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多项表彰
12月4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举行教育关工委成立20周年座谈会。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李卫红,中共上海市教卫工作委员会书记陈克宏,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上海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方莉萍等领导出席座谈会。我校关工委副主任浦解明、崔运花出席会议。
又一年
白玉兰花报春到,广玉兰花开逢盛夏,菊花盛时秋气高,梅花御寒迎冬来。
春夏秋冬又一岁,两鬓白发俱时添, 老骥驰志勤笔耕,平淡诗文写几篇。
(原长宁路校区 黄永志)
东华老年大学舞蹈队赴韩演出载誉归来
应“2015第九届国际健康健美长寿论坛暨健康产业博览会组委会”(韩国)的邀请,东华老年大学舞蹈队参加了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的上海知青艺术团队,于10月12日——10月16日参加“中韩友好之夜”文化交流演出。我们上海东华老年大学艺术团由董民、朱孝华、唐丽娟、朱婷、潘声放、王经英、桂月英、戴祥贤、郑明华、唐积圣、詹继英、葛辉、柏容根、夏秋莲、朱玉芹、徐淑君、陆乔萍、汪月霞、谢润秋、俞智章、陈柏鹤、张美丽、朱茜、陈建君等24人组成。
赴韩演出的项目有2项,一项是《爱在心间》广场手语操,一项是《宫廷舞》。《宫廷舞》是7月6日在上海老年大学东华分校2015年上学期文艺展演中首次上演的节目,由董民老师编排。8月21日参加了全国中老年才艺大赛上海赛区的初赛并进入复赛,被赴韩知青文艺演出组委会选中。这一情况汇报给东华分校的领导后,得到了校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老师和同学们也积极响应。但是也遇到了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最大的还是费用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唐丽娟等同学赞助购买了服装和服饰,为本次演出增添了靓丽的色彩;董妙珍虽然已经在此前就安排了到台湾岛旅游,尽管自己不能参加赴韩演出,但她还是主动担负了为大家办理出国手续及预定机票等繁琐工作;一些同学为了确保演出团队的阵容,克服家庭困难,调整工作时间,以及身体的不适,创造条件,顾全大局,努力参加了排练和赴韩演出。由于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东华老年大学艺术团得以成行。
10月12日上午我们同第二批赴韩知青集合于浦东机场,参加了热烈的欢送仪式,还在候机大厅练习手语健身操,为这次赴韩交流热身,大家决心为国增光、为老年人添彩!10月13日第9届文登杯国际健康健美长寿论坛暨博览会在韩国大邱隆重举行。在开幕式上我们和知青们一起表演了《爱在心间》手语操。1O月14日中午在大邱德荣牙科医院(韩国最大的牙科医院)用歺,医院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组委会执行主任张国弟先生与韩国大邱德荣医院李再允院长共同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医院还为50多名老知青免费做了口腔检查。晚上第9届文登杯国际健康健美长寿论坛暨博览会《中韩友谊之夜》大型文艺演出在此举行。晚会隆重热烈,有韩方的大邱市长、会长、慈善公益达人的讲话,许多社会名流和名人应邀出席。我们再一次表演手语操《爱在心间》。上海知青带去的14个歌舞节目,纷纷亮相,我们表演了宫廷舞,演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满堂喝彩,历时2个多小时。現场所有参加健康博览会的39个国家的代表观都看了这场演出,影响广泛而深远。
返回上海后,10月31日下午赴韩国“中韩友好之夜”大型文艺演出的上海各知青演出团队代表聚集一堂,参加了总结表彰大会。我们东华老年大学舞蹈队也受到了表彰。上海知青历史研究会的领导说:这次活动中所有参与者都付出了心血,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上得到了展示,为世界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向韩国人民传递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赴韩演出回来后,上海老年大学东华分校舞蹈队的队员和老师在兴奋之余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感到我们为东华老年大学增添了风采,并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大家非常感谢董民老师和朱孝华老师,以及唐丽娟、董妙珍、朱婷、葛辉、俞智章、郇江、陈建君等所有为这次赴韩演出尽力的学友们。大家决心继续努力,舞出上海老年人、中国老年人的精彩!
(东华老年大学舞蹈队)
《柳毅传书铜镜》的历史文化赏析
因为喜爱历史文化,所以收藏铜镜不仅希望觅到材质优异,品类稀缺、艺术特征明显,更希望找到承载历史文化体裁的藏品。
近期在市场上看到一枚《柳毅传书铜镜》,镜为圆形,直径15.1厘米,重445克,无残缺,图案清晰,线条流畅,铜锈结晶古朴,红绿锈层次分明,无疑为宋代遗存。所以夺人眼球,还因为此镜传承了一段中华民族嫉恶如仇、以义行志、不畏艰难险阻、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侠义壮举;同时演绎了真诚的爱情故事,是与“白蛇传”、“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并列的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论价后收于囊中。
此镜故事始于唐代李朝威笔下传奇小说:柳毅传。故事大意:举子柳毅赴京赶考后落第,返乡途经泾河,在荒野中遇一牧羊女子,其情其景凄惨悲哀。经询问得知,为洞庭龙王之女三娘,自被泾河龙王之子娶为妻,屡遭虐待,还被强势的泾河龙王家族欺凌,赶出宫室,无故被惩在荒野中放牧羊群,百般无奈,终日受苦。而且受到监视,无法与娘家传达其苦状。出于义愤,一腔热血的柳毅,虽一介书生,愿为龙女传书。经艰难险阻到达洞庭君山,遵龙女所嘱,用其玉钗敲击大桔树,被引入龙宫。洞庭龙王得知此事,悲痛焦急,正在左右为难之时,被因犯天条、紧闭在洞庭龙宫的三娘之叔钱塘君得知。 惊悉之下大怒,不惧再犯天条,直奔泾河,一场血战,杀死残暴的泾河小龙,救回龙女。
得救后的龙女深感柳毅为人正直仗义,不失为一君子,愿配于柳。而柳却因委身恩报之嫌,避“杀其婿而纳其妻”之说,几经推辞,拒婚归里。
龙女三娘对柳之真情难忘,嫁柳之心难灭。遂偕其父洞庭龙王化身渔家父女,与柳邻里相处,日久生情。当柳得知真情后,再难推辞,遂结为伉俪。
虽为传说,而且现代的高大全版本和唐代李朝威的原作细节上也略有差异。但作品还是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妇女被压迫惨状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渴望,也使中华民族抑恶扬善和爱之真诚美德,世代相传。
虚无缥缈的故事在历史上却有不少浪漫的垫衬:洞庭湖有君山柳毅井,在唐代时其旁是否真有大桔树已不可考,但现在太湖东山遍植桔树人人皆知。此均为传说后的人文景观。洞庭湖龙王的龙宫可从洞庭湖上的君山入,湖湖相通,山山相连,当然也可在太湖东山出。凡人自不必去钻“牛角尖”。再如湖南常德也有一口“柳毅井”,也为当地争了几分人气。而山东潍坊寒亭区,自古以来有纪念柳毅的人脉传承,由于常年的民间信 俗、祭祀活动所具备的文化资源,成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此,“柳毅传书”成为成语典故,在宋金时代就被铸成铜镜上的纹饰;在元代被尚忠贤写成《洞庭湖柳毅传书》杂剧;明清时改编成不少传记剧目;至现代,“柳毅传”被搬上越剧舞台,2004年,国家名片——邮票,专门发行四枚一套“柳毅传”特种邮票。凡此种种,都是为传承发扬优秀的中华历史文化。
得此镜,收藏了历史遗存,再现了泾河传书情景:镜的下半部是波涛滚滚的泾河水,鱼游于其中。岸上,在一棵大树下龙女哀情相托,而柳毅迎身劝慰,一副沉重的不负重托的表情。一片荒野杂草丛中,几头羊散于其中。有一小童牵马侍立。整幅画面清幽,精致严谨。真可谓:泾水托书成佳话,侠义壮举映鉴中。
(原理学院 张仁才)
秦 之 殇
——踏雪访秦二世陵园
去年入冬以后,关中地区一直没有雨雪,年初五以后,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突然降临西安,漫天飞舞的雪花,清新凛冽的空气,让人不禁为之一振。直到第二天,茫茫的雪花依然上下翻飞,大地终于变得白茫茫一片,好雪啊!欣喜之余,心中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找个宽旷安静的地方去赏雪岂不更好,曲江池,对!就去曲江池。
曲江,又称曲江池,位于西安城外东南的少陵塬畔,旧有曲江水流经此地,因水流弯曲,故称曲江,秦时曾在此修“宜春苑”,供皇家享乐;唐时更是大兴土木,在曲江上新修“芙蓉池”,开黄渠引水入池,沿岸大修亭台楼阁,成为名噪一时的游乐胜地。杜甫先生在“丽人行”的诗句中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述的就是当时的曲江美景。后经历代兴废,成为了一片干涸的荒地。2007年,由当地政府投巨资在原址重修曲江池,开池引水,建成占地面积达1500多亩的曲江池遗址公园,同时沿着宽阔的水面岸边修建了大唐芙蓉园、曲江亭、阅江楼、湖心仙岛等亭台楼阁,被人誉为“展现秦汉雄风,传承隋唐源脉,跨原带隰,湖泊连延,是历史盛景的完美再现”。
从西门进入景区,沿湖南岸向东漫游,美景果然不负盛名,由于雪大天冷,园中游人极少,白雪笼罩了一切,平荡的湖水悄无声息,四周安静得好像能听到雪花落地的声响,一个人在湖边大口呼吸这难得的清新空气,踩着地上吱吱作响的积雪,边看边游,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转过曲江亭后的一个小弯,我突然看到右手不远的土塬下一个巨大的石洞,洞的上方用秦小篆体书写“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秦二世?该不会就是那个秦始皇的儿子、亡国灭祖的秦朝二世皇帝?俗语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秦二世在西安居然也留有陵墓?我以前怎么不知道?一阵好奇涌上心头,决定还是过去一探究竟。
穿过挂满秦汉瓦当拓片的石洞,顺着高高的台阶爬上去,穿过一条公路,果然在塬畔的台阶上有一大片空地,一个精致小巧的陵墓公园就在眼前。门前是用李斯创立的秦小篆所书“秦二世陵遗址公园”,进了大门,左面向上是公园的遗址区,右面则是一片仿秦建筑博物馆。顺着左路,踏着积雪的台阶向上,一座硕大的方形石柱矗立眼前,正中央大书“天下一统”,柱顶坐落一只青铜大鼎,以示秦国对中国的统一之意。柱的两侧各有三名青铜铸出高大的秦国士兵护卫,左手持盾,右手扶戈,一派赳赳武夫的雄壮气概,很是震撼。再往上去,道路左边的坡地里,几十件青铜铸成的铠甲整齐地排列成阵,每只铠甲的旁边都竖立着一只大戟,在雪地中耀武扬威,不由使我想起古人“秦王扫六合,虎踞何雄哉”的感叹与赞美。路的尽头就是秦二世陵园的山门,一座古朴带有关中风味的门楼式建筑,门楣上的横匾黑底金字“秦二世皇帝陵”,左面的楹联为“未守好先帝伟业遗池边一杯土只留存万古伤悲”右侧为“空贵为帝室豪君问天下数千年可曾有几人凭吊”,寥寥数语,概括了这个昏残皇帝的简短人生。进入室内,迎面高悬“史鉴千秋”四个大字,殿内悬挂有秦二世画像,一幅高傲凶险的面孔跃然纸上。据史记载,秦二世,名胡亥,是秦始皇帝的第十八子,从小骄纵无赖,后师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公元前210年,随其父秦始皇出游,途中秦始皇病死沙丘。在赵高的撺掇下,说服丞相李斯,篡改先皇遗嘱,自立为帝,史称“秦二世”,同时伪诏令驻守北疆的公子扶苏自杀,将大将蒙恬治罪杀死狱中,这就是被史学家称为“沙丘之谋”的著名历史事件。秦二世当权以后,先后将二十几个兄弟姐妹残杀或用车轮碾死,场面极其残忍,仅剩的公子高自知不免,又不愿牵连家人,上书胡亥,愿在骊山为父殉葬,胡亥十分高兴,赐十万钱让他去死。除去兄弟姐妹后的胡亥没有了被人夺位的后顾之忧,只想尽情享乐,将一切政事交由奸相赵高去处理,赵高专政,急征暴敛,残酷用刑,在杀死李斯后,为了巩固权力,甚至发生“指鹿为马”的荒唐历史事件。导致国内民怨沸腾,最终陈胜、吴广在大泽中揭竿而起,加之原六国贵族共同起事,大秦的国运终于走到了尽头。当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将章邯以后,章邯求援,被赵高猜忌拒绝,章邯降楚,秦朝危在旦夕了,此时胡亥猛醒,方知赵高平时所言天下太平纯属一派胡言,密谋杀死赵高,不慎走漏风声,被赵高派其女婿以捕盗为名闯入望夷宫杀死。这个荒淫无道的暴君,死时只有二十四岁,皇帝也仅仅坐了三年时间,死后被以“黔首之礼”(即百姓的死亡规格)埋葬在了杜南(今西安东南曲江池边)的宜春苑中。胡亥死后,和其父亲始皇帝嬴政一样没有后来历代皇帝的谥号和庙号,只是因为秦的中央集权制为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禁止臣下对君主议论和评价,直到两汉以后,随着治国思想由法家逐步转为儒家统治,皇帝死后的谥号和庙号才得以出现。
在山门大厅的墙壁上,赵高的画像悬挂在胡亥旁边,青衣,高帽,一脸奸相。说到秦二世,赵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人物。据史书记载,赵高出身卑贱,但也有些才华,特别是精通刑法,身材高大,写的一手好字,深得始皇帝信任,任中车府令,负责管理皇帝的车马,当秦始皇命他为胡亥之师时,为巴结这个皇子,常教其书法及断案方法,将胡亥牢牢控制,始皇帝死后,在胡亥为帝的三年里面,干出的所有坏事都与他不无干系,甚至可以说整个庞大的秦帝国倾覆都是由他一手酿成,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奸相之一。在杀死秦二世后,本想自立为王,后摄于形势和舆论压力,转立公子扶苏的儿子子婴为帝,公元前207年,被子婴诱杀于皇宫之中,并于死后被灭三族,也算是对其坏事做绝的一个报应吧。
在秦二世当权的“三驾马车”里面,李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的画像高挂在二世皇帝的另一边,显出一脸正气。其实,据史书记载,李斯早年辅佐始皇帝嬴政,是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其中废分封、促统一,功不可没。在国家统一后又主持统一度量衡、创秦律,作为大书法家创立秦小篆体统一文字等等,可他身上有争议的事件也不在少数,其中历史上最有名的“焚书坑儒”他就是积极的参与者,此外,妒杀韩非,沙丘矫诏,他都是主谋行事人,后在与赵高的争斗中失势被捉下狱,受尽折磨后以“五刑法”被杀死(秦国最惨酷刑法,先刺面、割鼻,再剁去双足后腰斩于市,最后被制成肉酱),同时被灭三族,作为一代名相,其悲惨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大厅里还挂有蒙恬、扶苏、陈涉、吴广等人的画像,每个人物都特点鲜明,栩栩如生。走出山门,迎面又是一间大厅,庭上门楣前书“覆舟之鉴”,后书“后事之师”,意在警示后人。大厅里陈列着一些秦代遗物及大秦帝国统一天下时的版图:北起辽东半岛,南至琼州海峡,东与扶桑隔海,西联羌、藏边界,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该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国度!只可惜仅仅只存在了十几年就彻底颠覆了,秦国之殇,皆在人祸!
穿过大厅,就来到了公园的核心位置,一塚坟茔呈现眼前,圆形的土堆,右边立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石碑,碑的背面刻写着秦二世皇帝的简洁生平,正面则是一块高大的墓碑,用隶书镌刻“秦二世皇帝陵”,落款为清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从重点文物保护碑后面的简短说明得知,这个墓园最早是由清人考证后所立,1956年,当地村民又集资进行修葺,并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重修曲江风景区时再度进行修缮,重修后的坟茔高五米,直径十五米,其规模与陕西渭北高原上的任何一个汉唐帝王陵墓都无法相比,更不用说与他的父皇秦始皇帝陵墓那座占地九百多亩的高大坟茔堆土相提并论了,看看始皇陵前如今那举世闻名、千军万马的兵马俑阵,再看看这座小小的黄土堆,一个亡国皇帝的猥琐形象犹如眼前。雪停了,风很大,白雪裹着坟茔的顶上,从积雪中露出的枯草断茎当风抖动,静静的没有一点声音,一派萧杀景象,站在坟前的雪地里,一种压抑感从心底升起,不为祭奠,不为凭吊,只为一个后世的旁观者从这里看到了大秦帝国的兴盛与衰亡的悲哀过程。
公园的遗址区还矗立着许多高大青铜塑像,无声地述说着那个历史时代的历史故事:李斯挥笔指向头顶的苍穹,彷佛想呐喊什么,背后是秦小篆字体书写他的名著“谏逐客书”、蒙恬握剑指地,好像在对地发誓和申诉自己蒙受的冤屈,背后是一整排高大雄壮的秦帝国武士、秦二世和赵高、李斯密谋矫诏,杀害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赵高专政,在秦二世面前指鹿为马,杀害异己大臣。这些故事今天以这种形式重现在人们面前,不由让人感叹万分,昏庸、残暴的秦二世仅用三年时间,就葬送了其先祖几百年创立的宏伟大业,创天下难,守天下更难,这些都是“以史为鉴”最好的例证吧。
公园的右边有一座彷秦建筑,青砖斜顶、古朴庄严,院中一只巨大的虎符铜雕,显示着当年秦国一统天下后皇权至高无上的威力。建筑的斜角墙面上“秦殇”两字引人注目,进入厅内才看清,这里是以“秦殇”命名的一座历史博物馆,馆名贴切,馆藏丰富,以八个部分详细述说了秦人如何从一个发源于西戎的小部落到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以后迅速衰亡的整个过程。从公元前900年前后秦人部落的兴起,到逐渐移居陕西关中地区,成为诸侯大国,再从商鞅变法、广纳人才、一统天下,到公元前206年子婴被项羽而杀后彻底灭亡,前后经历了约700年之久,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经历了多少苦难和奋斗,却在一统天下后仅仅十几年就轰然倒下、灰飞烟灭,永远是历代学者百谈不倦的话题。究其因由,当权者不受监督,毫无节制的权力放纵,导致政治黑暗的残暴统治,引起人心向背,才是其最终亡国的根本事因。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两千年以前的故事已经不会重演,但它揭示出的深刻哲理,永远不会成为过去和历史。不要重蹈前辙,应该就是这个小小的秦二世陵公园和博物馆带给当今社会最大的警示和贡献吧。
(原机械学院 姚大同)
五律 天目山居二首(外一首)
深山古寺
山高寻古刹,车行复攀登。岚嶂峰峦渺,烟笼塔影朦。
愁闻梵钟远,喜见碧潭清。待到光明顶,云中遇寺僧。
山中感悟
久在樊笼里,如今返自然。鸣泉闻谷底,美景眺山巅。
跬步临千豁。涓流汇百川。无心皆可乐,有品始得闲。
民族舞队游洛阳牡丹花会有记
洛城五月物华新,百顷牡丹留住春。国色雍容迷凤眼,天香淡雅染罗巾。
百千北国时尚女,十数江南妙舞人。飘入花丛留玉照,姚黄魏紫长精神。
【注】:姚黄、魏紫均为洛阳牡丹中的上上品。
(原退管会 张道生)
难得糊涂是科学(歌词)
(一)
太阳升,不是功,
月这落,不是过,
春夏秋冬年年有,
阴晴圆缺都不错。
先有鸡,先有蛋,
何必苦苦去求索,
鸡毛蒜皮不是事,
难得糊涂是科学。
(二)
干事业,做工作,
处事不要太自我,
先人后己人缘好,
克己复礼路广阔。
帮人如同帮自己,
救苦救难好品格,
风风雨雨一辈子,
苦辣酸甜都是歌。
(原纺织学院 张运良)
节 理 石 林
英国北爱尔兰有一个奇特的景点,叫“巨人之路”,这个景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景点到处布满了天然形成的千千万万条五角或六角柱状节理的石柱,这种地质现象被称为“节理石林”。
据专家考证,它是1.5亿年侏罗纪晚期中心式火山岩浆通道,火山停止喷发后,剩余的岩浆在均匀冷却和缓慢收缩下产生了垂直裂变,后随地壳抬升露岀地表,形成壮丽神奇、气势恢宏的石林景观。这种景观,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科考性,它向世人展示了1.5亿年前的火山运动、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地质演变史。
但北爱尔兰的这种地质现象在地球上并不是唯一的,近几年来,我国也有好几处类似的景点被发现,仅本人亲见的就有以下几处:
南京六合区石柱林;2、象山花岙岛;3、长白山望天鹅景点;
听说,浙江、湖南等地及美国某地还有类似的景点。
(插图见封3) (原校领导 朱天申)
骑马上山游恒宗
北岳恒山,是五岳之一,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4公里。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北巡到浑源,见此山气势雄伟,就封为“北岳”,为北国万山的宗主。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高度仅次于西岳华山。
多年前我们二位老人在游完大同云岗石窟后,第二天登恒山。在浑源汽车站与驴友拼车出发,南行8里,就到了恒山脚下。驾驶员介绍这里叫唐峪,又名金龙峡,是东西天峰岭与翠屏山对峙的峡谷。峡谷越向前越窄,崖也显得越高,两旁绝壁宛如刀削斧劈,高耸入云。在悬崖峭壁处,可见西壁山腰的奇特建筑群,这就是北岳盛名的悬空寺。据说全寺共有大小殿宇楼阁40余间,建造在30米到90米高的悬崖峭壁之上,整个建筑群南北长东西窄。正面一座两层重檐房屋,两边对称的二层楼阁,更有三层三檐楼阁两座,形成南北高低错落,参差对称。在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栈道上又起重檐式楼阁二层。这些惊险奇特建筑令人叹绝。支撑着悬空寺的只有几十根碗口粗的木柱,我曾试着轻轻一推,它就左右摆动,这才知道,木柱是虚设,其力点全在栈道上。经请教后方知,他们采用膨胀建筑法,先在岩石凿外小内大的石洞,然后在泂里放一个锥形物件,把加工成剪刀形横梁猛力砸进去。插入岩石的横梁都是当地铁杉木,事先用桐油浸过,作防腐处理。这样先放入洞里的木楔便钻入横梁,外边用力越大,里面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力传到岩石上。横梁下面几十根木柱,有长有短,有的着力,有的虚设。当然虚柱不仅是作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着力,一旦游人多,负荷增大时,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使得悬空寺成了一座似虚为实,以实抱虚,似危而安,悬中见俏的奇特建筑。
悬空寺还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的佛、道、儒像80多尊,其中不少是吸引游客的艺术珍品。主要殿堂有:纯阳宫、三官殿、雷音殿、四佛殿、三圣殿和三教殿(佛、道、儒)。这是我知道的全国独有的殿堂,三教和睦共处。
我们匆匆观赏后原路返回。步出悬空寺,向南不远处,就踏上了用钢筋混凝土依山架设的梯式栈道,顺石级而上,就到了恒山水库大坝坝顶,沿着坝顶漫步穿过隧洞,走出金龙口,便是恒山的山门。本想乘上山索道,不想由于游客稀少,索道停营。正在犹豫时,来了两位当地农民牵着一马一骡,要送我们上山。据说穿过山门,沿山要盘行十里才能到旨岭村(索道站)。村民要价不高,只要付索道同等钱。我从没有骑过马,更不要说骑马上山,疑虑重重,经不起他们一再鼓励,实在也别无良策,只能硬着头皮,骑上马背,一路颠簸上山。我紧紧抓住马鞍,好不容易来到旨岭村,两村民扶我们下马,并指导我们如何游览,他们在原地等。
我们站着向东仰望,一座刀削般突兀的峭壁映入眼帘,峭壁上“恒宗”两个大字分外耀眼,据说是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张升手笔。两字高十三米,宽六米,遒劲刚健,横直如栋梁,点捺大如牛。连接“恒宗”与恒宗殿的这段路叫步云路,步云春晓景点就在这里,云雾弥漫中,一里一亭,一步一松,真是亭亭不同,松松各异。上行一里,便到了虎风口,不远处屹立着一株参天古松,为“悬根松”,此处又称,“虎口悬松”,是恒山十八景之一。因地处风口,恒山又山高风大,此处风声、树声交织在一起,如虎咆哮,声震山谷。穿过悬根松,在光滑的岩石路面上有许多蹄形的小圆坑,传说是当年八仙之一张果老在恒山修道,经常骑驴出入恒山留下的,后人称这山岭为“果老岭”,“果老仙迹”亦是恒山十八景之一。过了果老岭,很快就到了北岳建筑规模最大的“朝殿”,“朝殿”又称北岳庙,是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山门两旁有青龙、白虎二殿。这里有两井,相距不足两米,一苦一甜,现在苦井已封,甜井尚存。据说井深不可测,从未干涸过。殿前碑石林立,碑文记载着北岳的历史。
围绕朝殿周围,尚有不少建筑名胜,都各有其传说。从“朝殿”再奋力向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登,尤其是一段有一百多台阶的悬梯,让人目眩,就到了山顶。山顶平坦,远眺周围景色尽收眼底,奇峰竞秀,壁立千仞,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这是不上山顶享受不到的乐趣。据说天峰岭阴坡,自然风貌千姿百态,峰峦多尖形,酷似积木堆叠而成,更别有风采,惜未成行。 (原基建处 柏文林)
浙江桐庐三日游
秋高气爽,微风习习,环境学院退教协于本月2日组织部分会员及家属一行20人兴致勃勃地赴浙江桐庐三日游。
桐庐位于“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段,以“山、林、水、洞”闻名遐迩。经4.5小时车程来到桐庐瑶琳镇,下榻农家宾馆。午餐后驱车先游览国家4A级景区严子陵钓台。从游客中心乘游船,向富春江对岸进发,在游船上我们这批从教几十年、白发苍苍的退休老教师被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小三峡秀丽风景所折服,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拍摄两岸青山绿水的风光……下船登岸后,我们先拜访严先生祠,先生塑像端坐中间,上悬“光武故人”一匾。严子陵为东汉名士严光(字子陵)与刘秀同游学,刘秀称帝后,严子陵隐居富春江边,垂钓耕耘,过着田园生活。刘秀思贤,寻访并授予高官劝其出山而不从,后人仰慕其“高风亮节”,而受敬仰纪念。出祠后,我们沿祠右石台阶上山,见碑廊依山而建,名家诗词,书家丹墨,古贤塑像一一展现,感受置身于博大精深璀璨的中华文化的宝窟。继续缓步登山忽见伸出山腰大盘石的钓台,钓台分东西排列,壮美雄峙,遥遥相对,东钓台有石亭可憩,登台放眼,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在青翠的群山间,江流一线,令人神清气爽。我们下山后坐游船至富春江的一处港湾,换乘画舫游览集峡谷、平湖、孤屿、悬崖一身的江南龙门湾。画舫在碧波粼粼的江面上绕岛缓缓开行,岛上林木遮掩,虬松迎客,使人心旷神怡。
次日早餐后,我们坐车前往桐君山。桐君山与县城隔江相望,分水、富春两江相汇合处,一峰突兀,凌风飞峙,形似碧螺,美如翠玉,又名“浮玉山、小金山”。相传古时桐君老人因在此结庐采药、行医济世而得名。我们一行过石坊,拾级曲旋而上,一路林木苍翠,修竹蔽荫,时而传来婉转清脆悦耳的鸟啼声。不一会儿,来到粉墙青瓦徽式居民楼“富春画苑”,这曾是画家叶浅予大师作画、生活过的地方。到达山顶,七层中实而古朴的桐君塔矗立山巅,不远处的桐君祠内,正中端坐着鹤发长须慈祥的桐君老祖塑像,墙上悬挂一匾“中药鼻祖”。我们凭眺富春江,江面烟波浩渺,隔江桐庐县城矗立着座座现代高楼,尽收眼底。
第三天早晨,天气阴沉,回沪途中经富阳。我们游览富春江边的东吴文化园,园前广场中央矗立着巨大的仿古青铜方鼎,仿汉代城墙建筑的园门使人走近而感到浓浓的“三国气息”,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三国时代。园内三层的“富春阁”,气势雄伟,高高地屹立在海拔124米的鹿山之巅。我们其中的一些老师抱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态,兴致昂然,一口气登上山顶。从富春阁眺望富春江,此时浓雾锁江,宽阔滔滔的江面笼罩着一派茫茫的江雾,美丽的富春江变得更为神秘,使人遐想翩翩……
回程途中天公不作美,开始飘飘洒洒的下起了秋雨。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美丽的富春江,大家的心仍被浙江桐庐的山水所吸引。三天的旅游是短暂的,但是大家的友谊、却是浓浓的。这次出行四分之三的退休教师年龄在70岁以上,其中80岁有三人,大家做到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低龄老人自觉做到照顾年长老人的上下车及自游活动的安全。结伴同行,高高兴兴的来,平平安安的回。此外,我们走访附近的村落,看到整洁的村道、一幢幢独立别墅群,感到惊叹。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给农民带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我们在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环境中呼吸到新鲜空气,舒展筋骨,在游览名山大川、欣赏自然与人文景观中,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并从中陶冶情操。
( 块组活动
想念了,大家来聚聚
想念了,大家来聚聚吧。自从2015年1月新春团拜活动后,时间飞快,转眼又过了10月。此时退管会召开块组长会议,宣布块组再增加一次团聚活动并拨给一定费用。好消息啊!这是学校对我们老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组织活动是开心,但对块组长来讲还是有一定压力的。我们三个组长经过商量,最后决定一起搞活动,一来大家可以相互照应,二来人多热闹嘛。我们作了分工:陈桂兰老师主管联系聚会场地、经费开支。能容70—80人的场地还真不好找。高增达老师是新组长,最近女儿刚生了双胞胎,要克服家庭困难,又要熟悉组里的人,要负责通知大家。曹为农老师负责聚会的主持、嘉宾邀请和内容策划,困难也不少。最后陈桂兰把场地订在莘庄凯德龙二楼的丰收日餐厅。为增加聚会气氛,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餐厅陈经理还答应我们,在聚餐时增加他们表演的节目。
11月11上午10:30块组活动日,正巧是双11光棍节,老天也帮忙,晴空,太阳高照,暖洋洋的。大家情绪高、精神好,积极参与,陆续到来,好久不见,互相招呼、聊得非常开心,有说有笑的好不热闹。退管会领导曹春城和宋惠艳也赶来拜望大家!
活动开始,首先块组长陈桂兰、高增达和曹为农向大家道一声:健康、快乐!然后是老规矩:新来的朋友起立,大家热烈鼓掌欢迎他们到来。环境学院吴植华和机械学院沈松令代表新人发言,他们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和来到块组活动的高兴,一再感谢退管会给我们退休人搭建的团聚的平台,也表示一定积极支持和参与块组活动。孙梅华发言介绍了自己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她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特别经常到社区听评弹,和老人们一起交流养老生活规律,活的开心健康。接着范振宏老师发表离组感言,但范老师站起来后,向大家宣布他不离开我们块组,决定不走了,和大家热热闹闹在一起多好啊!并告诉我们,他现在基本住在江苏的小镇上,比上海空气和蔬菜都好,他把地址改在儿子家了。人是有感情的,已经三年了,现在他舍不得离开大家。
接着曹春城向大家问好!和大家一起回顾了近来退管会的工作和学校的情况。特别提醒我们去学校领取新的一卡通:今后吃饭、借书二个校区通用,方便了。旧卡用到2016年元月底别忘了。用曹书记的话就是:大家的事,无小事,我们必须努力去做。宋惠艳是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她告诉大家,今天特别高兴,来到了块组里和大家一起活动。她谦虚地介绍了自己的大概情况,要大家记住她,有事情有困难来找她,要向老同志学习,服务好大家。祝大家健康快乐!
最后曹为农向大家汇报了本次块组经费使用情况。三位块组长再一次祝大家活动快乐,身体健康!丰收日餐厅年轻的男女师傅们在忙碌中,给大家送来多个激情的舞蹈,把我们的这次块组活动推向了高潮。聚会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古美、莘庄、松江块组曹为农、陈桂兰、高增达)
38号1-10楼退休教职工茶话会
11月14日在退管会底楼召开了38号1-10楼退休教职工茶话会,议题是居民小区的建设,纺大小区居委会主任冯英参加了会议。王以刚老师也回到了我们中间,他原是38号202室居民,所以他来参会觉得很亲近。最近他在市委党校学习,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信息,谈到了在新常态下上海经济的转型、一个民族的生活样式和价值观和信仰,即文化、新媒体下的群众工作,手机、网络是新媒体、世界各国,中国都处在大反思、过去是战争与革命,现在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健全社会法制,以法治国,而不是以权治国等。他每讲一个观点,还列举相当给力的例子,大家听了都很感兴趣。
会上,冯英主任认真记录了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要改进的方面。大家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防火防盗、小区停车、楼道修理及卫生打扫着手,也要从自我做起。居委会要能明确业主与业主委员会的关系、楼内谁是业主委员会委员、楼下物业管理机构,只管每户提出的维修,公用部位无人管等。希望居委会,退管会能共同关心这些小事。 (原材料学院 黄永秋)
修身养生
冬暖情更浓
元旦春节临近,带着学校对退休老同志中特殊群体的关爱,退管会在12月28日那天举办单身老人活动。全校退休职工中90多位老同志从全市各地聚集在东华食府的三楼,辞旧迎新,共同迎接2016年的到来。学校退管会领导宋敏、曹春城等出席。
老同志们在一起,谈论学校新的发展动向,互相探讨退休后的生活状况与养生方法,其乐融融。退管会更为每个参加的老同志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和慰问品。曹春城老师在活动中向老同志们传递了许多关于学校发展的信息,鼓励老同志们能多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她祝愿每个老同志都能健康长寿,把学校和退管会对退休同志的关爱传达给每个老同志。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许多老同志表达了自己对学校对组织的感激之情,他们说:“自己生活虽然遭受到了一些挫折,但有来自学校的关爱,使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有的老同志还说:“今年是个暖冬,冬暖情更浓,这份浓浓的关爱之情,我们深深地记在心上!”
据悉,退管会每年都为单身、失独、孤老等的退休职工中的特殊群体举行迎接新年、春节的活动。这项活动到目前已经坚持开展了多年,使得这部分特殊群体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更多的关爱,在学校老同志群体中也产生很好的社会效应。
(退管会 陈维亚)
我校留守老人聚会迎接2016年
2015年12月30日近70名留守老人在延安路校区中心大楼第一会议室聚会,迎接2016新年。校党委统战部部长王英、校退休党总支书记曹春城出席並发表讲话,她们祝全体留守老人及海外的子女,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中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会议的主题是养老。上海是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目前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至2015年末,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30万,比例将接近30%,户籍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将达到70万。与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高龄化形势相比,现有的机构养老床位供给能力相对不足,各地开始对养老模式进行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老派社区服务有限公司”的服务,就是定位在居家养老上。
在会上,上海老派社区服务有限公司为大家派发了他们公司出版的杂志“老派”、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手册以及多种居家养老服务套餐,有辅助康复型服务套餐、生活照护型服务套餐、经济实惠型服务套餐、个性化营养配餐服务、单纯的智能化和适老化改造、全天照护型服务套餐等六个套餐分类可供选择,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年龄段分为多个组合。在每种套餐的详细介绍中有服务项目和价格。
我校目前已有退休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80岁以上578人(80-89岁534人),占23%。我们留守老人中80岁以上的有39人,占34%。因此,大家对如何养老也很关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留守老人联络组 吴美萍)
夕 阳 礼 赞
老!老!老! 你老、我老、他也老,人生自古谁不老?
早老、晚老总要老,天若有情天亦老,切莫把老当烦恼!
老,是人生的结晶,成熟的写照;老,是深刻的标志,智慧的代表。
老有老的乐趣,老有老的情操,
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是我们老干部的为人之道,
谋事要实,做人要实,忠于党,从不动摇。
绝不老牛破车,重谈老调,即便是老马识途,也不能倚老卖老。
人老了,心儿不要老,要读书、学习,紧紧跟随时代的浪潮。
人食五谷,总有这病那病缠绕,老态龙钟,迟早会到,
即使卧病在床,心也要比天高,
要坚定信念:“中国梦”一定会实现!未来世界,人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离休干部 刘征)
增强体质,学做经络拍打操
9月26日和11月30日,康复俱乐部在老干部活动室分别举办了“康复保健活动——学做经络拍打操”和“健康知识学习会”。
9月26日,退休总支曹老师、宋老师放弃双休日赶来参加活动,曹老师既介绍了学校的重要信息,又谈了十月份老年节活动的安排,还强调了老人必须重视安全用电等,字字句句体现了对老同志的关爱,赢得了老同志的阵阵掌声。
市政府多次向全市人民赠送了“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编制的《上海市民健康生活应知应会手册》、《上海市民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读本》、《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识读本》等三本读物,并随书赠送了穴位按摩器、握力圈等,介绍了穴位按摩的基本技能。
三年前秦永鑫老师为大家作了一次精彩的“经络养生保健讲座”,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可以提高健康水平。我们学做经络拍打操,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有节奏地依次拍打相应的穴位,来疏通全身的经络。拍打操结构简易,动作柔和,练习时间短,收效快,很适宜中老年人锻炼。罗玉珍老师事先为大家印发了拍打操的顺序,并简要谈了学做拍打操的要领。她与虹桥街道老同志为大家示范了整套拍打操。大家也用跟着拍打,感觉轻松、舒服,多位老同志要求购买拍板。
拍打操简单易学,相信持之以恒,必有收效,对身体大有裨益,大家一起做起来吧!
11月30日学习会上,大家首先一起浏览了三本读物的重点章节,接下来进行有奖问答。问答题共十题,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且需正确处理的。陈惠珍、宋光明、李丹等作了准确的回答,喜获奖品。
秦永鑫和王立明老师分别为大家提供了“骨质疏松症如何食疗”和“腰腿痛的去湿法”良方各一,有兴趣的老同志不妨讨教一试。
(康复俱乐部 黄作繁)
喜看今朝 展望未来
今年9月26日,“康复俱乐部”成立跨进第十个年头前后,又迎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和欢度新中国建国66周年。人逢喜事精神爽,喜看今朝,感慨颇多。
在建国66周年进程中,我们也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历程。近几年来,党中央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针对时弊“对症下药”、“刮骨疗毒”,制订了“以法治国”方针,努力争取实现两个(建党、建国)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就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再看我们这一代在“改革开放”前后退休人员的情况。之前,仅每月一次到学校财务科排队领取退休金,只有在此时此地才能与几位老同事相互几个面,问声好,匆匆谈上几句家常话,然后相互告别各自回家。1986年秋,校部领导与时俱进为退休人员组建了“退管会”,同时将退休金划转银行代发,方便大家可以自由就近领取。
在退管会与同志们共同势为下,不仅让退休人员来校时有个温暖的“家”,还安排了让大家可以自由选择参加的“书、画、钢琴、歌唱、舞蹈、戏剧”等兴趣小组,大大丰富了退休生活;又创办了“上海老年大学东华大学分校”;还及时印发人手一份的“东华大学老年工作服务指南”。其中六个“老有”,细致全面的关怀,深得人心。
“退管会”工作取得各方面的好评,更在本市兄弟高校系统评比中屡屡获得“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在荣誉声中,不骄不躁,不断扩展服务内容,如2006年9月为大病群体组建了“康复俱乐部”,化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务和精力,搭建了病友之间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等有利于愉悦心情、强身健体的平台。“康复俱乐部”每次活动内容多样,有养生、保健讲座,病友心得体会收获,校部及退管会的远景规划,校内信息等,对病友们都带来了温暖。
实现 “中国梦”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作为公民,人人有责。我们年老体弱的群体虽已做不了什么大事,但力所能及的可以做的:懂得感恩,自律自重自尊,要融入“共建和谐社会”中,而不能置身于“世外桃源”,从自我做起,从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做起,给后辈有个合格的交代。
(康复俱乐部王添华)
座 位
生活中偶尔会遇到一些不可思议的小事,但论起理来往往让人也拿它没办法。
那是一个周末的傍晚,我乘上76路公交车匆匆赶回家。虽说车厢里的人不是很多,但座位上已坐满了乘客,我也只好站立在后门的扶手旁边。
至海防路西康路站时,前门打开后,上来两位一小一老,老的仿佛已有70多岁,中等个子,满头白发,右肩上挎着一个沉甸甸的书包,左手扶着一个约10来岁,脖颈系着红领巾小男孩的肩膀。我一看心知肚明,准是爷爷接孙子放学回家。
等前后车门关闭后,车子继续缓缓地行驶着。车厢里的乘客照旧各持百态,我也静静地观望窗外。偶尔回头,靠中排左边座位有位50开外的中年男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身上挎着一个简易的皮包,头发微长松卷,面颊较为清瘦,五官却很分明,鼻梁架着一付金丝边眼镜,看上去给人有种很斯文,又显得几分老成的感觉。只见他目光朝车厢左右扫视了一下,片刻,一声不响站立起来。起先我也并非当回事,心想:“不就是快要到站,准备下车呗!”可真令我没有想到,他一拐一拐地走到刚才上车的那位老人面前做了一个让座的手势。随后,又一拐一拐地走到靠近我旁边的扶手站立着。我只才看清他个子并不高,身子也似乎显得娇小微弱,所以车子行驶中,他把扶手握得很紧。
或许那位老人似乎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以至中年男子让座后,连“谢谢”也没说上一声,就拉着小男孩走了过去。令我没有想到,老人不但自己没去坐,反而一再让小男孩坐下,自己却仍背着那沉沉的书包旁边站立着。小男孩坐好后,又叫嚷着让老人从书包里拿出了ipad,开心地玩了起来。
目睹眼前的这一切,我不由转头朝旁边让座的中年男子望了望,顺口轻声地试问:“您好像是一位残疾人吧?”他似乎有点自卑的感觉,转过头来回望了我一眼,随后点了点头。他点头的认可,让我心中对他油然而生敬意。
此时,我淡淡地冷视座位上有说有笑或装模作样的男女老少,不知咋地,心里似乎总有一种非说不可的“抱不平”。于是走到了那位老人跟前,不温不火地说:“您也真是的!刚才给您让座位的可是一位腿脚不好的残疾人啊,您自己不坐,却把位子让给小孩坐,您觉得这样妥当吗?”随着我的话语,车厢内的众客顿时都静默下来,有的回头看看,有的指指点点,有的低声议论,有的朝那位残疾人默视望去。由于我说话时紧挨着老人和男孩,那小男孩顺势也偷偷地抬头望了望我,似乎有点微微脸红。而老人在众人议论的氛围中,虽一言不语,却丝毫没有一点儿内疚感。
更令我费解的,众人议论平息后,车厢里仍没有一人主动给残疾人让个座位,直到下一站有位坐客下车后,他才又坐上了座位。这时,我仿佛觉察残疾人的脸颊表情也流露出了郁闷的苦笑,或许他也在扪心自问:“以后我还要不要让座位呢?”
又过了两站,我要到站了。在后门即要下车时,我回头又望了望那位残疾人,正巧他也面朝我淡然一笑。
回家路上我想了很多:这是一位多好的残疾人!回想起在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年代里,如今提倡新风尚,老百姓本身的“公责”又去哪儿了?是啊,生活中的残疾人,本应得到健康正常人的关爱和照顾。但今天车厢内发生的这件小事,又会有多少人对那位残疾人的品行肃然起敬?又会有多少健康的正常人作为一种激励与鞭策呢?
(原镜月公司 史克勤)
往 事 杂 谈
一天几位学生到巴金家请教。巴老在庭院小桌上摆好茶宴,热情招待。学生见大师平易近人,反而有些拘束紧张。一位学生不小心将水杯打翻,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们改日再来吧!”巴老竭诚挽留,重新摆好茶宴。说话间,树上的叶子恰好落在巴老的杯中。巴老思路一转,话说人生:大意是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必自寻烦恼,毁掉自己应该做的正常事。告诫学生要坚韧不拔地完成人生各个阶段的责任。
联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原纺专成立了上海高等院校(当时有52个高校参加)“大年龄婚姻研究所”,共有五位志愿者。开始时工作量很大也不顺利,但由于领导积极支持和大家共同努力,终于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成全了三对大龄教师的心愿——步入婚姻殿堂。当然效率很低,其一、五位志愿者都是业余的,没有什么婚姻介绍的经验;其二、剩男剩女们要求过于“完美”,未能辩证思考。正像有位社会学专家说:“当你(妳)准备会面对象时,请先照一照镜子,这样会更好地找到比较匹配的伴侣。”否则会产生偏激、过于自信的弊病。好多都没能冷静看待组成婚姻家庭是一个复杂的变迁,从一个“自由”独立的个体,变为一个两人世界,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和一些不尽人意的事。用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观点选择配偶,到头来会悟到世上“没有完全合乎男人心意的女人,也没有完全合乎女人心意的男人”,这是常态,需要长期磨合。
我又联想到多数老人坎坎坷坷完成了家庭与社会交付的历史任务,本应享受“夕阳”美满的生活。可是有的老人很不幸,“老伴”提前撒手人寰,造成“孤独人生”,终日愁眉苦脸。按巴老对人生的理解,遇到不利不顺的事,不要懈怠,仍需振奋精神,夫妇一方总有一人提前“百川归海”,这是自然规律。活着的一方自然很痛苦,但更可怜的是不知如何摆脱旧观念的束缚而寻觅新的“老伴”。
辞海中“老伴”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老年夫妇的互称,另一种指一起吃“早茶”的老朋友。我这里讲的“伴”,是广义的概念,希望丧偶的老朋友勇敢走出家门,跨入更广阔的社会门,和与自己志同道合,说的上、谈得来的老朋友聚聚,如打兵乒球、跳舞、唱歌、绘画、咏诗、写作……。从孤独寂寞的“暗房”,走向充满友善欢乐的“向阳院”。我们老年乒乓球队里就有位老师最近老伴去世了,他不和女子住在一起,孤独一人守着空荡荡的大房间,阴郁的环境没有了已往的生气。他深有感慨地说:“唯一焕发我生命的火花,是每星期三次和球友们的会面”。大家挥拍锻炼,交流时事政治、社会新闻、生活趣事,谈笑风生,起着很好的“话聊”作用。我们这里的老同志个个动作敏捷、思路灵敏,看不见老年呆痴的现象。
这种集体交往的“老伴群”固然很好,但对于过早丧偶的独居老人来讲,还是应找个法律意义上的老伴。当然老年人再婚牵涉的问题很多很复杂,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财产问题,子女和亲属的干预……使得成功率很低。但也有找到情投意合的,事先立好契约,并且得到法律公证,生活上再也没有外在力量牵制的“老伴”,这是社会学所提倡的老年婚姻形式。也有另类,如我有二个大学同学,在七十岁左右都成为独居老人。他们都没有走法律结婚程序,选择了隔三差五会面,问寒问暖,有事相佐,问医就药,相互帮助。对这种没涉及财产纠葛和子女干扰的“老伴”关系,看起来合情、合理,对自、对家、对社会都没有什么害处,但总感觉有不合法之嫌。
总之,要想忘却丧偶离异的孤单,只有找到和自己能说话交流的“老伴”,才能获得老年的新生。如果整天无人讲话,久而久之,必然呆痴。要想延年益寿,度好余生,必须增加“话聊”。只有这样才能使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夕阳”,和正常的老人一样红。
(老年乒乓球队 刘长林)
看淡、随意及微笑
路,不通时,选择拐弯,心,不快时,选择看淡;情,渐远时,选择随意。
有些事,挺一挺,就过去了。有些人,狠一狠,就忘记了。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释了。有颗心,伤一伤,就坚强了。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我们最多也就是个有故事的人,所以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顺的事,对自己说一声,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新的一天开始。
放下所有一切让你累的事情,每天都是新的!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生活怎么样,自己放调料。
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 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阅过一些人,才知道历练;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过了一辈子,才知道幸福。
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命运只有自己掌握,别人掌控不了。成熟了,就是用微笑来面对一切事情。 (原纺织学院 潘寿民推荐)
胃肠有十怕
胃肠道是负责人体营养吸收、废物排出的重要消化器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养成了很多伤肠胃的不良习惯,认清这些坏习惯,有助呵护肠胃健康。
一怕不规律。“吃饭没点,废寝忘食”是不少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然而饥一顿饱一顿,会慢慢侵蚀胃的健康,胃液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粘膜本身,对胃粘膜造成损害。
二怕晚餐吃太饱。晚上“大吃大喝”,睡前来点夜宵,不仅会影响睡眠,导致肥胖,还会迫使胃肠道处在超负荷的“紧张工作”中,胃液分泌过量会腐蚀胃粘膜,长期如此,就会导致溃疡等疾病。
三怕狼吞虎咽。食物进入胃后,需要经过储纳、研磨、消化等一系列过程,才能到肠道,如果咀嚼不细,粗糙的食物就会直接磨损胃粘膜,增加胃的负担,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从而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
四怕受寒。胃是一个对外界气候和温度很敏感的器官,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部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春秋季节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夏天避免贪吃冷饮、过凉的瓜果或空调温度过低。
五怕精神紧张。当一个人经常紧张、烦恼或愤怒时,身体调节就受影响,继而影响到胃的分泌、运动、消化等功能,容易患胃溃疡。
六怕过度疲劳。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会导致疲劳过度,这不但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且会削弱胃粘膜的防御作用,容易引起胃部供血不足,使分泌功能失调。
七怕饮酒过度。每天喝少量的红酒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如果酗酒无度,酒精不但会损伤肝脏,还会直接损害胃粘膜,胃病患者尤其不可酗酒。
八怕饮食不干净。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溃疡的重要元凶,感染上这种病菌大多是由于饮食不适,相互传染所致。如果吃了不清洁或不新鲜的食物,很容易引起急性胃炎,出现胃痛、胃胀和呕吐等症状。
九怕烟草。吸烟不但会伤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对胃的损伤也不可小视。吸烟过多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胃炎,这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伤害胃粘膜。
十怕滥用药。许多药物都会损伤胃粘膜,如消炎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会通过抑制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止痛的作用,还有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也常常会导致胃炎、溃疡或胃穿孔的发生,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应当遵循医嘱,最好在饭后服用。 (原长宁路校区 郑宗琪推荐)
忆 钱 老
钱宝钧老院长的思维敏捷,善于捕捉科技领域中的新发展、新成就,是他一贯的作风。用现在的词来描述,就是思想解放、与时俱进。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染化系是全校三个系中最小的一个系,教职工总数还不到40人,师资力量很单薄。在他直接主持下(钱老曾兼任过染化系主任),非常重视师资的培养,高瞻远瞩。五十年代,他指导和顾问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并指导染化系先后选送了10多名优秀中、青年教师,派到当时唯一能吸收中国留学生的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这为国家后来化学纤维工业大发展,造就了以他为首的一代坚强的学术梯队。首先迎来了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粘胶纤维工业,为我国新兴的汽车工业,提供了轮胎专用的粘胶强力帘子线,紧接着为60年代起步的合成纤维工业储备了人才,使我国在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及以后化学纤维突飞猛进大发展,解决了10多亿人口的穿衣问题,发挥了纺织高等学府应有的贡献。之后,又在他引领的科研团队创新下,向国防、民用化学纤维纵深发展,为“上天入地”,提供了各种特种纤维,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钱老院长不愧为一代大师,实现了他的“不为一已求安乐,愿作别人嫁衣裳”的承诺和誓言,令人钦佩和刻骨
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10月29日已经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此外还通过了《中共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共纪律处分条例》。
从新中国诞生以来历史的发展来看,这“十三五”的制定意味着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已接近胜利的终点,也就是说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了。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60年是一个甲子,寓意是又一个新的时刻开始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60年里中国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经济上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的一个五年规划(即“十三五”)我们又将开启一个什么样的新局面、新航程呢?
2016-2020的“十三五”规划,将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艰难的升级、跳跃;将是迎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也将是跋涉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关键一程。
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早在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指出要动手启动“十三五”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了,要求积极开展有关重大问题的研究,也就是说关于对我国未来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思路早已开始。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调研(除了频繁的外事工作以外)足迹遍及20多个省区,覆盖了大半个中国。仅在2015年,围绕“十三五”规划,习总书记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内就曾与18个省区的“一把手”进行了详尽的座谈、研究。
可以说,中央领导集体从微观调研到把握宏观中国,用战略思想对照现实国家的实际情况,集中了方方面面的党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密集的调研、频繁的讨论,制定了这个有着坚实基础的新的五年规划。
从我国新的五年计划(即“十三五”)的制订,不可忽视一点,即必须全面认识“十二五”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十二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政经发展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应对、攻坚克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求实创新,保持了国民经济中高速发展、增长,不仅成了国际上的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使经济发展迈入中高端水平,逐步走出粗放型、低附加值。这个“双中高”,李克强指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巨大成就,为“十三五”时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任务和举措。从公报学习中,我们可以扼要概括出“十三五”规划有十大任务目标:
1 保持经济增长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4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5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6 改革体制机制;
7 推动协调发展 ;8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9 保障改善民生;10 推动扶贫开发。
在公报中可以归纳成6个热点:
1、脱贫,贫困县脱帽。7000多万贫困人口,艰巨啊!要加快扶贫收入、创新扶贫模式、管好扶贫钱;
2、普及高中教育、贫困生资助全覆盖;逐步实现中专、中职全免费、快速培养人才;
3、全民参保,职工养老金全国统筹;
4、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5、全面实行二孩政策;6、环保机构省以下垂直管理,水、土、大气深入治理污染。
“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在协调发展方面,全会提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国统一,实施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很显然,这与中国当前面临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有关。在开放发展上,全会也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在学习中我认为还有一个值得注视的,就是在“会报”中关于“发展”、“创新”的提出和强调。可以说“创新”是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全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它既包括企业制度、产权制度等微观领域的制度创新、也包括宏观制度创新,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一个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宏观管理环境,创新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从公报内容看,十三五规划体现了习近平的发展思路,其目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个五年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的独特之处并不仅仅在于这个目标,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五中全会强调,这五大理念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十三五”乃至更长远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从我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来看,上述发展理念尤其要做好创新和共享。
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人民的长治久安,党提出“四个全面”就是我国长远发展的发动机和稳定器。如果说“十三五”规划是又一场战役的部署,那么“四个全面”就是整个战略的布局。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为我国经济建设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定位坐标,是主轴和方向。中国的发展前后紧紧连续,站在两个五个规划的交汇点上,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有信心。
世界在看着我们,也期待着下一个中国故事!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老干部办公室 刘征、瞿海燕)
赞《学习与参考》
《学习与参考》是由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编印的《上海老干部工作》杂志的副刊,每月一期。《学习与参考》内容非常丰富,每期都有党政之声,特别是习近平在国内外重要讲话精神和论述、中央重要会议精神的解读、有关党的知识解析、时事热点、名词解释等等。《学习与参考》为老干部提供了精神食粮,是老干部的指路明灯,为推动老干部工作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坚持用党的新理论、新观念更新武装老干部头脑,切实把老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要精神上来,让老干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学习与参考》刊物的字体大而清晰,老干部戴上老花镜看得清清楚楚,同时它也具有看得懂、看得清、记得住的特点。它非常适合老干部阅读,是市委老干部局为老干部做的一件实事、一件好事,我们为《学习与参考》刊物点赞,为编委们的辛苦工作点赞,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离休干部 杨洪珍)
牢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我们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成立17周年。今天又有几位参加我们小组学习。12月11日是我们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第115次活动,本次活动由纺大小区党总支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一行33人驱车上海淞沪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这次活动中80岁以上有四位,90岁以上高龄一位,最年轻不到30岁。
在参观前,纺大小区党总支书记周玲娟和邓小平理论小组组长梁方义老师讲了话: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这次参观活动,具有深远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我们这里有好多老同志,经受战争的苦难,大家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正如习近平提出: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在参观中我们看到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和物品,十九路军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的“八百壮士”英雄群体感到自豪,他们身上的爱国主义和情怀,是留给我们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和维护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始终牢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坚持狠抓发展,中国必须强大。
参观结束后,每位老师都深有体会,93岁高龄的周启澄老师谈到,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们更知道和平的珍贵。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和平来之不易,为了人类子孙万代幸福,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不要战争。
纺大小区党建部洪利娟是最年轻的一位,她很有感触地说到,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享受着优厚的学习、生活条件,这是千千万万抗日老兵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才让我们有机会去憧憬,实现自己的梦,绝不可辜负先辈对后来人的馈赠,要用奋斗续写抗日斗士的光荣,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据说,淞沪战役总指挥蒋光鼐,是建国后第一任纺织工业部部长,曾到我们“华纺”视察过,并指示说,要努力办好纺织高等学府,培养优秀纺织技术人才,为纺织工业发展作出贡献。 (理论学习小组 张德龙执笔)
伟大的民族总能在绝境中浴火重生
2015年12月11日,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在组长梁方义老师和纺大小区党总支书记周玲娟带领下,前往宝山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学习,很受教育,认识到历史的曙光永远在最黑暗时绽放光芒,伟大的民族总能在绝境中浴火重生。
淞沪抗战发生在1937年8月13至11月12日间,日本侵略者在上海闸北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击,八•一三淞沪会战由此爆发。这是日本侵略军继发动七·七事变之后,在侵华道路上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图谋夺取沪、宁、杭这块极富战略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控制中国的心脏,逼迫中国政府屈膝投降。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爱国党派的积极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出于各方面利害关系和战略利益的需要,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先后调集多达75万兵力,进行了三个多月威振中外的抗战,其规模之大,战场范围之广阔,战斗之英勇惨烈,是极为罕见的。主战场是在苏州河以北,黄浦江以西,新泾及杨泾港以东,长江以南地域。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在缺少大炮和坦克等重武器的劣势条件下,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抗击当时号称世界军事强国的日本海、陆、空军达三个月之久,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例如,誓死坚守宝山城的姚子青副营长,他带领600余官兵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大部分壮烈牺牲,最后余下20多人在东门外与敌人展开白刃巷战,姚子青身受重伤,最后又腹部中弹壮烈殉国。又如,“四行仓库”保卫战,由团附谢晋元率领的一个加强营,号称“八百壮士”奉命坚守,在三面受敌、孤立无援的条件下,与敌人血战三天三夜,击退日军6次围攻,毙敌200余人,到第四天晚上奉命撤退,惜谢晋元后来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刺杀身亡。毛泽东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范”。蒋中正誉其“精忠贯日”。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立晋元高级中学,晋元公园,并以晋元路命名道路,以晋元里命名小区作为纪念。
尽管淞沪抗战中国军队最后归于战败而被迫西撤,然而,淞沪抗战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贡献是永垂不朽的!它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消耗了其相当一部分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毙伤日军九万余人,振奋了伟大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鼓舞了全国人民打败侵略者的斗志,有力地促进国共两党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和发展,推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到来,并为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重温淞沪抗战的历史,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理论学习小组 周文甲)
霜叶书画社二十岁
一九九五年,在校党委宣传部和退管会的指导支持下,由原机械学院陈敩教授、离休干部董平峰、原档案馆馆长阮章德等离退休教职工发起成立了霜叶书画社。20年来,在退管会直接领导下,书画社既是离退休教职工老有所学——学习和交流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书画的场所,又是老有所为——利用学到的书画艺术为学校和社区营造文化氛围,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社团。我们经办的书画廊,在学校内、在纺大一村居民区,至今也20年了,从未间断。
20年来,老同志们用学到的书画艺术回报社会和学校。每逢重大节日和政治活动,都及时予以配合,例如建党建国大庆、每年的重大节日、香港澳门回归、抗击非典、上海世博会等,包括今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都举办过专题书画展;我们会员亲手制作绘制折扇为入党50/60周年老党员作纪念;用书画作品参加纺大一村居委会组织的汶川大地震救灾义卖;应校后勤部门建设学生宿舍文明要求,两次制作赠送了近二百幅书画作品布置宿舍走廊;应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邀请,多次参加为留学生举办的中国文化节,现场进行书画创作,并赠送给留学生,深受他们的欢迎;还为留学生教学楼(原教研大楼)一到三楼创作书画作品数十幅,展示中国传统的汉文化;以书画创作形式,多次参加纺大一村邻里文化节等社区活动……。由于纺大一村是我校教工聚居地、书画社也自然紧密地融入社区,并得到居委会的指导和支持,成为天山街道纺大一村居委辖地的社区文化团队。
由于书画活动陶冶情操、聚神养性、手脑并用,故起到健脑健身、延缓衰老作用,大家虽然都已是七、八十岁的高龄老人,但每周一次的或书或画活动,依然十分活跃,兴致勃勃地交流作品、切磋技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书画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份,我们书画社将秉承这个基因,既把它作为老有所学的内容,继续学习和提高,又把它作为老有所为的手段,继续为学校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力所能及地贡献绵薄之力。
(霜叶书画选见封底) (霜叶书画社 高鑫源)
与霜叶书画社共成长
1995年初春,到退管会去,看到活动室里挂着一些画和书法条幅,了解后才知道,有几位书画爱好者在退管会的支持下成立了霜叶书画社。书画社有四位领导,陈敩老先生为社长,在他们的热心创建和号召下,招到了不少社员,包括汪天泰和我。不久书画社请来了一位教花鸟的老师高兴奎,在退管会的支持下,社员参加学习,一律免费,后来参加的社员越来越多,上课挤得满满一堂,下课后把老师的画轮流临摹,学习气氛十分高涨,学员们的进步也很快。
在书法方面,是陈先生带领我们学习,他教我们怎样临帖,临帖时要注意什么,不仅要模仿帖上的结构,还要学习每个字的笔法,写条幅时还要注意章法,他把自己写的条幅给我们临。在陈先生的精心培养下,使我们不会写毛笔字的人懂得了什么是书法。
不久书画社的社员能画出比较像样的画,写出比较像样书法条幅,在学校内和纺大小区的宣传廊等展示。特别是第一、二次在纺大小区展示时,有几位爱好书画者写了评语贴在橱窗旁,对我们的鼓励很大。通过书画展出,对学校和纺大小区有一定的影响,不少部门要我们书画来布置办公室和宿舍走廊等等,书画社全部满足他们,并不计报酬。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先生物色了接班人高鑫源老师做社长,以后他慢慢地离职,过了几年,其他三位领导人也找到了接班人。新的领导班子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特别高老师他不辞辛劳样样事情带头干,其他三位领导也一样,把书画社工作搞得很好。
现在社员们老了,原来有40几位社员,由于年龄和其他种种原因,社员逐渐减少,现在能经常参加活动的人只有20几位。虽然社员少了,但我们书画社的任务没有减少,社员们的精神面貌和从前一样,精神奋发,老当益壮。也迫切希望有此爱好的年轻的老同志们加入到我们队伍中来。
总之霜叶书画社,是一个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组织,从来没有为了一点小事争吵或背后议论别人的事。是一个有毅力学习上进,不怕艰难的组织,20年来每周一次活动没有间断过,每年几次书画展出没有间断过,这是很不容易的。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每次有任务要大家参加时,只要领导一通知,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这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霜叶书画社成立20周年活动中,大家都积极参加,即使家住得很远的同志,也很早将书画送来。据我了解,在上海高校中,没有一个像我们这样持之以恒的书画组织。
我俩能参加霜叶书画社感到十分荣幸,使我们一点不懂书法和绘画的人,能初步创作出书画作品来。20年来我俩以书画为乐,生活充实,感到这20年没有虚度时光,更可贵的是学到了同志们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的精神。
感谢退管会领导和纺大小区居委会领导的支持,感谢霜叶书画社的各位领导,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为大家服务,感谢平时一起参加书画活动的同志对我们的帮助。
(霜叶书画社姜彩圻 汪天泰)
说说《蘭亭序》的文学价值
王羲之的《蘭亭序》(下简称《序》),以“天下第一行书”盛名天下。由于书法成就光耀照人,使其同样具有的高超文学价值被人们忽略。其实《序》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它集中反映东晋士人从山水自然中感悟到的人生意趣,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敏锐感受,秀景的描写,情的抒发及理与悟的阐述于一炉,秀景的描写、情的抒发以及理与悟的阐述于一炉,文字清隽怡淡,读来朗朗上口。
《序》以聊聊二三十字开篇,记录了流觞曲水雅集的事由、时间和地点。接着是对优美景色和宜人气候的赞扬,之后是情之所致由感而发,最后是凝炼到哲理高度的人生感悟。三者层次分明,但又景中有情,情中有悟,交相辉映,无散乱之感,显得生动而和谐。传说王是在醉态中写就此文的,了无造作、雕塑之痕,优雅自然,读来发人深省。
全文短短三百余字,却踊现不少脍炙人口,乐于为历代文士引用的名词、名句,如“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暢”,如“后之视今亦由(犹)今之视昔”……;有的成了成语,像“取舍万殊”、“不知老之将至”、“情随事迁”等等。
前半篇写景抒情优美自得,后半篇感悟人生哲理透彻而不枯燥乏味,用语浅显却道出古今相通的真谛,引发起一代代读声的共鸣。
《序》的文学价值不仅为一般留意文字的读者所倾慕,也获得文学史家乃至历史学家的高度肯定。
当代文学史名著,章培恒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及其新版《中国文学史新著》,对《序》是这样评述的:
由于玄风的影响,东晋散文除陶渊明外,另无名家,但羲之的《蘭亭序》可以说是一篇佳作。
书中还对《序》作了专门赏读分析,新著还将《序》全文照录,可见著者对此文的重视。
在历史学家眼中,王的文学成就也是值得一书的,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简编》,在论述魏晋文风时,对王十分推崇,他说:
骈文起于东汉,至魏晋时达到最高峰。魏晋骈文句法整(不是对偶)而兼有疏散色彩,淡而兼有华采,气韵静而疏荡,声调平而兼有抑扬(不拘声律),大自论说,小至柬扎,都有独特的风格。境界之高,难可追攀……。王羲之尤为出色。……《晋书》王羲之传所录的……《蘭亭诗序》(即本文讨论的《蘭亭序》)……等篇都是体兼骈散,就风格方面看,应是骈文的上品。
可见《蘭亭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也是文学艺术的明珠。能同时在一件作品中欣赏到高超的书法艺术和文学艺术,真是难得的美学享受。 (原理学院 怀国桢)
机 器 人
“大块头”、“小个子”,一个个佇立在明亮、宽敞的大厅里。人们走近一瞧,咦!真奇怪。怎么个个没耳没眼没嘴巴,不吃不喝光身子,咋回事?无不感到诧异与惊讶。
参观者鱼贯而入后,展示即将开始。几位穿着统一服饰的人员先后坐上操作台,一一按下键钮。顷刻,人们看到“大块头”、“小伙子”们遵照着指令,个个生龙活虎,仿佛从睡梦中醒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动作灵巧,千姿百态。人们被他们精彩表演折服,逗得大伙儿阵阵喝彩,翘起大拇指,连声说:棒极了,棒极了!
噢!明白了,“大块头”“小个子”们,原来都是响当当的各类机器人。嗨!机器人真了不起啊!
当今,机器人已经走进工厂、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乃至国防战线诸多部门,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机器人造福人类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们在感慨之余,从心底里发出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由衷地要为从事研发、设计和制造机器人的广大科技人员以及众多技艺精湛的工匠们致以深深的敬意,齐声为他他们的非凡才智和辛劳付出热情讴歌,衷心点赞。 (原理学院 钟乃浩)
“压力铸造”教学电影的诞生
——回忆70年代我校电化教学
许多老师可能不知道,70年代我校自已拍摄制作了一部微型教学电影----圧力铸造. 我现在来回忆这一段历史.
上世纪70年代, 电脑用的还是BASIC语言,, 手机还是挂在腰里的大哥大, 家里电视机多是黑白的. 至于摄像机只有电视台摄像时才见到. 学校的电化教学也处于起步初级階段——幻灯片.
让幻灯片走進课堂, 帮助教师从教学挂图中解放出来. 教务处在一教105教室的地下室成立幻灯片制作和幻灯机出借的办公室. 教务处乔国桢老师摄影很有专长, 负责幻灯片制作, 我当时任教于机械系金工教研室, 金工教学中挂图和模型特别多, 对幻灯片电化教学要求更迫切, 因此常与老乔打交道. 相互之间常谈及幻灯片静态图像教学的不足, 并渴望能有电影那样的动态音像教学手段用于金工教学..
电影是较早的音像工具, 按胶片宽度可分为35cm;16cm;8.75cm三种, 主流是35cm, 供电影院放映,16cm供农村,学校和部队流动放映, 而8.75cm则是微型电影, 它的摄影机小巧易携, 用作家庭旅游和特殊行业.一天乔国桢告诉我, 他和陈大复老师在旧货店淘到一部旧的8.75cm电影摄影机, 我听了非常高兴; 有它我们可以自己拍电影了. 但冷静一想, 我们都没拍过电影, 这电影怎么拍呀?
在上世纪60年代, 我校机械制图教研室在张九垣教授带领下, 和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过几部机械制图教学影片, 陈大复老师参加过拍摄工作. 有拍电影的经验,他也希望学校能自己拍电影, 并积极支持乔国桢拍电影的想法. 我也提出拍金工教学影片. 并参与拍摄和制作工作. 我们把学校自己拍电影的想法向领导彙报后, 得到教务处领导的支持和鼓励.
拍电影遇到的第一个难关是胶片, 国内市场没有8.75cm规格的胶片供应, 当时国内生产电影胶片只有保定和无锡电影胶片厂, 都只生产35cm胶片, 正在走投无路之时, 陈, 乔两位打听到上海电影厂拷贝生产车间有胶片分切打孔设备, 于是我和老乔到无锡胶片厂去买了两盒35cm未打齿孔的胶片半成品, 再请上海电影厂帮忙,用他们的设备将它等分切割成4条8.75cm胶片, 再打齿孔成可供拍摄和放映的胶片, 解决了胶片问题.
压力铸造是一种精密特种铸造工艺. 对于我一个从亊金工教学不久的年靑教师还是很陌生的. 金工组张重威老师给我很大支持和帮助. 他联系上海机械工艺研究所的压铸车间, 几次到现场研究分镜头和指导拍摄. 在他帮助下现场实景拍摄很顺利.
拍摄工艺原理的动画也遇到困难, 首先是没有动画拍摄台, 我们便利用报废的515台钻床重新设计改装成动画拍摄台. 这台草根动画台, 不仅完成本电影的动画拍摄, 在以后的教学电视动画拍摄中也发挥很大作用. 传统的动画拍摄是;一秒钟动作画面要画24幅画稿拍摄完成. 因为工作量太大, 我们釆用彩色纸板做成可动平面模型进行拍摄, 大家叫它剪纸拉洋片, 这样加快了拍摄进度..
围绕影片冲印, 显影, 定影干燥, 剪接等方面的问题乔国桢作了不少工作, 经过大家努力终于完成了8分多钟的电影, 但却是无声的. 因为8.75cm胶片没有声道可供光刻, 因此解说词只能用磁带录音, 放电影时要放映机和录音机同时放. 但试放映后发现,由于电影放映机和录音机速度不一, 所以声画不同步. 于是我把解说词作了缩減, 让声画配合要求降低, 这样放映机加录音机便能上映了.
就这样一部由高等学校自己选题, 自己拍摄, 自己制作的微型教学电影1979 年在当时的华纺诞生了! 我校的电化教育中心也在这一时期组建成立, 不久就购入先进电视设备, 就没有必要再这样制作草根电影, 所以压力铸造是我校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自己拍摄, 自己制作的微型教学电影.
这部电影在全国金工教学会议上公映之后受到一致好评,淸华, 浙大等几十所高校都来拷贝复制用于金工教学.( 电教中心又将电影转成录像) 提高了我校在电化教学领域的知名度.(原材料学院 李灵炘)
同为异族政权,命运何其不同
——读元、清史所想
读中国历史,有两个朝代同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即元朝和清朝,前者为蒙古族政权,后者为满族政权。但其延续时间却迥异,元朝仅延续了88年,而清朝却延续了267年之久。其中的原因耐人深思,值得研究。
翻开元史,不难发现元朝是农民起义最早、最多的朝代。自元朝灭南宋统一中国后第二年,即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 ,在闵赣等地发生了三次农民起义,其后的八十多年中先后发生的有名有姓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累计有84次,最后灭掉元朝的是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可以说农民起义伴隨了整个元朝的全部历史。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元朝之所以延续的时间短、成为我国历史上大一统朝代中第三个短命王朝,是因农民起义。
但我以为这只是表象,而深层次的原因,即为什么会激起如此多的农民起义呢?对这一点有多种意见,有的认为是元朝王公大臣荒淫贪腐、派系分争内耗所致;有的认为元朝统治者笃信藏密宗喇嘛教,放任其残害百姓所致;有的认为灾害太多所致等。这些虽有一定道理,但我以为主要原因是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所致。
在政治上拒绝民族融合。元开国之初即把国人分为四等,其政治地位自上而下分别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即南方汉人)。三令五申严禁汉人、南人持或藏兵器、有马者缴官、禁民炼铁,甚至严禁汉人田猎。至元三年(1337年) ,诏令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访司及部幕府官之长,均用蒙古、色目人。右丞相伯颜下令:北人(主要指蒙古人和色目人)殴打南人,南人不得还手。伯颜竟然主张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居心何其歹毒,幸好元顺帝未听。这如何不激起人民反抗,统治又岂可长久?
在经济政策上是竭力搜刮汉民。延祐二年(1315年) ,“言官(专职向皇帝进言之官) 谓民变原因在于经理田粮过于酷暴。”延祐四年推行包银制到江南。包银制规定每户年征二两,据饶州路总管王都中言,地方常加十倍征收。增江西茶运司茶税,元世祖时仅二万四千锭,其后逐年增加,至延祐五年达二十八万九千余锭,二、三十年间增加十多倍,于是“竭山谷之产,不能充其半,余皆酷取民间。”
在文化上拒绝文化融合。不但蒙古人、色目人不学汉字和汉文化,还禁止汉人学习蒙古、色目文字。一直拒不开科举取士,直到延祐二年(1315年) 才第一次开科选士,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分别命题,举行会试、廷试,取进士五十六人,蒙古、色目为右榜,汉人、南人为左榜。
再看清朝,汲取了元朝早亡的教训,实行民族融合政策。清世祖顺治元年五月,多尔袞入北京,令将士及厮养人等勿入民家,严禁兵士抢夺。为明崇祯帝发丧改葬。六月,命汉人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同內院官佐理机务。次年七月,以大学士洪承畴总督军务,招抚南方反清势力。顺治五年,设六部汉人尚书。准满汉官民联姻。顺治十年以顺治十四妹嫁吴三桂子吴应熊。顺治六年,封汉人孔有德定南王、耿仲明靖南王、尚可喜平南王。修改收藏军器禁令,只禁炮和甲胄。顺治十六年三月,清命吴三桂镇云南,尚可喜镇广东,耿继茂(仲明子) 镇四川。用汉人为臣几乎伴隨清朝整个历史,其中不乏重臣、名臣、武将,如施浪、年羹尧、张廷玉、陈廷敬、刘统勲、刘墉(刘罗锅) 、纪晓岚、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袁世凱、翁同灏等。。
淸朝的经济政策也比元朝开明。清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淸宣布取消正额外一切加派赋税。十月,淸世祖即位后,重申废除明末加派赋税。顺治二年九月,命将河间、遵化、滦州等府州县“无主之地” 给旗下耕种;明朝贵族、太监的田地,除按家口酌留外,均给八旗。顺治四年,在近京府、州、县内大规模圈地共达九十九万三千七百多垧。造成失地农民无以生存,于是皇帝谕户部:“今闻(田地) 被圈之民,流离失所,煽惑讹言,相从为盗”,令永禁圈地。开支节俭,康熙二十九年,根据本年调查资料,宫内年用银三万余两,不及明朝的四十分之一。乾隆五十五年,适逢他八十大寿,令普免天下钱粮。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治理,已是国泰民安,史称“康乾盛世” 。
在文化上采取文化大融合政策。顺治三年即开科举,秋举行乡试,定明年举行会试、殿试。顺治十七年,改八旗官职为汉称。康熙七年,提倡程朱理学,“非《六经》、《论语》、《孟子》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宋代理学的四大学派)之学不学。”康熙二十五年,康熙谓“翰林官员读书立品者不多,有人读《通鉴》不能断句。”又批评汉大学士不敢与满大学士辩论是非之风气。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康熙字典》成书,主撰者张玉书等。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库全书》告成。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至于满人学习汉字、汉文化,更是从皇帝以至一般满人都热衷此道。康熙、雍正、乾隆自幼年起即由汉人饱学之士充当御师,对汉文化的掌握上他们堪称高手。王公贵族、文臣武将、八旗子弟都延师学习汉字、汉文化,竟不习满语,以至乾隆十七年,皇帝谕注意保守旧制,“学习骑射,娴熟国语(满语) ”。后来满族完全被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所同化。
比较了元、清两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前者是拒绝民族融合、文化融合,在经济上又竭力搜刮、圧榨汉人,于是激起农民起义不断;而后者是推行民族融合、文化融合政策,又推行开明宽松的经济政策,于是二者的结局迥异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此我想到了新疆暴恐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严查、严打之外,更要加大民族融合、经济融合、文化融合,比如对维族青少年实行汉、维双语教育和义务高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对居民社区要逐步实现各族人民相互嵌入式聚居,以促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交融;要为维族等少数民族到内地求学、就业,提供便利等,都是促进民族融合、经济融合、文化融合的好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疆暴恐问题,实现新疆的民族大团结和长治久安。 (原化工生物学院 华载文)
国学学习要点
孝悌忠信——四德,礼义廉耻——四维,为八端;仁义礼智信——五常;温良恭俭让——五德;恭宽信敏惠——五德;智信仁勇严——为将五德;义慈友恭孝——五典;惠劳欲泰威——君子五美;智仁圣义忠和——六德;道德仁圣礼义——六政;智仁勇——三达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恭宽忠恕——实现仁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修身八步骤;中庸之道——处事与养生的最高境界。
以上是我自己罗列的学习要点,主要是为了方便学习。按每个学习要点为题,查资料,作笔记,再精选。每个题目作一篇小文章,然后装订成册。既练字,又练脑,经常翻翻看看,也是一种满足感。如果不满足这些要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增加一些题目。
有的提法可能相同,如“五德”,这是针对不同要求概括出来的,如温良恭俭让,是孔子倡导修身的五种品德;而恭宽信敏惠,是孔子提出达到“仁”所应具有的五种美德。智信仁勇严,则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将帅应具备的五种品德。不管是谁提来的,其每个字的含义基本相同,所以前面讲了这个字,后面就不讲了。
另一种概括方法,就是列出若干个题目,将富有哲理和有教益的名句名言,装进每个题目中。我列的题目有: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身养性、健体养生、勤奋励志、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教与学、心理情志、名利观、方法论等。名言名句,分题集锦,不用作文章,只要选择精准些就可以了。
要选择知识性、趣味性、积极健康的名言名句,与时俱进,赋予时代的含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是糟粕,不应选。忠,历代文人都讲,各有其时代含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倡导忠于皇帝。而我们今天所讲的忠,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职守。
(原管理学院孙景奎)
老有所乐
情系祖国下一代
1996年5月,60岁的我从校党校常务副校长岗位上退休,因工作需要继续留校发挥余热,参加校关工委讲师团,主要任务是给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党员等上党课。上这样的课,必须特别紧跟形势时代发展,每年都要有新的专题。近20年来,我准备了近30个新专题,如“党需要青年,青年更需要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实现中国梦”、“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艰难的历程,光辉的一生——纪念老校长温仰春”、“学习践行十八大党章的伟大意义和修改的主要亮点”、“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等等。
本人上课不由自主精气神十足,故反映较好,如有的同学说:一定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有的留校当了干部。有的教师说:你上课激情满怀,生动而联系实际。有的师生说:你思维敏捷,能跟上时代步伐前进,我们是听你的党课进步的。这些使本人感到幸福,活着有价值。上好一堂课,真是精神享受,心情舒畅。
退休后还参加“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成为市老科协讲师团成员,到全市大、中、小学及社区等上过课。在高级专家协会多次专题发言,都得到好评,被评为优秀讲师。
在校内还当过校教学巡视员、参加“三讲”督导组,任副组长等,工作有成效,得到肯定。
总结自己上课体会是:“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才能教学相长。
曾被授予校“老有所为精英奖”、被评为“教卫干部教育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这是师生和组织上给我的鼓励,还应继续努力,做个阳光老人。 (退休第17党支部 苏慧娥)
退休感悟 健康养老
一、坚定信仰。信仰是什么?信仰是融于灵魂的血脉基因,是心中坚守的精神高地,也是执着笃行的内在动力。信仰是人生的动力,在新时代下,人生的各种品质中,最重要的是坚定的信仰。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是支撑一个人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力量源泉。既要有科学的方法论,也要有哲学的辩证法,没有正确的信仰,就等于没有灵魂,而人生就会变得空虚。老年有信仰,生命有福报。
吃尽千辛万苦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革命与建设,走上正道,坚持走自己的路,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锲而不舍。改革开放30多年,经历了从穷到富的过程。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看到的快乐与幸福。“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选定的目标。”(巴金《怎样做人》)
今天的中国,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中国梦,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仰的支撑,激发信仰的力量。它告诉人们的是,信仰如何使贫贱者变得高贵,卑微者获得尊严。有梦想,才幸福。现在中国还在走——争取成为世界强国。
二、认识自我。人这一辈子,认识自我与认识世界的过程几乎是同步的。生命短暂,外求的只是知识经验,向内求的才是智慧,领悟。年龄长了,认识长了,对自己的了解,认识也比较深了一些。人生的真谛是认识自我,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自己该做好的事。
时代在变化着,自身也在不断变化着。1958年8月,我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在党的教育培养下,1959年11月,成为中共党员。自己认定的方向,便要下决心走自己的路,别人说什么都不能动摇,心中牢记党的宗旨。我的人生道路,从事中学教育21年,大学教育17年,我心中有着“为祖国培养人才,让生命更精彩”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我辛勤耕耘了38春;退休20年来,曾在两所进修学院任副院长,曾任校退休第四党支部书记10年,关心学校,党支部工作比较出色。2004年被党总支评为优秀党员,2013年又被总支评为先进党员。作为党员“退而不休”,尽力为民服务。在这过程中,自己也有所收获:今天我仍有鲜活的呼吸,仍有坚定前进的足迹。
三、注重教书育人。我在学校辛勤耕耘38春,其中我任班主任的1964年高三毕业学生想念老师,2014年9月23日,4名学生代表专程来上海看望我,祝贺我80寿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感谢我“以课启智,以德育人”,使我无比欣慰。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礼要从家庭做起,要求儿孙做到的事,父母辈首先要做到。我重视培养子女和关爱第三代工作。两子、儿媳都受过高等教育,事业有成。如今第三代全部大学毕业或在校。我现在已有了重孙,四代同堂。我注重孙辈“端品行、善学习、会工作、健身心”教育,使得一代胜过一代,传承和发扬了“实现中国梦,人人出彩”和好家风好家训,努力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最美的小家庭”。
四、自选文集。我爱好教学和练习写作,我这本《品文章颂党恩》自选文集,从2012年3月开始回忆、收集、编著,36年(1979——2015)中,我结合自己学习工作生活感悟撰之,主要发表在中国纺织大学校报和相关期刊、东华大学《离退休生活》中所出的短讯文章、论文。语朴情醇,老话家常,真情可贵,亲情感人。这本《品文章颂党恩》第一辑(1979——1994)记述亲历,情意真切,第二辑(1995——2012)真情可贵,亲情感人。文集一、二辑,已于2012年8月编著出版;第三辑(2012——2015)撰文选照,人真情贵。于2015年3月出版。《品文章颂党恩》文集(一、二、三集)编著、付印,既高兴,又心中有些不安。以我的学养和阅历,真要写好文章、论文、实在很难。我所能担承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温泉的恩惠。这本文集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冰冷,可以说是人的常温吧。
从文章中读出文化,从人物中品出思想,从对于这些熟悉人物和事情中悟出党恩,这就是我编著《品文章颂党恩》这本小集子的初衷。文集的编著出版作纪念回味,使我享受阳光,享受生活,享受乐趣。
今后,有校《离退休生活》的呵护,有《离退休生活》及主编老师不断提供的营养,有党的领导,我会继续学习写作,为《离退休生活》园地作微薄的贡献。
(退休教工第4党支部 马全贵)
人生追求永不放弃
“虽然已经退休,不能放弃追求,趁着心气还在,跟上时代步伐。”这是一篇关于如何过好退休生活的微信中的一段话。我认为讲得很好,讲出了退休生活的真谛:只有不放弃人生追求,退休生活才能精彩、充实。
2012年11月我从教育科研一线的岗位上退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来,我人虽退休,但心系教书育人的热情依然,一点没有“退休”的感觉。一方面,我仍然承担着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程,参与本校和其他院校的硕士生、博士生论文评审和答辩等工作,根据需要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学术研究、论文写作,参与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各种学术活动;另一方面,承担了学校关工委和老教协工作,虽然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我把这些工作视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延续和拓展,视为自己应尽的教书育人义务,从而尽心尽力,全身心投入。
首先,关工委讲师团和咨询组——教书育人舞台的延伸和拓展。
我加入讲师团后,从党的十八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大事一件接着一件;中共中央近年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战略布局和战略部署,体现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新论断。摆在讲师团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宣传好这些重要精神。任务光荣而艰巨。思想丝毫容不得松懈。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密切关注、认真学习中央出台的每一个重要文件,力求做到全面深刻领会,并积极思考、仔细梳理,以最快的速度撰写宣讲稿,承担宣讲任务。
三年来,我为学生预备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辅导员、青年教师骨干、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学员、党外人士及有关学院教工、退休教工党支部等做了《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报告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关键》《“善治”视野下的法治中国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生路》《“四个全面”宣示我党治国理政全新格局》《十三五规划:落实“四个全面”的重要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图样》《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东华校训与东华精神》等10个专题讲座共46讲。据粗略统计,听讲人次至少达4000人以上。受到普遍欢迎。其中,《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生路》两个讲座分别各举行12次,听讲对象以校内师生为主,也包括校外,分别达到700多人次和1800多人次。
在承担讲师团任务的同时,我还参与了大学生咨询活动,以新生为主要对象,就“弘扬东华精神,做杰出东华人”为主题,与青年学生座谈人格、知识、能力,沟通思想,漫谈人生,拉近与青年学生的思想距离。
同时,因学生办公室的邀请,我从近年下半年开始,承担了我校骨干辅导员课程培训任务,开设了为期一学年的哲学专题系列讲座。
凡此种种,我都视为在职期间教书育人任务的延续和拓展。
其次,关工委和老龄课题研究——科研领域的延伸和拓展。
关工委和老龄课题研究是我退休以后介入的新的研究领域。三年中,我承担的关工委课题有两个: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构关工委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平台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该课题被评为2014年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课题“特别优秀奖”。二是《建构关工委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工作平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5年11月刚结题。关工委课题的研究,开辟了关工委与思政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的合作平台。
在老龄课题方面,我参与了上海市退管理论研究,近年撰写了两篇论文,《论我国养老难题的瓶颈和破解举措——“老有所养”中国梦何时能成真?》一文获2014年“上海市退管理论研究二等奖”。
同时,我还把宣讲的专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在撰写讲师团宣讲稿时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擅长,撰写研究论文。例如,在准备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的讲座时,我结合研究心得撰写了《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发展——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坚持宗旨意识的讲话精神》,此文入选201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研讨会”并被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编写,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收录。在准备有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讲座时,我撰写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宣示我党治国理政全新格局》,此文在上海市社联理论研讨征文评选中获优秀论文奖。
我在备课过程中还撰写了与各宣讲专题相关的研究论文10多篇。这些文章分别发表于《文汇报》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思想理论教育》等杂志。有的还在市社联学术年会、市统战理论研究会、市教委党建研究会和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领导学会等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做了学术交流。我因此还被评为“2012——2014年度上海市优秀社会科学学会工作者”。
再次,由于工作需要和组织信任,我担任人文学院关工委分会常务副主任和校老教协副理事长职务,负责学院关工委分会的日常事务和校咨询组的日常协调工作,参与了校第三届老教授咨询组的聘任、老教授咨询组章程的制定等工作。
所有这些工作,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退休生活不仅没有“休闲”,反而比在职期间更为忙碌;然而却使我的退休生活充实而精彩,心态更年轻。
我的体会是:
第一,关工委、老教协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师团、咨询组的使命,在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播、弘扬先进文化,为大学文化建设出力。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播扬先进文化,我除了承担讲座、咨询任务以外,还积极参与易班建设,以个人名义在人文学院易班平台上开辟了“名师工作室”,利用校园网阵地传播正能量。2014年以来已发布博文20多篇,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建设、群众路线、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梦等。
第二,关工委、老教协工作不只是“付出”,更是精神上的“收入”,是提高自身,保持思想活力的有效途径。如准备讲师团讲座的备课过程同时就是对我党提出的大政方针的学习过程;参与学生咨询活动、与学生沟通思想的过程就是从青年学生身上吸取精神养料,鞭策自己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是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人退休脑子不能生锈。参与必要的社会活动和工作,是跟上时代步伐的必要途径。
我退休时间还不长,关工委、老教协工作还刚开始。比起在这些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来说,差距还很大。今后,我一定坚持不懈、努力工作、继续奉献。人生追求永不放弃。 (退休总支第10党支部 贺善侃)
忆成长碎片 为中国梦喝彩
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人生成长历程长河中亮点、缺憾和曲折,总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梦,有的实现,有的没有实现,人的一生,未必所做的都有意义,但不管做的对错,意义大小,都值得我们去回忆,值得我们去总结、梳理,发扬好的,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更要如此,留一点正能量。
感悟一:有志者事竟成。上大学对我来说是件大事,值得回忆。初中毕业未升高中,在家务农,各种农活都干,从头学,样样干。“合作社”式大锅饭,生产效率极低,对一个热血青年来说感觉当时农村生活无奔头,要想读书、上高中,与大、小队干部商议,他们都支持我,就这样付之于行动,白天劳动,晚上复习功课,后来就考上高中了,后来又考上大学了!我的上学动力就一直足足的,高中、大学阶段一直德、智、体全面发展,业务学习名列班级前茅。
感悟二:先做人后做事。上大学时,任过团支书、系团总支副书记等社会工作,但总觉得自己工作能力差,不大会讲话,讲话不自信,面孔会红。班上有四位青工,都是党员,是班上各项工作的主心骨,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无论大小事这些党员都能分析、能处理。渐渐自己就有一种信念,我也要加入共产党!就主动接近他们,争取他们的帮助!在大四时,打了入党申请报告!从那时开始,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向党员看齐,自觉学习党的知识,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磨炼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毕业后留校当老师,又经历了较长时期政治运动,由于我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一些,组织上入党拖了较长一段时间,但自己思想上没有丝毫动摇过,始终时时处处事事以一个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后来组织上入党解决后,我就把思想上入党作为座右铭,始终认为必须“先做人后做事”,共产党员的素质能力是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出来的,要做好事情,必须要有清晰的三步思路: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养成了一种善于学习、归纳、总结、提高的工作方法。
感悟三:永葆青春。文化大革命中,业务学习只能偷偷进行。到后期复课闹革命时,好像一把扎在头上的紧箍咒解脱了,迫切渴望业务学习,如电子信息中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中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哪时国外刚刚兴起,必须要迎头赶上。别的不说,就说英语、日文二门外语,我中学、大学读的外语是俄文,就从那时开始,从拼音字母开始读起,从广播英语读起,先啃英语,背到慢慢能翻译专业文献后,又加码读日语,当初我国与日本关系较好,读日语将来定能用得上。就这样英、日二门语言一直没有断,利用碎片时间一直读到能口译。为我后来到日本、美国出国研修打下了很好基础!出国进修为我后来的学科方向形成,教育、科研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书、学习当时对我来说已养成了习惯。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总觉得自己的业务知识跟不上时代。我一般跑图书馆是比较勤的,1~2个星期总要到市图书馆去查些资料,寒暑假期间总要读一本专业的新书,这对个人的知识结构不断起到吐故纳新的作用!
感悟四:不忘感恩。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教育和培养,我从一个农村的孩子成长到今天,感恩的地方很多:读大学,我享受人民助学金;工作中,国家送我二次出国研修,培养我。感恩决不是一时一事,对我来说是终身的,永远不会忘记,作为一个党员必须牢记在心!
感悟五: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刚退休时,有些不适,自己身体还行,应该为社会、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在信息学院关工委及研究生督学组做些工作,为大学生、青年老师做些解惑解困的工作。工作中与年轻人多接触,觉得自己也年轻一些了。但另一方面,与大学生谈什么,如何做好工作,必须自己要先学习,要传播正能量。工作促进我必须时刻关注国家大事
(退休总支第15党支部 耿兆丰)
老 有 所 学
会上对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进行了表彰,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梁方义同志荣获“终身荣誉奖”,严鑑华同志、耿兆丰同志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执行主任俞恭庆就上海市教育关工委成立20周年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做了交流发言。李卫红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希望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8月25日就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握特点规律,使关工委工作进一步持续发展。(转载自东华新闻网)
汪绍兰老师荣获全国和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2015年11月26日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召开表彰大会,我校离休干部汪绍兰老师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她的先进事迹入选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编的《大爱无疆》一书。汪绍兰老师本次是由长宁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推荐上报的,校老干部办公室协助准备了上报材料。
2015年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8月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老干部办公室)
“中国梦,人人出彩”活动展示我校老同志的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提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就是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校退休党总支有800多位党员,他们也是“筑梦者”、“逐梦者”、“圆梦者”,是“梦之队”的一员,点点滴滴中看到了他们对梦想的执著和不同的出彩点。
2013年10月,退休党总支在20个支部中发出了《中国梦,人人出彩》的活动通知,各党支部组织党员进行了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实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并畅谈了自己梦想和丰富的晚年生活。2014年6月25日和10月14日,党总支分别召开了两次《中国梦,人人出彩》交流座谈会,共有14位党员进行了交流发言,反映出退休老党员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一道灿烂的彩虹。今年总支把这项活动作为品牌项目来建设,并将2015年《中国梦,人人出彩》活动的主题定为“健康、快乐、互助、共享”。11月30日上午,党总支又组织召开了第三次《中国梦,人人出彩》交流座谈会,五位退休党员畅谈自己人生追求和精彩的晚年生活,分享快乐,传播幸福,展现老党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中国梦,让退休生活更精彩
在组织生活学习中,大家认识到中国梦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这样的梦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每个人的梦想紧密相连。虽然我们已退出工作岗位,但还是党员,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情系祖国下一代,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尽各人的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发挥余热。
许多党员一退休就加入到关心下一代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来,分别参加关工委讲师团、教学巡视组、研究生督学组、老教授咨询组、担任党建组织员等,活跃在校园里,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党建工作建言献策;有的担任支部书记、块组长、退教协负责人等,为老同志无私奉献;有的继续搞科研,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协助带研究生,为企业研究开发一些新项目;有的活跃在社区,参与治安管理、环境保护等活动,为社区工作出谋划策,贡献力量;有的参加老年大学、社区的活动,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为丰富老年生活添彩;有的高龄党员,已是四世同堂,他们不仅享受天伦之乐,还支持子女的工作,关怀、教育好第三代、第四代;有的克服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的困难坚持参加组织生活,他们认为能把自己和家人照顾好就是最大的幸福,也是为家庭、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老同志们在交流发言中都谈到要政治坚定、思想常青、信念永存,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余热,正是有了梦,我们的退休生活更阳光、更精彩、更充实。
二、中国梦,让晚年人生更亮丽
习总书记讲: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因人而异;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梦。《中国梦,人人出彩》交流座谈会上,退休第十五党支部耿兆丰教授与大家分
享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梦想,以及为梦想成真作出的努力。退休第四党支部马全贵老师已八十岁高龄,他回忆了自己梦寐以求追求入党和工作经历。退休第10党支部贺善侃教授说得好,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但不能放弃人生追求,参加关工委讲师团和咨询组工作,是教书育人的延伸和拓展。贺老师退休三年来,作了10个专题讲座共46讲,听讲人次达4000人以上。第八党支部吴植华老师讲到她的退休生活,参与房地产开发的十五年和四年多的老教授咨询组工作,还协助环境学院的老师指导三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二个研究生的指导工作。自己不断学习,获得老有所学的乐趣。同样是快到八十岁的第十七党支部苏慧娥老党员,一直情系祖国下一代,参加关工委讲师团,退休近二十年,做了三十个新专题的讲座,她上课特点是: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教学相长。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多个奖项。各党支部还有许多这样的党员,在教书育人的舞台,继续圆梦,为培养下一代,不断奉献,让晚年人生更亮丽。
三、中国梦,让人人都出彩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实现了百年奥运梦、百年世博梦、航天航海梦,人民也实现着多彩的生活梦。在《中国梦,人人出彩》的活动中,许多退休党员都尽心尽力,做出一定的成绩,2014年退休党总支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我们一些党员也因为他们出彩的人生受到各级的表扬和获得了各种奖项。今年有3位荣获校先进党员称号,又有31位党员被推荐为2013-2014年度退休总支优秀党员,总支在6月底推出《中国梦,人人出彩》展板,宣传老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示我校老同志的风采。9月,在支部层面继续开展《中国梦,人人出彩》活动,让更多的老同志参与交流,不忘党员身份,在各方面积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2016年,退休党总支计划将《中国梦,人人出彩》活动作为一个品牌项目延伸到留守老人、康复俱乐部,以后逐渐延伸到退管会51个块组中,让东华大学的退休教职工都能找到各自的出彩点,为老自尊,调整心态,积极养老,做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
实现“中国梦”,人人都可以出彩!
(退休党总支)
离休党总支安顺党支部组织生活案例
荣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第二届优秀组织生活案例
校离休党总支安顺党支部《“伴青春飞扬,让夕阳更美”老少结对助力成长》组织生活案例荣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第二届优秀组织生活案例。案例简介:
为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离休总支安顺党支部结合老干部工作特点,不断创新载体,丰富活动内容,精心策划开展了以“伴青春飞扬 让夕阳更美”为系列主题的组织生活。活动中,老干部们向青少年讲历史故事,传革命精神;担任大学生易班“老同志在线”专栏教授;资助困难学生。大学生们也通过采访革命故事、采集革命照片、制作回忆录,在实践中传承革命传统。支部通过老少牵手的特色组织生活,让老同志们能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老干部办公室)
大学有故事 相聚忆先生
曹凤山教授资料捐赠仪式暨座谈会日前举行
近日,原学校二级教授曹凤山亲属来校捐赠其个人资料,并与档案馆、退管会有关负责同志及退休老教师代表座谈,共同追忆曹凤山教授生前轶事。曹老生前学生、同事周春麟、杨嗣芳、李光沛、陈明、严隽道、孙俊康、徐银泉、姚樵耕等参加座谈。档案馆馆长沈洁向曹凤山教授家属代表曹子平(六子)颁发捐赠证书
“人”字大写当为本。曹凤山二女曹子方、六子曹子平、长媳陈静娟动情回忆了他们深爱的父亲。1928年,在美国完成学业后,曹凤山毅然放弃留美机会,回国支援祖国教育事业。抗日战争中,他不随国民政府转移重庆;日伪期间,坚决不为五斗米折腰;解放前夕,不随友朋归附台湾。在浪潮汹涌的革命战争年代,他支持儿女们的地下组织工作;在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支持儿女们奔赴各地扎根地方建设,自己还开办了近十所职工夜校培养人才。他以波澜人生路上一个个忠贞而又坚定的选择,书写着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爱国情怀。1959年,年近60的曹凤山加入中国共产党,将正直为人的素养融合并升华为党性修养。他按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去世前还将剩余工资全部交作党费。在子女们心中,父亲曹凤山是个平凡的教师,更是一个真正的人。他在这一撇一捺的方正之间,做到了人性与党性的高度统一。
曹凤山公私分明,在子女教育上“严”字当头。上世纪50年代,他近乎“不近人情”,曾将任高级领导的学生送来的火腿扔出家门;他常告诫子女不许动用公家一个信封,甚或一支粉笔;要求子女在政治上必须时刻保持先进,要小学入队、中学入团、大学入党。夫人去世后,曹凤山谢绝组织上可将远在新疆的幼子调回身边工作的关怀……
曹凤山生活朴素,话语平实。对于为何放弃留美,只有一句话,“我是中国人送出去学本事的,就应该回到中国”。他不着西装、不喝牛奶,固执得可爱。在他看来,那都是洋人的东西,作为中国人,时刻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勤俭节约,从不浪费一粒米一度电,他守时守约并乐于助人,对于求助者,总是尽其所能。
学生最难忘的老师之一。曹凤山授业无私,桃李逾万。会场上,与会的生前学生一同重复先生的授课话语,并述一二趣事,思念缅怀之情流于言表。
曹凤山教学严谨,讲课生动。他反对照本宣科,备课充分,有举一反三之效。建校初,学校新成立动力专业,因教学大纲来自苏联,内容迥异于美国所学。为上好“电工基础”这门专业课,年近60的曹凤山花了很大心血备课,并在生动性上做了很多精心设计。课堂上,他操有扬州口音,一句口头语“注意!看着我的鼻子”,牢牢捕获了学生的注意力。每节课他会自备蓝、绿、红三色粉笔,标记重点、要点和难点,板书清爽犹如印刷。虽留洋归来,但他毫无架子,谦虚认真,能够很快熟悉每个学生,保持良好互动。曹凤山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学生。身为硕士答辩委员会主任,不仅自己提问深刻,而且要求学生对所有老师的提问都能回答到底。他是师长,亦是学生的家长,小到系粒纽扣,大到奖学金评定、入党推介,他都殷殷关怀学生,希望学生早日完成学业参加祖国建设。
此外,曹凤山与另两位生肖同属牛的二级教授周承佑、张闻骏,“三牛齐犇”争论学科发展,以及在到校部争实验室、向纺织部争实验电机的故事令人忍俊不禁,这些故事透出前辈们对事业发展的一股牛劲。忆及曹老对青年教师的悉心培养,与会人员深感师恩难忘。曹凤山是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交大读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之一”,这也是座谈现场老师们的共同心声。
让中国人用得起计算尺。在专注教学的同时,曹凤山亦专心学术,攻关科研。他在计算学科上有很多自己的创造发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计算尺。如今看着并不起眼的计算尺,在计算机没有发明应用之前,是工程学科的必备工具,就连制造飞机也只能依靠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就是这小小的一把计算尺,当年都是美国、德国或日本制造,价格高昂,一般人根本买不到,也买不起。师生只能用竹制甚至纸制的计算尺,精度很低。面对这一捉襟见肘的现状,曹凤山投入很大精力在计算尺的设计与监制上。
当时,最好的计算尺是24根刻线,最差的也有11根刻线。而计算尺制作最难就在刻线确定上。通过大量计算和对数查找,确定刻线,到实验室画图,再到送至当时的计算尺厂,将实验室所制的大图纸拍照缩小,并最终制作成成品,曹凤山花费了很多心力。因为他的独有创见,他设计的计算尺曾获国家科研奖励。
座谈期间,家属向学校档案馆捐赠了曹凤山教授1916年初中毕业证书、1926年哈佛大学毕业证书、1955年出版的计算尺说明书、私人所藏计算尺、往来书信、纪念文章等物品近30件。档案馆馆长沈洁向家属代表颁发捐赠证书,并承诺会保存好、用好这些珍贵资料,发挥好它们之于学校存史、资政和育人的作用。退管办主任宋敏表示,会继续加强与老同志们的沟通联络,深入挖掘并宣传学校前辈的生动事迹。
人物简介:曹凤山教授(1901—1991),江苏扬州人,二级教授。中国电机工程学元老,专长计算尺设计。毕业于交通大学,曾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硕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电机系主任,暨南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纺织大学电机教授、数理系主任。(转载自东华新闻网)
中国梦——人人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