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老龄化的上海如何做好老龄工作?要改变哪些传统观念和刻板印象?又如何理解新兴的养老理念和做法?11月29日,东华大学退管会2024年度老龄工作专题考察交流会在松江泰康之家申园召开,大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校各学院各部门退管工作负责人与联系人、东华老年大学教学咨询委员会委员、学校退(老)教协相关负责人和退管会全体工作人员出席。会议由退管办主任、老年大学副校长邱登梅主持。
(老龄工作专题考察交流会现场)
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夏瑛应邀参会并作了“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上海老年教育新发展”的报告。她讲到,高校尤其要发挥学科、专业和师资等优势,加强和提升老龄工作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高校的智力支撑和“银发力量”。夏瑛用详尽的数据对全国老年教育、上海老年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上海老年教育已经彰显出“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融合的特点,形成了“覆盖全市、层次清晰、融合开放“的老年教育办学与学习规模。她结合《上海市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建设指引》建设成果的展示,强调面对人工智能时代,老年人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将发生重大改变,未来的老年教育在重视“适需性课程”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引导性课程”的设计,同时要推动兼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努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多元主体共建”的老年教育新局面。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厚介绍了机械工程学院开展退休服务工作的经验,他重点介绍了机械学院十分关心高龄退休教师,组织各系、办公室和实验室共同关心退休老师的好的做法,介绍了协同学校相关部门做好关工委、退教协、“银龄计划”等工作,发挥退休教师在学生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支援边疆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徐玥交流了退休服务工作体会,她谈到学院的发展凝聚了退休老同志的心血,学院认真做好敬老节“回娘家”、送温暖等工作,让退休老同志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她特别介绍了学院老同志继续参与学院科研项目工作的情况,很多老同志虽然退休了,但仍然老有所为,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一些具有社会影响的项目中,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声誉。
会上,退休党委书记吴小军从我校退休教职工概况、党建引领、精准服务、办好老年大学、补设施硬件短板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校退休服务工作的概况和积极举措。
与会人员在会前参观泰康之家申园一期公共空间,会后参观了泰康之家申园二期的房间设施,实地了解了泰康的新兴养老服务理念。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厚交流发言摘要:
退管工作不仅是对老教师的关怀和尊重,更是学院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退休教职工是学院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对于促进学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退休教职工的关怀工作是学院党委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也通过多种措施来提升学院的退管工作质量。
1、寻根重教,传承教育家精神:追述学院历史,整理出学院建院73年征程上的十位归国“大先生”,举办陈明教授和周勤之院士追思会,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注重历史和文化传承,让尊师重教传统代代相传。
2、全员动员,关心关爱退休教职工:党政班子成员带头、各系(中心)教职工全员参与,通过夏送清凉、冬送温暖、重点人群随时上门慰问等形式,定期走访退休教师,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学校学院的关怀。
3、组织活动,加强情感维系和互动: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如机械学院书画展、退休教师回娘家聚餐活动、院长汇报会等多种形式促进退休教职工之间以及与在职教职工的交流,增强他们对学院的归属感。
4、举办学院荣休仪式:通过荣休仪式,感谢即将退休教职工长期以来对学院教育事业的奉献与成就,通过荣休教师与在职青年教师交流,传承教育教学经验。
5、搭建平台,发挥退休教师作用:发挥关工委教学督导组、咨询组、党建组织员等退休教师在教育教学、学生思政工作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学院教师退休不退岗,坚持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积极参加学校银龄计划,奔赴新疆,为教育事业发展继续作出贡献。
退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去做。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支持、搭建发挥作用平台,让每一位退休教职工都享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怀、做到老有所为。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对退管工作的研究,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推动学院退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交流发言摘要:
结合转岗到学院之后参与的两项工作,分享下我对创建老年友好型学校的理解和思考:
一是今年暑假,学院师生团队筹备即将在法国里昂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会闭幕式上的“上海时段”展演,在酷暑中带队奋战的,是我院退休的张祖芳老师。张老师说,“国家任务是再难都要完成,而且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是幸运的”。正是老同志对国家使命的无比坚定和乐观精神感染了大家,学院的团队才圆满完成任务。这个事情让我思考,什么是老年?老年,其实和中年、青年、少年一样,都是我们美好的人生阶段。如果我们只是将老年人单纯看作需要被关怀、被照顾的对象,把老年人很好地“养”起来,这并不能叫真正的“友好”。我们要打破刻板印象,树立积极的老龄观,实现健康的老龄化,我们要形成观念上的共识:在职教师与退休教师本就是一体,学院工作和老龄工作是在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二是上个月,邱登梅主任带队来院交流,让我了解并参与了10月26日在上海植物园举办的“悦享体验 美好生活”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嘉年华活动。在退管办的组织下,学院参与编导的特色服饰文化秀《锦绣中华》展示了中华历代服饰文化的魅力和市民终身学习的精气神,收获了广泛好评,让大家非常感动。学校退管办承建的服饰文化体验基地是上海12个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之一,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很多退休或在职教师在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基地工作持续创新。我想,老年,在“友好”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实现的是“美好”。这也是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努力的方向。当下,学院和退管办正在合作拓展以“创意市集”为主题的新的体验基地,我们的师生也正在积极为老年大学提供的更多具有鲜明“东华特色”的优质课程。学院会继续发挥学科、师资等优势,让更多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美好成果。