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华大学建校70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书育人东华“好老师”和“大先生”。他们在教书育人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为传承和发扬东华精神,讲好老一辈东华人的奋斗故事,退休党委联合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暨老教授协会,推出“锦绣东华,春华秋实”系列老教师个人回忆文集。
九十春秋人生路,跌宕起伏时代中。
八年大学留学秀,四十四年园丁工。
多少学硕博士生,桃李兰梅相映红。
人生不怕耕耘苦,天涯何处无沃土。
我用这首小诗来总结我一生的从教生涯,在40多年的教育与科研生涯中,我始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有为之心和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一生躬耕于教育和科研强国的建设发展之路。
赤子逐梦,四海求学为报国
在新中国诞生之后,在党的培养下我坚定了为祖国建设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念,1950年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党组织安排下,我先后赴京及出国留苏留英,开启了求知之旅和献身党和国家事业的壮丽征程,践行了“国家培养我,我要为国做贡献”的诺言。在新中国急需工业化人才时,1952年我进入清华大学机械系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一年之后我响应国家号召,并通过了选拔开始了留苏学习之旅,度过了一段充满挑战但颇有收获的留学生涯。在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五年半学习生涯中,我怀着“一定要学好本事回来建设祖国”的信念,发奋刻苦学习,以32门课A、2门课B的95%优秀成绩率于1960年获得了“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我圆满完成留苏学业后回国,回国后接受组织上安排到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参加创办自动化专业教育工作。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号角后,为满足国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科技强国”的时代需要,回国已工作19年的我再次通过人才选拔考试,被组织派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再次开启出国留学的求知旅途。我的第二次留学生涯,同样以卓越的科研成果收到校方的嘉奖。我没有选择继续留在国外,根据组织要求毅然按时选择回国,并带回一台局域网协议研究成果样机献给母校。
自强不息,坚持科研筑基石
在东华大学任教期间,我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懈追求科研卓越,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始终践行“教育和科技强国”的坚定信念。
1968年,为响应教育要结合实践,我与其他几位老师一起创办了一家可控硅电子元件厂。在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没有经验,靠着自我学习和不断探索实验,通过募集资金研制设备,获得小试产品成功,并市场销售。为校内创办实践基地作出了一定的探索贡献。1972年,在上海市数控机床会战中,我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掌握了数控机床的原理和技术要素,带领相关企业技术人员,自主研发了专用设备,通过两年的潜心研究,成功研制了专用数控机床,并开出了数字控制技术新课程。1984年,我接受领导指派建立一个计算机应用研究室,一切需要“白手起家”。我为争取到启动项目为创建实验室奠定必要的基础,经多方奔走,在1985年得到纺织部的支持并下达纺织部重点科研项目,纺织工业企业局域网建设和应用系统研究项目。
桃李天下,投身教育勤耕耘
我自投身教育事业以来,便矢志不渝地耕耘在知识的田野上。我深知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满怀“教育和科研强国”的家国情怀,1986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8年教育部决定恢复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我清晰认识到,人才培养是“教育和科研强国”的重中之重,要提前部署和争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资质,要把计算机应用研究室努力建成一个培养高层次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基地。
在上述教育背景需求下,在教学环境方面,我带领自己的团队进行了更多科研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科研活动,并成功与企业展开了多个项目的合作。我用项目资金置办研究室里的新电脑和相关新设备,使研究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教学内容方面,我认为必须让学生们接触理论性较强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前沿的知识和技术,相继开设了《分布式处理》和《计算机网络》等课程,还撰写了著作《CIMS网络设计技术》。我在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前后十五年期间,带领了我的硕士生、博士生完成了基于互联网和数据库应用前沿技术的近30项科研项目,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部、国信办下达的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欧盟与中国合作的科研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市信息委、市教委、市府办公厅等下达和委托的科研项目,还有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项目,涉及面向对象多媒体数据库系统、虚拟现实应用技术、数字人体建模和量体制衣系统、局域网协议仿真系统、校园网系统设计、互联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设计、钢铁和纺机行业制造业资源管理系统和元数据数据标准集等。在完成这些项目同时还获得了多项专利,软件著作权,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相关人才的社会需求,东华大学于1994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我被委任为副主任。我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负责计算机系的部分管理工作,东华大学校园网的设计任务也委托我主持设计完成,后来我也参与到上海市教科网的建设工作。当年我的同事朱国进教授感慨得益于我关于“顶天立地”的教学理念,他说:“顶天”是学术上勇攀科技高峰;“立地”是脚踏实地地做出成绩。“从攻克项目难题时的通宵达旦,到数十年如一日地三尺讲台执教,把‘顶天立地’的理念贯彻于职业生涯的实践中。”
时代越是向前、国家越是发展,越需要一大批“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好教师。九十年来,我见证了时代的跌宕变迁,亲历了现代化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教育与科研事业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助力科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志向高远,勇攀学术高峰;脚踏实地,坚守求实品性。时光荏苒,唯有赤心不改;山高仰止,应将榜样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