曾花费了多少心血及功夫;我觉得,那每一个字都绽放着他带笑的父爱。

父亲心地坦荡。他跟母亲的结合曾经引起多少人的疑惑与责难,其中包括他自己的父亲。那年他才二十出头,考上了名牌英士大学。然而,想不到他进了金华医院。当时父亲不只是患上肺结核,而且还因心爱的女友出车祸过世而心碎。正当此时,母亲走进了他的心灵。母亲在金华医院当护士,既精心护理父亲的病,又耐心倾听父亲失去女友的哀诉。于是两人相爱了。糟糕的是母亲比父亲长六、七岁,且还拖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女儿──我。从父母亲他们的角度来看,两颗受了伤的心互相爱怜,顺理成章。但是,在常人的眼里,这种结合是不可思议的。为什么跟一个比你大得多的女人结婚?有什么动机?很多政治运动中,父亲总是面临着这些问题。于是父亲交出当年他跟母亲的全部书函,完全赤露胸怀,透明度达至极点。

前年母亲走了之后,父亲再次交出了这一摞历史见证。这一次是交给子女们,由我代表接管。我懂得父亲的心意:我一生没有任何可隐瞒的,一切功过是非交与你们评论。然而,我更清楚地看到了父亲对我们的信任与信心。他坚信在他与母亲的数十年悉心教养下,孩子们都明事理,一定会用历史唯物的观点来审察他们的时代,评价他们的一生。

其实,父亲岂止是对我们充满了信任与信心?他为我们的每一丁点进步都感到骄傲,尤其是近二、三十年他离休之后。我每次打电话问候时,他都要告诉我许多家中的事,虽然每件事父亲都用极其平淡的声调叙述,但是我总能听出他的兴奋自豪。

去年我回忆母亲的文章在东华大学《离退休生活》上登出后,父亲有个老同事给他打电话说文章写得好,父亲回答说:能不好吗?人家可是比较文学博士啊。就这短短的一句话洋溢出多少当父亲的骄傲!这对我来说真是最珍贵不过的了。当年父亲被错划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能有个真正的父亲,他能爱惜我、理解我、耐心指点我、诚恳帮助我,并为我的每一点一滴成绩感到自豪。今天回首几十年往事,再一看,嗬,不是吗?就是这位近在我眼前的陈越潮父亲,彻彻底底地满足了我一切的一切愿望!

如果说我们家是一个幸福的亲情网,父母就是这个网的编织人,其中父亲付出的辛劳更难能可贵。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我对他的认可,同时也为我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树立了优秀榜样,三个弟弟完全跟父亲一样对我视如同胞。近年来回沪探亲,全家聚会时,弟弟们常常回忆往事,其中有姐姐不少的份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称赞一通,不好的则大笑一番。每当此时,我心中总有一股温暖的家庭亲情感升腾起来,为此更由衷地感激父亲,他还给了我三个好弟弟!

走笔至此,我的双眼视线模糊了……透过那晶莹的泪珠,我似乎看到了父亲正走向天国的大门,为抗日事业牺牲的我的生父徐声先正在门口等着他。父亲脸带笑容,笑容中透露出自信与骄傲。他大踏步地走了过去,对徐声先说:你没能担当起的抚养教育女儿的任务,我可是尽心尽职了……

    (龚世芬──我校离休干部陈越潮女儿  2014101,美国华盛顿)

深切怀念父亲杨钟逵

我们的父亲杨钟逵因病多次住院治疗。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20148301740与世长辞,享年80岁。父亲生病期间,许多领导、亲朋好友及教师多次前来关心探望;父亲逝世后,各位又中抽出时间前来慰问,我们全家向各位深表谢意。

19341115,父亲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县杨蔡村一个普通郎中兼农民的家庭里,父亲从小做事认真。在当地马村小学读高小,毕业时名列第一。1948年考入杭州市初中。1951年考入浙江工业干部学校,即现在的浙江丝绸工学院。毕业后在浙江纺织品公司工作。1956年考取华纺,毕业后被分配在上海纺专电气自动化系。父亲勤勤恳恳、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传播科学、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先后被评为讲师、副教授,也入了党;任系主任。1988年,父亲被原纺专公派去英国交流工作学习一年,使他获益匪浅。

面对生活,爸爸乐观向上、崇尚自然、追求人文、热爱科学,有坚定的生活追求与执著,有洞察事物的敏锐与智慧;热爱生活、诚以待人、光明磊落、虚怀若谷、业务精湛、思维严谨。喜欢花木、热爱人生、喜好旅游;他爱妻教子、爱家人、爱同事、勇于担当、善于传授知识。

父亲经常教导我们,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表面上看是他的父母在哺育他,其实首先应该是他的祖国在养育着他,离开了祖国是不可想象的。他大力宣传有大家才有小家的思想,教导我们首先要感恩祖国,感恩社会,他还说,长大后每个人都是靠周围人一起相互合作才能生活和工作的,如果单枪匹马,任何事都将一事无成。父亲极力提倡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而个人生活则是非常的节省。他还说,一个人要经常扪心自问,我为这个社会作了多少贡献?尽管生病,他对祖国医学的进步感到欣慰,对医学上解决不了的难题表示理解,他常说祖国发展到现在已是非常不容易了,境界如此之高,令我们晚辈敬佩。

晚年面对疾病,爸爸依然乐观,从不放弃,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同疾病作顽强的拼搏,时间长达近10年之久。病情稳定期间,他依然常去花鸟市场购买花草,收集奇石,充满对生活的情趣;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还学英语,练书法等等。父亲的这种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精神将鼓励我们晚辈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去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       

(杨一平──杨钟逵儿子  20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